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是史丹福大學教授麥卡錫提出的概念,是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目前AI技術突飛猛進,其觸角已經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到了人類複雜的精神創作世界。正如有人所認為的,人工智慧的發展一直呈現指數增長的態勢,超越人類智能並幫助人類獲得永生的技術奇點即將來臨。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寫作機器人出現了,它能夠採集數據、分析數據、規劃文章結構,再進行最終的遣詞用句。它的數據採集能力、深度學習技術和按照模板格式來建構文章的能力,使它能夠輕鬆高效地進行諸如春運動態新聞、體育新聞、財經新聞、對聯寫作等格式化寫作,且比人類寫得快。
那麼,AI時代來了,它會帶來作文教學的「革命」嗎?
1.寫作群體的空前龐大。
與傳統寫作話語背景中的寫作人群不同的是,AI時代背景下寫作的群體不再只是專門從事寫作的人,不再只是那些靠文字吃飯的人,不再只是那些靠寫作享有生活、獲取成功的人。AI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只要他在現場,就能發布新聞;每個人都是評論員,隨時隨地都可以對大小事件「點讚」「吐槽」;每個人都是文學創作者,哪怕是幾句口水詩。
2.寫作訴求的無比強烈。
AI時代人們的寫作訴求變得十分強烈。這樣的訴求,有來自對自身生活表達的需要,有來自對社會生活發表看法的衝動,有對發生在身邊事情的密切關注,也有對不熟悉現象的評頭論足。AI時代的一條消息,它的點擊量瞬時可以上萬;一個寫手,他的「粉絲」動輒可以數百萬、千萬,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寫作欲望。這使得「我要說」「我要寫」,完全代替了「要我說」「要我寫」,寫作成為一件非常普遍的事。
3.寫作領域的無限豐富。
傳統的寫作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為了現實需要的作文、論文、公文以及各種文案設計等實用型寫作和為了達到精神愉悅、創作精神產品的創造型寫作。AI時代的寫作領域則無限豐富,很多情況下,人們寫作既不是為了功利目的,也不是為了精神享受,就是「我有話說」;所呈現出來的,也往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章」,多為碎片化表達、非連續性文本,是人們「表達欲」的具體表露。可以看出,AI時代無論是寫作話題,還是寫作形式,都衝破了傳統的藩籬,「為表達而表達」的味道越來越濃。
4.寫作方式的全新變革。
AI時代的寫作不再局限於紙和筆,而有了鍵盤和屏幕;一些辦公軟體的開發,使得語音轉換成文字變得極為便利,即使一句話也不會寫的幼童,也能憑藉其講述能力,完整地「寫作」出一段文字;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使各種人群的寫作成為可能;顏文字、火星文,成百上千的網絡新詞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彙;「在看」「打賞」「評論區」,使得發表言論既十分簡便,又充滿成就感;維基百科、可汗學院、慕課等平臺和工具,使寫作變得輕鬆平常。
可以說,人工智慧激發了人們的寫作欲望,使人們的表達需要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也使人們的表達技能得到了增強。毫無疑問,我們正在大步邁進AI寫作時代。
一是可以對傳統的寫作策略進行優化,幫助學生自我分析、自我總結、自我矯正與自我完善,提高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二是能夠激發寫作動機,AI寫作可以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內容與嶄新的形式,為他們打開認識世界、感受生活的新的窗口,這對他們已有的認知是一種強烈的衝擊,有利於增強與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三是注重主體參與,由於寫作方式的變革,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會得到極大提高;四是能夠提供有利的寫作環境和豐富的寫作資源,網絡環境下的寫作,內容更加廣泛,方式更加靈活,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五是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方法和策略,提高自主寫作的效率。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人類寫作在個性化表達、想像力和創造力、情感感知和激發共鳴等方面仍然具有機器人不可超越和不可替代的地方。人類寫作無與倫比的個性化、人文性、創造力是我們作文教學的信心所在,也是我們可以用心使力之處。
1.作文訓練的方向將會發生重大轉變。
人工智慧所做的實際上是模仿別人的文章,在海量的資料庫當中選出句式、結構類似的句子或短語,形成段落,再按照相似文章的結構來組織語言和整篇文章,也就是某種形式上的「照搬照抄」,說到底這是一種模仿,而非創造。這與一些作文課堂上進行的「範文(佳作)模仿」訓練是有一定相似之處的。
現實中,模仿式訓練是最常見、最基本的作文指導方式,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都是沿著這個方向走的。教師提供給學生參考的往往是名家名作或各類「考場優秀作文」。具體來說,就是在學習了一個單元或某一篇課文後,讓學生模仿其寫作題材、寫作方法進行作文寫作,如學了朱自清的《春》,要求學生寫一寫「校園春色」;學了朱自清的《背影》,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父母。學生雖然按照教師的要求,寫出了作文,但卻不是學生自己想寫的東西;雖然寫出了看似「符合寫作要求」的作文,但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寫作認識、體會和感受。
不僅如此,很多教師還指導學生寫格式化的考場作文,完全模仿「範文」的思路和寫法,使作文這一最富活力、最有創造性的精神活動,變成了機械的程序式行為。如寫作記敘文,有的教師就教學生怎麼開頭、怎麼展開、怎麼結尾,怎麼描寫、怎麼敘述、怎麼抒情;寫作議論文,就教學生怎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寫作新材料作文,就教學生用「引、論、聯、結」四步走,而全然不顧寫作內容和思想表達。長期模式化作文訓練的結果,就是學生寫出的作文徒具其表,沒有思想,缺少靈魂。
如一位教師教學《消息二則》之後,要求學生寫一則消息。學生模仿課文把消息寫出來了,但除了結構上具有消息的「五臟六腑」(所謂的「六要素」「結構五部分」)之外,根本就不像一則消息,不具有什麼新聞價值。這是因為學生只是按教師所指導的方法進行模仿,只知其形,不解其神。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寫消息,不明白消息有什麼意義與價值,不清楚寫好一則消息要做哪些準備、要有哪些非操作性的要求。
很顯然,在AI寫作時代來臨之後,我們的寫作教學如果還是這樣以模仿為主要模式來進行作文訓練,讓學生以模仿和格式化為主來學習所謂的作文方法,作文課將毫無意義,因為人工智慧也能進行模仿和格式化寫作,而且比學生寫得更快。
2.作文寫作的方式將會發生重大轉變。
人工智慧化寫作的主要方式是混合式寫作,是人和機器一起寫作,網絡的使用將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寫作時合作的對象會由現實中的老師和同學,變為虛擬中的夥伴,它會給寫作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幫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動寫作。寫作的主動權不會再被教師牢牢掌握在手中,寫作成了學生積極主動的行為;寫作也不是學生完全被機器牽著鼻子走,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所選擇的行為,學生不會再滿足於對現有寫作知識的消費,而是深入細緻地研究、積極主動地創造新的作品。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藉助評閱軟體,自己評閱,得出成績,獲知評閱意見,這些都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自主寫作的積極性。而長期以來教師作文評閱時間久且嚴重滯後的狀況,也將會得到顯著的改變。
二是個性化寫作。人工智慧化寫作能夠根據學生的天賦、個性、興趣來設計內容不同和要求不同的作文課程。作文課堂的動機也不再是「老師要學生寫」「老師教學生寫」,而是「學生自己要寫」「學生自己能夠寫」。作文教學從補短指導,走向揚長發展。這樣一來,為學生定製適合的寫作課程就成為教師的新任務、高要求。它可以極大程度地改變傳統作文教學中所有學生「齊步走」的狀況,讓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寫作交流也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師生研討的作文問題也不再是「統一化」與「標準化」,而是「學生自己的問題」「學生個別的問題」。
三是情境感知寫作。在AI時代,學生可以不分時間、不問場所,隨時隨地進行寫作。它可以把學生的零散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還可以不受場所的限制,在學校或者社會的任何一個地方開展寫作活動。作文課堂得到了極大的延伸,寫作變得「移動」起來。無論學生走到哪裡,只要打開智能設備,就可以了解到特定情境下相關事物的一切信息。目前許多博物館、科技館都採用了這種方式,供參觀的學生了解情況、掌握知識,擁有課本中所沒有的豐富的作文素材;網上的一些軟體,可以及時地告訴學生所看到的是什麼植物、何種動物及其生活習性,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當場表達、及時寫作也成為可能。
AI技術進入寫作領域,給作文教學和作文實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觀念落後、方法陳舊、模式老套的教學方式,將不能適應AI時代的要求。研究適應AI時代需要的作文教學,迫在眉睫。我們要更新作文教學思維模式,讓學生熱愛作文、快樂作文、高效作文。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文是思維的外化,是表情達意的需要;作文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就是情感灌注的過程;作文訓練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就是人格養成和共情力塑造的過程。
為此,我們需要建立「四度」寫作理念,「四度」指的是:難度、梯度、效度、溫度。作文教學是有難度的,而不僅僅是模仿;作文教學是有梯度的,應立足不同的認知水平,建構不同的教學目標,並相互銜接,一步一個臺階;作文教學是有效度的,訓練到學生的底層思維,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作文教學是有溫度的,能寫出人性的深度,激發情感共鳴,直擊人心,成為張揚個性、充滿激情和情懷的生命寫作,完成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
在「四度」語境下,我們的寫作教學應該訓練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共鳴,展現學生的悲憫與愛、詩意與情懷,並且針對學生的個性,訓練個性化和創造力……這些是人類獨有的東西,這些是不可能被AI學會的東西,這些應該在課堂上得到重視和彰顯,這樣,人的高貴和尊嚴才能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