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趨勢的整體發展,我國也逐漸傾向於教學理念的轉變。例如今年越來越靈活的高考作文的題目,打破了傳統的格式,不再故步自封,給了考生更為廣闊的發揮空間。在如今應試教育仍然普及的大背景下,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顯然是我們要實現的教學目標,高考作文題目的靈活多變也證明了這一點。
新時代的青年是可堪大任的。新課程的改革提出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高考作文題目的變化是對這一要求的最好詮釋,不僅僅是面向應試教育下的學生,更多的是對新時代青年的考驗。學生通過立足實際生活,主動獲取更多關於時代發展的信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及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考作文命題貼近生活實際,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繫,使課程具有了時代精神,切實反映了學生生活經驗,體現時代特點,有效地改變了學生學習生活和現實世界相脫節的狀況,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思維水平。學生不再只是局限於課本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身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對生活以及時代發展的一個感悟,在教學的過程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高考改革的一個起點,也是教學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應該走出知識傳授的目標取向,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構築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確立培養「整體的人」的課程目標。高考作文命題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性,在增長知識的過程中健全人格,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考作文命題激勵當代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作文形式的改變更像是對當前應試教育的一個警鐘,讓現代青年意識到光有牢固的書本知識是不能在當代社會立足的,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的有志青年。要求我們必須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
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題是未曾預料的形式,儘管如此形式多變,我們卻發現內容更加聯繫生活,貼合實際,與教學觀念的轉變以及素質教育的實施更是相輔相成。由此可見,無論明年或者以後的每一年,命題趨勢再怎樣改變,內容仍然會符合我們的生活,也不可能會脫離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長遠方針,認真落實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促進全體受教育者身心全面發展仍然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