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9年8月7日-8日,「AI 賦能教師」——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在武漢召開。此次會議由芝士網教育發展研究院攜手新加坡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上海信息化培訓協會、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以及浙江外國語學院,與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百位英語教研員及骨幹精英老師,共同就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的教育部課題進行擴大研討,共同提升。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原中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劉道義出席大會,並發表「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主旨報告。
核心觀點: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現已融入外語課堂教學、教材和資源開發。
網際網路+外語教學創建了雙師教學模式,但就在線教育的發展來看,優勢明顯的同時,問題也逐漸顯露。
信息技術積極促進英語教學,具體表現在促進英語口語教學、全面支持學科教學推動英語教育教學發展。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專家、領導、外語組的老師們:早上好!很高興被邀請參加這次會議。本次我的發言主要圍繞人工智慧、信息技術對外語教育教學發展的作用這個議題,側重討論信息技術如何融入外語教學資源的開發、外語課堂教學、師資培訓和教學研究等。其中特別提到如何運用人工智慧、信息技術促進外語口語教學,解決「聾啞問題」,同時也會談談線上線下的雙師教學模式的作用及須注意的問題等。
一、當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已深度融合
具體表現1.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外語課堂教學
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浪潮推動下,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在此背景下,教育緊跟智能時代的步伐,已基本建立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最近的2017年版本高中課程標準當中,特別強調重視現代技術,豐富英語課程的學習資源,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變革,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而由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則正在引發教育系統的全面變革:教學環境由線下的教室課堂變為線下線上融合的「Online to Offline」環境;教學資源由紙質的教材課本變為海量的在線資源;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和個性化學習。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和創客應運而生並持續發展。
「網際網路+外語教學」突破時空限制,使得人人隨時隨地可學,可聽讀看,也可說寫英語,並能得到快速反饋和糾錯;虛擬教學與真實語言運用有機融合,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益;加速語感的形成和語言的內化;數位技術的交互性促進學生反饋;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和探究的意識,對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
具體表現2.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材和資源開發
數位化教材資源與信息化服務平臺,能夠幫英語教師減輕負擔、提高效率,幫學生快速診斷、個性提升,幫家長掌握學情、隨時監督。芝士網的智能學習空間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不同角色用戶可通過網站、APP、微信端等多平臺登錄,家、校、生三方互通,為學校信息化和英語學科建設提供了支持。
下面我再舉幾個網際網路+英語教學的案例,主要講述如何在教學中既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獲取知識、按照自己的能力自定步調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高中的英語課本裡有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寫作時運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例如文章中「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使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滿地的廢墟磚頭描寫成「like red autumn leaves」。我們教師不應該只讓學生在課本裡見到這種手法,更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他們思考,甚至學會在寫作的時候運用這種手法。就比如芝士網閱讀備課系統IRS的活動設計,「The title says the earth didn’t sleep that night. What rhetorical device is it? What do you think the earth did that night? Explain」。這種形式就有效引導了學生學習修辭、重視閱讀。
此外,大家是否發現學生經常在網上獲取信息,但是卻不能在網上有效學習。究其原因,是他們尚未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化解文化背景障礙、理解文章大意、識別生詞、理解語言表達。初中閱讀數位化教學施教策略裡面強調了inferring,對教學而言,這不只是傳授知識、技能,還有文化意識。以人教社初中教材中「The Spirit of Christmas」為例,我們老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讓他們能夠體會字裡行間的意義,還要使其理解聖誕節文化和作者傳遞的信息。
二、網際網路+外語教學創建了雙師教學模式,在線教育發展優勢與問題並存
中國在線英語教育行業發展迅猛,眾多英語國家自由職業者在中國在線英語教育平臺上任職,百家在線教育公司為中小學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教育機構與平臺辦學資質、教學內容、收費等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為規範校外培訓,教育部等六部門近期發布了《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加強引導與整治。
不可否認,雙師教學模式,大大改善了語言教學環境、改進了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但面對問題頻出的現實狀況,我認為我們應該堅持「以我為主,洋為中用,互為補充」的原則,中外教師共同備課、交流經驗,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具體來說,對於外教的選聘必須嚴格,應有一定的條件;線上教師要相對穩定,不可頻繁替換;外教必須與線下教師密切合作,共同備課;教學質量要有監控和評估,並加強研究,不斷改進;中方合作教師要主動與外方教師聯繫,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嚴防出現不良傾向,如誘導孩子玩遊戲、上課超時等。
三、信息技術對英語教學產生了積極促進作用
影響1.信息技術促進英語口語教學
信息技術使英語課程產生革命性的變化,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益,加速了語感的形成和語言的內化。在口語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AI教學語言,可改善語言教學環境,提供虛擬教師和語音識別技術,有效改進聽說教學,這為根治「聾啞英語」創造了條件。
影響2.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支持學科教學
不止於課堂的教學,還有作業、測試、活動、比賽、管理、教學內容製作、資源共建共享、大數據支持、家校互通平臺等等,信息技術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但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師可能只需掌握單純的學科知識,但現在是學科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識。在此情形下,網際網路+教師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教材培訓、教師培訓、網絡培訓平臺、大型培訓活動,我們教師要積極參與,跟上時代的步伐,逐步提高教學能力。
影響3.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將推動英語教育教學發展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最近幾年在網際網路IT領域特別火熱。它作為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維度,在強調教育立德樹人、加強信息素養的今天,不可或缺:可有效促進教育開放,形成開放的彈性教育節奏,使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力量變成現實。但從教學來看,人工智慧只是教師使用的工具,能帶來發展動力,但不能取代教師,還是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人工智慧,保證自主性。即從本質上看,教學的關鍵還是人,人工智慧只能作為工具。
最後我想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換言之,通過發揮人工智慧優勢,人工智慧定將引領新時代外語教育變革,推動教育終身化、公平化、個性化,向開放與靈活發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