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鳴,畢業於西安交大少年班,原任漢得信息西南區總經理,擁有企業IT管理諮詢行業10餘年從業經驗。現任上海漢得知雲軟體有限公司CEO。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作為為教育行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教育科技企業,由國內最大的IT諮詢公司上海漢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具有20年英語教學經驗的新加坡在線教育行業領先企業Knowledge Platform Pte. Ltd(簡稱KP)合資成立。
芝士網作為漢得知雲學科教育的核心品牌,通過布局連接線上、線下,貫穿備講練測教學全環節產品矩陣和定製服務,致力於成為人工智慧背景下的教師助手,賦能教學場景。在上海,通過內容、技術和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芝士網已持續為數百所學校教學場景有效賦能。
說到姚一鳴,就不得不提到少年班。在姚一鳴上學的那個年代,如果哪個孩子上了少年班,則意味著他可以免去初中、高中、大學的升學考。因此,自在一年級的一次家長會上聽到這個消息後,姚一鳴的母親便給他定下了目標——朝上少年班而努力。
姚一鳴解釋,少年班其實應該國家的一種嘗試。準確來說,1978年,在改革開放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落地。最早是在中科大,當時的想法就是選拔一批智商超常,具有所謂天才潛質的一些少年。
天才潛質是民間大眾的看法,更多的看法則是所謂的智商超常。這個試點逐步全國推開,在大學領域,比如像中科大、姚一鳴所在的西安交大,或上海交大等大學,都建了少年班試點。與之匹配的,就是在中學建立少年班,業界稱之為「超常教育實驗班」。姚一鳴記得當時全國大概選了八所中學,他自進中學少年班就開始接受少年班這樣的一個體系的教育。
姚一鳴記得當時班上的同學智商平均比較高,他們在外人看來屬於天才,而對於內部的同學來講,大家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的人,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第二,當這些學生匯聚到一起以後,經歷了一種怎麼樣的教育呢?我倒是覺得和國家的因材施教是相關的。」姚一鳴提到,「教育部門都希望能夠給這些孩子最好的教育,看看能不能夠有一些豐碩的成果結出來。」
中學那會兒,姚一鳴班所配備的無論是教材,或是教師,還是教學模式,都區別於傳統的學校體制,有一種實驗的感覺。一直到了大學,學校在這樣的一個教育群體裡面,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包括課程的設置、老師的配備,都經過精心地選擇。
姚一鳴認為,少年班只是一個縮影,它背後反映的是對各種各樣教育模式因材施教的一種嘗試,這種嘗試應該是改革開放以後,甚至改革開放以前就應該有的嘗試,直到現在一直沒有減弱,在增加。
姚一鳴坦言,雖然少年班孩子裡沒有不聰明的,但問題是有很多人的自理能力會有問題,尤其是自控和自製。「你想一個孩子14歲15歲上大學,大學老師不像中學老師那樣天天盯著你,」他舉例,「比如說有同學玩遊戲玩得很投入,會在網吧住上半個月,導致學習也下降。」
多年後,姚一鳴發現,不管是他的中學同學還是大學同學,專注幹一件事情的特別多,搞科研的特別多,但出來創業的特別少。「不僅是我們這一級,往上數很多級,都是搞科研的,大家一提少年班都能想到誰在某某大學當教授,拿了什麼獎,這部分人真的特別多。」
正因為自己有著這種特殊教育的經歷,也見證了很多人專注事業有所成就,姚一鳴覺得確實有途徑讓每個人都善於學習。
自2015年成立至今,姚一鳴帶領下,二十多人的初創團隊發展到了兩百多人,已和全國多省市千餘所學校達成實際合作,並得到校方和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肯定。
高於同齡人的智商,在後面的創業當中發揮的作用大嗎?姚一鳴承認自己算是比較另類的,從小性子就比較跳脫,不太喜歡搞科研。「所以到現在為止,我認為什麼重要?智商不是那麼重要,情商很重要。」(實習生 竺嘉茹)
(責編:實習生、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