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斷迭代:短短半年裡,「熱成像儀」已發展成熟

2020-09-03 讀芯術

全文共1955字,預計學習時長5分鐘


英國倫敦的紹森德機場裡的海康威視熱成像儀| 圖源: Getty Images


2016年10月,深圳市一家名為景陽的視訊監控公司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北京的六所學校入口處安裝了熱成像儀和面部識別系統。對進入學校的學生進行人臉記錄和面部識別,並通過熱成像儀測量體溫。


雖然最初的精確度沒有達到標準,但在之後的一年裡,景陽集團不斷改進技術,開始拓展市場,後來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他們的客戶。在2018年,景陽集團拿到了與蘭州市安寧區所有學校合作的合同。迄今為止,他們稱已經檢測了686萬名學生的體溫。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成為了景陽集團的機遇。從今年3月開始,景陽集團已經在國內院校推廣了20臺最新體溫檢測設備。IPVM(視頻監控交易平臺)編制的名單顯示,目前景陽集團已經向至少19家公司轉售該技術。


疫情爆發高峰期後,許多國家逐漸適應新常態,而美國仍在努力控制嚴重的疫情,熱成像行業自我定位為恢復工作秩序的關鍵。根據IPVM的名單,目前有170家公司出售用於排查潛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溫度檢測技術。而在疫情爆發前,出售相關技術的公司還不到30家。


許多這樣的公司是向大公司購買熱成像儀,然後添加他們自己的溫度檢測軟體或算法,或者乾脆將成像儀和計算機包裝成一個可隨時操作的安檢站。最熱銷的熱成像儀製造商有景陽集團、菲利爾、大華、海康威視、TVT和YCX。其中除了菲利爾是美國企業,其餘都是中國企業。除了直銷,他們還轉售給其他47家最近開始銷售有核心技術的熱成像儀的公司。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公司對溫度檢測設備的投資,這項技術將得到長期採用。今年5月,菲力爾公司的執行長James Cannon對投資者表示,菲力爾在第一季度就達到了與冠狀病毒有關的1億美元銷售額,並且將在通用汽車工廠安裝熱成像儀。菲利爾公司6月15日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的業績也將超出分析師的預期。


圖源:unsplash


但是,兩家知名視訊監測公司——海康威視和大華卻因「侵犯人權」而被列入聯邦黑名單,將依賴美國以外的地區增加銷售額。


熱成像儀不只是被安裝在固定安檢站內。例如,Cobalt公司為其流動辦公機器人配備了菲利爾的溫度感測器,並宣稱這是「重啟工作秩序」的完美解決方案。


根據Cobalt公司官網上的一段視頻,該測試不是人工操作熱成像儀,而是由機器人自主完成。這些機器人可以識別員工是否戴口罩,如果沒有檢測到口罩,機器人會提醒員工佩戴個人防護裝備。


而另一家名為Invixium公司製造並升級了面部識別站,可以實現測量人的體溫。它是一個允許公司監控員工體溫、並根據日期和年齡進行記錄的網絡平臺。


熱成像儀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捕捉到一個人的面部圖像後利用軟體分析這個人皮膚的溫度,據此推測體內溫度。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菲利爾公司提到,通常眼睛和淚腺周圍的皮膚溫度最接近人體的真實體溫。


IPVM進行的測試顯示,最佳條件下熱成像儀可以精確到0.3華氏度(約零下17.6攝氏度)。現實條件並不總是理想。在一項測試中,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溫度感應器設備在距離人臉18英寸(45.72cm)時是準確的,一旦超過32英寸(81.28cm),其誤差接近2華氏度(約零下16.7攝氏度)。


像海康威視和景陽集團的製造商則轉而掃描人的額頭,他們聲稱結果同樣準確,而且不用摘下眼鏡。然而IPVM測試顯示,劉海會使這些溫度檢測存在不確定性,同時也忽略了其他部位更高的溫度。頭髮、帽子、頭盔或對頭部進行冷敷或熱敷都會影響檢測的效果。


圖源:unsplash


現在,這些細微的差別正影響著數十家依賴海康威視和景陽集團技術的公司和終端客戶,創造了全球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讓每個系統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


體溫檢測最大的問題是新冠感染者不一定會發燒。研究表明20%至40%的感染者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這意味著即使存在體溫檢測,那些能傳播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會被發現。


而像景陽集團這樣的公司並沒有因此止步。他們寫道:「我們相信,我們一定會贏得勝利,並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到正常的秩序!」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熱成像儀原理
    經過70年的發展,RNO下設了美國RNO熱像儀公司,美俄合資RNO夜視儀公司。RNO是全球最為專業的熱像儀公司,其下屬的RNO夜視儀,在3,4代高端夜視儀領域擁有極大的知名度。 70年來,RNO一直專門致力於熱像技術的開發,RNO熱像儀工廠分別設在美國、英國、日本和中國。RNO夜視儀則將工廠設立在俄羅斯。
  • X光、CT、MRI、熱成像儀都是啥?醫療成像技術背後的故事要知道!
    疫情期間,我們經常能看到機場、火車站裡的工作人員使用熱成像儀篩查發熱人員。其實,熱成像儀還可以用於一些其它疾病的診斷。除了熱成像儀之外,X線、CT和MRI也是常見的醫學影像技術,這些技術發明的背後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紅外熱成像與普通攝像機區別,熱成像攝像頭不懼風雨全天候監控
    可見光攝像機可分為模擬攝像機以及網絡攝像機,而目前市場上,普通的網絡攝像機還佔據主要部分,這是主要是我們現在的熱成像攝像機發展還不夠完善所造成,很多監控場合都是用普通網線進行布線。但畢竟普通的網絡攝像機的清晰度已經漸漸滿足清晰的場合使用了。
  • 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檢測站好防疫最後一道崗
    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測試系統的優點明顯:遠距離、非接觸、多目標,適合機場、地鐵、鐵路及樓宇入口等。其意義在於前期篩查,主要用於在人群中發現疑似發燒人員,進一步進行精確的體溫測量及後續檢查。目前,全國很多城市的人流密集區域,包括機場、地鐵、火車站等,都陸續配套了紅外熱成像儀,很多該產品的生產企業的訂單已經處於爆倉狀態。
  • 紅外熱成像診斷技術在建築摟宇的多種應用(06-100)
    紅外熱像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1306.htm  紅外熱像儀是光機電為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其技術已成為全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門產業技術,由於作為紅外熱像儀關鍵性技術的紅外探測器及技術
  • 使用無人機、熱成像儀和人工智慧幫助野生動物和土地的保護
    打開APP 使用無人機、熱成像儀和人工智慧幫助野生動物和土地的保護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0-12-24 16:54:06
  • 紅外成像技術發展迅速 紅外熱像儀前景大
    相對於2003年的非典時期紅外熱像儀的核心元件還要靠進口,在此次疫情中,國內已經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應用紅外測溫技術,為篩查人流、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0開始,一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
  • 鹽城移動紅外熱成像精準篩查技術助力景區智能防疫
    近日,由鹽城移動提供的紅外熱成像精準篩查儀在東臺西溪景區投入使用,在景區優質移動5G網絡的加持下,進一步提升了景區全方位智能防疫篩查能力。為此,鹽城移動及時向景區管委會提供了紅外熱成像智能防疫篩查方案,在物聯網、5G技術的支持下,能實時鎖定遊客額頭進行流水式、多人同步的體溫檢測服務,能大大縮減景區入院高峰期的停留時長,同時現場的智能大屏可以實時顯示遊客檢測數據,確保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情況。
  • 華盛昌T-72戶外熱成像儀望遠鏡 解鎖夜間精彩瞬間
    據了解,華盛昌T-72系列採用50HZ專業高幀頻刷新率,可在夜間快速發現運動目標。  例如在夜間林中,華盛昌T-72戶外熱成像儀望遠鏡開啟白熱模式,該模式下熱點與環境的對比度很高,畫面中林間跑動的人十分明顯。  又例如在晚上九點左右,肉眼無法穿過林子看到河對岸的情況的時候。在T-72紅熱模式下,正在跑步的人群清晰可見,甚至可以通過紅熱區域的面積大小及高亮顏色,分辨出他們處於運動中的哪個階段,剛進入狀態還是已經跑步了一段時間。
  • 躲在小樹林裡很安全?在熱成像下每個動作都一清二楚
    提起熱成像,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作為影視裡優勢兵種的專屬設備,熱成像儀在小組作戰中可謂是大放異彩。面對一群裝備落後的對手時,一到夜晚,就會變成一場悄無聲息的單方面抓捕行動。在熱成像使用者眼裡,基本不會再有黑夜恐懼症,敵人的任何偽裝與走位都會變成一場低端的幼稚表演。
  • 為什麼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在全黑的夜晚拍攝到我們平常用肉眼無法...
    打開APP 為什麼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在全黑的夜晚拍攝到我們平常用肉眼無法看見的畫面呢? 在現場,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加持,黑夜中我們清晰地看到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全過程和著陸後的狀態。 為什麼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在全黑的夜晚拍攝到我們平常用肉眼無法看見的畫面呢?
  • 安天下AT350體溫篩查系統 熱成像測溫門直銷
    大流量熱成像體溫篩查儀    篩查管理平臺、電腦顯示器(選配)    專用三腳架         2020年10月11日和12日凌晨公布的6例確診病例、6例無症狀感染者外截至10月12日17時30分,全市已完成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1171人,醫務人員、住院病人及陪護人員和社區檢測人群103.76萬人的核酸檢測採樣,已出檢測結果31.3萬份。除之前公布的核酸檢測陽性結果外,其他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目前未發現有新的陽性感染者。    隨著疫情的再次反彈,測溫新產品也不斷出來,來更快的檢查出高溫患者!
  • 疫情隨寒冬再起 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構築「安全線」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我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政府不斷宣傳並深入貫徹「防範大於治療」的理念,這是我國保障疫情可控的重要手段。而包括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等高科技設備在防疫中應用,為我國民眾構建了一道可靠的「安全線」。
  • 飛像科技推出空中成像技術,讓影像突破屏幕局限
    )杭州】7月17日報導(文/盛麗豔)普通視頻、3D、AR、VR,人們對於畫面顯示的追求不斷更新迭代。這一技術實現還有一個前提,即像本身可散發光源或人為地為像打上燈光。公司的成像方案由三個模塊組成,它們分別是內容模塊、顯示模塊以及交互模塊。至於成像大小,在原理上可以做到物理上的無限延伸,但實際成像清晰度會受到像源系統制約,目前已實現的較大面積的成像有3 - 5米。飛像科技能夠實現2D和3D畫面的虛空成像,裸眼看3D已經實現。
  • 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在不斷持續。隨著我們中國企業以外其他國家的病例激增,如何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已經是一個最為迫切的問題,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社會關鍵時期。紅外測溫儀,其實是一款非常成熟的產品。紅外測溫儀原理很簡單,物體在自然界中大於絕對零,會向環境中輻射紅外線,這種紅外能量與物體的溫度呈正相關。
  • 戶外熱成像推薦:高性價比熱成像怎麼選?
    作為夜視觀察的神器,以往主要用於軍事行動的熱成像逐漸受到戶外探險愛好者的喜愛,並逐漸轉變成夜間觀察的必需品。在夜間,無光或者光線比較弱的情況下觀察野外動物,如果用強光手電之類的,會被獵物提前發現並逃跑,而熱成像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熱成像是被動的接收物體發出的紅外波,然後經過信號轉換,最終以圖像的形式表現出來。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為了獲得最佳探測與識別能力,目前國際上光學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成像、光譜、偏振多維信息同時探測。發展目標二維空間圖像、一維光譜和全偏振態多維信息一體化同時探測技術,研製可同時獲取目標成像、光譜和偏振信息的高科技儀器,解決目標精確探測和識別的重大科學、技術與應用問題,已成為迫切與重大需求。
  • 紅外熱成像技術竟然可以做這些事情?
    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基本原理承壓君帶大家見識一下紅外熱成像技術。通常我們在一些公共場合中常看到的測溫儀:那麼,它靠什麼原理呢?其實,紅外熱成像檢測的基本原理是捕捉待檢測設備發出的紅外輻射,並形成可見的圖像,物體溫度越高,紅外輻射量越大。不同的溫度、不同的物體輻射的紅外線的強度不同。紅外熱成像技術就是將紅外圖像轉換成輻射圖像並從中反映出物體不同部位溫度值的技術。其成像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
  • 基於微光與紅外的夜視技術
    近年來,微光夜視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礎上,第四代技術應運而生。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也走過了三代的歷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輻射的紅外線來進行探測,與微光成像技術相比,具有穿透煙塵能力強、可識別偽目標、可晝夜工作等特點。可以說,微光成像技術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成為夜視技術的二大砥柱。
  • 聚光科技首批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調撥派往前線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據聚光科技官方消息,1月29日,聚光科技攜旗下子公司譜育科技,緊急召回相關人員,從研發、生產、技術應用等不同層面全力保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的應急保障,助力疫情監測防控。圖片來源:聚光科技據悉,截止1月29日,由譜育科技製造的首批近百套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全部緊急調撥派往前線,先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等京津冀、長三角的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區域投入使用,相關技術人員也已緊急奔赴全國各地,協助進行高精度體溫篩查的應急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