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堂上玩手機遊戲,想去制止,學生說要打我

2020-09-05 點拾成金

對於大學生來說,有很多需要去慢慢適應的地方。但是我今天,只想從小處著眼,談一談大學生自我克制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話題。

大學有的時候、有的方面還比較錯亂。

我們關心的話題有很多真的不應該在大學關心。但是沒有辦法,以往的基礎沒有,只能從大學開始打基礎。就像我們的男足男籃國家隊面臨的問題一樣:進了國家隊,教練還得教你怎麼帶球,怎麼運球。這些基本功其實應該在高中在大學掌握。但是怎麼辦呢?現在的現實情況就如此。

到了大學,我們還得教學生,要按時上課,不要遲到;看到老師到自己宿舍,不能熱情接待,最起碼要打個招呼,而不能視若未見,坐在那裡屁股都不挪一下。

課堂上,受制於點名系統,有時也不得不出現。但是,到了課堂,不是睡覺,就是玩手機。甚至有的同學從進到課堂直到下課,就一直玩手機。即使老師多次提醒,仍置若罔聞。

有一次,我走到一個打手機遊戲的同學旁邊。他看了我一眼,低頭接著打。我問他,能不打嗎?他頭也不抬地說:「不能。」我說,如果我這時候把你的手機收走,你會打我嗎?他又抬頭看了我一眼,堅定地說,「會。」

我當然不會把他手機收走,一是怕他打我(他人高馬大,我肯定是打不過他滴),不過我相信,他只是說說而已;二是我也沒有權利收他手機。所以,我又對他說,等會你打好了,就把手機送到講臺上放著,先聽聽課,下課再把手機拿走。說完我就回到了講臺。

你猜怎麼著,沒想到過了幾分鐘,他真的把手機送上來了。

當然,我也沒讓他把手機放在講臺上。我對他說,我知道你能克制自己,手機你拿回去自己裝起來吧。

後來,這位同學在課堂上就沒有再這麼誇張地玩手機遊戲了。而且,還會在討論時經常積極主動地要求發言。我相信,這位同學以後一定也會在工作生活中做的更好。

所以,這樣的克制能力,才是我們大學生需要慢慢培養的。

所謂「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是要學會克制自己的不好的習慣。比如,現在的我們離不開手機,但我們要學會克制,告訴自己什麼時候不能玩手機。

學會克制、努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實真的很難。我們都從學生時代走過,我們也都曾在各種誘惑面前忘記自我。包括現在,我們仍在學習,仍要時刻保持自覺,時刻保持自我克制。

因為良好的習慣,不會自發形成,一定是自覺養成的。

如果你問我,從哪裡開始自我克制呢?

我會說,就從克制我們的手機開始吧。

相關焦點

  • 為防學生課堂玩手機 瀋陽有高校要求上交
    隨著手機越來越普及,部分大學生上課時也喜歡玩手機,打遊戲、追劇。有數據顯示,超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日均使用手機超5小時,近八成受訪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近1/3的課堂時間用來玩手機。  昨日記者了解到,沈城有不少大學上課時需上交手機,這也引起很多大學生的不認同。大學生上課交手機,你怎麼看?
  • 當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怎麼辦?
    這時,我看到今天正在講的課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詩歌《未選擇的路》,我靈機一動,這首詩講的就是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這不正是「借題發揮」的好時機嗎?可是要怎樣才能「潤物細無聲」地把二者聯繫起來呢?我決定「投石問路」,進一步了解學生沉迷手機遊戲的原因,再尋找適當的時機解決問題。我假裝好奇,向學生詢問有關這個遊戲的問題。這就是我投的第一顆石,「試深淺」。
  • 中學生玩手機被批評跳河輕生,大學生課堂上玩手機該怎麼管?
    君不見如今的大學課堂上,滿眼都是玩手機的學生,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課堂也概不例外。怎麼管管大學課堂上的「手機控」?這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比如,有些高校採取上課時要求學生統一將手機上交,課後發還給學生,以此確保學生上課時不受手機的幹擾。很多高校把課堂上玩手機與學生平時成績掛鈎,上課時發現學生有玩手機現象,扣除其相應的平時分,並最終計入其期末總成績。還有一些高校甚至做得更絕,在上課期間對全校範圍內的手機信號進行屏蔽,以防止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
  • 孩子刷手機打遊戲,是制止還是順其自然,家長應該陪著玩與子同樂
    都說孩子是在模仿父母的道路上成長的。10個月的寶寶都知道要玩電話了就拿我家炎炎來說吧!儘管現在的炎炎才只有10個月了,但是他對手機的欲望還是蠻大的。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我而起的,在平時我就是手機不離手,有事沒事的總是愛玩電話,這讓他對手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玩手機代替做筆記 大學課堂手機族引爭議
    其實我也是『低頭族』裡的一員,特別是在課堂上,有時實在不想聽課,我就會把手機拿出來玩」,江西財大市場營銷專業的宋同學告訴記者,在課堂玩手機,這已經是大學裡一個常見的場景。班上大部分的同學都會帶手機,而且很多人都在用,看小說、玩遊戲、刷微博等。記者調查發現,在被訪的千名大學生中,竟有六成以上的學生承認自己每天上課都會玩手機。
  • 講臺上掛個大布袋 手機與課堂說拜拜
    核心提示: 走進大學遠離家人,整天拿著智慧型手機玩,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學習成績下降,掛科數量增加,已是當前部分大學生的真實寫照。近日,陝西一學院採取「手機收納袋進課堂」的辦法,要求學生在課前將手機放進手機收納袋內。專業人士認為,還是需要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手機使用的危害,自主放棄在課堂上的使用。
  • 武漢一高校用手機遊戲教漢語 獲少數民族學生點讚
    原標題:武漢一高校用手機遊戲教漢語 獲少數民族學生點讚荊楚網消息(記者彭燁煒通訊員索瓦德、王溯懿)大學生上課不看黑板都在看手機是什麼情況?老師不制止反而鼓勵又是為何?11月18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了解到,該校的《漢語基礎》課上,學生們上課不是看黑板而是專心盯著手機,授課教師沒有制止,還調侃道「不會玩的以後就不要再帶手機上課了啊」!原來這是該校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漢語基礎》課,教學進展到「隔音符號」這一章節,由於內容本身比較枯燥,對於這些漢語基礎本來就不紮實的少數民族同學來說,學起來就更吃力了。
  • 學生上課打遊戲,老師一個舉措就讓他扔掉手機,家長:老師真高明
    直播和錄播都是學習方式,在回到課堂裡上課前,讓學生們保持學習習慣最重要,這樣在正式開學的時候,同學們還是能夠適應學習的節奏和進度。沒有老師的實時監管,也沒有家長的督促,讓上網課成了有些學生正大光明玩遊戲的藉口。細心的老師就會發現,你雖然上著課,電腦那一段的學生也伏案學習,但是他的眼神沒有看向攝像頭,他的手裡一定有一個手機正在開著遊戲界面。
  • 大學生熬夜玩手機「上癮」
    (化名)感嘆:「上大學後自由了,晚上一玩手機就玩到次日凌晨,都習慣了。」  眼鏡店內,徐俊熟絡地跟驗光師打招呼,這是他上大學以來,第三次來配眼鏡了。  「剛入學那會兒,我近視才200度,才一年半的時間,現在都800度了。」因為近視度數飆升太快,他也曾去校醫院看過眼科。  眼科各項檢查都沒問題,醫生詢問徐俊的作息習慣後,發現他的近視度數飆升有可能是熬夜玩手機造成的。  徐俊說,凌晨一點前,幾乎沒合過眼。
  • 學生課堂上玩手機,老師究竟該怎麼辦?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學生課堂上玩手機,如果老師視而不見,有人會指責老師不負責任,不配為人師。如果老師沒收學生手機出了事情,又有人會說老師方法太簡單粗暴,激怒了學生。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管理學生手機問題,是教育一個難題,沒有人能解決。
  • 大學生給老師打分成一分鐘遊戲
    在該校「校領導接待日」裡,天津大學校長龔克與學生對話說,這個結果讓學校感到很「為難」,因為既要以此評價教師,「又不敢用」。     「如果老師不是太差,我們也不想多『挑刺』,成績出來後再給他打低分或提意見也沒多大意義,這是一種滯後的監督。」
  •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怎麼辦?如果你要「毀掉」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下面我梳理了學生在各個階段與手機的關係,這是一個建議。比如,這次課堂檢測考100分我就讓你玩會手機之類的,但是這個階段就要體現出家長的本領來了,既要讓孩子通過手機了解其他的知識,也不能讓孩子沉迷於手機,這一點就需要父母多商量討論了。
  • 一部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從上課到睡覺,父母從不知道的事
    一部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從上課到睡覺,父母從不知道的事。新生開學前,家長為孩子買手機的,買電腦的,不能說比比皆是,但絕對是出門就能遇到的那種。上了大學,該不該買手機,要不要買電腦。小欣在這裡可以肯定的說,手機一定要買的,電腦可以看個人需求。
  • 八成大學生為「手機控」 三分之一上課時間在玩手機
    該調查顯示,超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也有近八成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這倒是一個並不令人意外的結果。8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手機依賴。不過,從心理學上來說,手機依賴是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痴迷狀態。雖然八成學生把「手機依賴」這個詞安在了自己身上,但未必真有如此沉迷。
  • 985大學的課堂上,為什麼玩手機的學生少?
    在論壇上,看到一個問題:普通二本院校的課堂上,為什麼那麼多人在玩手機?我是一名高校教師,我平時到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接下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重點大學的課堂上,玩手機的學生少?對那些成績處於保研資格邊緣的學生,學習成績至關重要。而成績相對靠前的學生,學習也不敢放鬆。因為兩個原因,一是擔心成績下滑,二是他們希望能有更好的績點,爭取到國外名校深造。所以,重點高校學生的學習競爭很是激烈,大學學習都很認真,課堂上玩手機的比例很低。
  • 課堂上學生玩手機,老師怎麼辦?江蘇一高三老師處理不當被停職
    手機,又見手機!手機在線上上課期間是學生的學習助手,沒有手機就不能進行學習。手機在線下上課期間是學生的學習對頭,有手機就不能進行學習。開學後,一般學校是不允許課堂上出現手機的,都是明令禁止帶手機進校園的,違反者屬於重大違紀。因為現在網絡發達,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由於學生們自制力不強,好奇心卻極強,他們會利用手機偷著玩網遊、看小說視頻,甚至於看黃色的東西,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極為不利,所以,一般教師看到後,都會先沒收手機,再做處理。
  • 「為了不讓學生玩遊戲,我在教室裝了屏蔽器」
    在我們老師看來,玩《王者榮耀》就是一個問題。我在給學生講數學定理,他可能心裡正在想——我用這個皮膚好,還是用那個皮膚好?以前在網吧打遊戲,得有電腦,不可能上課的時候玩。但是現在發展成手機了,沒辦法控制。我給很多家長的建議是,也買一個屏蔽器。有的家長陪孩子時間短,我們是成年人,有很多社會的責任,工作的無奈。
  • 李琳:英語課上玩「打地鼠」 學生在遊戲中快樂學習
    小學英語課如何上,才會讓孩子既學到知識又玩得開心呢?從教三年的李琳老師認為,在教學中,要符合孩子的天性以及身心發展規律,按照孩子喜歡的方式教學,他們才會有興趣主動去學習。    「爸爸怎麼說?」
  • 寒假提前來臨:你家孩子很可能「不給手機就說聽課需要,拿起手機就是玩遊戲」
    對,有的孩子就會明確地懟家長咆哮——不給我手機,我就去跳樓。家長面對孩子的暴跳如雷,千萬不要強勢地說「你跳樓試試」。 多數孩子會被家長的強硬態度所徵服,但是,也有一定的概率,孩子試圖傾軋家長的氣焰,真的去跳樓。只要他跨出窗戶,接下來,整個家庭就滿盤皆輸了。
  • 現在禁止孩子玩手機,才是最容易讓他沉迷遊戲!儘管讓他玩才對
    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我是嚇唬人,舉幾個我身邊的例子給大家看看:1.大學生普遍在打遊戲,甚至沉迷10年左右我讀大學的時候(讀的學校也算是當時山東比較知名的學校,專業錄取分數的話大約是一本線上25-30分,所以班裡大多數學生在初高中還是比較拔尖的),智慧型手機還非常少,遊戲的話也算是在興起的狀態,王者、吃雞比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