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人民醫院:引進門診智能發藥系統,讓患者取藥更快捷

2020-12-13 上遊新聞

為了進一步打造智慧醫療,優化服務流程。11月3日,大足區人民醫院又迎來了新的便民智能設備,首次引進國際先進的智能化藥房建設項目——門診藥房自動化發藥系統。該系統啟用後,將大大縮短患者等候取藥的時間,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就醫體驗。

據悉,大足區人民醫院現階段平均日處方量約1500張,高峰期甚至可達2000多張。在引進門診智能發藥系統前,醫院每天有16名藥師在發藥窗口調配處方、核對發藥。每當經過西藥房,總能看到人滿為患的場景,大批的患者在等候區等待。

(門診藥房自動化發藥系統)

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醫改政策,建設好綜合性三甲醫院,解決這一難題,滿足醫院未來發展的需要,該院按照高峰期每天3000張的處方量,引進建設了這一智能化藥房項目。智能化藥房建設給患者帶來了方便快捷的全新就醫取藥體驗,患者繳費後,系統會自動分析處方、分配不同的調劑方式,發藥機自動調配藥品傳遞到藥劑師手中進行核對。與傳統手工調配所需時間相比,其速度提高了一半以上。一般人工取藥時間是5-10分鐘左右,通過智能化藥房建設,取藥時間大概在2-3分鐘。同時,該智能系統也減輕了藥房人員的工作負擔,還有效地降低人為差錯,提高了調配效率。特別是麻醉藥品,可以實現精細化管理。

當天,剛剛體驗自動化系統發藥的患者羅某高興地說,相比以前通過藥師手工拿藥,取藥的時間快速多了。

(藥劑師正在給系統添加藥品)

大足區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主任藥師何文生表示,現在所有的藥品都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智能化系統,之後再發給患者,患者取到藥物之後,隨時可以追溯這個藥品的來源,杜絕差錯發生。今後還將逐步把智能化推向新的領域,比如開展病區自動化藥櫃建設,讓機器人配送藥品和外包藥品配送等等服務。

(藥劑師指導患者用藥)

據悉,從去年以來,作為全市「智慧醫院」之一,大足區人民醫院讓患者感受到了太多的方便。來醫院前,患者就可以在手機上通過醫院的微信公眾號掛號,按預約的時間到醫院看病就行,節省了等待的時間;找不到想去看病的科室,醫院提供了智能導航服務;做完B超、CT等檢查,也不用在醫院等著拿報告,微信公眾號上,就可以直接查看結果。(文/圖 周丹 譚顯全)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301醫院:門診藥房信息化讓取藥只需6-7分鐘
    點擊查看 2014年10月底,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新門診大樓正式投入使用,為滿足日益增多的門診量和處方量需求,醫院在擴大門診藥房面積、增開發藥窗口數量、整合門診藥房的同時,引進了更大型的自動發藥機設備和智能藥架,改進了叫號及窗口屏幕顯示系統,期望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提升門診藥房的工作效率
  • 機器人導診、無卡看病、自動包藥發藥,智慧醫療讓蕭...
    診間屏系統2017年,區中醫院在門診各診室推出「診間屏系統」。市民朋友們到醫院門診就診時,不但可以在就診醫生診室外的診間屏系統上看到該醫生的相關介紹,而且還可以在上面直接進行自助掛號、自助預約、自助取號、自助繳費、自助查詢等操作,需要自費結算的部分還直接可以通過支付寶掃碼支付。今年,區中醫院又上線「住院屏系統」。
  • 兒童醫院馬場院區預約門診很方便 智能藥房更快捷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29日,天津市兒童醫院河西馬場院區試開診首日,775名患兒通過提前預約到門診就診,院區整體運行平穩。&nbsp&nbsp&nbsp&nbsp不僅門診預約掛號節省了等候時間,馬場院區上線的智能藥房,讓門診患兒取藥也更快捷。記者在一樓門診的智能藥房看到,一排排智能發藥設備的槽道中、智能分片設備的藥盒裡整齊地擺放好了各種藥品。
  • 桂平市人民醫院新門診樓正式投入使用
    1月12日,桂平市人民醫院新門診樓正式投入使用。 據了解,桂平市人民醫院舊門診樓於20世紀80年代初投入使用,在過去的40多年裡,接診了成千上萬的市民群眾,為保障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但近十年來,隨著就診人數的增加,受環境和容量限制,舊門診樓已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
  • 減少交叉感染,北京安定醫院複診取藥門診開通
    「有了這個複診取藥門診,在疫情期間更放心。」8月23日,陪家人到北京安定醫院複診取藥的於先生向記者表示,前一天在京醫通上掛號時發現新增「複診取藥門診」這一選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掛上了號,「之前取號後必須要和大家在候診室等著,叫號之後去醫生診室開藥。
  • 南京鼓樓醫院取消便民門診,如何解決慢病患者取藥難
    「6月份的時候,我就想過來南京市鼓樓醫院這邊的方便門診取個藥,但到了南京市鼓樓醫院之後,被告知方便門診已經取消,凡開藥均需掛專科號,重新看診開處方。」「我之前都在醫院的便民門診服務窗口複診拿藥,不用重複掛號請醫生重開處方,憑藉之前的院內處方就能在便民窗口一次性購買到足夠下一周期來複查的藥,特別方便,小半天就夠從家裡到醫院跑一個來回」,劉女士說。
  • 醫院只看病,取藥請到院外藥店!
    通訊員 周密/文 ■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圖 從2月8日起,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將成人門診藥房移出醫院,患者在看病後,可在院內繳費或不繳費直接列印處方單,持處方單、診療卡(或憑診療卡號)就可以在院外的大眾醫藥婦兒中心店或其他藥店取藥。
  • 人等藥變藥等人,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自動發藥機」亮相上崗
    「這個系統調配一張處方時間不超過15秒,每天平均可以完成3000至4000張處方單的調配。」甘肅省婦幼保健院主任藥師陳曉惠告訴記者。前不久,該院便民智能設備——「自動發藥機」正式亮相,服務患者。11月19日,記者在醫院見到了這個取藥「神器」。
  • 「特別提醒」市兒童醫院門診取藥流程
    隨著智能發藥機在我院的上線使用,以及多平臺支付方式的開通,門診藥局取藥流程也在不斷優化,以提高就診效率。今天,小編帶來了最新門診藥房取藥流程,方便患兒家長。大連市兒童醫院門診取藥流程大連市兒童醫院門診藥局位於 B 座二樓扶梯口旁,設有多個發藥窗口。
  • 橋東區開通門診特殊病患者取藥「雙通道」
    長城網張家口訊(記者蘇曉瑞 章紫薇 通訊員岑屹 劉婷)4月24日,橋東區醫療保障局與河北華佗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籤定《張家口市醫保定點處方共享藥店開展門診特殊病費用直接結算業務協議》,橋東轄區18家華佗藥房被確定為定點藥房,開通門診特殊病購藥業務。
  • 服務質量提升,我們在行動——門診取藥窗口服務舉措
    服務質量提升,我們在行動——門診取藥窗口服務舉措 2019-12-27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多跑一次│人等藥→藥等人 「智慧藥房」實現「秒」取藥
    為了讓藥更快地到患者手中,讓取藥更方便,我市正在全力推進「智慧藥房」建設,推動網際網路與藥劑服務的深度融合,加速實現群眾就醫「最多跑一次」。   今天,讓我們聚焦「配藥」環節   聽聽大夥是怎麼說的?
  •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須去醫院購藥,我市多家醫療機構可提供問診購藥
    3月2日,經過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多方了解得知,由於我市所有藥店均沒有銷售精神疾病藥品的資質,精神疾病重症患者須去醫院購藥。目前,全市多家醫療機構開通門診重症慢病患者就診和藥品配送服務。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1210人。根據國務院《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規定,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精神疾病類藥品,需要市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
  • 7月11日,關於「人民醫院方便門診每次開藥只能開一盒藥很不方便...
    潘先生反映,人民醫院方便門診每次開藥只能開一盒藥很不方便
  • 關於「人民醫院方便門診現在很多藥都不給開,必須掛號再去科室開...
    4月7日,陳先生反映:人民醫院方便門診現在很多藥都不給開
  • 西苑醫院:「用好藥」不再是老大難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建立起現代化、全鏈條、全環節藥事管理模式,讓「用好藥」變得更有保障。        選藥:源頭入手保質優價廉        俗話說,藥材好,藥才好。用好藥的第一步,就是從源頭保證藥材質量。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介紹,該院使用的中藥材都是自行收購。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向大雄:涉藥醫療事故為零,守護患者用藥安全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向大雄,看他如何和團隊一起守護患者用藥安全。 GSP 規範管理:讓藥房智能起來一排排整齊的藥架擺放著各種藥品,藥師們拿著處方單,通過系統掃碼。對應藥品所在的貨架、甚至貨位自動亮燈。藥師按照提示取藥後,按滅提示燈。整個取藥過程如行雲流水。 這是向大雄大力推動啟用的數字智能化藥房的工作場景。
  •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預約掛號指南(掛號+繳費+門診時間)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微信掛號指南  為進一步方便廣大市民就醫,合理安排就診時間,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掌上微信平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服務號」,可實現掛號、繳費一步到位,通過微信服務號預約掛號不用現場取號,可直接到專科門診報到就診。
  • 門診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
    《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實施意見》發布 門診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 作者:楊璐 2018-01
  • 簡醫智能化門急診醫技大樓投用 患者和醫生從此少跑很多路
    寬敞大廳智能導診 提升就醫體驗 對於家住簡陽及周邊縣市的群眾來說,簡陽市人民醫院那棟五層高的老門診樓是最具情懷的建築之一。雖然面積不大、設施簡單,卻在42年的時間裡守護著當地和周邊群眾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