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徐婷婷 實習記者譚琪欣
健康時報記者從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獲悉,醫院的「便民門診」服務窗口已關閉,恢復時間未知。而取消便民門診,讓江蘇鎮江的劉女士等一些慢病患者體會到了大醫院就醫的諸多不便。
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十餘家大型三甲醫院都曾開設過類似可直接開藥的「便民門診」,然而從2012年開始,這些「便民門診」都因政策要求、人手不足等諸多因素,相繼關閉。
患者:便民門診取消後,慢病患者開藥面臨三大關卡
劉女士是一名心血管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溶栓用藥曲克蘆丁片。「6月份的時候,我就想過來南京市鼓樓醫院這邊的方便門診取個藥,但到了南京市鼓樓醫院之後,被告知方便門診已經取消,凡開藥均需掛專科號,重新看診開處方。」
「導醫臺的工作人員讓我到掛號窗口排隊,但當時門診大廳電子屏就已經顯示當天心血管內科上下午的號均已掛滿」,劉女士說,旁邊有個已經掛上號的病人提醒她,由於心血管內科患者太多,現場一般都不好排號,自己都凌晨0點準時預約掛號,才能掛上號的。
「我之前都在醫院的便民門診服務窗口複診拿藥,不用重複掛號請醫生重開處方,憑藉之前的院內處方就能在便民窗口一次性購買到足夠下一周期來複查的藥,特別方便,小半天就夠從家裡到醫院跑一個來回」,劉女士說。
便民門診,是醫院為了方便複診患者開處方拿藥以及進行一些簡易醫療處理而設置的服務門診,不用掛號看病,患者直接可以開單拿藥或者進行複查化驗。醫院開設開藥門診一般主要針對三類病人:一是針對一些患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或定期檢查的老病人;二是對於只需要做簡單檢查或前來複查的病人;三是一些需要做特殊檢查的外地轉院病人。
劉女士告訴記者,方便門診取消後,掛專科號就是慢病複診患者要過的第一關;醫院就診患者人數多,排隊時間長是第二關;即使能順利通過前兩關,藥房到點即關門也會讓許多遠道而來的患者錯過最後一班窗口。
醫院:取消了便民門診考慮的是用藥安全
南京鼓樓醫院醫患溝通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看病難的當下,醫院的方便門診確實發揮了快速通道的作用,節省了看病的時間成本,故而也深受醫院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異地就醫患者的喜歡。但最終綜合考慮醫院用藥管理和患者用藥安全問題,應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醫院取消了便民門診,且應該不會再開設。
對此,南京市衛健委醫政處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稱,疫情期間,出於管理需要,確實要求各綜合醫院、中醫院等醫療機構取消便民門診服務窗口,但早在疫情之前,取消便民門診服務窗口就是近幾年來的醫改政策導向,「關停最主要的還是出於對安全的考量,負責拿藥的大夫未必全面了解患者具體病況,一旦開藥有誤,就會危及患者的健康。即使是慢性病患者,病情也會發生變化,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避免漏診或延誤治療,醫生不能精確把控配藥的劑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便民門診雖然方便,但它不安全。」
「很多患者都來跟我們反映過這個問題,實際上,讓患者在家門口就有藥可用才是真正方便的選擇,因此我們這些年來也一直很積極地向上級部門呼籲擴充社區醫院的用藥目錄。」上述南京鼓樓醫院醫患溝通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專家:保障社區用藥,權限應大膽放開
「溶栓用藥曲克蘆丁片,在我們當地的小醫院是開不到的。」因此,對劉女士來說,即使不再方便,守著零點搶號,接著去大醫院找醫生開處方拿藥仍然是她至今的第一選擇。儘管有「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的政策導向,像劉女士這樣的慢性病患者還是得去大醫院排隊取藥。
南京市衛健委醫政處工作人員提到,目前南京正在積極推進「三級醫院-社區-家庭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南京鼓樓醫院等綜合三甲醫院跟社區醫院的基本藥品目錄逐步實現互通,但部分醫保目錄中臨床限制使用的藥品確實難進社區,「基層社區醫院以用藥安全為前提,首先要保障的是基本的、日常的用藥需求。」
記者在醫保目錄裡看到,不少藥品後面都加上了後綴,限二級以上醫院或三級以上醫院使用。這意味著這部分藥,與社區基層醫療機構「無緣」。想要開這些藥,就得直接去大醫院了,如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冠心寧就被限定在二級以上醫院方可報銷。
對此,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認為,對部分藥品進行醫院限制,處方需由二級以上醫院處方。這部分品種的特殊性在於二級及以下醫院不利於治療或不具備治療條件。如果從醫院層面限制,有利方面是便於管理,專科專用,對於專科藥專科處方,促進合理用藥有益。不利之處部分基層患者在二級醫院治療將無法報銷,如此一來,基層醫療機構便不會購買醫保不予支付的藥品,因此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的藥品目錄一般比大三甲醫院藥品目錄小。
「但對於慢性病患者常用藥物來說,藥物臨床使用已不會遇到很大問題,藥品配備、使用權限應該大膽放開,方便基層患者。」史錄文表示,保障基層社區用藥是醫改的導向之一,未來隨著醫保支付機制的完善和統籌能力的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目錄肯定會根據群眾的需要、醫保基金的承受狀況、醫療水平的提高等諸多因素不斷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