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前日,家住市區南浦一帶的市民葉老伯,趕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準備在方便門診開點藥,卻發現方便門診已經關停。連日來,我市多家省級醫院陸續取消方便門診,增設全科醫學門診,鼓勵患者就近到社區醫院開藥。大醫院取消方便門診,患者分流到基層,這背後是溫州分級診療體系基本形成。
方便門診,意在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提供開藥及簡單檢查等服務。有數據統計顯示,溫醫大附二院2013年起設立的方便門診,年平均接診量約9-10萬人次,佔醫院年門診量約2%-3%。其中,單純開藥的患者佔比超七成。方便門診的設立,讓原本人滿為患的大醫院擁擠加劇,而有能力承接這項服務的社區醫院卻人氣不足。事實上,從2009年起開始的全國新一輪醫改,重點就是要解決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優質資源匱乏等問題,而分級診療是破局的關鍵。
溫州作為第三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通過先行先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合理就醫新秩序基本形成。溫醫大附屬一院、附屬二院、附屬眼視光醫院等省級醫院陸續取消了方便門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不斷推進。「取消方便門診,引導慢性病患者回到社區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把大醫院有限的醫療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專注於解決複雜病、疑難病。」在溫醫大附二院門診部主任李建仁看來,分級診療的關鍵一方面要把大醫院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在刀刃上,同時還要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今年是全國新醫改推進第十年,也是我市入選國家聯繫試點第三年。大醫院取消方便門診是我市深化醫改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在頂層設計方面,我市充分發揮醫改政策「指揮棒」的作用,通過藥品「零差率」、醫療均次費用控制、「單病種」付費機制等倒逼公立醫院進行改革。另一方面,隨著「雙下沉、兩提升」的深入開展,雙向轉診機制有效建立,基層基礎不斷夯實。患者願意去、基層接得住、醫院捨得放,分級診療體系基本形成。截至去年底,全市基層就診率達55.28%,較上年提升1.8個百分點,實現「三年連升」。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孫餘丹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