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自卑,父母的差評刺痛孩子一生

2020-09-05 追著蝴蝶去跳舞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原生自卑

也就是說,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長期否定和打擊,或者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

因為小時候孩子的認知不全面,一旦父母對他們有了差評,日積月累他就會認為自己是父母口中的那樣,慢慢就會形成一種自卑感。

這種原生自卑,比成年後的次生自卑對一個人的傷害更大,它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之前,舒淇在紀錄片《時代我》中,提到了自己悽慘的童年,令人心酸。

她說自己沒有童年,因為回憶裡全是媽媽對自己不斷地虐待和謾罵,從小感受到的也只有恐懼和陰影。

在十五六歲時,她離家出走。後來出車禍受傷,滿身是傷。

媽媽看到後,不但沒有心疼,反而不斷地謾罵。

重點是,從小媽媽總是罵她嘴大不好看。

她說小時候就像一艘船,到處漂,哪裡有岸,就停在哪裡。

也因此即便到今天,她依然不覺得自己好看。

後來在演電影的時候,得了抑鬱症,就連吃安眠藥也睡不著。

人生最壓抑的那段時間,她都選擇自己一個人扛,不敢去求助媽媽。

慢慢長大後,開始試著去放下去理解媽媽,可是這些傷痛卻深深地留在心裡,始終揮散不去。

不得不說,這樣的經歷真的太痛了,在最愛的父母身邊,卻感受不到一絲溫暖,有的只是無盡的自卑和敏感。

也許對父母來說,就是隨口說的幾句話,可對孩子來說,卻像是扎在心底最深一根刺。

這根刺,有著貫穿歲月的殺傷力。

拔不出,丟不掉,始終心疼,永不癒合

相關焦點

  • 我是廢物、窩囊廢,一句話刺痛800萬人:被差評的孩子,痛苦一生
    原標題:「我是廢物、窩囊廢」,一句話刺痛800萬人:被差評的孩子,痛苦一生!2父母的差評刺痛孩子一生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原生自卑。也就是說,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長期否定和打擊,或者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因為小時候孩子的認知不全面,一旦父母對他們有了差評,日積月累他就會認為自己是父母口中的那樣,慢慢就會形成一種自卑感。
  •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一生的底氣!別讓差評毀了孩子
    01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差評中幾米也曾在自己的漫畫中說的:「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一個因為媽媽差評,而痛苦的小男孩。結果顯示:有5.85%的孩子曾經有過自殺的計劃;有34.39%的孩子曾有過「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這背後的根源,就是來自於父母的差評,重點是大多數父母對此一無所知。有句話說: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我們總以為罵幾句無所謂。甚至覺得,罵孩子是為了孩子好。
  • 原生自卑,痛不欲生,有多少家長在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未成年孩子的心智就如同一個天平,無影響的時候就是平衡狀態,孩子天真無邪,無憂無慮。而現在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都不低, 意識中會更注重孩子的學習狀況或者孩子某一方面所謂的「強項」。一旦重視某一單一方面,孩子在此方面稍稍表現欠佳輕則「碎碎罵」,重則「棒棒捶」,從而打破這個天平的平衡。時間久了對孩子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因為最讓孩子受傷的不是身體而是心靈。
  • 原生家庭的悲哀,父母的自卑情結,成了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人讀完這本書,想到的是作者伍綺詩最經典的那句話「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是我讀完整本書,看到的是「原生家庭」、「自卑」這兩個詞。下面,我想跟你談談我的理解。你認為什麼樣子的家庭是優秀的?
  • 原生家庭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若有這4個表現,父母應該反思
    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影響是一生的,很多人成年之後的性格以及發展路線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影響,現在很多成年人都非常痛苦,因為原生家庭給他們帶來的影響都是消極的。對於孩子來說,家庭雖小但卻是他的全部,孩子在家裡不僅能夠學會生活技能,並且也跟著父母學著如何為人處事,未來的人生觀與婚姻觀都是由父母教會他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的。
  • 總是被父母「差評」的孩子,長大後有多苦!
    如果父母一直否定孩子,給孩子差評,無限放大孩子的缺點,甚至把孩子的缺點、錯誤常常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孩子會受到無法想像的心理傷害。01父母習慣差評,孩子深深自卑*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講述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從我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沒有給過我多少肯定。
  • 《少年的你》刺痛眾人:每一個悲劇的孩子背後,都是原生家庭的罪
    你永遠想不到這是來自學生的惡,近日被電影《少年的你》刺痛了,刺痛的不僅是可憐周冬雨扮演的陳念遭遇校園霸凌,更多的是為什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可以如此可惡,可以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情!陳念在高三的補習班學習,由於一心只想考北京的大學改變自己的家庭情況,於是總是獨來獨網,可是改變了她命運的是來自一次內心對自己的拷問。
  • 總是被父母「差評」的孩子,長大後有多苦
    01父母習慣差評,孩子深深自卑*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講述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從我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沒有給過我多少肯定。02被習慣差評的孩子,一生追求別人的認可 有一次姜文在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問他,「你這麼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 《原生家庭》三種有毒的父母模式:讓你自卑、暴力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過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有些人很幸運,擁有幸福美滿的童年。但有些人卻一生都受到不良父母的影響,始終很難擁抱幸福。昨天我們介紹了三種有毒的父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稱職的父母、操控型父母。今天為大家介紹另外三種有毒的父母:酗酒型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
  • 11歲男孩留「絕望信」:被差評的孩子,內心有多苦?
    ,讓孩子陷入原生自卑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被差評的孩子,都在過著怎樣的人生?總之,在她眼裡,我就連廢物都不如…」「從小成績很好,就因為一次考砸,被父母貶入谷底,活得自卑,抑鬱5年,甚至一度以為自己是個不正常的孩子。
  • 原生家庭怪圈:莫讓孩子一生都在療愈童年
    這些劇的熱播,也讓「原生家庭」這個詞又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線。讓人們重新開始熱議原生家庭對於孩子一生成長的影響。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也就是由我們的父母照顧的家。再生家庭是指我們自己建立的小家,包括我們的老公或老婆還有孩子們。
  • 芭迪熊分享:寶寶自信還是自卑,取決父母是否做好這5件事
    如果超過五條或以上,說明孩子缺乏自信;如果符合八條或更多,則說明孩子比較自卑。家長們一定要早發現,早重視。過度嚴苛,「打壓」孩子中國很多家長都比較信奉「打擊式教育」,覺得孩子應該壓著點,才不然容易驕傲。殊不知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否定和打擊中,孩子就會一直用這些差評暗示自己,變得自卑和絕望,很難建立起長久的自信。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我就是父母暴躁情緒的受害者,小的時候,我懼怕他們發脾氣,不願意和他們交流。為了擺脫原生家庭糟糕的氛圍,我選擇早早嫁人了。等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以為會好好愛她,一定不要像我父母那樣,結果我發現,原生家庭的那種影響已經刻在了骨子裡,我又用暴躁的情緒傷害了我的孩子。於是我不斷地自責,懊惱,恨我自己,也恨我的父母。
  • 潛意識心理學:你的自卑與自信,往往都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這句話從遭受童年不幸經歷的孩子角度出發,運用事實論證,為我們講述了兒童其實是最無能為力的一群人,無法選擇自己降臨的家庭,更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 但陽光並不會均勻散布在每一個孩子身上,現實生活裡,很多家長並未正視過兒童的心靈感受。 他們將自己置於道德的制高點上,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出發,其實是為了變相地控制孩子。這些對孩子的無視,慢慢養成了孩子自卑的潛意識。
  • 父母的差評,是給孩子最深的傷害。
    總是給孩子「差評」>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大多數的父母總是以打擊、批評和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卻沒有想過,這樣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致命的傷害。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訪談節目中說:「小時候,我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
  • 若孩子有這些特徵,說明原生家庭不夠幸福,父母需要警惕
    所以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為人處世的能力、心理成長等方面發展,這些方面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果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以下的特徵。靈靈的家庭並不幸福,從靈靈有記憶開始,父母就總是爭執,每天家裡瀰漫著一股硝煙味,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生活中很瑣碎的事情,但由於父母兩個人都很好強,誰都不肯向對方退讓一步。
  • 80%的自卑,源自原生家庭
    關於自卑,但凡是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因為每個人都想過更好的生活,成為更好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自卑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要想解決自卑心理,首先要追根溯源,找到自卑的心理根源,那麼自卑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精神分析領域中,首先強調的是原生家庭,那麼先來看看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禮物吧。
  • 別讓自卑毀了你的一生
    自卑是每一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的一種情緒,亦或是一種心理狀態.有人說自卑往往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的,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阿德勒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而且還認為自卑是人進步的動力。
  • 給孩子怎樣的原生家庭?
    什麼叫原生家庭?就是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就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有遺憾或者痛苦,而這種在原生家庭受過的傷害,是會跟隨著我們長大,甚至到老。
  • 寶寶自信還是自卑,取決父母是否做好這5件事!「直播回顧」
    如果爸爸媽媽平時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沒有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可能就會導致孩子變得不自信。為此,Cherry老師在講座中首先列舉了孩子不自信的10種表現。如果超過五條或以上,說明孩子缺乏自信;如果符合八條或更多,則說明孩子比較自卑。家長們一定要早發現,早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