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肯定,是孩子一生的底氣!別讓差評毀了孩子

2020-08-30 人生路心理路

「我是一個廢物、窩囊廢、累贅!」

令人震驚的是,這是一名11歲男孩對自己的描述!

近日,浙江寧波一名11歲的男孩小飛,留下一封信後離家出走了。

在信中,他說:

媽媽,我要走了,

請你不要找我,我出去幾天,放鬆一下身體,會有人收留我,

並且我知道我是一個廢物、窩囊廢、累贅,

這些年讓你們生氣不是一兩天了。

短短的一段字,戳的人心尖痛,該是有多憋屈才選擇離家出走去放鬆啊!

據了解,小飛的成績非常好,最差時也沒跌出過前五。可即便如此,媽媽對他管教得依然非常嚴厲。

他們夫妻工作忙,總不在家,於是在家安裝了監控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

不僅如此,她不許小飛去外面玩,也不許其他小孩來家裡玩,只有來家裡寫作業才可以。

一旦小飛做錯事,輕則罰站,重則罰跪兩小時

這次,因為小飛玩了半小時手機,便被媽媽罰跪了兩小時。

可比起這些更令人心痛的是,即便他如此乖,學習成績這般好,卻依然是媽媽眼中的廢物、窩囊廢、累贅。

很多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留言道:

這些詞就是父母平時的口頭禪。

孩子該有多痛,無論怎麼努力,依然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始終活在差評中。

這樣的孩子生活得太難,太痛苦。

01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差評中

幾米也曾在自己的漫畫中說的:

「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一個因為媽媽差評,而痛苦的小男孩。

他的媽媽經常罵他二百五

每次寫作業的時間長、寫錯字或寫錯題,媽媽都會扔掉他的鉛筆,大聲吼他「二百五」。

他委屈地哭著說:「媽媽,能不能別叫我二百五了?我會很努力,希望媽媽能多給我幾次機會,我想讓她再幫幫我。」

太多父母,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可對孩子表達出來的卻是傷害。

心理學家胡慎之曾在微博上做過一個調研:你為什麼內心深處永遠無法原諒父母?

最終,他對調研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很多孩子無法原諒父母,是因為經常遭到父母情感上的虐待。

他們不是羞辱孩子就是批評孩子,而這樣的比例居然佔到67.1%。

上海市教委也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們調查了2500名上海的中小學生。

結果顯示:

有5.85%的孩子曾經有過自殺的計劃;

有34.39%的孩子曾有過「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這背後的根源,就是來自於父母的差評,重點是大多數父母對此一無所知。

有句話說: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我們總以為罵幾句無所謂。

甚至覺得,罵孩子是為了孩子好。

卻不知,父母每一次的打擊和辱罵,都如同針尖插在了心頭,一次又一次,無法癒合。

02

父母的差評,刺痛孩子一生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原生自卑

也就是說,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長期否定和打擊,或者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

因為小時候孩子的認知不全面,一旦父母對他們有了差評,日積月累他就會認為自己是父母口中的那樣,慢慢就會形成一種自卑感。

這種原生自卑,比成年後的次生自卑對一個人的傷害更大,它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之前,舒淇在紀錄片《時代我》中,提到了自己悽慘的童年,令人心酸。

她說自己沒有童年,因為回憶裡全是媽媽對自己不斷地虐待和謾罵,從小感受到的也只有恐懼和陰影。

在十五六歲時,她離家出走。後來出車禍受傷,滿身是傷。

媽媽看到後,不但沒有心疼,反而不斷地謾罵。

重點是,從小媽媽總是罵她嘴大不好看。

她說小時候就像一艘船,到處漂,哪裡有岸,就停在哪裡。也因此即便到今天,她依然不覺得自己好看。

後來在演電影的時候,得了抑鬱症,就連吃安眠藥也睡不著。

人生最壓抑的那段時間,她都選擇自己一個人扛,不敢去求助媽媽。

慢慢長大後,開始試著去放下去理解媽媽,可是這些傷痛卻深深地留在心裡,始終揮散不去。

不得不說,這樣的經歷真的太痛了,在最愛的父母身邊,卻感受不到一絲溫暖,有的只是無盡的自卑和敏感。

也許對父母來說,就是隨口說的幾句話,可對孩子來說,卻像是扎在心底最深一根刺。

這根刺,有著貫穿歲月的殺傷力。

拔不出,丟不掉,始終心疼,永不癒合。

03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行走一生的底氣

網上曾看到過這樣的一份調查:

一個經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潛能僅能開發到20%-30%。

他們一旦得到肯定,潛能就會被開發到50%,如果這個肯定來自於家中,那麼他的潛能將會被開發到70%-80%。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優秀的動力。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從小能獲得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行走一生的底氣。

前幾天,楊迪在《青春環遊記》中,跪謝自己的父母。

原來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父母的教育分不開。

他說,每次自己遇到困境時,遭到質疑時,想要退縮時,媽媽都會一直鼓勵和支持他,告訴他「好」,「你很棒」。

也因為這樣,他更加有動力去努力。

他說:「你們從來沒有阻礙我追逐我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而且從來都是鼓勵式的教育,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

04

哲學家詹姆斯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其實孩子更是如此,一旦得到父母的肯定,他們就會更有動力。

心理學中有個效應叫「期待效應」,說的是要想使一個人優秀,就要給他傳遞一些積極的期望,這樣他就會按照期望的那樣去成長。

也就是說,想讓孩子優秀,就告訴他,你很優秀。

慢慢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很優秀,從而更有信心努力做得更好。

所以,真正愛孩子,就要少否定,多肯定,這樣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畢竟我們的肯定,才是孩子努力的動力。

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鼓勵和被愛中長大,溫暖一生。

相關焦點

  •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行走一生的底氣
    網上曾看到過這樣的一份調查:一個經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潛能僅能開發到20%-30%。他們一旦得到肯定,潛能就會被開發到50%,如果這個肯定來自於家中,那麼他的潛能將會被開發到70%-80%。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優秀的動力。
  • 我是廢物、窩囊廢,一句話刺痛800萬人:被差評的孩子,痛苦一生
    他委屈地哭著說:「媽媽,能不能別叫我二百五了?我會很努力,希望媽媽能多給我幾次機會,我想讓她再幫幫我。」太多父母,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可對孩子表達出來的卻是傷害。也就是說,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長期否定和打擊,或者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因為小時候孩子的認知不全面,一旦父母對他們有了差評,日積月累他就會認為自己是父母口中的那樣,慢慢就會形成一種自卑感。
  • 貶低式教育:父母給孩子的差評,終將成為傷兒至深的利刃
    父母給孩子的差評,會讓孩子一生痛苦在紀錄片《時代我》中,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天,是他們的全部,他們急需父母的肯定,而不是父母無盡的差評。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親子關係中,這句話依然適用。很多父母或許會隨口一句「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連這個也不會」,「你真差勁」。
  • 「別讓孩子的一生,毀在父母的手上」,家長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一個孩子本該精彩的一生,最終毀在了父母手裡。不得不說這樣的事情讓人憤怒,讓人震驚,更讓人遺憾!有些父母常年在外打拼,家裡的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缺少愛的教育,又有多少父母因為沒有及時疏導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壓力而最後釀成大禍?未成年人偷盜,搶劫,強姦,弒母,自殺等等案件時有發生!
  • 孩子一生的底氣從哪裡來?
    孩子一生的底氣從哪裡來? 很多人肯定會說是房子、錢、權利、靠山,也或許會有人說父母打下的江山都是你的,但你要明白的是,不管有錢沒錢,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他面對逆境的態度。有一個溫暖的家,情緒穩定的父母,從小的欣賞、鼓勵、接納等,滿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哪怕遇到困難也不慌,因為他知道自己可以,遇到挫折也不怕,大不了從頭再來。
  • 孩子說這四句話時,父母千萬別拒絕,否則毀孩子一生!
    這樣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家庭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其實孩子往往比我們想得更懂事聰明,特別是下面四句話,一旦孩子說出口,家長千萬別忽視,別讓你的「吝嗇」毀了孩子! 01 「陪我好嗎?」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陪伴就顯得尤其珍貴。
  • 原生自卑,父母的差評刺痛孩子一生
    也就是說,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長期否定和打擊,或者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自卑感。因為小時候孩子的認知不全面,一旦父母對他們有了差評,日積月累他就會認為自己是父母口中的那樣,慢慢就會形成一種自卑感。這種原生自卑,比成年後的次生自卑對一個人的傷害更大,它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 總是被父母「差評」的孩子,長大後有多苦!
    經過多次心理治療後,女孩說了一句話,父母當場就留下了眼淚:「因為玩具不會開口罵我。」原來女孩的媽媽性情急躁沒耐心,經常無意間說孩子:「你別添亂了……」「哭什麼哭?」「你怎麼這麼笨呢?」媽媽這些情急之下無意的口頭禪,在孩子心中居然成了嚴厲的責罵。
  • 總是被父母「差評」的孩子,長大後有多苦
    父母以為孩子得了自閉症,四處求醫。經過多次心理治療後,女孩說了一句話,父母當場就留下了眼淚:「因為玩具不會開口罵我。」原來女孩的媽媽性情急躁沒耐心,經常無意間說孩子:「你別添亂了……」「哭什麼哭?」「你怎麼這麼笨呢?」
  • 父母的肯定,決定孩子的一生
    支撐著楊迪往前走,給予他這份篤定的,就是父母的鼓勵。《弗洛伊德的使命》裡有一句話:「一個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致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被鼓勵著長大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他們內心有力量,身上有光芒,這種自信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 別讓「贏在起跑線上」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概念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更是渺茫,農村的孩子的父母大多數都是農民,父母忙於在田地幹活,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視。我還算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孩子,父親是一名教師,對我學習中遇到的不會解決的問題能夠加以指導。母親雖然是個農民,但對家中孩子的教育卻是少有的重視,她總是說以後你們姊妹幾個都要好好學習,不要像她一樣幹一輩子苦力活。
  • 別讓小兒佝僂病 毀了孩子一生
    ◎分享會主題  別讓小兒佝僂病毀了孩子一生  ◎主講專家  王朝暉  西安市第四醫院兒保科主任主任醫師  ◎專家介紹  王朝暉,兒科主任醫師,醫學碩士,西安市第四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危兒早期幹預、兒童營養、兒童心理保健。
  • 父母的差評,是給孩子最深的傷害。
    總是給孩子「差評」>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大多數的父母總是以打擊、批評和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卻沒有想過,這樣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致命的傷害。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訪談節目中說:「小時候,我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
  • 多少孩子的自信是毀在父母身上?家長別再強迫孩子了
    不自信的孩子身上毫無亮點,他們雖然總是乖巧,但是總是乖巧的卻讓人非常心疼,而且不自信的孩子在生活當中無論做什麼都會不斷的懷疑自己,這樣的孩子會懷疑自我能力,信心非常低,而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每一個小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無法無天,自信心爆棚,最後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卑,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自信,原因來自於身邊的環境和他們的父母,有很多孩子的自信就是毀在父母的身上,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努力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 家中標準再不好,也別回絕孩子這個請求,不然真能毀孩子一生
    因此 ,家中標準再不太好,父母也別回絕孩子下列這好多個請求,不然真能毀了娃一生。並且,每一個孩子性情不一樣,有的孩子較為單獨,就算缺少父母的守候,與「禮拜天父母」短暫性交往,她們各層面發展都很好。但有的孩子依賴父母,沒有安全感,心裡比較敏感又不自信,當她們「請求」父母多陪伴自身時,父母一定不必回絕,就算家庭條件再不太好,要是不上揭不開鍋的程度,都別扔下孩子。不然,孩子長大了在性情和心理狀態發展趨勢,及其與人相處層面都是會存在的問題,一生都難清除。
  • 別讓校園暴力毀了孩子的一生
    校園暴力的殘忍之處,是這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沒有憐憫之心。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說過:如果孩子被打,支持打回去。有人說,這是教唆孩子變成施暴者,以暴制暴會把孩子教壞。但如果不反抗,被欺負的孩子會漸漸失去對善惡的判斷,從而在心裡埋下痛苦的種子,終其一生都會深陷陰影。(關於讓孩子打回去的問題,這裡不討論太多....)父母如何發現孩子被霸凌?需要通過孩子表現出來的某些跡象,覺察孩子在校是否正常。
  • 《爸媽學前班》:父母吼一聲,孩子毀一生!
    但是,實驗對象作為我們的孩子,萬一出錯,探索的代價未免太大了些,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軌跡。節目中,皇家育兒師的一個問題引起了熱烈討論,甚至我自己都拿小本本記了下來:你們能保證從來不對孩子大聲吼叫嗎?
  • 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有多幸運?
    父母的肯定和欣賞,會給孩子信心和勇氣,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去探索這個世界,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愛著、關注著,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很容易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關注自己,缺乏安全感,容易走向自卑。
  • 「別讓你的驕傲」,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毀掉孩子的一生現在眾多家庭裡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孩子」成了一個家庭中的核心,作為父母,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為什麼說「別讓你的驕傲,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有些家庭裡家庭關係並不是那麼和諧(他)的未來,「做什麼職業、組建怎樣的家庭」等等,孩子的一生可能都得按照父母的安排度過。
  •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差評中,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一個因為媽媽差評,而痛苦的小男孩。他的媽媽經常罵他二百五。 他委屈地哭著說:「媽媽,能不能別叫我二百五了?我會很努力,希望媽媽能多給我幾次機會,我想讓她再幫幫我。」 太多父母,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可對孩子表達出來的卻是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