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不要怕輸,趁年輕試著輸,體面並有尊嚴的輸(深度好文)

2021-01-09 人生智慧全解讀

無論經歷怎樣的挫折和失敗,也無論處於怎樣的困境和逆境,你都不要對未來抱有畏懼。年輕時不要怕輸,趁年輕試著輸,體面並有尊嚴的輸。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最重要的一句話叫「影響一代人」。有記者提問:「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倫敦奧組委的一位官員回答:「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這句話很正常,也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但是他的下一句話卻讓人意外又充滿感動:「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對於這一點,我曾在網上讀過一個人的故事,覺得他的經歷很有代表性,以下就分享給大家。

初中一年級,學校要選代表隊參加全市中學運動會,他被選取參加短跑培訓,可最後卻被淘汰了,他的同桌,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學渣,學習成績比他差的很多,但跑得很快,結果被選上了。他的確跑不過同桌,輸了!

到了高中時,他又經歷了一次意外的輸。全校足球賽,因為他們班有三個校隊選手,所以自認為冠軍應該是他們的。沒想到第一場他們就意外地輸了。他灰心、失望、生氣,完全想不通,可又能怎樣,輸了就是輸了。

上了大學,他輸得更加厲害了。大學時代,他打斯諾克,當時丁俊暉的一桿成名帶起來全國性的斯諾克熱潮,他從小喜歡撞球,很快也就熟悉了斯諾克這項運動。可大學四年裡,他卻經常被一個女生虐的極慘,在球桌上幾乎沒有贏過她,雖然,後來她成為了他的女朋友。

這個人的經歷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示:當輸變得不可避免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輸得少、輸的不難看,並儘量體面並有尊嚴的輸。

這個人的「輸」其實都不是白輸,按他自己的理解:小學的短跑,讓他知道有些事是無法改變的,比如,他的身材註定他在短跑比賽中幾乎不可能贏,所以這不是適合他的舞臺。他從此懂得,人生要先選對戰場,否則很可能永遠是輸家;高中的足球賽,讓他知道足球是圓的,什麼結果都有可能,再強的球隊,稍有不慎,也都有可能失敗。他從此懂得,無論做多麼擅長的事情,都要保持謹慎,都要全力以赴,否則就會大意失荊州;大學的斯諾克,讓他懂得輸還有許多不同的層次——就算輸也要體面並有尊嚴,要輸得讓對手為你鼓掌,甚至是輸得讓對手愛上你。

運動有輸贏,人生又何嘗不是?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輸贏。贏,很多時候只要盡情享受就好。可輸呢?輸會帶來挫折、痛苦甚至是災難。人人都不想輸、害怕輸,可誰又能常勝不敗?所以,我們更需要學習輸、適應輸、理解輸,需要知道如何不輸,也需要知道如何輸得體面並有尊嚴。

目前的社會上有一個很好不好的現實:一切都要成功,一切都要贏。可事實上,有贏必有輸,社會上的人不可能都是贏家,從輸中汲取經驗教訓,輸的體面並有尊嚴,有時候比學會如何贏更重要,尤其在年輕的時候,更要趁年輕去試著輸,體面並有尊嚴的輸,否則歲數大了,能讓你接受輸的機會就真的不多了。

相關焦點

  • 白巖松:教孩子如何去贏,不如教會他們體面而有尊嚴地輸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應該是各位家長一直探索的問題。其實孩子成長沒有一個具體的模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都是通過一個模式培養孩子,那就失去了多樣性,成長應該是真實而立體的。我們看一下白巖松結合其自身成長及教子經歷是怎樣說的 !「輸」是中國人很缺乏的一種教育。
  • 孩子輸在了出生,請不要再輸在啟蒙!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麼何為輸?何為起跑線?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講清楚。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首先得從父母說起,孩子畢竟是父母生養的。單論父母的才幹,遠見,財力,人品等的話,有的孩子在孕期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輸了。他們輸在了家庭上。每個家庭能夠提供給孩子的精神環境,物質條件那也是千差萬別。
  • 孩子變得「怕輸」,與父母有多大關係?
    孩子輸不起,輸了就耍賴哭鬧,事事都要爭第一;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遇到一點小事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學習新事物時,孩子總擔心學不會,乾脆不去嘗試;孩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從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來看 ◆ 成人對於孩子怕輸時所產生的情緒,無法無條件接納和理解。◆ 成人沒有幫助孩子建構正確的輸贏價值觀。◆ 生命中重要的人沒有及時給予孩子肯定、欣賞和認同。
  • 李說我聽:挫折教育(二)如何去贏,又如何有尊嚴地輸?
    大家都知道,體育比賽帶給我們積極盡力、努力向上、挑戰極限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平和地面對這樣的事實:體育比賽雖然時時都在競爭,結果還有輸贏,但它教會了我們如何去贏,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體面有尊嚴地輸。「如何去贏,如何有尊嚴地輸「,這不正地很多家長尋找的幫助孩子成長的挫折教育嗎?
  • 體育教會孩子如何在規則下去贏,又如何有尊嚴和體面地輸
    中國廣播電視總臺評論員白巖松先生的一段訪談刷了屏在貴州衛視《論道》節目《體育·中國與世界——規則意識與教育功能》中,白巖松提到:「體育教會孩子如何在規則下去贏,又如何有尊嚴和體面地去輸」
  • 不要因為怕孩子輸,所以總讓孩子贏
    ……還有父母會覺得需要刻意增加挫折訓練,孩子越怕輸,就越應該讓他練習輸,估計他哭夠了,就堅強了……這樣的困惑和擔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呢?他們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如果不是最棒的,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和否認,會覺得我不是一個好孩子。適度的好勝是正常而且對於生活有好處的,也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助力,會成為他們一次次嘗試、克服一次次困難的動力。
  • 白巖松:教育要教會孩子贏,更要教會孩子體面地輸
    他說首先體育教會孩子們、年輕人如何在規則的約束下去贏,接下來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教過孩子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呢?如果我們不能教會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體面有尊嚴地輸,並且把體面有尊嚴地輸上升到一種叫「第二種成功」的概念的話,根本的變化就很難發生。我們總是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調自主創新等等。
  • 人這一生,輸什麼,都別輸了心情
    人生的路上,風雨交加,悲喜並進,有太多的未知性,不管昨天經歷了什麼風雨,也不管明天又會發生什麼悲喜,輸什麼,都別輸了心情。人生的路上,那麼長,那麼遠,不可能有歡無悲,有苦無樂,喜怒哀樂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每個人的生活裡,都經歷過坎坷起伏,酸甜苦辣,每一種滋味,都有著無盡的回味。
  • 家庭教育: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怕他吃不好,怕他穿不暖,怕他勞動累著,怕他玩的摔著……可最後的結果呢?父母早早鋪下的路,讓孩子沒有了試誤的機會;父母濃濃溫情保護下,孩子又怎能體會別人的辛勞?溺愛這個詞我們說的比較多,都知道溺愛害了孩子,但其實現今的發展,寵也害了孩子,一味妥協又何嘗不是呢?
  • 人只有學會面對輸,才知道怎麼贏
    他說自己真的不是一個努力的人,楊天真則評價:「我覺得你不是佛,你只是不知道怎麼面對輸」。 聽完這句話我想到了一個朋友,第一次考研都準備了半年了,結果臨考沒去,第二年又開始準備,依然沒有去考試,然後找了份工作,工作了幾年又覺得考研很重要,又去準備了。當然我也不知道她會不會又一次「出逃」,但我希望她全力以赴,因為人的精力太寶貴了,折騰不起。
  • 輸不可怕,輸不起才可怕—四招教你讓孩子輸得起
    圖書/來源於網絡有沒有那麼一刻,你輸了卻內心無法接受,不敢面對最親近的人?有沒有那麼一刻,輸了還假裝成功了,為了所謂的尊嚴而打著虛偽的幌子?有沒有那麼一刻,你的失敗被人揭穿了,你覺得渾身血淋淋的,沒有再生存下去的可能?我們總是為小小的成功歡呼雀躍,卻很難正視失敗,這一點仿佛從孩童時就顯而易見了。昨天晚上老公帶著女兒跳跳和兒子奇果跳舞,兩寶貝手機各拿了一個手柄,跳完電腦會自動打分,知道誰跳得好。跳玩後陰錯陽差是奇果得了第一名,她立馬哭了,說自己為什麼沒得第一名?
  • 孩子總是輸不起,怎麼辦?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每次輸了都要鬧好一會,躲在朋友懷裡哭,起初朋友一直覺得是小孩心緒,所以並不多在意。後來在比賽中,即使輸了球,她也不再氣餒,不斷地刻苦練習,最終成為了日本著名的桌球選手。大部分家長只是一味地鼓勵孩子贏,卻沒有教孩子怎麼體面地面對輸,甚至直接用放棄的方式來逃避結果。其實啊,當孩子輸掉一場比賽或一場考試,是我們當父母施教的最好機會。
  • 「再也不和你玩了」當孩子怕輸時,家長該怎麼做?
    抖音上有個很火的視頻,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與長輩玩五子棋。就在孩子要輸時,小孩子可憐兮兮祈求對手:「你能讓我兩個子嗎?」長輩的回覆很乾脆:「我還要贏錢啊。」視頻裡我們看孩子怕輸很有趣,但我們更應重視孩子「怕輸」的現象。
  • 我家孩子不笨 書讀了 輔導班報了,沒輸在起跑線,輸在了哪兒?
    可是也有些孩子名落孫山,家長也跟著掃興,他們望著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心結:我家孩子腦瓜不笨,和別人家孩子差不了多少,書一樣讀,輔導班、興趣班一樣報,錢花得只多不少,按理說,沒輸在起跑線上,輸在了哪兒?咋就考不上名牌大學呢?
  • 孩子怕輸,爭強好勝,追求完美?可能是因為不自信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孩子怕輸,是缺鍛鍊,多和小朋友接觸就好了;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玻璃心,太過敏感……其實輸不起,爭強好勝,追求完美,是因為孩子不自信。 沒有自信不代表沒有能力,但一直沒有自信,會扼殺孩子的能力。
  • 執著於贏,你就已經輸了.(成就型性格必看!)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臺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你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
  • 培養「不怕輸」的孩子,父母應該有這樣的智慧
    昨天的文章中,我具體分析了孩子在玩遊戲中「輸不起」的原因:有可能是遊戲本身太難;也可能是宅在家裡的生理狀態影響了孩子的情緒;還有可能是孩子怕輸了父母就不愛ta了。點擊這裡閱讀全文《不要因為怕孩子輸,所以總讓孩子贏》根據以上分析,父母們可以做哪些調整來幫助孩子呢?
  • 孩子總是輸不起、玻璃心,怎麼辦?父母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每次輸了都要鬧好一會,躲在朋友懷裡哭,起初朋友一直覺得是小孩心緒,所以並不多在意。後來在比賽中,即使輸了球,她也不再氣餒,不斷地刻苦練習,最終成為了日本著名的桌球選手。大部分家長只是一味地鼓勵孩子贏,卻沒有教孩子怎麼體面地面對輸,甚至直接用放棄的方式來逃避結果。其實啊,當孩子輸掉一場比賽或一場考試,是我們當父母施教的最好機會。
  • 【親子】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我們今天討論教育問題,不能只關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說一句可能會冒犯的話,我覺得,家長本身就得從觀念先進行再教育。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悟自己擁有的權利及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為什麼家長本身會成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到底哪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成為子女、老師們都難以抵擋的壓力?
  • 一輸就發脾氣的孩子不是「輸不起」!
    聽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一玩遊戲輸了,就會覺得自己不對,心情沮喪,有時還會為此鬧脾氣,甚至還會哭得沒完沒了。都不知道該怎樣讓輸不起的他去正確認識失敗,但又怕他沒了好勝心,這個度好難拿捏!仔細想想,我們大人也是贏了才開心,輸了自然也會有一點失落不是麼?!因為在乎,所以在意,人之常情。所以,輸了後大哭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小孩子還不會情緒管理,更加不懂掩飾,自然會用更加直接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