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巖松:教育要教會孩子贏,更要教會孩子體面地輸
對家長和孩子都有怎樣的啟發?一起來看看。在奧運會即將結束的時候,有記者問倫敦奧組委的人,說你們理解的體育是怎樣激勵一代人的?它激勵了一代人什麼? 倫敦奧組委負責人說,首先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在規則的約束下去贏。接下來他說了第二句話,對我影響巨大,而且印象深刻。
-
白巖松:教孩子如何去贏,不如教會他們體面而有尊嚴地輸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應該是各位家長一直探索的問題。其實孩子成長沒有一個具體的模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都是通過一個模式培養孩子,那就失去了多樣性,成長應該是真實而立體的。我們看一下白巖松結合其自身成長及教子經歷是怎樣說的 !「輸」是中國人很缺乏的一種教育。
-
李說我聽:挫折教育(二)如何去贏,又如何有尊嚴地輸?
這就是體育比賽帶給我們頑強的毅力、勇氣和拼搏的贏的體驗。大家都知道,體育比賽帶給我們積極盡力、努力向上、挑戰極限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平和地面對這樣的事實:體育比賽雖然時時都在競爭,結果還有輸贏,但它教會了我們如何去贏,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體面有尊嚴地輸。
-
年輕時不要怕輸,趁年輕試著輸,體面並有尊嚴的輸(深度好文)
無論經歷怎樣的挫折和失敗,也無論處於怎樣的困境和逆境,你都不要對未來抱有畏懼。年輕時不要怕輸,趁年輕試著輸,體面並有尊嚴的輸。2012年倫敦奧運會最重要的一句話叫「影響一代人」。有記者提問:「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倫敦奧組委的一位官員回答:「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
-
人只有學會面對輸,才知道怎麼贏
2 我們學會了贏,更要學會微笑面對輸2012年的時候,倫敦奧組委回答了一個問題: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 他們回答到:「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我參加過3年世界級的比賽,作為一個比賽的「老人」,去繼續參加比賽的風險很大。
-
父母最大的「贏」,是要教會孩子「輸得起」
前兩天在小區,看到有幾個小朋友在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其中一個小女孩,大概五歲左右的樣子,只要是她贏,就會繼續玩下去。 但只要她輸了,就會吵著說「不算數」,非要重新再來。 有的小朋友不肯重新再來,她就氣鼓鼓、哼唧唧地非拽著小朋友的手讓她重新來。
-
以體育人:「體育」與「智育」本該齊頭並進
在今年推出的健康中國行動當中,十五大行動,其中有一項就是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而對學校方的具體規定中有一條,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一直以來,體育課就是中小學課堂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門課程。
-
白巖松:北大校長憑啥說體育排在「四育之首」?
當採訪結束後,他走到操場邊,發現每個場地都有孩子在運動,而且很多家長已經來到操場,為孩子和學校做志願者。對此,他頗為感慨。 「想一想中學的下午,我們國家的學生們在做什麼?我們在急匆匆地等待家長接送,然後去補習班,體育場反而是寂靜的。
-
90%的父母,在不經意間毀了孩子的尊嚴
我們想讓孩子長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大人,有很多事,有時比用功讀書更重要。1讓孩子能夠有尊嚴地活有面子的孩子才有尊嚴,記得給孩子留面子,讓他們有尊嚴地活。這是我一位朋友育兒的準則。朋友有一回跟我談到小時候偷錢的問題。
-
讓孩子學會輸得起,不怕輸的孩子,才有機會贏
許多孩子從小就被灌輸「只能贏不能輸、事事要爭當第一」的概念,還會被父母有意無意地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事實能如他們所願嗎?不一定。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遇到挫折的時候,90%以上的人會選擇攻擊、退化、壓抑、固執和退卻。當孩子被一定不能輸的理念所支配時,就沒法理性地看待挫折和失敗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調節負面情緒。
-
白巖松:孩子,將來遇到事兒別哭,太耽誤時間!
當年中國加入WTO的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說:「愛體育太重要了,因為愛體育就會教會我們的孩子守規則,哪個體育項目不是按照規則進行呢?遵守規則,然後按照規則去贏。」體育是什麼?按照規律去辦不一定立即能贏,但不按規律辦,一定會輸,早或晚的問題。敬畏規則,全力以赴。
-
解析《最初的夢想》:與其教孩子如何「贏」,不如教孩子會「輸」
現代生活使成年人因為生活壓力變得越來越緊張,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未來社會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很多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明白「贏」地重要性。在孩子地成長道路上,經常遇到挫折和逆境,一生不可能總是「贏」。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讓孩子學會輸比如何贏可能更重要。
-
如何和孩子談競爭?家長要把握這些注意事項
前幾天看到私信有這樣的留言諮詢:我女兒快6歲了,最近在和她的好朋友諾諾一起學遊泳。可她對我說,很擔心諾諾比自己學得快。之前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女兒很害怕小朋友之間的競爭,每次總是選擇主動放棄。我該如何幫助她擺正心態、正確看待競爭?
-
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了也贏不了
家長甚至有些不太理解,為什麼孩子好像特別無法接受自己有任何的失敗。孩子這一副輸不起的反應,到底是因為什麼?1其實,輸不起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希望自己無論什麼事情都能做得更好,在和別人的比較中自己更加優秀,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