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育人:「體育」與「智育」本該齊頭並進

2020-12-27 紅網

在今年推出的健康中國行動當中,十五大行動,其中有一項就是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而對學校方的具體規定中有一條,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一直以來,體育課就是中小學課堂中最不受重視的一門課程。文化課的老師經常縮減體育課時間,以期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這樣做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效果似乎不太明顯,但近年來中小學生體質明顯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將文化成績作為升學的考核標準,這無疑成了學校指導教學的風向標。為了提高升學率,學校將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課上,體育課在節次安排上遠遠少於文化課。不僅是學校,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似乎都對體育課或體育老師存在一定的偏見。「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常成為我們用來調侃別人的一句話,這其實就是對體育老師的不尊重。在學校,體育老師的課永遠是可以被主科老師佔用的課,遇到天氣不好或者主科老師上課內容沒有完成時,體育課走進教室的往往不是體育老師,而是其他文化課老師。對體育老師的不尊重,對體育課的不重視,極大地打擊了體育老師上課的積極性。試想,認真準備好的一節體育課突然被其他老師佔去,心裡是怎樣的一種落差。長期下去,想好好上課的老師也會變得消極起來。老師上課不積極了,體育課的質量自然無法保證,學生體育鍛鍊的目的便難以達到。

智育與體育本無優劣之分,他們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根據2014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我國7~18歲城市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1.1%和5.8%,農村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檢出率分別為7.7%和4.5%。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中小學生肥胖、近視等健康問題突出,這便是忽視體育的結果。孩子們把幾乎所有的課餘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不僅會導致視力下降等健康問題,對學習成績的提高也無助益。有個科學理論叫7+1>8,意思是學習7個小時加鍛鍊1個小時,效果絕對大於8個小時的學習效果。此外,2010年伊利諾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發現:常規運動能夠影響孩子的大腦結構和功能。當孩子在運動的時候,大腦會分泌一種特殊蛋白,幫助腦神經建立連接。孩子如果能長期堅持運動,這樣的連接就會越緊密,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越強。所以,重視體育的孩子智育也會相應地提升。

體育與智育是相輔相成的,他們常常能相互促進。很多名人的體育就非常好,如扎克伯格曾在自己的Facebook上寫上他將挑戰跑完365英裡(約587千米)的目標,7個月後便完成了這一目標。體育不僅能幫助學生鍛鍊身體,還能健全人格,幫助他們培養競爭意識。學校有意識地讓學生們多參加一些體育競技比賽,能夠讓他們學會在規則體制下更好地競爭。學生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後,即將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而這種競爭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體育競技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體育競技中「更高、更快、更強」的拼搏精神也會隨之成為他們的精神源泉,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那些在體育競賽中取得較好名次的學生往往學習成績也很好,而學習好的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時也表現得更加出色,體育與智育是能共同發展的。

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口號是激勵一代人。當奧運會快結束時有記者問了組委會成員一個問題:體育如何激勵一代人?那位組委會成員的回答是: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在規則下去贏,也教會孩子們如何有尊嚴並且體面的輸。我想這個回答便告訴了我們體育在鍛鍊身體之外更大的價值所在,體育不是簡單地教孩子如何「玩」,而是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成長。「體育」與「智育」應齊頭並進,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堅固的基石。

文/穆瑞琦

相關焦點

  • 美育與德育、智育及體育的聯繫與差異
    智育指的是培養人認識和領會世界發展的內在規律的能力教育,它包含知識信息的傳授和知識能力的發展兩方面。相對而言,美育偏於情而智育偏於知。差異表現為:內容的差異,智育偏於展現物質世界的運轉規律,美育偏於展現情感體驗下的社會景象;實施的差異,智育偏於引導人科學地和客觀地理解世界,美育偏於引導人審美地和想像地體驗世界。聯繫表現為:兩者都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 體育VS智育 相煎何太急?
    專家:忽視體育影響孩子自信心  2014巴西世界盃剛剛結束,體育的魅力讓全世界為之癲狂。然而,能夠在自信心、交往能力、適應性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帶給孩子諸多正向影響的體育運動,卻長期被家長所忽視,不斷為「智育」讓路。體育與智育,原本可以相輔相成地發展,現實卻常常讓它們相煎相殘。
  • 河北保定競秀區:讓體育與智育「競秀」
    讓體育與智育「競秀」——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深入推進體教融合調查奧運冠軍錢紅、郭晶晶,世界冠軍王浩、齊寶香、單勇、王涵,他們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他們都出自保定市競秀區,都曾在這裡讀中小學。該區深入推進體教融合,用體育和智育融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喜歡運動、愛上體育。不僅全區中小學生體質監測達到國家標準,還湧現出全國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2個、國家級青少年俱樂部3個、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培養輸送了7位世界冠軍、14位亞洲冠軍、23名國家級運動健將。
  • 體育智育並發展 品牌品質顯特色
    ,介紹了一中體育教育的品牌特色,展示了更高要求、更高追求的辦學決心。張山主任高度評價了南充一中體育智育並發展的辦學特色,鼓勵南充一中繼續堅持高標準、高要求的體育教學,將特色教學的優良傳統不斷發揚光大,將優勢學科的領跑姿態繼續凸顯。
  • 智育當道 體育難行?
    智育,還是體育,這仍是個問題。這對在專家學者看來可以相輔相成的歡喜冤家,卻讓不少家長糾結:既不想讓孩子放下學習,又捨不得孩子的健康。
  • 「抓體育,促智育」,這辦學陽關道值得一走
    □牧歸「中學生女排喜獲市『十七連冠』,男排榮獲市『十三連冠』和省『七連冠』……」近期,一條講述廈門竹壩學校體育教育的視頻《農村學校跑出冠軍路》刷爆了朋友圈。(9月3日臺海網)「抓體育,促智育」,竹壩學校的辦學思路在當下彌足珍貴!
  • 「重視智育、弱化德育、忽視體育」是影響青訓發展的根本
    中國重視智育教育是眾所眾知的,並且我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舉世矚目的。這麼多年中國的各項事業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重視教育和學習的結果,但是近期中國教育有些過於偏重「智育」的發展,同時輕視德育和體育教育。高考就充分的反映了這一點,我國的高考只參考文化成績的分數,關於德育和體育沒有考查的標準,也沒有相應的評價準則。
  • 南京:體育、智育齊頭並進 初中生每周都保證3到4節體育課
    【發揮體育中考指揮棒效應】《意見》要求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一位初中體育教師告訴記者,目前南京的初中基本每周都能保證有3到4節體育課,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也能超過1小時,主要的欠缺在於提高學生鍛鍊的意識以及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不少學生都是到了初三才開始突擊鍛鍊應對體育中考。提高中考體育分值,有助於發揮考試評價的「」指揮棒效應「」,讓學生和家長更加重視平時堅持鍛鍊。
  • 「陽光體育在栟中」:體育智育兩手抓
    校保衛處主任、體育老師劉亞軍介紹說,學校的大課間活動以自編的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課間拳」為主要內容,由各班統一整隊,在班主任帶領下跑步到操場指定位置,聽口令,統一散開分節練習或聽音樂以套路形式完成。同時輔以廣播操、跑操和跳繩,並適時融合籃球、排球、羽毛球、桌球、踢毽子、轉呼啦圈等多種活動形式,由各班主任和體育委員帶隊到指定地點,組織指導本班學生進行鍛鍊,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適宜自己的項目進行練習,體育老師分班到點輔導學生和檢查記載。
  • 體育,成就孩子更好的未來
    ;而如果孩子身材肥胖,體育則會給予他們勻稱矯健的身材與體能;即使面對最讓人頭疼的「熊孩子」,體育也能給予他們「規則天大」的意識與行為。姚期分析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家長的關注點、社會的關注點都集中在「智育」這條跑道上,其他的跑道都被忽視了!其實無論從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來說,還是從教育教學的規律來說,「智育」這條道最佳的「起跑時間」應該是6周歲左右。這也是為什麼小學一年級的入學年齡會設置為6周歲。
  • 重智育輕體育問題仍較普遍 愛孩子請從體育開始
    重智育輕體育問題仍較普遍 愛孩子請從體育開始 原標題:   在升學的現實壓力下,家長和學校等對於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比較重視,卻輕視其身體素質。
  • 體育老師當班主任,家長炸鍋了!
    「初中學習這麼緊張,又是剛開學,請問該校長是否為孩子們考慮過?」家長跟教委領導寫道。當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管理班級,體育老師的「閒」理論上更適合,現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去年杭州一所中學的體育老師主動申請當班主任,就遭到了家長們的反對。
  • 「野蠻體魄」體育是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最早的起跑線
    近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句話,再一次刷屏了體育人的朋友圈。這句話,出自毛澤東1917年《體育之研究》一文,文中同時也寫道:「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說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從體育運動開始。這背後,是全民健身的意義所在,也再次印證了一句話——體育是最好的教育。
  • 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關於開展體育六藝系列活動的公告
    要引導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作為中國傳統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手段,而體育,在增強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活動,其中也蘊含著禮儀的教育、藝術的薰陶、品格的塑造、心理的考驗、智力的挑戰,是實現六藝全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
  • 體育為城市助力增彩 城市為體育築基搭臺——日照市體育興城的改革...
    賽事組織、城市發展齊頭並進。  這只是日照市近年推動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體育為城市助力增彩,城市為體育築基搭臺,探索以體育改革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一個縮影。「日照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咬定青山不放鬆,持續打好體育發展特色牌。從水上運動發端,到網球、足球、排球、圍棋、馬拉松、體操、太極拳等項目齊頭並進,再到承辦第25屆山東省運會,日照體育從以政府主導為主的1.0版本,發展到以市場運作為主的2.0版本,正在向以繁榮體育文化、培養體育英雄為重點的3.0版本躍升。」該負責人表示。  「三化並舉」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即網格化、市場化、特色化。
  • 體育學院:以體育人,厚德尚能
    歡迎大家報考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武軟的每個學院吧今天我們隆重推出的是「以體育人,厚德尚能」的體育學院目前已與漢為體育、動因體育、武漢極光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課堂與實訓」產學一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搭建本專業教育教學平臺,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在校期間可考取專業相關的各類資格證書及裁判證書。
  • 中央確定「健康第一,體教融合」,讓體育人興奮不已!
    體育文化研究學者柴黎昊認為,體育的核心價值在於:發揮體育對人的心、智、體的全面教育價值。而教育的重點必須是青少年,因此,部門協同的核心就是體教融合。然而,中國想要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僅僅通過體育課和體育考試是完不成的。「體育強國」賦予了體育教育新的歷史使命和教學任務:由原來提升學生體質為主,轉變為提升學生自力更生、拼搏奮鬥和開放交流的精神意志和競爭智慧,以及全方位身體運動能力和強健的身體素質。要想完成這樣的高要求,必須通過體育的競賽和訓練來實現。
  • 體育,該如何「擁抱」科技?
    新華社哈爾濱11月25日電題:體育,該如何「擁抱」科技?新華社記者王君寶 周暢近日韓國一位圍棋棋手利用AI(人工智慧)在比賽中作弊的新聞引發關注。隨著技術發展,體育領域如今出現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但科技在提高運動成績的同時,「科技作弊」事件也不時出現。體育「擁抱」科技,是如虎添翼還是破壞規則,其中分寸到底該如何把握?(小標題)變了味的「高科技」近日有媒體報導,韓國棋手金恩持,在今年的一場線上比賽中使用AI作弊,戰勝了實力高於她的棋手。
  • 【體育圈人】萬達體育/郵人體育/國奧越野/廣廈體育
    體育圈人 www.ecosports.cn體育圈人是「體育產業生態圈 」致力打造的體育人才招聘產品。通過行業影響的垂直化與體育高校資源,我們樂於與大家分享體育行業炙手可熱的招聘崗位,同時也歡迎體育公司聯繫我們發布招聘信息。萬達體育2015,萬達體育橫空出世。2016,萬達體育飛速發展。
  • 高考作文押題、話題素材解讀:《體育、美育》
    、智育、體育三維空間。缺少一隻腳,生命之鼎就無法挺立,哪怕成績再好也難以為繼,《標準》明確強調體育測試不達標無法評優、評先,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判斷。當體育與學位掛鈎,直接影響到畢業乃至就業,哪個學子還敢冷落體育?誰還敢寧願宅在屋裡,也不願走上操場、舒展肢體?體育被「降格」,鍛鍊被淡化,學生體質不佳只是表層憂慮,更深層次的社會性憂思在於,它將直接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