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怕輸」,與父母有多大關係?

2020-09-17 李中瑩

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熟悉嗎?

孩子輸不起,輸了就耍賴哭鬧,事事都要爭第一;

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遇到一點小事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學習新事物時,孩子總擔心學不會,乾脆不去嘗試;

孩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

【這是什麼原因呢?

從孩子自身的發展來看

◆ 害怕失敗,害怕被看不起,害怕被指責和批評。

◆ 由於社會性發展階段的需求,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欣賞和認同。

從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來看

◆ 成人對於孩子怕輸時所產生的情緒,無法無條件接納和理解。

◆ 成人沒有幫助孩子建構正確的輸贏價值觀。

◆ 生命中重要的人沒有及時給予孩子肯定、欣賞和認同。

◆ 成人對於孩子的期待過高。

◆ 成人會拿孩子和他人作比較。

【成人怎麼做,才能支持到孩子?

第一、無條件地接納和理解孩子怕輸時產生的情緒,幫助孩子突破困難。

成人要允許孩子哭鬧、發脾氣,允許他有害怕和退縮的情緒,同時向孩子表達:「是的,寶貝,輸了讓你很生氣,也想放棄,你是可以生氣的,媽媽愛你,會一直陪著你。

對於年齡偏大些的孩子,成人也可以這樣表達:「是的,寶貝,你特別想贏,但是沒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這一定讓你很痛苦,也很想逃避,這是正常的,爸爸媽媽愛你,也理解你,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等待孩子情緒調整之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找到失誤點,然後再去嘗試。

在這過程中,成人可以用語言鼓勵孩子,慢慢地引導孩子去突破原來的困難,重新找回信心。比如學輪滑,成人可以這樣表達:「寶貝,你可以試著扶著這個欄杆慢慢往前滑,我愛你,我會一直陪著你。」

第二、幫助孩子建構正確的輸贏價值觀,用平常心對待輸贏的結果。

無論輸贏,成人都可以對孩子這樣表達:「寶貝,無論你輸了還是贏了,你都很好,你永遠都是爸爸媽媽最親愛的寶貝,我們依然愛你。

透過自身傳遞給孩子,「輸了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要享受過程,而不是只關注結果」的觀念。比如說:「寶貝,爸爸今天和別人比賽遊泳輸了,但是我特別開心,因為我發現原來我這麼喜歡遊泳,而且我遊得還不錯。

當成人帶著平淡的輸贏意識和孩子生活時,孩子會感受到輸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會逐漸地把注意力放在體驗的過程中。

第三、及時給予孩子欣賞和肯定。

當成人觀察到孩子面對挫敗時做出的一點點嘗試,或者學會了一些新的事物,要及時、具體地欣賞孩子。比如說:「寶貝,我看到你又一次去嘗試了,雖然失敗了,但是我為你感到驕傲。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像你一樣不斷嘗試的,媽媽愛你。」

切記不要說一些空話,如:「你真棒!」「你真是個勇敢的人!」

及時肯定、欣賞和認同孩子付出努力的過程,能夠逐漸幫助孩子增強面對挫敗的自信心。

第四、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幫助孩子尋找成就感。

當孩子陷入成人的期待中時,成人需要幫孩子剝離,告訴孩子:「寶貝,這是爸爸媽媽的期待,和你沒有關係,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做你想做的事情,我們永遠愛你和支持你。

此外,當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時,成人需要幫助孩子找到他感興趣且比較擅長的事情,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

當孩子不需要幫助時,成人不做任何幹預;需要幫助時,也只是給孩子提建議。可以告訴孩子:「也許你是對的,我只是建議,決定權在你。

第五、不拿孩子跟他人作比較,批評孩子。

「你看看誰誰,吃飯吃得很快,你都沒人家快!」「哎呀,你看你吃個飯掉得到處都是,妹妹做得都比你好,就你不行?」等等,這樣的比較類語言都是不適合的。或者直接批評和指出孩子的錯誤,「你怎麼一點小事就哭,真是太沒用了。」「你這樣做錯了,你看要像爸爸這樣子。」

這樣的對比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存在感和價值感,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好。

成人要和孩子表達正向的語言並演示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如:「寶貝,請觀察,請像爸爸這樣吃飯,請你來試試,我愛你。」

「關注」我,讓你更懂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輸不起」?跟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係
    「沒有關係,輸就輸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不要輸,我要贏!」孩子太在乎輸贏了......無論是玩遊戲還是比賽,都要爭個高低,就連吃飯也要比別人吃得快,如果有人比他快,就會不樂意。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在孩子剛出生時並沒有輸贏的概念,但潛意識裡仍有獲得他人肯定與讚美的需求。到了3歲左右,孩子會漸漸變得特別好勝,喜歡在比賽活動和競技行為中勝出,一旦發現自己不佔優勢,就容易產生失望、生氣、發脾氣等負面情緒......
  • 不要因為怕孩子輸,所以總讓孩子贏
    在這樣難得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裡,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一會兒如膠似漆、一會兒火山噴發,對於平時沒注意的問題就容易越琢磨越嚴重。有些父母會覺得煩惱,孩子一玩遊戲就哭哭啼啼。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這麼好強,以後沒有朋友。更有甚者悄悄問我「老師,我孩子這麼好勝,以後會不會容易自殺?」……還有父母會覺得需要刻意增加挫折訓練,孩子越怕輸,就越應該讓他練習輸,估計他哭夠了,就堅強了……這樣的困惑和擔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呢?
  • 培養「不怕輸」的孩子,父母應該有這樣的智慧
    昨天的文章中,我具體分析了孩子在玩遊戲中「輸不起」的原因:有可能是遊戲本身太難;也可能是宅在家裡的生理狀態影響了孩子的情緒;還有可能是孩子怕輸了父母就不愛ta了。點擊這裡閱讀全文《不要因為怕孩子輸,所以總讓孩子贏》根據以上分析,父母們可以做哪些調整來幫助孩子呢?
  • 孩子有贏的智慧,更要有輸的勇氣,父母應教育孩子「學會輸」
    孩子從呱呱墜地起,父母身上就擔負起了教育子女的重任,而父母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讓孩子走向成功。但是人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想讓孩子有贏的智慧,就首先讓孩子有輸的勇氣,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輸得起。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背後,是如囚徒般的父母
    大多數父母腦海當中受到的教育,那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成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準則,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是參考這句話。如果是順著這句話,父母會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如果不是,父母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它重新扭到這句話上。
  • 家庭教育: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我們不是愛孩子的嗎?孩子不是感恩父母的嗎?怎麼造就了今天的困境? 怕他吃不好,怕他穿不暖,怕他勞動累著,怕他玩的摔著……可最後的結果呢?父母早早鋪下的路,讓孩子沒有了試誤的機會;父母濃濃溫情保護下,孩子又怎能體會別人的辛勞?溺愛這個詞我們說的比較多,都知道溺愛害了孩子,但其實現今的發展,寵也害了孩子,一味妥協又何嘗不是呢?
  • 父母和孩子「開戰」會怎樣?你輸在現在,孩子輸在未來
    青春期的孩子火氣大,真是發起火來連自己都害怕,青春期的父母也跟著孩子一起發火,雙方在情緒化的狀態下,很容易開戰,誰都不服誰,這樣做的結果是:你輸了現在,而孩子輸在未來。父母輸在現在,而孩子會輸掉未來,我們必須要客觀地看到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父母和孩子開戰,沒有贏家。
  •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到底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你可能真的想不到
    現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對孩子的教育付出可謂空前,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老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一些比較嚴厲的父母,就會對孩子動手。
  • 「再也不和你玩了」當孩子怕輸時,家長該怎麼做?
    你會讓著孩子嗎?抖音上有個很火的視頻,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與長輩玩五子棋。就在孩子要輸時,小孩子可憐兮兮祈求對手:「你能讓我兩個子嗎?」長輩的回覆很乾脆:「我還要贏錢啊。」每個孩子都和視頻中的孩子一樣會怕輸,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從2歲起,他們開始希望自己能夠變強,在比賽中贏,獲得大人們的關注與表揚,如果輸了就會傷心難過。在這一階段,父母們需要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化」,這一過程離不開父母的理解和引導。視頻中的家長,做的狠心嗎?
  •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智慧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很重要
    專家認為,培養孩子承受挫敗的容忍力,讓孩子擁有一份「輸得起」的精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後在遇到挫折時不容易跌倒,以正面、樂觀的心態戰勝困難。孩子輸不起怎麼辦?智慧父母一定要明白3點,很重要!
  • 父母最大的「贏」,是要教會孩子「輸得起」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怕輸的孩子,失掉了戰勝自我的勇氣,失掉了不卑不亢的姿態,更失掉了人生翻盤的無限可能。 只有輸了能夠坦然認輸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對挫折,在人生路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真正地成為人生的贏者。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兩個故事給你答案
    作者:娓娓道來的阿果相信很多離婚的父母都會說:「我不後悔離婚,就是愧對孩子。」是啊!很多孩子在聽到:「孩子,假如爸媽離婚了,你跟誰?」這樣的話時,一定是心碎了一地。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兩個故事給你答案。
  • 8歲孩子總說怕輸怎麼辦?父母請記住4點
    最近刷到一位朋友的疑問,8歲孩子總說怕輸怎麼辦?我今天來談談這種問題。其實是孩子有自卑的表現,這一直以來是父母關心的話題,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我認為父母可以先從心理上進行疏導,用愛陪伴孩子,耐心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敝開心扉,性恪上變得開朗。
  • 孩子怕輸,爭強好勝,追求完美?可能是因為不自信
    為什麼孩子表面不在乎,輸了之後立馬玻璃心?為什麼只是孩子之間的玩笑比賽,孩子也會在輸了之後大發脾氣?為什麼孩子會因為害怕輸而不敢輕易嘗試?為什麼總和孩子說輸贏不重要,但孩子還是接受不了輸呢?……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孩子怕輸,是缺鍛鍊,多和小朋友接觸就好了;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玻璃心,太過敏感……其實輸不起,爭強好勝,追求完美,是因為孩子不自信。 沒有自信不代表沒有能力,但一直沒有自信,會扼殺孩子的能力。
  • 父母應該從小教育孩子「輸得起」
    ,其他的孩子不服氣說:「你怎麼可以這樣?」最後,孩子的媽媽過來跟他說:「你要玩就不能賴皮,不然沒人要跟你玩!」結果,孩子聽完,就把玩具摔到地上,一直說他沒有輸,又哭又鬧。孩子玩遊戲不想輸,雖然是常見的事,但這反應了孩子的「耐挫力差」、「問題解決能力差」等問題。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大人不僅疼愛有加,甚至處處遷就,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 父母需要學會如何誇孩子
    恰當的誇獎方式能激發孩子變得更好,不斷地向自己挑戰;而「亂誇」則會養成孩子怕輸怕困難,容易驕傲的習慣。告訴孩子自己為什麼得到表揚,哪些方面做得好,好在哪裡。2、及時表揚,趁熱打鐵。當孩子表現良好時要及時表揚,越小的孩子越應該表揚。3、表揚的內容應是孩子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的行為,表揚一個小學生自己會吃飯並無多大意義。4、你在表揚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也不要貶低別的孩子。應該鼓勵孩子和同伴學習。5、在表揚時,也不要做出不能實現的承諾。
  • 背鉑金包的媽媽:不是孩子想贏,而是父母怕輸
    擔心因為自己不能融入上層圈子而影響到兒子「階層」的媽媽,變得憂心忡忡,充滿了負罪感。結果,一個偶然的機會,溫妮斯蒂在雞尾酒會上和一個孩子的爸爸攀談了幾句,意外地打開了局面。——《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所以,幾乎所有的上東區媽媽都有酗酒和依賴藥物入睡的毛病。這種恐懼,來源於哪裡?我想,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想贏,而是家長太怕輸。
  • 孩子輸不起,只想贏?及早讓孩子接受不完美,有輸有贏才是常態
    他更多的感受就是,我贏了,我覺得很快樂;我輸了,我感覺很不開心。孩子不明白輸了以後還有機會贏,贏了以後還可能會輸這個邏輯關係;更不會去想雖然我現在不開心,但以後還是會很開心地相互轉化道理。正因為此,孩子總是喜歡跟別人比較,一旦不如別人就會自己生氣,也會造成對自己無比苛刻的完美主義了。
  • 挫敗感是孩子的成長障礙,父母用5招解決,別讓孩子「輸不起」
    但正是因為太過於想要贏,所以很多孩子都會出現輸不起的情況。而孩子之所以出現輸不起的情況,是因為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出現強大的挫折感,這份挫折感恰巧成為了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父母可以這樣做:保護孩子自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自尊心,孩子之所以怕輸主要是擔心自尊心受到傷害,害怕別人的竊竊私語。一旦孩子失敗,他們擔心父母會對自己失望,責怪自己,從而導致自己的自信心大幅度下降。
  • 【親子】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我們今天討論教育問題,不能只關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說一句可能會冒犯的話,我覺得,家長本身就得從觀念先進行再教育。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悟自己擁有的權利及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為什麼家長本身會成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到底哪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成為子女、老師們都難以抵擋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