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有座石頭城:背山面水聚氣藏風 人們稱它為「半個山」

2020-12-22 騰衝文旅

第一次到騰衝清水半個山,那座石頭城便成了我心中一直的惦念,情裡夢裡,全是它的影子,仿佛我的靈魂,歷經四五十年風雨雪霜的長途爬涉之後,在這座石頭城找到了歸宿。

我感覺,哪一世,我就生活在這座石頭城裡,前世,或者再前世,我一定,就住在這裡,那些厚重、粗獷、硬朗大氣的石頭建築,曾經就是我或我祖先的家。

熟 悉 而 親 切

在半個山自然村,踩著蹄印深深的石板,彳亍而行,穿行於隨處透著古樸氣息的古宅院、古巷道,每一塊石頭,每一條巷道,都是曾經的過往;進入每一戶石頭人家,一石、 一磨、一槽、一臼、馱子、牯鈴鐺、土坯框、拉耙和風扇車。

一切都那麼的熟悉而親切……豬在圈裡食,雞鴨糟裡啄,石磨旁掃面的阿姨的笑,都還原了我曾經生活的模樣。就連石牆縫裡長出的雜草、蕨葉、蒿子,還有籬笆上的洋絲瓜和牽牛花,都恍若是兒時生活的再現和複製。

這個距騰衝城僅四、五公裡的古樸村莊,依山勢而建,在地理位置上,既極巧地避開了城市的喧囂,又有著便利的交通,保持著幽靜質樸的人文環境。如此環境,讓你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村民的才情。

「半 個 山」

據史料記載,半個山自然村明正統六年(1441)建於荷花段家寨後茶馬古道旁。明天啟二十一年(1641)全村搬至良盈村委會的正南方,名稱不變。境內海拔1800米。國土面積2.39平方千米,全村60多戶,200多人。

相傳,在明代末期,半個山是一個竹林茂盛的山塢,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基本上是居住在竹舍、竹樓裡。這裡,曾經是騰衝城到熱海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騾馬驛傳時代,南方絲綢古道往南,騰衝出緬甸八莫古道的交通要道。

起初,馬幫商賈路過,便在此歇腳,漸漸地,有了馬店、客站。有時候,因生活需要,商賈與村民便有了以物換物的交易,做起了貿易。村子便有了最初的規模。後來因災害、戰爭、匪患等因素,有開馬店的老闆最初採取當地特有的老洋河石材建蓋起了能防火固守的客棧,開創了石頭城的歷史。

慢慢的,有過往商賈喜歡上這個古樸秀美的村子,也定居了下來,還有鎮夷關逐漸被廢棄以後,部分守關人員也就地安置居住於此。漸漸地,發展成了村落,並有了一定規模。因緊連騰越州南行滇緬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控制點「鎮夷關」,故名叫「鎮夷關村」。後整體搬遷至大盈坡西麓的半山腰,所以取名為「半個山」。

鎮 夷 關

高黎貢山餘脈,從清水鄉、荷花鎮與德宏梁河縣延伸,直達緬甸八莫,「鎮夷關」連起了這幾個地方的軍事防務和商貿格局,在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滇緬茶馬古道騰衝段的芭蕉關、鎮夷關和囊宋關「三關」之中,半個山正好處在鎮夷關的險要地帶上,由此在騰衝南部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防禦體系。曾經,南甸宣撫司的司州治所就在半個山下。

有著築關守護家園傳統的半個山先民,用他們的辛勞和智慧構築起了堅固牢實的居所。明末清初,質樸厚實的石城風貌逐漸呈現在半個山上。民居青磚青瓦、背山面水、聚氣藏風,小巷縱橫、布局奇妙、形如迷宮;室內天井通天、四水歸堂,房梁屋頂、花鳥人物、千姿百態,石雕木雕、古樸秀雅。既有著古民居傳統的建築風格,又有其依山走勢、石板建築的獨特風貌。

1639年,徐霞客在半個山時,記下了這麼一句話:「昔置鎮彝關於路次,此為屯哨,今關廢而村存雲。」隨著時光流轉,朝代更替,屯哨雖廢,半個山村名卻依舊。

徐霞客從熱海返騰衝城經半個山,見「其崖皆堆雲駢瓣,山含岈嵌空,或下陷上連,或旁通側裂,人從其上行,熱氣從下出,皆迸削之餘骨,崩墜之剝膚也。」「西上半裡,隨峰東向北行二裡餘,乃西北下,得竹塢村廬。時雨勢甚大,避雨廬中,就火沸湯,瀹飯而食之。其處即半個山村也。」

如今,在這個東與藺家寨相接,南與熱海景區毗鄰,西與老洋河自然村接壤,北與良盈村委會相連的石頭城裡,我看到了200多年前,有馱著茶葉、棕匹的馬幫從順寧(昌寧)來,經永昌過騰衝達八莫,中途,在這座石頭城裡住下,在某一隊馬幫裡,就有一個是我未曾謀面的外祖父,只是他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或者,他就住在這座石頭城裡,從未離開……家裡人只知道,他去了「夷方地」。

馱鈴聲遠,只有古道上的蹄印,記述著歷史的滄桑歲月。從「燧石取火」,到「 鑿石為洞」,再到以石為玩,我們的祖先,一代代的把石頭的使用藝術的發揮到了及至,更何況為一座石頭城呼!由石頭村承載的原始的美,是我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石頭本身,就是一種美,無以復加,無以贅述。半個山人更是讓石頭有了靈性,有了溫度,有了家的安全。

以 石 頭 為 載 體

半個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古樸獨特的建築風格、淳樸的民風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其傳承「真誠、和諧、積德、行善、奉獻」的儒學文化。其歷史悠久,人文獨特,古蹟眾多。

江艫,是騰衝明清兩朝六位進士之一,他就是鎮夷關村(也叫半過山)人。相傳此人自幼敏慧勤奮,「少負文名」。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考取拔貢,六年辛酉科(公元1801年)中舉,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817年)中進士。歷官山西懷仁縣、絛縣知縣。傳說他居官清正廉明,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人稱「江青天」,後因病故於絳縣任所。由於他生前兩袖清風,宦囊蕭然,以致死後其子無力運柩還鄉。幸得當地士民感念他的恩德,集資相助,其遺骸才得以歸葬故鄉。其文名官聲卻被歷代傳誦:「村外桃花春色滿,橋頭楊柳午陰清。當年廉吏今何在?三晉曾聞有頌聲。」曾著有《半個山齋詩文集》。

佇立半個山,有輕風拂面,炊煙嫋嫋,聽雞鳴鳥和,牧牛聲聲,感受歷史風雲從這兒經過;看大盈江沿著荷花壩蜿蜒流淌,一直從半個山走下去,將高峻和艱險都消解於無形。它的獨特安排催生了騰越八莫古道,有了「三道關」。

因道設關,使得各民族多種文化,特別是中原文化,在這一帶共融。如今,早已物非人亦,只有關道依舊。江家老宅已經破落,只是輪廓還在,拂去蛛網,依然看到它透著文氣,透著雅致,透著品味與賞析。

那一年,青衣白面的書生江艫,走過了家鄉的遍地芳草,在淺草與馬蹄之中,漸行漸遠,家鄉不再有他,但民間開始流傳他的故事:

漫漫的進京趕考之路,他途遇刮糞老翁,即翻身下馬,畢恭畢敬作揖問路,其溫良儉讓使老翁讚嘆不已,逢人便說:「此人很有德氣,將來必成大器。」他歷任山西省懷仁縣、絳縣知縣,愛民如子,為官清廉,有「江青天」之譽。民國元老李根源有詩讚曰:「古寺中天寺,德山作道山;廣栽桃與李,花開鎮夷關。」

古道、古關、古村莊,都以石頭為載體,讓歷史傳承。歲月變遷,誰把朱泥染石頭,讓千百年的石頭換上了新裝!歷經200多年,這座石頭城早以舊貌換新顏。不變的,是村民對歷史的尊重,文化的傳承,還有民風民俗的延續。

「無事荷鋤以耕,有事則斂堡以守」

據了解,騰衝市在傳統古村落的保護和發展過程中,把關注民生工作作為古村落保護傳承的焦點和載體。在保護的前提下,把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相結合,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和改善當地民生工作相結合;把發展古村落鄉村旅遊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在聘請專業團隊全面規劃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古村落旅遊資源,發展文化旅遊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注重保護傳承古村落文化的獨特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不因個人意志使古村落開發變了質、失了味,在開發中使古村落風貌得以保護髮掘、歷史文化得以挖掘傳承,真正讓遊客「留意、留心、留步」。

石頭城延續了石之美,寂寞、幽深、蒼古、枯淡。一塊充滿靈性的石頭,就是一段山水的濃縮,沒有媚姿,沒有俗態,它於方寸之間,包羅萬象,有著山的雄奇,水的空靈,雲的變幻,風的色彩,讓一顆盡染塵俗的心,也在剎那間過濾得乾乾淨淨,風清月白。亦如住在石頭城裡的村民!

「無事荷鋤以耕,有事則斂堡以守」

仍然成為了騰衝很多村落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種生活常態。

從古石城到古村落,

保護與傳承,

這座石頭城的明天定會更加美好!

來源:保山旅遊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地形和住宅才會有藏風聚氣的好風水?
    在風水學中,有個專業術語叫做「藏風聚氣」。很多人不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戶型或地形才算是藏風聚氣。那麼藏風聚氣講的是什麼呢?
  • 別墅風水:未看山時先看水 有山無水休尋地
    別墅風水:未看山時先看水 有山無水休尋地 房天下綜合整理
  • 紫禁城的布局智慧——背山面水、取正向心
    紫禁城的布局智慧——背山面水、取正向心 原標題:   紫禁城的布局體現著設計者的諸多智慧。「背山面水」的巧思是其中一個明顯特徵。紫禁城的北面為景山,南面為內金水河。
  • 丹霞源:風水朝山案山
    龍穴,如果有朝有案且合格,那就最美不過了。可是,天地無全功,造化有虧缺。實踐中,有龍真穴的,竟無朝無案,或兩者得其一。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龍穴是根本,砂水是枝葉。朝案固有其用途,但未到非其不可的地步。它能給龍穴加分,也能給龍穴減分,它不能否決龍穴。不能貪朝案而失龍穴,這是捨本逐末。古云:貪朝而失穴,遂使文筆變為畫筆,牙刀化作殺刀。
  • 青島神社又稱姻緣之社,為日向七福神,有抱著琵琶的美麗弁天神像
    青島是宮崎日南海岸中的一個小島,方圓1.5公裡,有兩百多種亞熱帶植物。島上設有亞熱帶植物園、青島神社。由於名稱的關係,還和中國山東省的青島結成了友好城市。在這座人口不過17人的島上卻居住著100多隻貓,故以「貓島」著稱。
  • 魅力滇灘山與水,騰衝文化拼盤上的精彩靚點
    滇灘是騰衝市的三個口岸鄉鎮之一,是騰衝對外開放的前沿,貫穿滇灘南北的騰板路是西南絲綢古道上的黃金分支。滇灘有四條出境通道通往緬甸,火炭洞通道、板瓦埡口、站哨坡通道、姊妹山隘口等邊境古通道隘口千載流芳,鐫鑄著集貿交易的鼎盛和軍事歷史上的輝煌。
  • 慧眼之下好山的祥瑞風水
    對於井邑之宅,這些自然環境要素的影響,遠不及毗鄰宅周的其它屋宇、牆垣及道路等影響更為直接和密切,因此在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龍、砂、水、穴遂被賦予了新的特殊喻義而加以應用。例如《陽宅集成》說:「萬瓦鱗鱗市井中,高屋連脊是真龍,雖曰漢龍天上至,還須滴水界真宗」。《陽宅會心集》也說:「一層街衢為層水,一層牆屋為一層砂,門前街道即是明堂,對面屋宇即為案山。」
  • 風水:觀水點穴立向看土
    中國先哲在部落年代就對自己居住環境的選擇總結為「近水向陽」的理想模式,並形成重要的「水口理論」。 《入山眼圖說》中說:「入山尋水口。」「凡水來處謂之天門,若來不見源流謂之天門開,水去處謂之地戶,不見水運謂之地戶閉。夫水主財,門開則財來,戶閉財用不竭。」這表明水口有兩種:一是水流入之處,一為水流現之處。流入之處要開敞,流出之處要封閉。
  • 南京「名不符實」三山街:山是哪座山?街又在哪裡?
    山是哪座山?   相傳朱元璋稱吳王時,就大興土木改建應天府城。等他決定定都南京,便準備在城東建造皇宮,將三座山填進了燕雀湖。三座山挖平後,在原處修了一條街道,取名為「三山街」。   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怎麼可信——三山街一帶過去並沒有什麼土山,填燕雀湖之土另有來源。
  • 農村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嗎?
    其實,農村建房講究的很多,它不但與山有關,與路、與水、與氣場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在選擇房屋地基時,屋後有山、屋旁有水、屋前視野開闊,山環水抱,舒適宜居的環境,使人心情愉悅,才富有祥瑞之氣,這樣才是風水福地。
  • 故鄉有座神仙遊過的山
    導語 高高的山上,有幾座像藏族的寨子,當地人都叫它「布達拉」。山上流下的泉水,叮噹作響,是105公裡木蘭溪母親的「第一滴奶」。山腳下的村子已有500年歷史,一座「厚德宮」,「以至仁為德」傳承至今。學誠大法師為之題寫——「仁山」。
  • 邢臺沙河漸凹村:背山面水 依山就勢 太行深山區的「布達拉宮村」
    位於邢臺沙河市劉石崗鄉的漸凹村地處太行山深處,村子裡至今仍保留有完好的古石樓、舊院落,是典型的太行山傳統古村落。這裡背山面水,房屋建築依山就勢,被人們稱為太行深山區的「布達拉宮村」。微風拂過條石瓦頂,往來遊客穿行其中,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或依山而建,或臨淵矗立,村中房舍多以紅色條石砌牆、鋪頂,有明顯勾縫
  • 「績溪龍川 · 延時攝影」背山面水,夜沐銀河,手可摘星辰……
    東聳龍鬚山,西峙石笏山,天馬山南旋,登源河北來,龍川溪繞村東流,匯入登源河,形成村落水口;村如船形,有如龍舟出海,堪稱風水寶地。景區內水街兩岸,古民居鱗次櫛比,村巷幽幽,粉牆黛瓦,馬頭昂昂,一派徽州古村落意蘊。
  • 逐彩雲而棲 攬山海入院
    □本報記者 陳霞    騰衝,一座低調的雲南宜居之城    騰衝,這座彩雲之下的城市,比春城多了一點浪漫色彩,比麗江多了一份歷史古韻,比大理多了一些端莊持重,它既開放又包容。這就是被自然和時間浸潤了無數年,生長出自己獨特韻味的雲南省騰衝市。
  • 你們都知道濟南山多,那濟南究竟有多少座山?僅名山就有30多座
    許多人都曉得濟南有N座山,有業界人士統計僅歷史有名的山就有24座。而且這24座山都被歷代的文人墨客不惜筆墨的讚美和抒情過。那小編先給你拋磚引玉前十名在濟南區域內的名山。第一名是華山,第二名是千佛山,第三名是五峰山,第四名是佛慧山。
  • 看山是山,山水是水
    ——青源惟信禪師《倚天屠龍記》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張三丰向張無忌傳授一套太極劍法,一路劍法使完,竟無一人喝彩,眾人盡皆詫異:「這等慢吞吞、軟綿綿的劍法,如何用來對敵過招?」還以為是張真人有意放慢了招式,好讓張無忌瞧個明白。只聽張三丰問道:「孩兒,你瞧明白了沒有?」無忌答道:「看清楚了。」張三丰道:「都記得了沒有?」
  • 風水學家稱豪宅裝修奢華是浮雲 內外兼修才關鍵
    風水學家稱豪宅裝修奢華是浮雲 內外兼修才關鍵     外環境:明堂開闊,背山面水最佳    豪宅買家對樓盤的外環境通常要求較高,那麼,是不是山清水秀的豪宅就一定是好風水呢?董易奇表示,山清水秀是豪宅風水中的必要條件之一,但豪宅風水有更細密的要求,包括建築物本身、園林設計等,以下3點是豪宅買家應該重點關注的風水問題:    1、看建築:外形屬木或屬土的建築物最佳。
  • 馬未都說架子床是最科學的床,藏風聚氣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清代 櫸木四柱架子床六柱架子床六柱架子床為做工複雜的一種,在床沿加門柱兩根,門柱與角柱間還加兩塊方形的「門圍子」。北京匠師稱之為「門圍子架子床」。南方匠師因它有柱子六根,故稱「六柱床」。清代 六柱架子床【清代六柱架子床】此床床體寬大舒適,方形六柱,上圍子和床圍均為透雕,床圍透雕「品」字形圖案,通靈透亮。床座束腰馬蹄足,沉穩大氣。
  • 能住香港半山是多少人的夢想,山環水抱風水旺,越住越富有
    而靠山坡營建的,前低後高藏風聚氣房子,景觀視野好,即使是現代,這種「山景住宅」也很受歡迎。在香港的半山上,則隱居著你熟知或陌生的富豪們:李嘉誠、馬雲、恒基李兆基家族、華置大股東劉鑾雄、英超伯明罕俱樂部股東楊家誠、「光學儀器大王」黃克兢、林青霞、周星馳、陳奕迅、陳偉霆等。半山豪宅出色的私密性更好的迎合了層峰人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