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生物
本文不考究,不追根溯源,僅僅出自對各種神話元素的興趣愛好,難免夾帶私設,當個故事也好。
放鞭炮,貼對聯,迎門神,舞龍燈,除夕夜,祈福來年。
所謂門神,當然就是守衛門戶的神明。驅邪避鬼,保衛家宅,守護安平!
門神來歷源遠流長,早在周代的時候就有「祀門」的活動。祀門即拜門神。
而門神的歷史衍變也很繁複,就連白澤,應急之下還客串過一把門神呢。可見百姓對於門神是否專業也對口不挑剔,有用就行。
最古早的、傳承悠久的神荼鬱壘;作為替代的金雞老虎像;受佛教影響的護法神;唐代的鐘馗像;宋元盛行的武將門神(包括源於《西遊記》和《隋唐演義》的至今十分流行的秦瓊、尉遲恭門神像);明清的文官像(比如魏徵、包公)與祈福門神(福壽祿),選項與形象可謂是豐富至極。
記得最初聽聞「神荼鬱壘」,還是從一部國產動漫而得(第一季的畫風真是勸退,第二季好了許多但我沒追完)。南派三叔塑造的世界觀與角色,畫風奇特詭異。
難怪我最初看到「神荼」時,總覺得有小哥張起靈的影子在晃。可惜,「神荼」還是相對而言比較貼地氣的,小哥在我等眼裡恐怕早已神化不朽了。
神荼的「荼」此字不太好記,這兩個詞的發音也不是本字的音。
這兩人是兄弟,來自民間傳說,上古神話。在大門上的位置,神荼在左門,鬱壘在右門。(話說男左女右……我啥都沒說)
神荼鬱壘的傳說,大概和門戶前立桃木人的風俗有關。
最早的文獻記載自然就是《山海經》了,不過我翻遍了整本書也沒找到相應的話語。只瞧見《論衡 · 訂鬼》中的引用語:(作者漢代王充,這個字,不是王允)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 ,一曰鬱壘 ,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 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 、 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
大意就是海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顆大大的桃木樹,枝幹盤曲三千裡!樹枝東北向,枝條彎曲似門戶,稱為鬼門,世間鬼物從此出入。
神荼鬱壘兩神在此看守,統御萬鬼。若是遇到那害人的鬼物,就用葦繩縛之索之,餵給老虎吃。(老虎的存在寓意和為虎作倀的倀鬼不謀而合,大概老虎對付這種東西十分契合吧)
所以畫像裡,鬱壘通常是雙手空空,不拿神兵利器,偏偏身旁有一隻巨大的金睛白虎,威風凜凜。
那神荼總的有寵物吧,不然多不對稱。
《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括地象》有一句話:(這是本地理書,但記載有很多神話,不過很多內容失傳了,於是輯佚重修)
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裡。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並執葦索,飼不祥之鬼、禽奇之屬。將旦,日照金雞,雞則大鳴,於是天下眾雞悉從而鳴。金雞飛下,食諸惡鬼。鬼畏金雞,皆走之矣也。
還是那座山,還是那棵樹。樹上有隻金雞,天將明,陽光照在雞身上,這隻雞就開始鳴叫,於是天下眾雞就都跟著叫。(禽界眾雞之首啊!)這隻雞白天從樹上飛下,會把惡鬼都吃了。鬼見到金雞就都跑了。
這就是有神荼鬱壘做門神的同時,還有金雞白虎的替代畫像的緣故吧。
這也有可能是鬼物白天少見的緣由。
因此,桃木闢邪,自古就有了「鬼怖木」的稱呼。桃木雕神荼鬱壘像,或是桃木板刻其姓名,驅鬼闢邪,十分得用。
還有詩詞:
嬌兒學作人間字,鬱壘神荼寫未真
說的便是此般桃符。
不論神荼鬱壘,狻猊白澤,還是武將文官,門神由先民祭拜,無非是求平安,祈安寧。
遠古有鬼神之說,神荼鬱壘治桃山,守鬼門關。職能神責十分吻合先民驅鬼闢邪逐煞的願望,被先人供奉,守衛各家門戶千百年,盡職盡責。然而後世鬼神衰落,百姓的願望也漸漸變化,除夕祈福,盼得福壽祿,這便是祈願了。神荼鬱壘當然管不著這個。
身著戰甲,面容嚴厲,儀姿颯爽,手持戰戟的神荼居左位,金雞立其旁。
肩披戰袍,神情閒適,身形慵懶,雙臂環抱的鬱壘居右位,白虎臥腳下。
一個冷靜,一個從容。
(話說安巖第二季真的成長了不少,但比起神荼來說,繼承鬱壘的名號還言之過早啊。)
二位神明想必還守在遙遠的度朔桃山,無論是否還被人記起,無論是否還有香火,他們依舊能自得其樂,過的閒逸舒雅,鬼門關可怕,但桃山卻是他們的家。
本文獨家原創,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