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門守衛,驅鬼闢邪——始於敬畏自然的古代門神信仰經歷了什麼?

2020-12-25 聶遠談史

引言

年畫,作為中國古代民間繪畫藝術的重要一員,源遠流長,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以表達辭舊迎新的寓意,這項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吸引了眾多的小朋友的注意,尤其是貼門神的時候,一家老小都會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把門神貼在大門上。

門神,中國古代民間信仰中守護家庭的神。門神信仰的起源來自於古代人們對於自然的敬畏,門神的演變與發展也經歷了一番波折,門神的演變與發展,不僅僅是社會習俗的變化,同時也昭示著人們從早期自然崇拜中清醒過來,轉而擁有了更加理性的認知觀念。

這一點可以從每一代的門神形象變化上體現,從早期的神荼鬱壘到唐宋時期的秦瓊、尉遲敬德、鍾馗等,再到明清時期五花八門的門神,並且每個地方還有不同的門神信仰。

門神

這些共同造就了中國古代人民特殊的門神信仰情節,那麼門神信仰究竟是怎樣演變發展的?歷朝歷代的門神都有哪些人物呢?

一、 早期自然神崇拜——門神信仰的源起

根據相關書籍記載,門神崇拜最早可追溯至原始人類時期,尤其是在原始人類學會建造房屋後。春秋時期,祭祀門神已經位列「五祀」之一,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極為重視,人們經常會在房門上裝飾一些相貌奇異的神鳥怪獸,稱為「鋪首」。

但是由於這時的門神信仰崇拜帶有鮮明的早期自然神崇拜性質,沒有形成完整的門神信仰形態,因此不具有後世普遍認同的門神信仰,只能勉強算是門神信仰的萌芽。

二、第一代門神,神話傳說中的萬鬼之神,神荼鬱壘終登場

早期的門神信仰隨著歷史的前進,穩步發展,經歷先秦時期的混亂,以及短暫的秦王朝,到了漢朝,才真正被賦予形象和意義,變成了後世之人口中的司門守衛之神。

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第一代門神——神荼鬱壘。

神荼鬱壘

漢代王充的《論衡·訂鬼》《山海經》中言明,在遙遠的滄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上面有棵大桃樹,蜿蜒盤曲達三千裡之廣,桃樹的東北方有個鬼門,是萬鬼出沒之地,鬼門之上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專門負責管理萬鬼,如果有不聽話的惡鬼,便將其用蘆葦捆住,用來餵虎。

正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兩位神人,擔任了第一代門神,這一點可以在現代考古中得以驗證,南陽漢畫像墓門中就有清楚的記載,可見當時神荼鬱壘的門神形象已經深入千家萬戶,通過神荼鬱壘門神形象的出現,側面可以得知漢代百姓對於鬼神的恐懼之心,人們對於自己不熟知的領域,以及黑暗的恐懼感,促生出了神荼鬱壘的出現,即希望於二人捉拿鬼怪。

但令我好奇的是,漢代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興起,按照儒家對於鬼怪學說的嗤之以鼻,根本不會讓所謂的神鬼之流廣泛流傳於民間。但是神荼鬱壘門神信仰的出現,恰恰打破了這一點

三、第二代門神,凌煙閣24功臣,大將秦瓊、尉遲敬德擔任門神

唐代時期的門神形象又發生了改變,開始出現了以武士為門神的趨勢。唐初大將秦瓊、尉遲敬德兩人榮升為第二代門神。其實以武人為門神,在唐朝以前就有,只不過是屬於地方信仰,還不具備大範圍內的民間信仰,但是在唐代,武人門神的形象逐漸普遍化。

秦瓊、尉遲敬德門神

相傳此事還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話說唐太宗因為玄武門事變,殺兄逼父才的登上了皇位,心中十分不安,有一段時間睡覺還經常聽到屋外鬼魅聲響,因此變得心神不寧,不久後,他將此事告知群臣,尋求解決辦法。

大將秦瓊站了出來,言明他一生戎馬,殺人眾多,周身殺氣迷茫,根本不懼小小鬼物,願意和尉遲敬德共同保護陛下,就這樣他兩開始在李世民睡覺的屋外守衛,但是時間一長,兩人也受不了。於是太宗命畫師描繪好兩人的形象,張貼懸掛在屋外門口,自此太宗夜夜安然入睡,不再有鬼魅呼叫。

上面的故事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側面可以反映出唐朝時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對於武人門神形象的認同。

這一時期的門神形象演變標誌著人們擺脫了早期的神話迷信傳說,轉而注重人類自身,這一點同民間河神信仰變化如出一轍,不過這一時期門神形象被放大化了,脫離了真實人物的應有的本事,但是由早期自然神崇拜過渡至崇尚人類自己的過程,表明了神的地位在下降,人的地位在上升。

鍾馗

除了秦瓊、尉遲敬德兩人擔任主流門神,民間還有一些其他門神,天師鍾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相傳鍾馗本是唐朝進士,但無奈相貌醜陋,皇帝不肯錄用,鍾馗一怒之下撞死在宮殿內,以證清白,後來閻王爺敬佩鍾馗的正直,便讓他捉拿鬼怪,管理陰間。

「以鬼治鬼」的觀念變化,也昭示著唐朝人民信仰觀念的一大進步,試想以前的人們都是恐懼、害怕鬼怪,但是現在卻依靠大鬼治小鬼,真是讓人驚訝。

總的來說,唐朝時期門神形象的改變,影響著門神信仰的演變與發展,人們開始對於重視自身的力量,不在受神話迷信的傳說,人類為主的內心思想開始萌芽。

明清時期的財神

四、第三代門神,五花八門,明清時期各式各樣門神齊亮相

明清時期的門神形象更加豐富,與此同時,門神驅鬼闢邪的作用逐漸減弱,相對的增加了門神喜慶祈福的寓意,這一巨大轉變主要得益於社會經濟的繁榮以及底層人民的崛起。

明代馮夢龍的《月令廣義》記載道:「近畫門神為將軍朝官諸式,復加爵、鹿、蝠、蟲喜、寶、馬、瓶、鞍諸狀,皆取美名,以迎祥祉」

此時百姓家中的門神大多是文武財神、福祿壽三星、狀元公等。

民間更有甚者,直接把門神驅鬼闢邪的作用忽略掉了,轉而去追求祈福門神,令人好奇的是,如果神荼鬱壘、秦瓊、尉遲敬德等早期門神知道後,會不會氣的吹鬍子瞪眼。探究明清時期的門神信仰轉變,就要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入手。

明清時期繁榮的景象

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發達,資本主義的萌芽,促生出了市民階級,市民意識也隨著覺醒,人們不再墨守成規,畏首畏尾,對於金錢利益的大膽追逐,讓他們對於文武財神等門神信仰追捧更深;文化上,戲曲小說的繁榮發展,相對提高了人們的知識文化水平,不再痴迷於過去神話傳說裡的門神;政治上,統治者需要相對穩定的朝局,五花八門的門神信仰符合統治者的管理需求,如果所有人都信奉一個門神,必然會有心懷鬼胎之輩,趁機作亂,這一點可以參考清朝的白蓮教起義。

明清時期的門神信仰變化,不僅體現了明清時期市民意識的自我覺醒,而且此時的門神信仰也是中國民間門神信仰最後的輝煌。

結語

中國門神信仰的演變與發展,始於原始人類的敬畏自然,歷經滄海桑田,歲月變遷,逐步過渡到信仰人類本身,這一長足的進步表明了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明清時期的眾多門神,揭示了人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真實想法,也體現著時代的進步。

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貼門神的習俗依舊盛行,但是門神所具有的驅鬼闢邪的封建性質早已蕩然無存,今天的人們張貼門神,主要是為了增加節日的吉祥喜慶的氛圍,表達了對於美好生活的讚美。

參考文獻

《山海經》

《風俗通義》

《文獻通考》

相關焦點

  • 春節貼的門神之一,驅鬼闢邪的吉祥神,天師鍾馗
    鍾馗,便是其中一位,他是中國民間傳說裡面驅鬼避邪的吉祥神,是道教著名的神仙之一。曾經被唐玄宗賜為「鎮宅聖君」、「萬應之神」。古人認為端午的時候,天氣燥熱,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便出來作祟,所以便有了端午驅邪避毒的習俗,而降妖驅鬼的鐘馗又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斬五毒的天師。
  • 桃木劍能闢邪驅鬼?大家根深蒂固的印象,原來門道還真不小
    引言從古至今,在大家的心中,會有這樣一種印象,但凡有驅鬼闢邪之事,總會有桃木劍的出現,但是桃木究竟為何可以闢邪,相信很多人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件事。這是我們所寄予的美好祝願,而在最初的信仰中,紅色與其說是吉祥的意思,倒不如說是敬畏之情,而這種敬畏之情來源於兩點:太陽與火萬物生長靠太陽,火的發明使人類文明有了很大的進步。
  • 中國古代春節期間祭拜的三大神:財神、門神、灶神
    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自然十分完美,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人人滿懷發財的希望,祈願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財神到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
  • 中國民間的第一位門神是誰,貼門神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在門神的傳說中,神荼和鬱壘二神的傳說在民間早有流傳,《山海經》、《風俗通義》、《重修緯書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記載。神荼、鬱壘二人專門管鬼怪、邪物,能夠驅邪避兇,所以受到了世人的敬仰,便把二人作為門神貼於門上驅邪擋煞。最早的門神其實不是畫,而是用模板雕刻而成的人形,把模板置於門上,更為立體,能夠震懾住鬼神,而用於雕刻門神的木板是桃木製成的,據說他們能夠驅邪擋煞,來往鬼神不敢親近,而桃木又被視為驅邪植物,二者相配,力量強大。門神為民俗所奉的司門之神。中國民間信奉門神,由來已久。
  • 神荼鬱壘——鬼門關的守護者,被淘汰的人間門神
    放鞭炮,貼對聯,迎門神,舞龍燈,除夕夜,祈福來年。所謂門神,當然就是守衛門戶的神明。驅邪避鬼,保衛家宅,守護安平!鼠年門神來歷源遠流長,早在周代的時候就有「祀門」的活動。祀門即拜門神。而門神的歷史衍變也很繁複,就連白澤,應急之下還客串過一把門神呢。
  • 道教五大小眾神仙:灶神傳遞民意,門神驅邪擋煞,廁神卻不守廁所
    道教主要有四大神系:正統道教神系,民間信仰神系,上古神話神系,神魔小說神系(基本無用)。在道教中,「神」指先天自然化生之聖,「仙」指後天修煉得道之人。人們通常將神、仙二詞合用或混用。正統道教之神稱為「尊神」,民間信仰之神稱為「俗神」,神魔小說中虛構的神仙一般不列在道教供奉範疇之內。道教五大小眾神仙,灶神、門神、床神、廁神、井神,你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嗎?
  • 都說桃木能闢邪,為什麼能闢邪呢?
    許多民間百姓信仰桃木,認為桃木可以驅邪,可以伏妖鎮魔,賑災闢邪。桃木亦叫「降龍木」、「鬼怖木」,傳說夸父追日,臨死前將神木拋出化成了一片桃林,因此桃木成為用途最為廣泛的驅邪制鬼材料,在中國民間文化和信仰上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 為啥古代人過年時,不僅要貼對聯,還要貼門神?
    對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主要是為了驅鬼闢邪,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用新桃符換舊桃符,象徵著新的一年可以風調雨順的期望,同時,桃符這個名字的來源主要是由於要在桃木板上題詞,到了公元964年,題桃符逐漸演變成了寫對聯,隨著紙張的普及,貼對聯的習俗也慢慢形成了。
  • 古代所說的「鬼門關」到底在哪裡?揭開「桃木驅鬼」的秘密
    那麼為什麼桃木就具有驅鬼的神力呢?鬼門關又在哪裡?「鬼」這個概念產生的基礎是管子的形神二元論。《管子·業內篇》:「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和此已為人。」為什麼偏偏桃木能闢邪驅鬼,而不是柳木檀木冰激凌木?首先呢,前面也說了,鬼門關就在一棵桃樹上,把守這個洞口的還有兩個神仙——神荼和鬱壘,他們就是「門神」這個低階公務員編制的始祖。說起他們二位可是生生的狠角色。
  • 上古神話中的天神地鬼之神荼鬱壘,這兩位就是咱們的門神
    門神老爺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守衛門戶的神。門神來源於鬼神信仰。是鬼神世界中的小神之一。這些小神與天地祖先之神不同,它們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有著密切關係。《禮記·祭法》鄭玄注說:「……此非大神所祈報大事者也,小神居人之間,司察小過作遣告爾。」又引《樂記》說:「幽則有鬼神,是幽暗之處有細小之鬼神。」這些小神遍布在人們周圍,監察人們的言行。
  • 門神歷經千年演變,最早的門神為何是神荼鬱壘?
    我們昨天給大家講了門神秦瓊和尉遲敬德的來歷。今天繼續來給大家分享門神的故事。三鞭換兩鐧那麼秦瓊和尉遲敬德這兩位到底誰比誰強呢?你看咱們貼門神,尉遲敬德貼在左邊,秦瓊貼右邊,講左為上,右為下,說他是怎麼分出上下呢?
  • 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給大門上貼門神,那麼你知道門神是誰嗎?
    到了臘月二十九或者是大年三十那天給大門上貼春聯更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過年時給門上貼門神的人變少了,可我們依然能在一些地方看到大門上貼著的門神像。那麼門神究竟是誰呢?你知道嗎?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已經有了祭祀門神的風俗。到了漢朝,根據班固所寫的《漢書》中的描述:廣川王的殿門上曾畫有古代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長褲手持長劍。
  • 桃木為什麼能闢邪?
    後來經得多、看得多了,才知道桃木能闢邪在民間流傳已久。於是便去查書,才得知在中國傳統觀念文化裡,桃木闢邪的說法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在道教信仰和中國民間文化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書上說的桃木能闢邪的原因卻不一樣。
  • 都說桃木能闢邪,可原因你未必知道
    在中國傳統觀念文化裡,桃木闢邪的說法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在道教信仰和中國民間文化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桃木避邪的這一說法流傳已久,原來和道教兩位門神有關。道教神仙信仰中,早期的兩位門神分別為神荼和鬱壘。
  • 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一、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
  • 十大闢邪物品都是什麼?有何說法
    因此會比較讓人感到害怕,那麼十大闢邪物品都是什麼?有何說法?下面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狗牙  自古以來,就有黑狗血闢邪的說法,其實狗牙也有闢邪的作用,狗牙具有威懾煞氣的作用,所以也能闢邪,不過狗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煞氣。如果想要闢邪,也可以選擇狗牙製作的飾品。
  • 短短十幾個字,寄託了太多中國人的文化信仰
    在這個傳統佳節裡,人們盼著與家人團圓,小孩子盼望著穿新衣、壓歲錢,大人則更講究傳承傳統習俗,雖顯老套,卻依然充滿敬畏之心,在眾多傳統習俗中,最方便也最熟悉的,莫過於貼春聯了。門神傳說「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裡。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
  • 聊聊門神——神荼 鬱壘
    於是黃帝就制定禮節,根據時節驅鬼,又立起大桃木人,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門上懸掛蘆葦索用來擋住惡鬼。貼門神的風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以前漢族民間傳說神荼、鬱壘像貌兇惡醜怪,但沒有固定的畫像。各地不一樣。所以更多的地方以桃符代之。《荊夢歲時記》載:「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