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轉讓合同生效後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案件如何確定案由

2021-01-07 法制現場

【案例】

A擔保公司在B貿易公司與C公司進行貨物買賣過程中,為B貿易公司提供擔保,B貿易公司因未能履行對C公司的貨款給付義務,由A擔保公司代為支付了貨款。因B貿易公司與D公司之前籤訂過一份買賣合同,其作為D公司的債權人享有債權54萬元;後A擔保公司與B貿易公司籤訂債權轉讓協議書,約定B貿易公司將對債務人D公司享有的債權伍拾肆萬元全部轉讓給A擔保公司,用於抵償A擔保公司為B貿易公司代償的款項。B貿易公司依照約定將債權轉讓通知書送達至D公司,D公司已經認可並籤收。現A擔保公司要求D公司償還該筆債務,D公司遲遲未能償還,遂A擔保公司將D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D公司履行義務。 該案應確定為什麼案由? 【分歧】 第一種觀點:債權轉讓合同糾紛。A擔保公司與D公司是基於債權轉讓協議產生的糾紛,案由應確定為債權轉讓合同糾紛。 第二種觀點:追償權糾紛。A擔保公司對B貿易公司享有追償權,基於A擔保公司和B貿易公司籤訂的債權轉讓合同將債務人變更為D公司,則A擔保公司對D公司仍享有追償權。 第三種觀點:買賣合同糾紛。債權轉讓合同生效後,權利義務主體發生了變化,但原合同權利義務的具體內容並未改變,所以因原合同的履行發生糾紛應按原合同類型確定案由。 【分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理由如下: 債權轉讓,是指在不改變原合同權利義務關係的前提下,合同權利方(即債權人)將其依據合同享有的債權通過協議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方(即受讓人)。債權人與受讓人間就原合同債權的轉讓而訂立的合同為債權轉讓合同。可見,這裡的「原合同」指的是債權人與債權轉讓合同中明確了的實際履行債務的債務人之間訂立的合同。債權人與受讓人之間籤訂的債權轉讓合同生效後,原合同權利義務的具體內容並未發生改變,只是權利義務的主體發生了變化。 本案案由若確定為債權轉讓合同糾紛,則依據合同相對性,當事人應為A擔保公司和B貿易公司,而本案原告為受讓人A擔保公司,被告為債務人D公司,顯然該案若定為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是錯誤的。 確定該案案由,關鍵是要注意區分當事人間到底是因哪份合同發生的爭議。如果在債權轉讓合同生效後,因原合同的履行發生糾紛訴至法院,則案件訴訟標的是原合同的權利義務關係,應按原合同類型確定案由。本案是受讓人與原合同債務人因原合同履行發生的糾紛,因此應依據原合同類型確定案由,即B貿易公司與D公司之間籤訂的買賣合同,因此本案案由應為買賣合同糾紛,並非A擔保公司對B貿易公司享有的追償權糾紛。

【來源:天平陽光—案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債權人履行附隨義務瑕疵不影響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參考性案例)
    【審判規則】1.債權人與債務人籤訂購銷合同,向債務人轉讓貨物,雙方約定債權人應向債務人履行開具發票的義務。之後,債權人與受讓人籤訂債權轉讓合同,將其對債務人享有的貨款債權全部轉讓給受讓人。因該貨款債權屬一般債權,在性質上具有可轉讓性,且債權人與債務人未約定該債權不得轉讓,法律亦不禁止該類債權的轉讓,故應認定該債權具有可讓與性。此外,債權人與受讓人轉讓上述債權後,向債務人履行了告知義務,因此,債權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債權轉讓合同有效。債權人開具虛假發票屬履行附隨義務存在瑕疵,對該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並不產生影響。
  • 債權轉讓後,如何確定訴訟主體資格?
    債權轉讓後,根據是否通知了債務人,以及轉讓的時間發生在法院訴訟程序的不同環節,訴訟主體的確定也發生著變化,並非一成不變。受讓人依據生效的法律文書向債務人主張權利或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另一方面,法院審理程序已進行了一部分,訴訟主體變更後需要重新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重複走一遍審理程序,影響審判效率、浪費司法資源。所以,法院既可以同意主體變更,也可以駁回申請,繼續審理。
  • 債權轉讓,未通知債務人,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怎麼通知?
    在實務中,也並不是那麼確定的,在法律實務理解方面存在著不確定性。比如:什麼是「通知」?「通知」是發出為準還是送達為準?什麼叫做「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不通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究竟有沒有生效?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那麼債務人該向誰償還債務?假如債務人向債權受讓人償還債務,算不算數?在沒有通知的前提下,受讓了債權的人,也就是債權受讓人能不能起訴債務人要求償還債務呢?起訴算不算通知?
  • 債權轉讓,未通知債務人,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怎麼通知?
    在實務中,也並不是那麼確定的,在法律實務理解方面存在著不確定性。比如:什麼是「通知」?「通知」是發出為準還是送達為準?什麼叫做「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不通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究竟有沒有生效?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那麼債務人該向誰償還債務?假如債務人向債權受讓人償還債務,算不算數?
  • 合同履行中的債權轉讓與合同的轉讓的區別
    【提問】請問老師:  1、合同履行中的債權轉讓與合同的轉讓中的債權轉讓的區別?   2、在41頁中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不發生效力,且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除經受讓人同意。這句話怎麼理解?是不是債權依然轉讓,但債務人不對受讓人履行債務呢?
  • 債權轉讓的通知義務主體
    一、法律與理論(一)我國法律規定我國《合同法》對債權讓與的生效採用通知主義,債務人收到債權讓與通知後債權讓與才對其發生效力,這種規定在國際上被認定為債權轉讓中的通知主義。,而債權受讓人是否可以依據債權轉讓協議履行通知義務,意見不一致。
  • 債權轉讓合同有什麼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發展,經濟活動日益活躍,將各種債權進行轉讓在日常交易中愈加普遍。然而,由於債權轉讓過程中涉及債權出讓人、債權受讓人與債務人三方權利義務的轉移,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會引發諸多糾紛,導致訴爭不斷。法妞網友諮詢:債權轉讓合同有什麼特點?
  • 案例探析建築合同分包糾紛中債權轉讓後債務人破產情況下權益維護
    其實債權轉移也是特殊形式下的代位追償,就是債權人將己方債權打包轉讓給意向人,由意向人負責向債務人追償。有時候債務償還較為複雜,按照合同約定屆期的債務,債務人無力償還或者無故拖延償還,那麼債權人維權就需要通過司法途徑,這樣情況下資金回收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會顯著增加,為了快速回籠資金,一般都會將債權轉讓,按照合同法規定,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只需要將轉讓情況通知債務人即可,不需要債務人的同意,如果轉讓後債務人破產情況下債權如何實現?
  • 最高法院: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的正確方式有哪些?(6種合法的通知...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閱讀提示債權轉讓時通知債務人的目的是避免債務人重複履行、錯誤履行或加重履行債務的負擔,但法律對通知的形式未作具體的規定。從避免發生糾紛的角度來看,債權人如能採用書面形式通知並由債務人籤字認可是最佳形式,但如果採取了其他的通知方式,其效力如何呢?
  • 2014年法律法規與政策重點:合同的履行、變更和轉讓
    合同權利的轉讓也稱為債權轉讓,是指債權人通過協議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的轉讓給第三人。合同權利的轉讓可以分為全部轉讓或者部分轉讓。部分轉讓的,受讓的第三人加入合同關係,與原債權人共享債權,原合同之債因此變為多數人之債。債權轉讓中應當注意,轉讓合同權利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在程序完成之後方為生效。
  • 債權轉讓若干法律問題探析
    而在正式通知以前,合同關係仍只存在於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而債務人與受讓人沒有發生合同義務,所以應當只能由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  2、倘若可以由受讓人通知,那麼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債權人沒有作出通知的情況下,受讓人向債務人作出通知,要求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人作出履行後,債權人否認轉讓關係的存在,要求債務人繼續履行,這樣極易發生糾紛。
  • 債權轉讓自通知到達債務人時始發生法律效力,債務人經其他途徑對債權轉讓事宜知曉不能替代債權轉讓通知
    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據此,債權轉讓自通知到達債務人時,該轉讓對債務人始發生效力。通知是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而意思表示由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與表示行為構成。債務人對債權的知曉不能替代債權轉讓的通知。故在債權人(轉讓人)與受讓人欠缺通知的表示意思與表示行為的情況下,債務人雖從其他渠道獲悉債權轉讓的事實,仍不能認定債權轉讓已向其通知。據此,該債權轉讓對債務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
  • 因債權轉讓增加的履行費用,由讓與人負擔
    第五百三十七條 人民法院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債務人的相對人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接受履行後,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相對人之間相應的權利義務終止。債務人對相對人的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被採取保全、執行措施,或者債務人破產的,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處理。
  • ...非要求債權人在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擇一選擇作為履行義務的主體
    從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上看,代位權訴訟雖然要求次債務人直接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但針對的是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而對債務人的訴訟則是要求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針對的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兩者在標的範圍、法律關係等方面亦不相同。
  • 試論債權轉讓限制性規定的完善
    因此,合同法確定的通知主義既承認了債權轉讓是債權人的處分行為,為債權人的自由處分提供了便利和保護,又保護了債務人不因債權人將債權轉讓於他人而蒙受不測之損害。「因債務人向誰清償債務於他並無多大關係。如果因轉讓而使債務人履行費用增加,則原債權人應當承擔。」   6、債權轉讓必須遵守一定程序和手續。
  • 【破問61】韓傳華:管理人可否不履行判決確認的辦理房屋過戶義務?
    過去大家討論的基本上都是房屋買賣合同在出賣人破產後是否繼續履行問題。您的這個問題,是法院已判決房屋出賣人有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義務,出賣人破產後,管理人是否繼續負有義務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筆者認為,取回權的基礎權利既有所有權也有債權,即取回申請人享有所有權當然享有取回權,但享有取回權不一定享有所有權。所以,在破產程序中物權變動是並非認定取回權的唯一標準。《物權法》第9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進而更有觀點認為,在破產程序中,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只能根據登記情況確定所有權,從而確定取回權。
  • 訴訟過程中的債權轉讓不影響債權人的訴訟主體資格
    裁判要旨1、債權人與受讓人未將債權轉讓事實通知債務人,即便債務人通過其他渠道獲悉債權轉讓事實,人民法院不能認定債權轉讓已通知債務人,債權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法律效力。2、訴訟過程中的債權轉讓不影響債權人的訴訟主體資格和訴訟地位,受讓人未申請替代債權人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無須變更訴訟當事人,債權人可繼續作為訴訟當事人參加訴訟、主張權利。
  • 股權轉讓後出資義務仍要履行,如何救濟?3個法律關係辨析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一、寫在前面股份變現本是好事情,股東轉讓股權後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誰知竟被新股東控股公司要求返還抽逃出資。 遇到出資糾紛,固然要在案件中抗辯已經履行出資義務。但作為訴訟律師,筆者建議一定得要為客戶準備plan B: 最壞的結果如何預防?
  • 受讓的債權應如何申請強制執行?(12部法律司法解釋及典型案例梳理匯總)|法客帝國
    第五條【法人組織合併】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因合併而終止,合併後存續或新設的法人、其他組織申請變更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六條【法人組織分立執行債權重新約定權屬】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分立,依分立協議約定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新設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涉及公證債權文書的合同,你是這樣起草審查的嗎?
    債務人及擔保人承諾:如債務人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適當履行本強制執行條款中明確的給付義務,則債權人有權依照單方確定的債務數額直接向公證處申請執行證書,此後持公證書和執行證書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無須經過訴訟程序,債務人及擔保人自願接受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措施。執行標的為前述金錢債務,列入執行的財產範圍為包括抵押物在內的債務人的全部財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