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卻不能擁抱你。
在這場與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殊死較量中,無數醫護人員為了戰勝疫情,「逆行」奮戰一線。即使面對近在咫尺的親人,為了安全,連一個簡單的擁抱都成為奢望。
媽媽,到底誰才是爸爸?
「媽媽,醫生都蒙著臉,到底誰才是爸爸呀?」5歲的涵涵指著照片中穿著防護服的三位醫生問媽媽趙富明。
看著手機裡的照片,孩子認不出爸爸是哪一個。受訪者供圖。
趙富明是湖南省胸科醫院綜合門診的醫生,今年春節一直堅守在臨床一線。趙富明的丈夫是長沙市一醫院(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的一名醫生,一直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救治工作的一線。
孩子們哭著要爸爸的時候,趙富明只能忍住眼淚給兒子講,你們的爸爸很快就會回來的,他在做著很重要的事。
趙富明丈夫(中)和同事工作照。
受訪者供圖
趙富明說,開始的時候,每天還可以通一個電話或者聊一次視頻,後來由於工作任務加重,幾天都聯繫不上。有一天,老公發來一張他和同事們一起工作的照片。但照片裡,三個人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孩子根本就認不出爸爸來。
「一米,不長的距離,但目前,我還無法跨越」
「從我進入發熱門診那天開始,就一直未曾抱過你,未曾用胡茬扎過你的小臉,聽你咯吱咯吱的笑聲,我每天都能看到你,卻不能觸碰你,我的兒子,我必須帶著口罩,離你一米。」這是湘雅三醫院感染科龔健2月3日「戰地日記」中的一段文字。
工作中的龔健和父子日常合影。
湘雅三醫院供圖
從1月22日,龔健就作為感染科的骨幹,站在了發熱門診的第一線,半個月來一直堅守崗位。每天回到家,看到可愛的兒子,他只能獨居一室,和兒子保持一米的距離,進出客廳都帶著口罩。
「按照醫學的要求,爸爸離你至少一米,一米,不長的距離,但目前,我還無法跨越。」
「多少次,我一回家你像往常一樣從房間衝出來,笑嘻嘻的要撲到我身上,但是爸爸卻厲聲喝止:『別過來,別離我太近』,你滿臉驚恐與疑惑。我心中不忍,說『爸爸身上可能帶有病毒,離太近可能會生病』。你點點頭,似懂非懂的樣子,離我一米。」 龔健希望,用這篇日記來記錄這段特殊的歲月,也獻給所有在一線奮戰的父母。
戰「疫」父子兵處方箋上寫「加油」
「秋筆,加油!」1月26日中午,趁著午餐間隙,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手舉寫著這四字的處方箋,向隔離病房內同為急診科醫生的兒子徐秋筆加油鼓勁。
父子倆雖近在咫尺,但隔著防護玻璃,不能言語交流。看到此景,徐秋筆會心地與父親相視點頭。
徐自強向隔離病房內的兒子徐秋筆加油鼓勁。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穿上這身白大褂,即使再危險,我們都應該往前衝!我參加過非典防治,有經驗,我第一個請戰。」 58歲的徐自強主動向醫院黨委請戰加入醫院救治組。
「知子莫如父。」得知醫院報名徵集醫生到發熱門診值班值守,徐自強毫不猶豫的幫兒子徐秋筆報了名。此前徐秋筆一直在桂東縣人民醫院下鄉幫扶,按規定有一段較長的春節假期。
「父親是一名老黨員了,他經常對我和妹妹說,能用所學幫到社會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在父親的精神感召下,徐秋筆立即趕到醫院醫務部報到,積極要求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由此,他被作為第一批救治組成員進駐醫院發熱門診隔離區。
這段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直言他們「不是傳說中的、不是歷史上的、不是漫威裡的,而是真實的、當代的、平凡的英雄」。
@小貓小貓我是大毛:加油,您是最棒的,祖國人民都在身後支持您,祝福您
@杯酒化寒酥:請一定要休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殳榮一級營養師:
致敬戰鬥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
@通關文牒:讓人淚目的一對父子,你們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是我敬佩的醫務工作者。
@是玄都大人啊:看得熱淚盈眶,英雄父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啊!
「鄉愁就像那道鐵門,我在外面,你在裡面」
「我們一直住在一起。這次分開,雖然只有三天,但感覺比大學的五年更久。今天看到朋友圈裡分享的最美逆行者,雖然妹妹穿著防護服,但我依然認的出她那雙眼睛和微胖的身材。」
抗「疫」一線的姐妹花。湖南省兒童醫院供圖
這是湖南省兒童醫院放射科莊霞梅寫給在同一醫院感染科妹妹莊倩茹的信。已經懷孕的莊霞梅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她在信中寫著「鄉愁就像那道鐵門,我在外面,你在裡面,我在放射科,你在感染科。莊倩茹,加油!」
莊倩茹在隔離區以此方式向家人報平安。湖南省兒童醫院供圖
收到姐姐來信的莊倩茹眼淚忍不住流下來。在日記中,她留下了這樣的話語:雖然天空飄著細雨,但我想迎接完這場雨,最冷的天也會離去,那春天還會遙遠嗎。希望長沙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一定能等到春暖花開的季節,贏得最終的勝利!
「奶奶現在沒有辦法來見你!」
「年年,奶奶想你啦!奶奶現在沒有辦法來見你,奶奶希望你能夠平平安安的!」面對鏡頭,衡山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陳月華向出生後還沒來得及見一面的小孫子含淚說下這樣一段話。
陳月華一直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
劉永歡 攝
53歲的陳月華是衡山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後,陳月華作為醫院感染科的骨幹力量,一直堅守在一線崗位。這一次,從1月15日開始,陳月華一直堅守一線調度疫情防控工作。
陳月華帶領感染科夜以繼日地奮鬥在疫情一線。
劉永歡 攝
過小年的前一天,兒子打來電話,在長沙縣待產的兒媳已經提前分娩,她的孫子——年年,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來到了他們身邊。每一天,陳月華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等休假了,再過去看孫子吧!因為抗「疫」形勢嚴峻,她一直沒有時間去看看孫子。「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只願他們母子平平安安,大家都能夠平平安安!」
願大家都能夠平平安安,這是所有醫護人員的心聲。
也許,我們記不住那一張張口罩背後的面容,但我們可以張開雙臂,給所有醫護人員一個最溫暖的隔空擁抱!
長沙師範學院2018級美術學專業403班謝凌作品。
來源: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