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諾拓展」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2020-08-28 宇有榮嫣

父母都是家庭的經營者,作用卻不同,父親的格局,影響了家庭的方向,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普通家庭裡,一般是母親承擔著照料家庭的大部分責任,她們往往是家庭中的靈魂人物,她們的情緒就是家庭裡的晴雨表。


有這樣一句話:母親是暖暖的人,像個太陽,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空氣裡的溫度都要上升幾度。


如果媽媽不開心,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都是低氣壓。


簡單來說,媽媽不高興,誰也別開心,而孩子是受母親情緒影響最大的人。


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說:當你的母親一輩子生活在哀傷痛苦當中,你敢快樂嗎?


答案是很難。


在我們公眾號後臺,經常有媽媽因為衝孩子發脾氣而後悔自責。他們每天忙家務,拖地、洗衣、做飯......有的孩子小,特別不配合,媽媽連上個廁所,孩子都吵個不停。這些瑣碎的事情,常常讓媽媽們難掩飾自己的沮喪、無力和絕望。


從表面上看,媽媽情緒不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問題或者脾氣太差,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真的太累了,媽媽的壓力和焦慮找不到出口。


02


主持人馬丁曾經分享過他和妻子的故事:


妻子生完孩子那一個月裡面,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一個非常賢良的妻子變成了一個蠻不講理的潑婦。


有一天馬丁在書房裡玩遊戲,妻子進來後,居然把手裡的一碗鯽魚湯,直接澆在電腦上了。


馬丁當時急了,兩人大吵一架,甚至鬧到要離婚,他氣衝衝地準備離開家,臨走之前,妻子發微信說:


「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於是,他跟著妻子坐了一天月子,結果不到一整天他就快崩潰了。


孩子倆小時一餵奶,他剛餵好,孩子就開始哭鬧,再哄半小時,睡十分鐘又得起來餵奶。


也是從那天,他才真正明白了妻子的不容易。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


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


總之,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


03


爸爸們應該如何支持媽媽呢?


1.支持媽媽育兒之外的生活


養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之一,一邊要處理生活瑣事,一邊還要擔心孩子。


可再愛家庭的媽媽,也希望在漫長的養育路上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畢竟母親不是一個人的唯一角色。


曾看過一位媽媽發過這樣的帖子:


「和老公結婚都有六七年了,婚後我就辭職專心在家當起了全職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5歲,一個2歲,兩個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


今年想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希望家裡人幫忙照顧孩子幾天。


結果卻遭到老公、婆婆的強烈反對:「都當媽了,心還收不住!」


他們指責我自私,不負責任,不配當媽。」


這位媽媽的崩潰不僅來自於養育兩個孩子的疲憊,更來自於老公的不理解。


長期帶孩子的人,身心一直處於緊張、高壓、焦慮的狀態,非常渴望能有喘息的機會。


評論裡有位父親說到:


「一個稱職體貼的丈夫,至少應該讓全職媽媽每個星期放假一天。老婆帶著兩個小孩無論從精神到身體都相當疲勞,顯然你丈夫沒做到這一點。我是寶爸,我一直這樣執行這個理念。」


是啊,好爸爸,應該懂得給妻子放假。


支持妻子尋找自己的興趣和快樂,這份快樂可以是插花、旅行、讀書、和閨蜜們聚會等等,暫時脫離家庭,不僅是給自己充電,同時也防止在親子關係投入過度且密不透風的愛。


2.支持媽媽的教育


前兩年有個特別流行的詞語叫做「詐屍式育兒」,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意思是爸爸們平時不教育孩子,一回家就刷存在感,挑毛病,拆臺。


比如你一臉嚴肅地對孩子擺事實、講道理,旁邊的丈夫卻做起了「好人」:


「你真行,孩子這麼小,做錯點事就要上綱上線!」


而當你和老人有育兒觀念上的衝突時,丈夫又來了:


「我媽一大把年紀了,她那套法子不也好好地把我養這麼大,你聽她的吧。」


長此以往,媽媽們心裡是又無助又生氣,孩子因為父母之間天差地別的教育觀念感到困惑,媽媽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也受到了挑戰。


陶行知曾說:「家長肩負著教育兒女的責任,但不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各種方法來管教孩子,家長之間要團結,教育孩子的觀點要一致。」


如果家庭中媽媽和孩子相處得比較多,是教育的主力,那么爸爸最好要全力支持並鼓勵媽媽。


「兒子今天被老師誇獎有禮貌」

「還是老婆教的好!」


「兒子今天又闖禍了!」

「你別跟他置氣,晚上我來說說他。」


這些來自爸爸的鼓勵、認可和幫助,是媽媽育兒路上很有力的支持。


3.分擔家中的家務


一則名為《我從不幫我太太》的視頻曾刷爆朋友圈。


視頻中的丈夫說:其實我從來都不幫我老婆!其實,我老婆根本不需要幫忙——她需要的是夥伴。我不是幫誰做家事,因為我就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爸爸分擔家務,是對媽媽的體貼,也是對家庭最基本的責任。


有網友曾經發帖說:


「有些女人就在家帶帶孩子還喊辛苦,只會考慮自己,老公在外面工作辛苦的多了。」


他沒有考慮到妻子帶孩子之外的一日三餐、洗衣疊被、衛生工作有多忙碌,沒有工資,而且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


別小看家務這件小事,當丈夫不能替媽媽分擔時,長年累月的辛苦,隨時可能變成壓垮她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養孩子累還是上班累,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但成年人生活沒有輕鬆二字,最重要的是夫妻相互體諒:我知道你在外掙錢養家辛苦,你體諒我在家帶娃不容易。


對丈夫而言,最好的體諒是妻子的理解和尊重;對妻子而言,最好的體諒是丈夫能主動分擔一些瑣碎的家事,畢竟所有的媽媽在辛苦的時候,都渴望爸爸們搭把手。


有了爸爸的支持,媽媽才更有可能用更好的心情和足夠的耐心來面對孩子。


end

四川軍諾

專注於拓展、團建、冬夏令營等活動策劃

從溝通客戶,設計方案,到落地執行

甚至教官的選擇與培訓

都融入了我們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

軍諾始終秉承著

「言必信,行必果」的退役軍人作風

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

提升團隊凝聚力為目的

展開趣味性的體驗式活動

轉載自成都教育發布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總之,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育兒
    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總之,很多時候,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03爸爸們應該如何支持媽媽呢?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 育兒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總之,很多時候,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學浪計劃」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總之,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
  • 鄧惠文:這種「三角關係」,能讓孩子的潛力得到最好的開發
    另有在線課程《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夫妻篇》、《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親子篇》。一個孩子最先是跟照顧者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通常是他和他的母親,但如果沒有第三者的出現,這孩子永遠不會成長。他會一直陷在一種跟母親共生的完美狀態,反正「媽媽只有我、我只有媽媽,我們兩個的世界融合為一。媽媽注意力都在我身上,我要什麼媽媽就會給我。」
  • 最好的三角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知道嗎,他們和你一樣不希望孩子受傷;家校矛盾難以完全避免,但並不是不可調節,請家長們相信溝通的力量。萬事莫衝動,靜下心來尋找有效的溝通之道,這是家校和諧的不二法門!家校和諧了,你的孩子才會更幸福呀!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家長、老師、學生之間,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 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媽媽請放手,讓爸爸領航
    這樣的孩子日後長大才能:「受人尊重、讓人歡迎」,這也是我一直倡導的家庭教育目標。但是我接觸的絕大部分媽媽,依然期待孩子永遠像個天真可人的寶貝,每天陽光燦爛,童言童語的討好大人。本來,中國的家庭教育一直有個傳統模式——「嚴父慈母」型。
  • 最好的教育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最近幾年,家校關係的情況並不樂觀,有時會有惡性事件發生。那麼家長與老師之間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係?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說完,孩子還順手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 最好的教育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說完,孩子還順手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
  • 「好媽媽永遠替代不了好爸爸」:家庭裡這3件事,必須讓爸爸來做
    前幾天,長沙一所學校召開一場專屬爸爸們的家長會,引起網絡一片熱議。46 位爸爸穿西裝打領帶組成「爸爸天團」,在教室聽講記筆記,「名場面」十足。為什麼舉行這樣的家長會呢?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
  • 「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學」
    在靜候的家長中,聽到了兩位媽媽的對話,以及兩位媽媽背後的孩子爸爸對於孩子上興趣班的意見。「我家爸爸不支持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爸爸都不支持孩子讀書!」另一位媽媽說:「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本地人,他家有幾棟房收租,我家父母也有房子收租。但是,孩子出生後,爸爸對孩子不聞不問,更別說給孩子任何花費了。平時孩子各項興趣班費用支出,都是我爸媽收房租的錢。」孩子感興趣的興趣班,我想著又不是付不起,就想給孩子報名,但是他爸爸覺得沒用。
  • 《網易新聞》:「摩爾媽媽」APP上線「定製教育」新產品
    摩爾媽媽APP上線「定製教育」入口,家長用戶可結合多種場景,依據平臺提供的老師、教研兩個核心元素,從自身需求出發,為孩子定製個性化的線下教育產品,包括客廳小班(一對多)、上門早教(一對一)、親子遊學(戶外景區)等類型。
  • 活在「曼哈屯—順義」的媽媽們
    就連夫妻關係,在差異化體系裡也排不上號,「大家同進同出,表面上來看都挺幸福,都客客氣氣的」。文 |龔菁琦編輯 |楚明「順義媽媽」——專指在北京順義後沙峪別墅區一帶活動的媽媽。後沙峪距離北京城區20多公裡,號稱是中國財富濃度最高的地區。
  • 【福泰小金星】最好的教育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老師,孩子還會尊重老師,尊重學校的規則,共同成長麼?9月,是開學的季節。面對開學季,學生們的內心有一些忐忑,家長和老師的心中也有一些忐忑。家長: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能受到好的教育麼?老師:我要怎樣教育好每一位孩子?該怎樣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那麼家長與老師之間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係?
  • 孩子在學校最需要,爸爸媽媽的理解與體諒,支持與指導
    孩子在學校最需要,爸爸媽媽的理解與體諒,支持與指導洋洋從小體弱多病。當他入學後,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事就是他的生活問題和學習問題。每天放學回家後,爸爸媽媽總是問他:「今天在學校裡喝水了嗎?&34;學校裡的飯好吃嗎?&34;「今天老師表揚你了嗎?&34;「上課聽得懂嗎?」
  • 《家長殿堂》最好的三角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說完,孩子順手還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 只有爸爸能參加家長會:教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別管
    文 | 小嗲來源 | 小十點(ID:sdikid)前段時間,長沙一所學校召開一場專屬爸爸們的家長會,引起網絡一片熱議。46 位爸爸穿西裝打領帶組成「爸爸天團」,在教室聽講記筆記,「名場面」十足。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
  • 開學了請一定記住:最好的教育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最近幾年,家校關係並不總是樂觀,有時甚至會有惡性事件發生。那麼家長與老師之間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係?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說完,孩子還順手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 《少年說》裡,王紫曄吐槽了她的「毒舌」媽媽
    最新一期《少年說》裡,上海尚德學校的王紫曄,在臺上吐槽了她的「毒舌」媽媽。她說:「我覺得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的毒。」她說完這句話,臺下的同學們一片愕然。到底她的媽媽有多「毒舌」?還有多少家長,假「為你好」之名,行「傷害」孩子之實!語言暴力是撕裂親子關係的刀子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是關心的話,父母卻偏偏反著說,甚至用挖苦諷刺的語氣說出來。孩子感冒了,父母的擔心和心疼,卻變成說出口的:「我提醒你要多穿衣服了,現在感冒了怪誰?」
  • 媽媽們這樣做,才能讓你的男人心甘情願帶好孩子
    如果趕上孩子生病,那就更是慘不忍睹,每晚上被「踢醒」不下十次,這都算正常。所以,傳說中的喬爸爸就是這樣煉成的。此處應該劃重點:只有讓爸爸體驗,才會有感受;只有爸爸跟媽媽產生共情,才能同頻合作。太多時候,是媽媽們的處處不放心,剝奪了爸爸們的體驗感,最終把爸爸「踢出」了養娃的隊伍。不放心他帶孩子,擔心會耽誤他的工作,害怕他笨手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