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嗲
來源 | 小十點(ID:sdikid)
前段時間,長沙一所學校召開一場專屬爸爸們的家長會,引起網絡一片熱議。
46 位爸爸穿西裝打領帶組成「爸爸天團」,在教室聽講記筆記,「名場面」十足。
為什麼舉行這樣的家長會呢?
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
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
確實,在現代普遍的家庭分工裡,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大部分都是媽媽的責任。
爸爸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長期處於缺席現象,「喪偶式育兒」已經成為了家庭教育的常態。
而在一項關於家庭教育中,父母參與度的調查結果也顯示:
家庭教育中,逾六成的媽媽在唱「獨角戲」。
只有三成的家庭能在父母共同負責下教育孩子。
而父親在教育中佔主要職責不到一成。
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爸爸媽媽扮演是不同的角色。
好媽媽永遠代替不了好爸爸,養育孩子的這 3 件事,必須爸爸來做。
教會孩子規則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規矩是無處不在的,這也是一個孩子所有行為習慣養成的根基。
可是母性天生柔軟,在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時,媽媽的更容易表現出溺愛,原則性相對較弱。
但是爸爸不一樣,在掌控一切的爸爸面前,孩子通常是又敬又怕,會不自覺收斂自己的壞脾氣。
就像弗洛伊德曾說的:
孩子眼中的父親是集法律、約束力、威嚴、權力於一身的超人。
所以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階段,爸爸的角色就顯得特別關鍵。
有一個朋友,在這個方面就特別有經驗:
「在孩子 3 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發現照顧他時間久了,他反而越來越會拿捏我、反抗我。
就像每次約定好只玩半小時 iPad,但每次時間一到他就開始哭鬧,最後沒辦法只好妥協。
但是後來我發現,只要他爸爸表情開始嚴肅,準備要發火的時候,他就立馬安靜下來。
所以我就和我老公商量,給孩子立原則的時候,由他來主導,我們一起把規矩維護好。」
圖片來源:電影《比海更深》
心理學家曾經總結這樣一個現象:
同樣的一句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媽媽的 50 倍。
確實,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問題。
但在有些方面,爸爸教育孩子的優勢確實比媽媽更大。
如果說,媽媽的作用是讓孩子感知到溫暖,那么爸爸的作用就是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給孩子立規矩,教會孩子守規矩,讓孩子在界限之下,用社會允許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不僅是約束,更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圖片來源:電視劇《雛鳥》
也只有把規矩和愛同時教給孩子,孩子的成長之路才不會隨波逐流,迷失自己。
陪孩子參加運動
現在的父母普遍重視孩子的學習,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運動習慣的培養。
據相關數據顯示:
我國兒童青少年 33% 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隱患,小眼鏡、小胖墩、小糖人等情況突出。
所以陪孩子運動這件事,刻不容緩。
可是女性的本質,讓媽媽很少帶孩子參加具有冒險性的運動。
而爸爸的運動天賦,會比媽媽更突出。
所以,陪孩子運動這件事,必須爸爸來做。
前段時間,有一位爸爸因為「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個小時,沒玩完不準做作業」,而登上微博熱搜。
當同齡的孩子奔波在各個補習班的時候,9 歲男孩小羅漢卻在爸爸的帶領下,掌握了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各項技能。
在羅爸爸眼裡:
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工作壓力大,每個禮拜抽半天時間來高質量地陪伴孩子,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這個做法幾乎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但其實,除了學習了各式各樣的戶外運動外,小羅漢的文化課成績也並不差,一直在班級保持中等水平。
心理學研究曾發現:
孩子所有的智力發展、心理的發展,其實都是建立在身體發展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適當的運動,能提升孩子大腦能力和學習成績。
健全的心智,寓於健康的身體。
所以就算工作再忙,爸爸也請一定要記得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
陪女兒來一次慢跑,讓女兒在感受到來自父親安全感的同時,學會勇敢、堅持和自律。
帶兒子嘗試一場攀巖,既讓孩子的心性得到了磨練與鍛造,又激發了孩子的探索精神。
不僅有助於拉近父子間的關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
培養孩子社會適應性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對孩子認知的形成、安全感的建立、人生選擇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
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這種特別的力量,不僅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對孩子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也十分重要。
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也被億萬人士尊稱為「先生」的楊絳,是很多眼中的才女。
可是當談及對她影響最大的人時,楊絳卻是這樣回答的。
她說:是我的父親。
在她的《回憶我的父親》裡,父親楊蔭杭剛正不阿,不妥協,卻又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了子女的一生。
他鼓勵子女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又教會孩子選擇人生能力。
他告訴子女應該擁有「說不」的勇氣,卻也選擇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做好榜樣作用。
由於爸爸的性格和能力,所以孩子在媽媽和爸爸身上的收穫是完全不同的。
經常在爸爸陪伴下的孩子,會受到爸爸的影響會擴大活動範圍,更加廣泛的認識外面的世界,學習到更豐富的知識。
對待事情也會更加理性客觀,做事情也更加果斷,不斷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
這樣長大的孩子不僅活躍、獨立且自信,自然也能收穫更良好的人際關係,走向社會以後也會更容易成功。
很多爸爸總以為,事業和孩子不能兼顧。
於是,他們選擇等自己忙完了這一陣,等自己賺夠了錢,就好好陪孩子。
可是忙完一年又一年,等到停下來的時候,才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也已經管教不動了。
在《父性》裡有這樣一句話:
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
爸爸無論在事業上再大的成功,其實都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爸爸也務必親力親為。
本文來源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集結專家及辣媽,讓帶娃變得輕鬆好玩。
作者:小嗲
採編:信息中心
*實用指南*
1、開放公告 | 溫州市圖書館開放時間
2、流動書巴 | 汽車圖書館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3、開放動態 | 城市書房、百姓書屋開放信息12月2日更新
4、書香門遞 | 手機下單,送書上門!
5、免費辦證 | 小程序免費辦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