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教育好孩子,這四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2020-08-27 語語小人書

最近總會聽到一些抱怨,身為媽媽,好像在家庭層面承擔的東西要比爸爸多很多,生活起居、贍養老人、教育子女、陪伴孩子……在中國式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似乎總被弱化了。

我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或多或少性格上會略微敏感些。


股神巴菲特說:「父親是我人生最好的禮物。」


一個男孩成長為成熟有擔當的男子漢,父親的力量不可小覷。

一個女孩成長為開朗性格好的小仙女,父親的陪伴至關重要。


不要忽視父親的力量,這4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爸爸們也請不要用忙和累來找藉口,不要在孩子的成長上缺席。


陪孩子打鬧

媽媽們通常會發現,爸爸有時候更像家中的「大寶」,喜歡跟孩子鬧作一團。

比如功夫巨星吳京,跟兒子玩過擊劍,打過拳擊,扮過大象,各種打鬧。

如果爸爸喜歡和兒子鬧作一團,千萬別嫌他們吵!更別擔心兒子會變得更暴力。恰恰相反,打鬧遊戲對男孩非但無害,反而有利。


兩個博士Anthony DeBenede和Larry Cohent,聯合著作了一部《The Art of Roughhousing》,打鬧的藝術,總結出爸爸和孩子打鬧的六大好處:

1.刺激大腦神經元的生長,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2.讓孩子學會規則、對錯、界限,人品更正直,且富有同情心;

3.鍛鍊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促進力量發展,讓孩子成長得更結實;

4.經常打鬧的孩子,擁有更高的社交能力和情商水平;

5.孩子的適應力更強;

6.父子關係更融洽。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項無傷大雅的親子活動,打鬧遊戲不僅讓孩子擁有玩伴,而且對爸爸來說,這也是一種緩解壓力、消除疲勞的好方法。

孩子在打鬧中釋放多餘的精力,男人在陪打鬧中學會陪伴和責任。


陪孩子運動

蔡元培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現在的孩子忙於學習,課業壓力重,家長們如果不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培養,孩子的身體跟不上,學習也自然會受影響。


奧運冠軍田亮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眾所周知,森碟喜歡打網球,田亮沒少陪她運動。對於9歲的兒子小亮仔,田亮也經常陪他運動,只是要求更嚴厲一些。

小亮仔學習跆拳道,田亮當陪練,調皮地「欺負」他。

小亮仔玩蹦床,田亮把他的身體當「玩具」,做高難度後空翻。

經常陪孩子做運動的爸爸,親子關係更好,而且在孩子與隊友的互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與活力,性格更陽光。由於運動的競技性,經常參加運動的男孩還能獲得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輸了不氣餒」「贏了不驕傲」等,集體榮譽感也更強。


與孩子定期談心

當孩子面對壓力時,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女孩子脆弱、敏感、愛哭,實際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一項調查顯示,男孩比女孩更不擅長坦露心事,遇到壓力更傾向於獨自忍耐,這非常不利於身心健康,也不利於建立親密關係。

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爸爸是沉默的。

作家畢飛宇小時候偷偷抽菸,爸爸發現了卻沒有說什麼,只是將手中的煙放到桌子上。畢飛宇還以為自己長大了,爸爸默許了,便慢慢養成吸菸的壞習慣。多年後他才明白,爸爸當初那個舉動,是一個委婉的勸戒,是他理解錯了。可惜為時已晚,他的菸癮已經戒不掉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就是因為他們父子之間很少溝通,畢飛宇在家裡經常感覺不到爸爸的存在。

澳大利亞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說:

「男孩隨時準備向爸爸學習,聆聽他的教誨,更留意他的一舉一動。

這是爸爸對孩子產生影響、同時也是在兒子心中樹立英雄形象的關鍵。」

每個男孩遇到的成長困惑,都渴望從爸爸這裡得到解答,每個女孩也都渴望在爸爸懷裡撒嬌被寵愛包圍著長大。


放下對孩子的過高期望

中國式教育的悲劇在於,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未竟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且,在我們的文化中,兒子經常被賦予「傳承」的責任,與女兒相比,父親往往對兒子有著更大的期待。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一代人有一代的人的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一味地將執念強加於孩子身上,只會造成兩代人的不幸。

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還要愛媽媽,如何與異性和諧相處,爸爸是最好的示範。在恩愛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男孩,他的人生才會更完滿、幸福力更強。

相關焦點

  • 這5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
    導讀:這5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5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4件事媽媽別管,讓爸爸來4件事
    這4件事媽媽別管,讓爸爸來4件事,媽媽別管,如下:1.讓爸爸來b讓爸爸帶洗澡,男寶寶脾氣好2.爸爸帶娃去遊樂園,寶寶社交能力強3.讓爸爸講故事,寶寶學的更多4.爸爸陪孩子吃飯,寶寶協調能力強
  • 只有爸爸能參加家長會:教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別管
    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爸爸媽媽扮演是不同的角色。好媽媽永遠代替不了好爸爸,養育孩子的這 3 件事,必須爸爸來做。
  • 從明天開始,教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別管,必須爸爸做!短短25個字,驚醒所有家長
    而媽媽只需線上圍觀。為什麼要召開這樣一個特殊的家長會呢?班主任解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媽媽的陪伴,還需要爸爸的支持。」這場「特殊」的家長會,在網上引發熱議。大部分的網友表示支持,認為這樣的家長會要多開一點,教育子女不是媽媽的專職,爸爸也應該更多地參與進來。
  • 「好媽媽永遠替代不了好爸爸」:家庭裡這3件事,必須讓爸爸來做
    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爸爸媽媽扮演是不同的角色。好媽媽永遠代替不了好爸爸,養育孩子的這 3 件事,必須爸爸來做。所以我就和我老公商量,給孩子立原則的時候,由他來主導,我們一起把規矩維護好。」確實,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問題。但在有些方面,爸爸教育孩子的優勢確實比媽媽更大。如果說,媽媽的作用是讓孩子感知到溫暖,那么爸爸的作用就是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給孩子立規矩,教會孩子守規矩,讓孩子在界限之下,用社會允許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不僅是約束,更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 在教育中,這幾件事一定要爸爸來做!
    最近,在網絡上有一則新聞成為了熱搜,在這則新聞中,講述的是一所小學開家長會的內容。在這場家長會中,出席的全部都是孩子的爸爸,被稱為是只有爸爸的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一位資深的老師這樣說到:各位爸爸們,可能平時你們與孩子接觸的較少,多數都是孩子的媽媽在教育,但是,我想說,在教育中,有這麼幾件事一定要爸爸來做。那麼,究竟是哪幾件事呢?
  • 媽媽請走開,這幾件事必須由爸爸來做,媽媽還真的替代不了
    父母是孩子了解性別的第一窗口。男孩子從母親身上,觀察到什麼是媽媽,什麼是妻子,對女性初步印象潛藏在自己的意識中。女孩子從父親身上,會觀察到什麼是爸爸,什麼是丈夫。兩者缺一不可,但往往男性主外,女性主內,導致父親在孩子教育上往往有所缺失。對於爸爸的育兒上所承擔的部分,誰都無法代替。常說:媽媽對孩子影響更多是生活技能、語言表達、動手能力。
  • 養育孩子,這四件事要靠爸爸,媽媽不用操心
    孩子調皮搗蛋,和小夥伴打架時,他會站出來幫孩子「出頭」,不費一兵一卒,把對方「打」得灰溜溜的「逃走」;當孩子喜歡吃糖果等零食時,他不會講各種為身體好的道理,會給予適當的支持;當孩子看到社會上一些不好的事,他會和孩子一起,學著既驚訝又茫然的樣子,繼而把孩子的擔憂,化做「玩笑」,一笑而過;當孩子做了有違成年人生活原則的事,他不會直接批評,或禁止孩子的行為
  • 媽媽請走開:育兒路上,這7件必須由爸爸來做的事,你做了幾件?
    所以,在育兒路上,有很多事必須由爸爸來做,這個角色是媽媽無法替代的。我們來看下有哪幾件?01 陪孩子做運動嬰兒從5個月起,就會感受到爸爸和媽媽的愛不一樣了。如果說媽媽的抱抱代表著柔軟,那么爸爸的抱抱就代表著力量。
  • 孩子成長中,爸爸必須要做的5件事,提高孩子情商
    雖然,許多爸爸有意願想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但還是苦於沒有經驗,沒有圈子了解帶娃經驗,所以不知如何參與才能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制定固定陪伴時間父親雖然很忙,但是我們可以自我設定一些固定時間來參與孩子的成長,比如:與孩子一起吃早飯、晚上固定時間一起看書、每周固定時間一起去遊樂場等等,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約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可以限定時間、限定事件數量等等,比如:完成1年完成10件重要事情。
  • 媽媽們請走開,這7件事必須由爸爸來做
    如果父親不是心目中的那個英雄,孩子就缺少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嚮導,缺少了最崇拜的偶像,進而變得缺乏勇氣、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家庭教育中的有些事,必須由做爸爸的來完成!父親是孩子的超級英雄,父親是孩子逐夢世界的勇氣,父親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親子關係教育中,下面的七件事,必須爸爸做。
  •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行為習慣問題上,該建立的規矩給孩子建立好,並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輕易妥協;除了給孩子愛,也要教會他愛別人,比如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倒杯水,這樣他會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學會感恩。
  • 媽媽請走開,這幾件事必須由爸爸來做(深刻!)
    從父親的身上,孩子觀察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心理學研究表明,下面的七件事,必須爸爸做: 1.
  • 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能否陪孩子做這四件事,媽媽別幹涉
    導讀: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能否陪孩子做這四件事,媽媽別幹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取決於爸爸能否陪孩子做這四件事,媽媽別幹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請走開:這3件事必須由爸爸陪著做,孩子才會更出色
    導語:撫養寶寶,教育寶寶是爸爸媽媽兩個人共同的責任,爸爸媽媽的角色在孩子成長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因此,不管爸爸們的工作有多忙,都應該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多陪伴孩子,畢竟孩子的成長中,需要父親的呵護和關愛。
  • 必須由爸爸陪孩子做的三件事
    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非常認可必須由父親陪伴孩子做的三件事情,這是媽媽不可替代或者媽媽做的效果沒有爸爸做的好的事情。第一個必須由爸爸做的事情就是陪孩子一起運動,不管男孩還是女孩,身體健康都是茁壯成長的基礎。
  • 想讓孩子出色,這4件事最好由爸爸來做,寶媽:第一條就做不到
    教育好一個孩子,不光要媽媽一個人付出,爸爸更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在很多傳統觀念裡,男人的職責是賺錢養家,而女人才是負責教育子女、照顧子女。實際上,這樣「喪偶式」的育兒方式,並不利於寶寶成長。父親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更是引領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這個角色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代替。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些事必須由爸爸來做,孩子才會更出色。
  • 墊底男孩逆襲清華學霸,養育男孩這四件事要靠媽媽,爸爸靠不住
    考砸的時候,媽媽不會批評他,說他不行之類的。因為當時住校環境不好,他想申請走讀,最終媽媽也是大力支持他。所以最後的結果非常好。養育男孩這四件事要靠媽媽,爸爸靠不住日本教育學家高濱正伸說過的一句話:「男孩的成長,99%靠媽媽。
  • 要想娃出色,這四件事記得要讓爸爸陪著做,媽媽不要阻攔
    ,同事當然不會讓孩子出門,就跟寶寶說,「外面是有病毒的,如果被感染了是會死的,乖,等媽媽買完東西就回家好不好。」但事實是,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有時候爸爸陪孩子比媽媽陪孩子更重要,下面這幾項如果爸爸能夠陪著孩子一起做,那麼將來孩子明顯會更容易大有成就!
  • 有兒子的,這四件事讓爸爸來!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四件需要由爸爸來陪兒子做的事。一、陪兒子打鬧美國的沃爾特基德軍事研究所在研究猴子的社會結構時發現:雌性猴子等級的關係鬆散,上下級之間僅有梳理毛髮的關係。而雄性猴子卻不同,大家清楚的知道誰是猴群中的老大、老二、老三……等級森嚴。而它們決定雄性等級的是打鬥。因為雄性的激素決定了動物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