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小班說課稿:《小蝌蚪找媽媽》

2020-12-25 華圖教師網

平陽縣機關幼兒園 姜蓓蕾

各位評委,下午好!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為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手指點畫課。這個選擇首先來源於近十年的從教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美術教育對於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下面,我就從「活動內容」和「活動主體」(即幼兒)這兩方面,具體分析一下這節課的設計意圖。

一、 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甦的季節。各個年齡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小蝌蚪」、「青蛙」作為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傢伙也是自然角裡的常客了。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點要求。在

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和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通過「觀察------想像------創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二)說幼兒

再來談談活動內容與活動主體(即幼兒)之間的適應性關係。《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確掌握幼兒年齡階段目標和幼兒近期發展情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還記得這個學期,我剛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給他們上美術課時,競然有大部分的孩子舉著水彩筆對我說,「老師,我不會畫!」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會「無從下筆」呢。我想,主要應該取決於成人對待幼兒美術活動的態度。首先是教師,直接參與活動的組織實施和評價,可能是孩子們眼中的「權威」。那麼,教師能否深刻理解和貫徹《綱要》精神,對孩子的發展就至關重要!《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根據這些精

神,我在平時的美育活動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簡單而有易於幼兒表現的教材,就像今天設計的這節「手指點畫」課,沒有特別難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兒都能通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並且在輕鬆自由的創作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這就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

二、 教學目標定位:

基於以上這些設計意圖,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點: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這點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所在。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這點不僅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也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三、 重點和難點:

目標3的實現,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前面已經分析過,這裡就不再重複了。這節課的難點,主要在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上。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就是難點所在,也是目標1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四、 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後採用了「啟發性提問法」,引導

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 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要求幼兒在課前已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準備好故事和歌曲錄音磁帶),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自然角裡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和一張「青蛙媽媽」的大圖片;主要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六、 活動程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活動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簡單的概括為「觀察------想像------創作」三個部分。

(一) 以課件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

1、幼兒邊聽歌曲邊表演小蝌蚪遊動進場入座。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老師:「呱呱呱、呱呱呱,誰來了呀?」(課件裡出現青蛙媽媽)

老師:「咦!青蛙媽媽皺著眉頭,好像有點心事,我們一起來聽聽是怎麼回事吧!」(課件裡播放青蛙媽媽的聲音「唉,聽說我的寶寶在到處在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著急啊!」)

老師:「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快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複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遊來遊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隻大青蛙!」(念完兒歌后課件裡出現了一群遊動的小蝌蚪。)

老師:「哇!真棒!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它們可開心了,還要感謝我們小朋友的幫忙呢!(這時,課件裡的青蛙變成高興的表情)來為我們自己鼓鼓掌吧!」通過複習兒歌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

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4、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裡遊來遊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課件裡出現小蝌蚪往不同方向遊動的畫面)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幾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遊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遊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遊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遊泳好嗎?」於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二個環節。

(二)幼兒自由想像並表現,掌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每組的桌上都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麼做,才能把這些材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於《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老師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節課的知識點(難點)。老師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

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我們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群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經常有畫一下換一次工具的習慣,為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

 相關資料推薦

>>2013年最新教師考試輔導資料下載

>>免費專業學科知識試聽課程

>>在線教師考試模擬中心

相關焦點

  • 幼兒小班手指印畫說課稿: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小班手指印畫說課稿:小蝌蚪找媽媽 http://www.hteacher.net2011-06-08 14:44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2、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小蝌蚪鴨魚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體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
  • 小班語言領域說課稿《小烏龜上幼兒園》
    小班語言領域說課稿《小烏龜上幼兒園》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9-28 14:3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小班藝術教案:手指點畫—快樂的小蝌蚪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藝術教案:手指點畫—快樂的小蝌蚪 2012-02-20 13:10 來源:[標籤:來源]
  • 《小蝌蚪找媽媽》教材解讀說課稿:講課過程師生問答激發孩子興趣
    《小蝌蚪找媽媽》分別採用了詩歌、童話和情境識字等不同體裁,從不同角度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動物世界。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本課的巧妙在於將一個科學知識很自然地蘊涵於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中,其特點如下:(1)思路清晰,主線分明。(2)語言優美,生動形象。(3)情節生動,趣味性強。
  • 幼兒小小班說課稿:洪恩幼兒英語小小班說課稿
    二、目標定位 根據小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我們班幼兒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並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這一點對於小小班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剛剛接觸一門語言,老師在給孩子正確的發音教學的同時,要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 小班手工《媽媽的項鍊》說課稿
    一、說教材我選擇《媽媽的項鍊》這一活動是由於: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讓幼兒能夠感受到媽媽的然而,幼兒在學會愛、表達愛方面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學會項鍊的製作,同時學會表達愛媽媽的情感,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示出來。
  • 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媽媽的小幫手》
    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媽媽的小幫手》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9-09 16:2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香蕉香蕉變變變》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香蕉香蕉變變變》 http://www.hteacher.net2013-11-18 10:59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科學活動《好玩的磁鐵》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磁鐵》,選自13版省編教材小班下冊主題五《玩玩樂》次主題三《一起來玩》。下面我從教材、活動目標、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效果預測八方面進行我的說課。教材:《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手指畫小蝌蚪
    (出示蝌蚪圖片)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引導幼兒說出「黑黑的大腦袋、細細的長尾巴」。  提問:它們在水裡幹什麼?(在水裡遊來遊去找媽媽。)它們的媽媽是誰?(青蛙)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蝌蚪看看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帶領幼兒一塊學一學蝌蚪遊,一邊學習蝌蚪的生長過程(變成青蛙遊到青蛙圖片的地方,簡單認識一下青蛙的樣子)小蝌蚪變成青蛙後要去幹什麼?
  • 新編小蝌蚪找媽媽
    在一個氣候溫暖的夜晚,小蝌蚪的媽媽在一小小池塘裡產下蝌蚪寶寶們。小蝌蚪的媽媽用力產下最後一個蝌蚪寶寶後就去世了,離開了念念不舍的孩子們。帶著憂傷,帶著遺憾,在蝌蚪媽媽咽下氣後眼睛瞪得大大的、鼓鼓的怎麼也合不上眼。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小蝌蚪
    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以後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麼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
  • 小班社會:《我會打招呼》說課設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社會:《我會打招呼》說課設計 2012-10-09 17:19 來源:網際網路
  • 小班社會:《小嘴巴守門員》說課設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社會:《小嘴巴守門員》說課設計 2012-10-09 17:20 來源:網際網路
  •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拓展
    02,發現蝌蚪明白了青蛙呱呱叫的原因,我們又去湖邊尋找小蝌蚪。因為有水草的存在,湖邊還真有不少的小蝌蚪。看著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遊來遊去,恬恬興奮不已,跟發現新大陸似的。我趁機給恬恬進行科普,告訴她蝌蚪是青蛙的卵變的,青蛙媽媽產下卵,約4-5天後就會變成小蝌蚪。
  • 小蝌蚪找媽媽——來,展示
    小蝌蚪找媽媽—【聽】:點擊腳印發出「mom」讀音並且畫面隨著小蝌蚪向前的視線改變。小蝌蚪找媽媽—【認】:多次點擊青蛙媽媽找出「mom」,點擊一次畫面改變一次。小蝌蚪找媽媽—【說】:開口次數高達15次,拒絕啞巴英語。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小蝌蚪(中班美術)
    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以後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麼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
  • 幼兒園說課稿:《兔寶寶做運動》
    小班繪畫:兔寶寶做運動(說課稿)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兔寶寶做運動》是一個美術活動,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 鑑於對該活動的認識,並結合小班幼兒的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在動動、看看、擺擺中了解兔子的各種動態,並嘗試用不同的動態畫兔子。 2)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3、說重點、難點。 本活動的重難點是畫兔子不同的動態。 二、說教法、學法。
  • 幼兒《陌生人我不怕》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2、歌曲《小兔子乖乖》、《我不上你的當》活動過程:一、歌曲引題,了解哄騙(幼兒隨音樂《小兔乖乖》進入教室)提問:  1、"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2、小兔子開門了嗎?  3、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