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小區裡蛙聲不斷,有些青蛙整夜整夜的呱呱叫,你想忽略它都難。今年春天,當蛙聲再次響起,我決定帶著恬恬一起去尋找青蛙,一探究竟。
01,尋找青蛙
我們尋著蛙聲在小區的湖邊去尋找青蛙,後來發現聲音是從湖邊小橋的底部傳來,我們無法親眼看到,於是我在網上給恬恬搜了一些青蛙呱呱叫的視頻,讓她了解青蛙為什麼會叫以及為何能發出響亮的聲音。
02,發現蝌蚪
明白了青蛙呱呱叫的原因,我們又去湖邊尋找小蝌蚪。因為有水草的存在,湖邊還真有不少的小蝌蚪。看著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遊來遊去,恬恬興奮不已,跟發現新大陸似的。我趁機給恬恬進行科普,告訴她蝌蚪是青蛙的卵變的,青蛙媽媽產下卵,約4-5天後就會變成小蝌蚪。雖然恬恬明白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真正看到蝌蚪後,還是不能接受蝌蚪長大後會變成青蛙,因為它們長得一點也不像呀。
03,青蛙的成長
既然有了這樣的疑問,那就有必要跟孩子科普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啦。不過我並沒有採取說教的形式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我們一起去書中尋找答案。我們在科普書中找到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圖,我也找了一些素材讓孩子去排序,鞏固對青蛙成長過程的理解。
04,小蝌蚪找媽媽
借著對青蛙成長過程的學習過程,我又給恬恬聽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個來自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兒童故事,也是我童年的美好回憶。恬恬連聽了4-5遍後,居然能磕磕巴巴的複述了下來。我想這與我們之前做的準備工作密不可分。
05,做一本書
我買了套「小蝌蚪找媽媽」的自製繪本材料包,讓恬恬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完成繪本的製作,雖然繪本有樣圖,但我還是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粘貼。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既能掌握故事,又能鍛鍊手部精細動作,沒想到還意外的收穫了「創造力」,真的太值了。
06,關於青蛙,你還知道哪些?
科普書看了不少,孩子對青蛙有多少了解?我們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跟孩子一一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主要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啟發孩子去思考跟青蛙有關的一些知識,幫孩子梳理歸類。孩子對這些信息的處理過程,也是在鍛鍊孩子對事物的歸納分類能力,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其實我還計劃著跟孩子再做一些跟青蛙的有關的詩句成語拓展,無奈孩子太小,認知跟不上,理解不了井底之蛙的狹隘,也體會不到蛙鳴蚓叫的淺陋,所以也只能拓展這麼多。
潤物細無聲,我用心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體驗,只希望孩子在快樂的體驗中習得,那我所有的用心都是值得的。
希望我的分享與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