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拓展

2020-12-23 淡定的恬媽

每年春天,小區裡蛙聲不斷,有些青蛙整夜整夜的呱呱叫,你想忽略它都難。今年春天,當蛙聲再次響起,我決定帶著恬恬一起去尋找青蛙,一探究竟。

01,尋找青蛙

我們尋著蛙聲在小區的湖邊去尋找青蛙,後來發現聲音是從湖邊小橋的底部傳來,我們無法親眼看到,於是我在網上給恬恬搜了一些青蛙呱呱叫的視頻,讓她了解青蛙為什麼會叫以及為何能發出響亮的聲音。

02,發現蝌蚪

明白了青蛙呱呱叫的原因,我們又去湖邊尋找小蝌蚪。因為有水草的存在,湖邊還真有不少的小蝌蚪。看著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遊來遊去,恬恬興奮不已,跟發現新大陸似的。我趁機給恬恬進行科普,告訴她蝌蚪是青蛙的卵變的,青蛙媽媽產下卵,約4-5天後就會變成小蝌蚪。雖然恬恬明白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真正看到蝌蚪後,還是不能接受蝌蚪長大後會變成青蛙,因為它們長得一點也不像呀。

03,青蛙的成長

既然有了這樣的疑問,那就有必要跟孩子科普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啦。不過我並沒有採取說教的形式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我們一起去書中尋找答案。我們在科普書中找到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圖,我也找了一些素材讓孩子去排序,鞏固對青蛙成長過程的理解。

04,小蝌蚪找媽媽

借著對青蛙成長過程的學習過程,我又給恬恬聽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個來自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兒童故事,也是我童年的美好回憶。恬恬連聽了4-5遍後,居然能磕磕巴巴的複述了下來。我想這與我們之前做的準備工作密不可分。

05,做一本書

我買了套「小蝌蚪找媽媽」的自製繪本材料包,讓恬恬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完成繪本的製作,雖然繪本有樣圖,但我還是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粘貼。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既能掌握故事,又能鍛鍊手部精細動作,沒想到還意外的收穫了「創造力」,真的太值了。

06,關於青蛙,你還知道哪些?

科普書看了不少,孩子對青蛙有多少了解?我們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跟孩子一一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主要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啟發孩子去思考跟青蛙有關的一些知識,幫孩子梳理歸類。孩子對這些信息的處理過程,也是在鍛鍊孩子對事物的歸納分類能力,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其實我還計劃著跟孩子再做一些跟青蛙的有關的詩句成語拓展,無奈孩子太小,認知跟不上,理解不了井底之蛙的狹隘,也體會不到蛙鳴蚓叫的淺陋,所以也只能拓展這麼多。

潤物細無聲,我用心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體驗,只希望孩子在快樂的體驗中習得,那我所有的用心都是值得的。

希望我的分享與你有益!

相關焦點

  • 用故事代替說教:小蝌蚪找媽媽
    明明每天分享育兒好文 | 每天給孩子講故事 性格培養、行為糾正 | 用故事代替說教 >從大家都很熟悉的《小蝌蚪找媽媽》開始~ 《小蝌蚪找媽媽》被入選小學語文教材中 ,是小學生必讀課文,從明明那個年代起就有這篇課文了哦,所以明明看到這個繪本特別的親切~這是一個富有童趣的故事。
  • 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課文詳解,解透教材,拓展思維
    小蝌蚪找媽媽二年級開學第一講!我們今天來講解《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對課文主題的把握,課文的主題是課文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2.本文總共有6個自然段。分別從對小蝌蚪的認識,到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身體的變化及找媽媽的過程,到找到青蛙媽媽並一起捉害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3.
  •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 親子閱讀:小蝌蚪找媽媽
    一般洗完澡,精神又好了,小傢伙在床上蹦啊跳啊,我還得在一旁提醒小心摔跤,真是皮的不要不要滴…後來,我問他:「仔,我們今天還要講故事麼?」沒想到神回覆:「要!」「好吧,那我們今天講什麼故事呢?」小傢伙翻著那堆故事書,拿出一本,指著書說「呱呱,呱呱~」一看,原來是青蛙,哈哈…池塘裡,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遊來遊去,它們在幹嘛呀?
  • 小蝌蚪找媽媽(新篇)
    看下小蝌蚪的成長變化史一群小蝌蚪在池塘裡快活地遊來遊去,慢慢地它們紛紛長出了兩條後腿。當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的時候,就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小蝌蚪遊哇遊,又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遊,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
  • 新編小蝌蚪找媽媽
    在一個氣候溫暖的夜晚,小蝌蚪的媽媽在一小小池塘裡產下蝌蚪寶寶們。小蝌蚪的媽媽用力產下最後一個蝌蚪寶寶後就去世了,離開了念念不舍的孩子們。帶著憂傷,帶著遺憾,在蝌蚪媽媽咽下氣後眼睛瞪得大大的、鼓鼓的怎麼也合不上眼。
  • 根據課文改編的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池塘裡的冰融化了。
  • 《小蝌蚪找媽媽》課後習題講解
    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在學,講得是池塘裡的一群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因為青蛙媽媽生的寶寶並不是小青蛙,而是頂著個黑黑的大腦袋,拖著條細黑尾巴的小蝌蚪,所以它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誤認鯰魚、烏龜為自己的媽媽。遊著遊著,它們慢慢長大,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尾巴也由變短到消失,最後也披上了一身漂亮的綠衣裳,鼓起一對大眼睛,仔細尋找害蟲,認真保護莊稼呢!課文比較長,生字、詞較多;加上青蛙從出生到長大的特殊性,成長順序也成了考察對象。
  • 英文版《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寫作課思路+模板+視頻
    《小蝌蚪找媽媽》這個經典的故事教育了我看事物不要片面這麼多年,可惜至今還常常犯這樣的錯誤。
  • 小蝌蚪找媽媽,竟出自大師之手?
    再次觀看《小蝌蚪找媽媽》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天真時候孩童的時光一不小心就流逝了回看小時喜歡的故事變成了經典>小時候看的是故事好奇蝌蚪變成青蛙的樣子喜歡一群小蝌蚪找媽媽的懵懂而長大後看的是情懷不去追尋故事的內容原來這竟是一部具劃時代意義的動畫片
  • 小蝌蚪找媽媽——來,展示
    小蝌蚪找媽媽—【聽】:點擊腳印發出「mom」讀音並且畫面隨著小蝌蚪向前的視線改變。小蝌蚪找媽媽—【認】:多次點擊青蛙媽媽找出「mom」,點擊一次畫面改變一次。小蝌蚪找媽媽—【說】:開口次數高達15次,拒絕啞巴英語。
  • 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手寫筆記,暑假孩子預習好幫手
    《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媽媽的經過,同時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巧妙地把知識蘊含在小故事裡,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 語文二上《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3.課文課後練習提供小蝌蚪生長成青蛙各階段變化的圖片,要求學生按順序連起來後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個練習體現了從閱讀理解到內化轉換再到說話表達的學習語言運用的全過程,對於剛剛升上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組織學生親歷這個學習語言運用的全過程,是突破難點的保障。
  • 幼兒小班說課稿:《小蝌蚪找媽媽》
    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為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手指點畫課。這個選擇首先來源於近十年的從教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美術教育對於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
  • 二年級上《小蝌蚪找媽媽》,一線老師:抓住這幾個重點
    二年級上《小蝌蚪找媽媽》,一線老師:抓住這幾個重點!課文主題和體裁:《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學童話。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 《小蝌蚪找媽媽》我國最早的水墨動畫片,畫面是齊白石的原畫
    《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這是1961年拍攝的動畫片,可以說我國最早的動畫片了,哪個是時候我們的動畫技術幾乎是為零的,但是很具有中國元素的色彩,這部動畫片完全是有水墨畫拍攝而成今天小編就大家看下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 部編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等獎教學設計,這老師真厲害
    小蝌蚪找媽媽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將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識很自然地鑲嵌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裡。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 小蝌蚪找媽媽,看到烏龜它喊媽媽,烏龜笑道:孩子我不是你的媽媽
    雖然日本動畫是日本的重要產業,在全世界都少有對手,可是早期的國產動畫片並不比日本動畫差,比如本篇文章要分享的這部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日本動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不僅富有童趣,而且還蘊含著很多哲理。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被收錄進了小學語文課本當中,從而讓這則故事家喻戶曉。
  • 《小蝌蚪找媽媽》:經典水墨動畫背後是對兒童自我認同構建的思考
    蝌蚪找媽媽,奔走詢問忙。只緣執一體,再三認錯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認識不全面,好心辦壞事。莫笑故事誕,此中有哲理。畫意與詩情,三美此全具。——矛盾《小蝌蚪找媽媽》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可以說是中國的國民童話。目前,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的第一課就是《小蝌蚪找媽媽》。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教學意圖一、教材解讀(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小蝌蚪找媽媽》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適合學生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②語言特點分析課文語言生動,動詞運用準確恰當,適合學生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並用動詞練習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