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壓垮」媽媽的稻草不是孩子,而是「身邊人」

2020-12-17 錦鯉媽咪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隨著二胎政策的不斷開放,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很多女性都辭職成為了一個全職媽媽。但是喪偶式育兒,卻成為全職媽媽心裡的痛。

中國的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家庭在生完孩子之後,父親沒有任何變化,母親卻必須辭職回家帶孩子,負責所有的生活和家務,這種喪偶式育兒,觸動的是媽媽的心。

「無差評」電視劇,反映媽媽真實的生活

《坡道上的家》講述的是一個喪偶式育兒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全職媽媽育兒的一個現狀,很多媽媽都從中看到了自己影子。

裡沙子是一個全職主婦,性情很溫和,每天照顧家庭,負責孩子和丈夫的衣食起居,在外人眼裡,裡沙子是一個賢妻良母。直到法庭的一封信,改變了裡沙子平靜的生活,也讓她開始直視自己。

裡沙子被抽中參與一起案件,成為候補的國民陪審員,即使是候補,也需要每天出席。

這起惡性案件是一個媽媽將八個月的女兒溺死在浴缸裡,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母親太狠心,對8個月大的女兒下此狠手,但隨著案件的推進,參與這起案件的很多人都在案件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有人覺得在被告行兇時意識是清晰的,完全沒有必要酌情考慮,而且被告對想要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惡意,也沒有因為要改變自己的處境而努力。

裡沙子望著了站在被告臺上的媽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自己也曾經受到老公、婆婆和周圍人的精神壓力,也曾經傷害過孩子。

裡沙子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是這位媽媽不想為自己辯解,而是自己深深地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在周圍人不斷的斥責和貶低之下,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明明最初的目的,是想成為一個盡善盡美的好媽媽,最後卻在不斷的小事堆積中,成為心中最差勁的媽媽。

因為愛孩子,所以會做錯,身在其中的媽媽只是需要一個共鳴,和一個理解。這時裡沙子突然煥然大悟,明白了一直以來自己所存在的問題。

喪偶式育兒三種表現

喪偶式育兒目前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讓全職媽媽覺得最失望最無助的,也是來自於身邊人的態度。很多全職媽媽年紀輕輕就患上了抑鬱症,和喪偶式育兒有分不開的關係。1、父親覺得養育孩子是母親的天職,工作都是次要的

中國式的傳統觀念認為,女人天生就是要生孩子,照顧家庭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女性並沒有因為生育孩子而放棄自己的事業,但卻仍然要對孩子盡最大的責任。

可是日本的女人在沒有生孩子之前,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而一旦有了孩子,大多數女人就必須辭職,在家照顧孩子和家庭,這似乎成為了日本社會的共識,變成了一個理所應當的事情。《坡道上的家》中法院的工作人員小櫻在生孩子之前,與丈夫達成共識一起照顧孩子,可是在生娃後,丈夫卻反悔了。原來,這項共識只是為了要孩子的緩兵之計,他自己賺錢也夠花了,如果不行還可以讓媽媽來幫忙。

後來他告訴小櫻自己根本不在乎女性是否工作,希望小櫻可以辭職照顧家庭和孩子,不然在這樣下去犧牲的只會是孩子,自己也沒有辦法和小櫻在一起生活,希望小櫻可以考慮清楚。

是什麼讓男人覺得女人就應該放棄屬於自己的生活,來照顧家庭?很多女人都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但是這種情況放到男人身上,男人卻覺得壓力太大,無法承受,自己只可以做好工作一件事情。

這種喪偶式育兒毀滅的不只是一個女人,而是一個家庭。

2、父親習慣性逃避與欺騙

在帶娃的過程中,很多父親都習慣性地逃避,知道帶孩子辛苦,但卻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孩子的媽媽一個人。

劇中裡沙子的老公將女兒接走,讓裡沙子好好休息,自己卻背著裡沙子去了同學聚會,還徹夜未歸。事後,面對裡沙子的詢問,老公說自己已經報備過了。而裡沙子最後偷看老公的手機,才知道老公在聚會上遇到了前女友,並且跟前女友說裡沙子有問題。

父親習慣性的逃避,把所有的責任都放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第一次做孩子的母親,壓力巨大,還要來承擔周圍所有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只要稍微做的不稱職,周圍的閒言閒語就瘋狂撲來。除此之外,欺騙與疑似的「出軌」,更讓媽媽覺得深受折磨。

讓媽媽受不了的不是孩子的無理取鬧,更多的是丈夫的不聞不問,習慣性逃避與欺騙。

3、認為女人遇到的育兒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無需多過問

第一次做媽媽,很多人都是抱著做一個稱職的媽媽的目的開始的,但是在不斷育兒的過程中,很多問題開始顯現。

沒有奶、孩子不斷地哭鬧、發燒、感冒,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能把媽媽壓得透不過氣,當媽媽向爸爸抱怨時,爸爸卻認為每個女人都必須經歷的,沒有什麼好安慰的,做的不好就說明你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可是那些爸爸就一次沒有想過,作為媽媽首先是一個人,她也會生病,也會無助,孩子爸爸此時冷漠的眼神更是殺死媽媽內心的最後一絲明亮的快刀

被告者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和身邊的丈夫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因為幸福的家庭中,孩子不應該由女人一個人承擔,男人更應該有責任和義務。

母親不該不斷被否定

第一次做母親,誰的內心都不自信,都想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因為愛,所以不停地犯錯,在不斷地犯錯之後,自己會開始懊悔,又承受著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否定。而有些人通過不斷地去否定和貶低他人,讓對方離不開自己。

1、來自於丈夫

裡沙子的丈夫,因為裡沙子涉及到了丈夫不懂的領域,所以內心感覺到緊張,不停地通過貶低,否定裡沙子來獲得自身的安全感,讓裡沙子離不開自己。但是卻給裡沙子的內心造成了傷害,從而不相信自己。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作為一個母親,一個新手媽媽,面對孩子,一個小惡魔,束手無策,明明忙活了一天,小孩卻出問題了,丈夫回來直接斥責,究竟是怎麼做媽媽的?

很多人的婚姻終結,皆是因為母親在照顧孩子過程中出現問題,丈夫的否定、貶低、斥責,讓孩子的母親徹底失望,最終選擇離婚

2、來自於婆家 裡沙子與被告同樣都受到過來自於婆家的壓力,她們的母乳都不夠,婆婆卻只會指責她們,讓孩子發育落後,可是在媽媽們想給寶寶添加奶粉時,婆婆又會拉開陣勢反對。

婆家總是對自己的兒媳婦太過挑剔,照顧孩子,每天做好飯等老公,家裡要打掃得乾乾淨淨,媽媽不是全能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罷了。請不要再對媽媽那麼苛刻,她們也曾經是個孩子。

3、來自於娘家

裡沙子在母親的眼裡,從小到大都是不合格的,自己也認為自己的生活一直不幸福,長大之後嫁給了自己的老公,本以為會脫離不幸福,因為老公的家庭很幸福,但沒有想到依舊是如此。

在不斷地掙扎之後,裡沙子選擇了籤離婚協議書,這時候母親突然來了,要求必須賠償才可以籤字,但是裡沙子說:「我從來不知道好的媽媽應該是怎樣的。」媽媽回答到:「從你不聽話的那一刻,我就已經知道了現在。」

聽完媽媽的話,裡沙子突然意識到,媽媽從小帶大自己不容易,所以就想通過不斷地否定自己,好讓自己離不開她。否定其實也是一種愛,一種內心離不開的愛,但卻成為裡沙子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4、來自於社會

「女人應該照顧好孩子,女人的天職就是照顧孩子」,社會上認為媽媽是孩子的主要負責人,可照顧孩子並不是女人的專屬,男人也有一個稱呼叫做父親,孩子本不該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為何如今卻成為母親一個人的事情?

很多年輕媽媽自己都是一個孩子,在面對一個小小的惡魔時,束手無策,就像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弱女子在飼養一頭野獸,在孩子放肆的過程中,不能打不能罵,但是心靈卻在飽受摧殘。媽媽多少次在沒有人的時候放聲痛哭,最終還不被他人理解。

《坡道上的家》,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所造成的悲劇,這其中縱然不是丈夫一個人的責任,但是丈夫倘若負責一些,這些悲劇也許都可以避免。

原本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卻被毀於一旦,法官判決,被告人判有期徒刑10年,如果婆婆和丈夫能夠多體諒被告,不給被告冷暴力,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要知道有些傷害是無聲的。

我是錦鯉媽咪,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孕嬰師,多平臺籤約作者。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育兒的路上不再孤獨。

相關焦點

  • 坡道上的家,這部日劇讓人重新審視母親的角色
    先來說說日本電視劇《坡道上的家》具有什麼樣的道德兩難。在劇中,安藤水穗(水野美紀飾演)是一位年輕媽媽,她將自己八個月大的嬰兒在浴缸裡溺斃,這樣的女人,該受到最嚴厲的審判,你是不是會對她充滿憤恨?現在讓我們每個人,跟著導演的鏡頭,和劇中的國民參審員一起,陪著安藤水穗,艱難地爬上這條似乎沒有盡頭的坡道。大中午,烈日當頭,四周寂靜無聲,孩子的啼哭尤其刺耳,她仿佛一個疲憊的遊魂,孤獨地行走在坡道上。深夜,她依然是孤獨一人,在孩子的啼哭中心煩意亂。日以繼夜,夜以繼日,這種日子好像沒有盡頭,看不到任何希望。
  • 豆瓣9.0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壓垮女人的不是孩子,是丈夫
    導讀:生孩子對於女人來說,即是犧牲也是成長,養大一個優秀的孩子很偉大,但同時也讓女人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坡道上的家》這部日劇在豆瓣上的評分有9.0分,算是比較高分的作品了。講述的是,女人帶孩子的過程。該劇一經播出就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尤其是帶過孩子的女人,更是能體會電影裡描述的種種心酸。更令人心痛的,是家人無形中的漠視,會把一個女人逼到殺死自己的孩子。是的,在《坡道上的家》這部劇裡,的確有個家庭主婦,親手把八個月的女兒扔進了裝著熱水的浴缸,眼睜睜的看著孩子離開了世界。
  • 壓垮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從不是帶孩子的累,而是一地雞毛的生活
    早晨醒來,花費一個小時為孩子煮好一碗可口的牛肉麵,餵孩子吃麵時,孩子的起床氣還沒消,揮手打翻了碗,麵條撒的滿地都是,突然就被戳中淚點,哭的稀裡譁啦。我不是在哭這碗花盡心思的面,也不是在哭孩子搗亂,我是在哭這一地雞毛的生活。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你和我
    沒有人會否認媽媽的付出,也沒有人會否認媽媽對家庭的重要性。但正是媽媽這個角色,也被人一直要求著。 主人公裡沙子,全心全意照顧女兒生活的全部,不僅照顧孩子,還要兼顧家務。 面對丈夫下班回來趾高氣昂地發號施令,她也沒有怨言,因為「好像每個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 《坡道上的家》:中年女人的崩潰往往是那個忍住不哭的瞬間
    有人說:「最深的孤獨不是長久的一個人,而是心裡沒有了任何期望。」感情最怕的從來都不是吵架,而是無人回應和關心的冷淡。原來,即使你還在我身邊,我們早已無話可說。而對於安藤水穗來說,每次崩潰的理由,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小題大做,只有自己心裡清楚這根稻草,到底壓垮了多少千斤重的難過——沒有孩子之前,水穗由於工作時長加班,所以經常是丈夫壽士先回到家,但他不會主動幫助做家務,都是去便利店買便當或熟食來吃,而且不會想到買妻子的份。
  • 《坡道上的家》:媽媽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
    最近看了《傳聞中的陳芊芊》有點戀愛腦,趕緊看了消除戀愛腦的神劇《坡道上的家》。雖然極度致鬱,但是想步入婚姻想生孩子的一定要看!在你準備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明白什麼是絕對不能放棄和妥協的。網友評價:雖然極度致鬱,但是想步入婚姻想生孩子的一定要看!
  • 「悅讀周刊」《坡道上的家》:那些被忽略的痛點
    每日擦肩而過的鄰居也只知道," 她的家在坡道上 ",直到上坡行走的人終於失控,那個 " 坡道上的家 " 才被打開,像迷宮一樣,讓人好奇又困惑。連身邊同齡的媽媽們,也不能理解她的難處。母乳餵養、兼顧育兒與家務,在她們看來都不是問題。她漸漸成為他人目光中的異類,而育兒則成為一場噩夢。庭審一場比一場艱難,無論原告、被告與審判官,都已臨近情緒承受能力的邊緣。被告人形容枯槁,也不對自己做任何辯解。
  • 《坡道上的家》,深度解讀日本媽媽的育兒之殤
    如果加之以女性視角,讓觀者更覺得「感同身受」,還不缺乏思想性,不免讓人產生極大共鳴。《 坡道上的家》就是這樣一部劇。劇情介紹:主角裡沙子,在外人眼裡,她是合格的全職主婦:對女兒足夠耐心,事事親力親為,又有個還算體貼的丈夫,生活可謂十分美滿。
  • 豆瓣9.0,《坡道上的家》披露喪偶式育兒,是什麼壓垮了母親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中,通常是由媽媽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和日常生活,多數的父親就覺得自己需要在外奔波忙事業,要為這個家努力,所以就覺得教育和照顧孩子自然而然就是女人一個人的事。日本電視臺播出過一部名叫《坡道上的家》的家庭劇,雖然只有短短六集,但是豆瓣評分高達9.0,而且直戳廣大女性的痛點:劇中的各個家庭看似美滿幸福,實則家庭內部有很多問題,其中問題的根源就是喪偶式教育。
  • 壓垮農村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英語
    壓垮農村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一一英語今天我校新來的專任英語張老師,向我訴苦,說我校學生的英語非常差,他感到壓力非常的大。我只能苦笑的說:"我們也沒有辦法,我們農村學校在這英語教學上確實很不好,今年好不容易才把你招來,就是想讓你把我校的英語成績提高一下。"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其實除了在學生生源的差異外,最主要的還是英語這一科教學的差距,隨著城鎮化的改革,農村教學點的硬體環境逐日提高,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已經配齊,但在老師這一塊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 家長,請不要讓你的態度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代孩子所承受的學習壓力相較之前要大很多,除了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上各種補習班。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要求和社會潛移默化的壓力都會讓本應該學習和玩耍的孩子,過多地擔負了本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應該承受的壓力。,進而大家會發現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衝動自殺的案例。
  • 家長們,不要讓你的態度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代孩子所承受的學習壓力相較之前要大很多,除了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上各種補習班。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要求和社會潛移默化的壓力都會讓本應該學習和玩耍的孩子,過多地擔負了本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應該承受的壓力。這就導致了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要脆弱很多,進而打架會發現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衝動自殺的案例。就在9月17日,在武漢市某中學,14歲的初三學生張某在教室和同學玩撲克牌被老師發現,老師將這種情況反映到張某的家庭,希望家長能夠到校配合管教。
  • 崩潰媽媽的自述:壓垮女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孩子不好好寫作業
    近年來,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消息,因為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有的媽媽要跳樓,有的要跳河,各種以死相逼。而我們不禁反思,媽媽跳樓、跳河的主要原因真的只是因為孩子不寫作業嗎?是,也不是!如今的媽媽承受了太多,太大的壓力,導致他們被壓垮了,孩子不寫作業成了壓垮女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 《坡道上的家》:朋友們都結婚了,你怎麼還單著?
    《坡道上的家》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書名,它打破了我們通常對家的認知。或許我們都曾見過這樣的句子,家是最讓我們安心的避風港。而坡道上的家,卻是我們不安心的來源。為什麼家會變成這樣?我們所處的家庭究竟是怎樣的情況?我們對於自己生活的家,到底有幾分了解?這是這本小說讓我深思的地方。
  • 聽《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談育兒壓力與女性友誼
    原標題:日劇《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角田光代做客上海書展,與青年作家張怡微對談女性題材寫作——育兒壓力、友誼困境,孤獨背後是交流不易今年,日劇《坡道上的家》因為切中了日本社會「女主內男主外」家庭結構所造成的「喪偶式育兒」
  • 《坡道上的家》絕望的母親的身邊沒有無辜者
    《坡道上的家》豆瓣評分9.0的日本電視劇。講女性在生孩子後,在家庭面前遇到困境。由一個傷害了自己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為引線,串起了許多養育了孩子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全職媽媽的困境、職場媽媽的困境。而不論是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所面臨的困難原因似乎都是一樣:丈夫的不理解,周圍人的閒話和輕視。困境:無論做全職媽媽還是在職的媽媽,一旦做了媽媽,將要面臨的是停滯或倒退。我和我老公的婚姻諮詢經歷我自己的孩子13個月大。
  • 生了孩子後,終於知道壓垮媽媽的稻草是什麼
    月子中心的服務的確很全面,但月嫂也有離開吃飯洗漱的時候,如果剛好碰上寶寶哭鬧,媽媽便會變得很無助也很焦躁。而且,餵奶也不是男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寶寶餓了就要吃,媽媽們即使在吃飯也會立刻放下碗筷,馬上回到餵奶工的崗位;如果寶寶邊吸奶邊睡覺,有時候餵奶餵上一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餵完後就腰酸背痛。
  • 兒子考98分,媽媽患抑鬱症:「焦慮教育」,或許是壓垮孩子的稻草
    一則「兒子考98分媽媽患抑鬱症」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老師,兒子今年5歲,她對孩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有時候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為此,秦女士還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 《坡道上的家》:全職媽媽在面對「惡意」時,別忘了保持「自我」
    現在孩子慢慢長大,我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當初太矯情。然而前兩天恰巧看了《坡道上的家》才明白:我不是矯情,只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差一點丟失了自我。《坡道上的家》並非讓我們同情誰或者抨擊誰,它的目的是讓全職媽媽在面對「惡意」時,別忘了保持「自我」這部小說不是什麼惡母的故事,是所有女性從同類的苦難中照見和救贖自身的洞口。
  • 《坡道上的家》:懂得保持「自我」,才是「全職媽媽」的最大意義
    這幾天看了一部豆瓣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看完之後深有感觸,這是由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創作的現實題材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裡面主要講述了全職媽媽裡沙子被法院選上當陪審員,每次公審都必須出庭。本來裡沙子把這件事情當做重新回到社會的機會,不斷努力地兼顧著工作與家庭。然而,隨著案件地不斷深入,她卻在殺害自己八個月大女兒的"惡毒"媽媽水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