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隨著二胎政策的不斷開放,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很多女性都辭職成為了一個全職媽媽。但是喪偶式育兒,卻成為全職媽媽心裡的痛。
中國的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家庭在生完孩子之後,父親沒有任何變化,母親卻必須辭職回家帶孩子,負責所有的生活和家務,這種喪偶式育兒,觸動的是媽媽的心。
「無差評」電視劇,反映媽媽真實的生活
《坡道上的家》講述的是一個喪偶式育兒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全職媽媽育兒的一個現狀,很多媽媽都從中看到了自己影子。
裡沙子是一個全職主婦,性情很溫和,每天照顧家庭,負責孩子和丈夫的衣食起居,在外人眼裡,裡沙子是一個賢妻良母。直到法庭的一封信,改變了裡沙子平靜的生活,也讓她開始直視自己。
裡沙子被抽中參與一起案件,成為候補的國民陪審員,即使是候補,也需要每天出席。
這起惡性案件是一個媽媽將八個月的女兒溺死在浴缸裡,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母親太狠心,對8個月大的女兒下此狠手,但隨著案件的推進,參與這起案件的很多人都在案件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有人覺得在被告行兇時意識是清晰的,完全沒有必要酌情考慮,而且被告對想要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惡意,也沒有因為要改變自己的處境而努力。
裡沙子望著了站在被告臺上的媽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自己也曾經受到老公、婆婆和周圍人的精神壓力,也曾經傷害過孩子。
裡沙子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是這位媽媽不想為自己辯解,而是自己深深地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在周圍人不斷的斥責和貶低之下,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明明最初的目的,是想成為一個盡善盡美的好媽媽,最後卻在不斷的小事堆積中,成為心中最差勁的媽媽。
因為愛孩子,所以會做錯,身在其中的媽媽只是需要一個共鳴,和一個理解。這時裡沙子突然煥然大悟,明白了一直以來自己所存在的問題。
喪偶式育兒三種表現
喪偶式育兒目前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讓全職媽媽覺得最失望最無助的,也是來自於身邊人的態度。很多全職媽媽年紀輕輕就患上了抑鬱症,和喪偶式育兒有分不開的關係。1、父親覺得養育孩子是母親的天職,工作都是次要的
中國式的傳統觀念認為,女人天生就是要生孩子,照顧家庭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女性並沒有因為生育孩子而放棄自己的事業,但卻仍然要對孩子盡最大的責任。
可是日本的女人在沒有生孩子之前,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而一旦有了孩子,大多數女人就必須辭職,在家照顧孩子和家庭,這似乎成為了日本社會的共識,變成了一個理所應當的事情。《坡道上的家》中法院的工作人員小櫻在生孩子之前,與丈夫達成共識一起照顧孩子,可是在生娃後,丈夫卻反悔了。原來,這項共識只是為了要孩子的緩兵之計,他自己賺錢也夠花了,如果不行還可以讓媽媽來幫忙。
後來他告訴小櫻自己根本不在乎女性是否工作,希望小櫻可以辭職照顧家庭和孩子,不然在這樣下去犧牲的只會是孩子,自己也沒有辦法和小櫻在一起生活,希望小櫻可以考慮清楚。
是什麼讓男人覺得女人就應該放棄屬於自己的生活,來照顧家庭?很多女人都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但是這種情況放到男人身上,男人卻覺得壓力太大,無法承受,自己只可以做好工作一件事情。
這種喪偶式育兒毀滅的不只是一個女人,而是一個家庭。
2、父親習慣性逃避與欺騙
在帶娃的過程中,很多父親都習慣性地逃避,知道帶孩子辛苦,但卻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孩子的媽媽一個人。
劇中裡沙子的老公將女兒接走,讓裡沙子好好休息,自己卻背著裡沙子去了同學聚會,還徹夜未歸。事後,面對裡沙子的詢問,老公說自己已經報備過了。而裡沙子最後偷看老公的手機,才知道老公在聚會上遇到了前女友,並且跟前女友說裡沙子有問題。
父親習慣性的逃避,把所有的責任都放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第一次做孩子的母親,壓力巨大,還要來承擔周圍所有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只要稍微做的不稱職,周圍的閒言閒語就瘋狂撲來。除此之外,欺騙與疑似的「出軌」,更讓媽媽覺得深受折磨。
讓媽媽受不了的不是孩子的無理取鬧,更多的是丈夫的不聞不問,習慣性逃避與欺騙。
3、認為女人遇到的育兒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無需多過問
第一次做媽媽,很多人都是抱著做一個稱職的媽媽的目的開始的,但是在不斷育兒的過程中,很多問題開始顯現。
沒有奶、孩子不斷地哭鬧、發燒、感冒,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能把媽媽壓得透不過氣,當媽媽向爸爸抱怨時,爸爸卻認為每個女人都必須經歷的,沒有什麼好安慰的,做的不好就說明你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可是那些爸爸就一次沒有想過,作為媽媽首先是一個人,她也會生病,也會無助,孩子爸爸此時冷漠的眼神更是殺死媽媽內心的最後一絲明亮的快刀。
被告者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和身邊的丈夫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因為幸福的家庭中,孩子不應該由女人一個人承擔,男人更應該有責任和義務。
母親不該不斷被否定
第一次做母親,誰的內心都不自信,都想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因為愛,所以不停地犯錯,在不斷地犯錯之後,自己會開始懊悔,又承受著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否定。而有些人通過不斷地去否定和貶低他人,讓對方離不開自己。
1、來自於丈夫
裡沙子的丈夫,因為裡沙子涉及到了丈夫不懂的領域,所以內心感覺到緊張,不停地通過貶低,否定裡沙子來獲得自身的安全感,讓裡沙子離不開自己。但是卻給裡沙子的內心造成了傷害,從而不相信自己。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作為一個母親,一個新手媽媽,面對孩子,一個小惡魔,束手無策,明明忙活了一天,小孩卻出問題了,丈夫回來直接斥責,究竟是怎麼做媽媽的?
很多人的婚姻終結,皆是因為母親在照顧孩子過程中出現問題,丈夫的否定、貶低、斥責,讓孩子的母親徹底失望,最終選擇離婚。
2、來自於婆家 裡沙子與被告同樣都受到過來自於婆家的壓力,她們的母乳都不夠,婆婆卻只會指責她們,讓孩子發育落後,可是在媽媽們想給寶寶添加奶粉時,婆婆又會拉開陣勢反對。
婆家總是對自己的兒媳婦太過挑剔,照顧孩子,每天做好飯等老公,家裡要打掃得乾乾淨淨,媽媽不是全能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罷了。請不要再對媽媽那麼苛刻,她們也曾經是個孩子。
3、來自於娘家
裡沙子在母親的眼裡,從小到大都是不合格的,自己也認為自己的生活一直不幸福,長大之後嫁給了自己的老公,本以為會脫離不幸福,因為老公的家庭很幸福,但沒有想到依舊是如此。
在不斷地掙扎之後,裡沙子選擇了籤離婚協議書,這時候母親突然來了,要求必須賠償才可以籤字,但是裡沙子說:「我從來不知道好的媽媽應該是怎樣的。」媽媽回答到:「從你不聽話的那一刻,我就已經知道了現在。」
聽完媽媽的話,裡沙子突然意識到,媽媽從小帶大自己不容易,所以就想通過不斷地否定自己,好讓自己離不開她。否定其實也是一種愛,一種內心離不開的愛,但卻成為裡沙子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4、來自於社會
「女人應該照顧好孩子,女人的天職就是照顧孩子」,社會上認為媽媽是孩子的主要負責人,可照顧孩子並不是女人的專屬,男人也有一個稱呼叫做父親,孩子本不該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為何如今卻成為母親一個人的事情?
很多年輕媽媽自己都是一個孩子,在面對一個小小的惡魔時,束手無策,就像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弱女子在飼養一頭野獸,在孩子放肆的過程中,不能打不能罵,但是心靈卻在飽受摧殘。媽媽多少次在沒有人的時候放聲痛哭,最終還不被他人理解。
《坡道上的家》,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所造成的悲劇,這其中縱然不是丈夫一個人的責任,但是丈夫倘若負責一些,這些悲劇也許都可以避免。
原本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卻被毀於一旦,法官判決,被告人判有期徒刑10年,如果婆婆和丈夫能夠多體諒被告,不給被告冷暴力,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要知道有些傷害是無聲的。
我是錦鯉媽咪,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孕嬰師,多平臺籤約作者。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育兒的路上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