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你和我

2020-12-19 騰訊網

我笑得柔軟,心卻比鐵還剛。世界男人稱王,女人卻什麼都扛。

—— 《母系社會》

最近有一部日劇在豆瓣拿下了9.0的高分,一開始我以為是刑偵片,或是反虐兒宣傳片,沒想到這個故事選取的是一個平時少人有探討,「新穎」又「平常「的角度。

」新穎「是因為它並非破案劇,故事一開始就交代了結尾——一個新手媽媽親手殺死了自己8個月大的嬰兒。

它從這個殺人故事的背後著手,層層剖析是什麼把這個我們本應歌頌的」母親「推上了絕路。

「平常」是因為「逼死」母親的那些家長裡短,實在是太過平常,你和我或多或少都遇過。

故事講述的是全職主婦裡沙子意外被選為候補的國民陪審員,難以從育兒、家務中抽身的裡沙子每天都要出席法庭聆訊。

而這起案件的兇手,是一個年齡與裡沙子很接近的媽媽安藤水穗。

裡沙子本以為只是一次令人髮指的虐童案,但當聽到被告的丈夫、媽媽、婆婆等的證詞,裡沙子卻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與被告家庭生活相似的經歷不但發生在了女主人身上,也發生在我們周圍。

原來看似普通的遭遇,能讓一個人陷入萬劫不復。

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我們被讚美著,也被要求著

世界各國因為文化差異,有著不同的價值觀與是非觀,但對母親的歌頌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高度一致的。

沒有人會否認媽媽的付出,也沒有人會否認媽媽對家庭的重要性。但正是媽媽這個角色,也被人一直要求著。

主人公裡沙子,全心全意照顧女兒生活的全部,不僅照顧孩子,還要兼顧家務。

面對丈夫下班回來趾高氣昂地發號施令,她也沒有怨言,因為「好像每個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當家庭與工作無法兼顧時,丈夫要求她「別勉強」,放棄工作。

當裡沙子雙手提滿了飯菜,哄著女兒說自己先走,讓女兒自己跟上來的時候,她的丈夫要求她「不要虐兒」。

「做了母親,就應該孝順公婆,支持丈夫,照顧孩子。」

「做了母親,就應該以家庭、孩子為重,不要有太多事業心。」

「做了母親,再忙也應該收拾得家裡井井有條,也不應該對孩子失去耐心,大吼大叫。」

……

這些「應該」我和你都應該聽了很多遍,這個社會對母親提出了很多難以企及的高要求。

從古至今,女人就被要求「三從四德」,溫順安分,細緻體貼。

沒結婚被催婚,婚後被要求生小孩,生完孩子要求兼顧賺錢和家務。

被告還沒準備好做母親的時候,就「被婆婆要求」生孩子。

結果生完孩子後的苦與累都是她一人承擔,她的婆婆在庭上說「撫養孩子不是業餘愛好,男人也不會幫你,不管遇上什麼都要自己加油,但是那樣的日子很快就會熬過去的,之後就輕鬆了。」

因為她就是這麼被要求過來的。

有多少次我們覺得難以承受,苦悶委屈,我們的丈夫、父母、公婆甚至是最好的朋友,都告訴我們「熬一下就過去了」、「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而忽略了我們這一刻的感受,被生活壓得抑鬱、痛苦、孤獨都」被要求「忘記。

這些外人看來稀鬆平常的經歷,讓我們生而為人的自身的需求被忽視,甚至被要求犧牲。

我們被保護著,也被傷害著

被告安藤水穗肩負著來自父母、婆家、丈夫很多的期望,那些期望美其名曰「為你好」,實則在一步步推著被告走向不歸路。

安藤水穗的母親要求他們婚後要住上獨棟的房子,因為「我們老家不太有人租房子」。

希望自己女兒有了孩子就辭職,因為「要是為了討生活,而不得不工作就太可憐了。」

婆婆把自己的經歷與價值觀完全套入了安藤水穗的身上,強行介入他們的生活,

不尊重安藤水穗作為母親的教育方式,甚至認為自己都是這樣過來的,憑什麼你不可以?

安藤水穗的丈夫,因為孩子晚上哭得厲害,竟聽從媽媽的話搬去商務酒店去住,還套上了理所當然「家裡頂梁柱「的光環。

缺席的丈夫,缺席的爸爸,竟然還在大學時期交往過的女朋友那裡尋求安慰與幫助。

安藤水穗陷入了」喪偶式帶娃「與婆媳矛盾的雙重死結裡。

既要打扮光鮮亮麗,又要事事親力親為。

既要生活舒適,又要放棄工作。

既要承受生活的苦與累,又不能給丈夫拖後腿。

賺錢少,要事事以丈夫為先。

賺錢多,讓丈夫丟了面子。

那些生活的壓力,旁人的目光,上一輩的期盼與經歷,每一次都像一把鋒利的刀直插入安藤水穗的心臟,終於她患上了抑鬱症。

就像我們中國32歲的二胎媽媽邵青,在坐月子的時候突然心臟驟停猝死。

她在去世前十幾天一直向她的丈夫求救,但「每一個小小的要求,換來的都是無盡的嘲諷和責備。」

一個產後的媽媽要經歷的考驗,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傷口的疼痛、嚴重睡眠不足、照顧嬰兒的手足無措、婆媳關係的處理,最讓人崩潰的還是丈夫的冷漠與不解,是那句「你太矯情」。

誠然,我們社會給予了母親生育假、生育保險,還有歌頌與旁人嘴裡的偉大,

但這些都遠遠不能幫助一個新手媽媽順利爬過從工作過渡到育兒,從育兒回歸社會的這段艱難坡道。

找工作,25歲以上用人單位便會考慮女人的生育問題,生了孩子的擔心會生二胎,在入職的時候就與男人形成不公平的競爭。

當女人生了孩子,更是難以兼顧事業,6個月甚至3個月就要離開生活不能自理的嬰兒回歸職場,

嚴重睡眠不足導致精力、體力下降,工作表現受到質疑的同時孩子也缺乏照顧。

事業與孩子,似乎是個單選題。放棄事業,我們要依賴丈夫。放棄孩子,更是備受指責。

我們被包圍著,也被孤立著

對於很多東亞文化國家,結婚意味著兩個家庭甚至是兩個家族的結合。

好的婚姻,給女人帶來富足與安全感,是兩個家族人脈、財富的疊加。

不好的婚姻,則把女人推向獨立無援的地步,剩下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每次都愈發堅強,直至麻木。

一向以堅強示人的馬伊琍從小就獨立自強,她自己也說20幾歲的時候從來不哭,

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承擔著過重的壓力時,她承認「當媽媽之後,很喜歡哭。」

有一次在機場,只是因為忘了帶女兒的護照,她不顧公眾人物形象當場就哭了,還要她女兒反過來安慰她。

中年母親的崩潰經常在一剎那,可以是自己一次小小的失誤,可以是孩子的一次不理想的考試,

甚至可能只是孩子一次小小的鬧情緒,都可以是壓垮我們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母則剛」是一個偽命題,女子如水,沒有一個女人天生堅強,都是生活所迫,都是因為沒有依靠。

有時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觸發中年媽媽情緒崩潰的機關。

被告安藤水穗就是被一件件看似平常的事情給逼瘋的。

結婚了,我們的家人似乎多了很多。

但如果在這當中沒有處理好兩家的關係,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更熱鬧,而是更孤獨。

因為我們的育兒觀沒有得到尊重,我們個人的價值沒有被認可,哪怕我們點滴的奉獻都沒有人記在心上。

承受生育疼痛的是我們,面對後遺症的也是我們,帶娃做家務的還是我們,丈夫還有可能因為我不工作而嫌棄我。

到底誰應該被審判?

一個家庭有了孩子,勢必會面臨家中權責的再分配。金錢、家務、養育的責任都導致家庭規則的調整。

以前是自己吃飽全家不餓,現在養育了孩子,一系列家庭的責任就要重新劃分。

而很多時候,家庭的責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女人一個人的身上。

整部劇其實並沒有對被告人進行過度指責,反而從身邊人的話語、角度來把這個悲劇娓娓道來,讓觀眾不禁反問:我會是下一個她嗎?

這部劇有著比我想像中更深刻的立意。

它不是網上評論說的「反婚反育教科書」也不是「丁克家族的福音」,反而我覺得它引起了我對婚姻、對育兒深沉的思考。

如果婚姻、育兒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兩個人甚至兩個家庭沒有達成基本共識,請不要那麼輕易把一個生命帶到人間。

如果決定養育孩子,就請雙方都負責到底,參與進來。

沒有誰天生「應該」犧牲,而另一方天生「應該」坐享其成。

「他們家門前有一個坡道,每次只要聽見孩子的哭聲,鄰居就知道是她來了。」

這是《坡道上的家》名字的由來。

大多數女人結婚生子後,何嘗不是在躍坎爬坡,那條一路向上、傾斜陡峭的坡道,爬得氣喘籲籲,爬得筋疲力盡。

女人真正想要的,不過就是當我們努力為生活、為家庭而付出而奮鬥的時候,你能與我一同並肩而行。

-END-

本文為原創文章 | 主筆:K&F

編輯:K&F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可刪

相關焦點

  • 聊日劇《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豆瓣:9.2導演:森垣侑大主演: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類型:劇情/家庭>製片國家/地區:日本上映時間:2019年簡介:在這部坡道上的家劇情/家庭片中,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 《坡道上的家》:是不是社會越進步,人類越矯情?
    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女性崛起之路一、關於為什麼別人可以,但我不行?坡道上的家:育兒中產生對孩子的恨意《坡道上的家》裡,作者大膽的為一個殺害自己女兒的母親辯護,將一切不合常理的行為合理化。與其說是辯解,不如說是讓大眾聽到那些「不正確」的聲音,讓人們不再被「正確性」驅趕,坦然的承認,別人做得到的事,我就是做不到。不是願不願意,能不能夠的問題,而是我和他不一樣,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二、關於精神控制和心理治療《坡道上的家》裡沙子被丈夫帶到精神病院,希望她能接受心理治療。
  • 坡道上的家:為什麼不願意和殺女判刑的妻子離婚?
    《坡道上的家》號稱女性崛起三部曲之一,其餘兩部分別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和《82年生的金智英》。角田光代嘗試用母親殺害自己八個月大的幼女,來揭示女性在婚姻和育兒中遭受的暴力、壓力和不公。為殺人犯辯護是很難的,因為犯人本身有著很多問題。水穗在結婚之前,有過和年長的男性交往的經歷,據說是為了金錢。
  • 《坡道上的家》講述了一位典型的全職家庭主婦
    今天看完了《坡道上的家》,自從我喜愛的具惠善夫婦爆出離婚傳聞開始,就覺得應該看看這部劇。沒想到只有短短六集卻看了好幾天,幾度想要棄劇。並非是劇情的節奏過慢,而是太過壓抑。劇中人的遭遇,在我們的戀愛、婚姻、家庭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再結合具惠善夫婦的離婚,仿佛我們為一個家庭就要耗盡我們生而為人的元氣。
  • 聽《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談育兒壓力與女性友誼
    原標題:日劇《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角田光代做客上海書展,與青年作家張怡微對談女性題材寫作——育兒壓力、友誼困境,孤獨背後是交流不易今年,日劇《坡道上的家》因為切中了日本社會「女主內男主外」家庭結構所造成的「喪偶式育兒」
  • 坡道上的家,這部日劇讓人重新審視母親的角色
    先來說說日本電視劇《坡道上的家》具有什麼樣的道德兩難。在劇中,安藤水穗(水野美紀飾演)是一位年輕媽媽,她將自己八個月大的嬰兒在浴缸裡溺斃,這樣的女人,該受到最嚴厲的審判,你是不是會對她充滿憤恨?現在讓我們每個人,跟著導演的鏡頭,和劇中的國民參審員一起,陪著安藤水穗,艱難地爬上這條似乎沒有盡頭的坡道。大中午,烈日當頭,四周寂靜無聲,孩子的啼哭尤其刺耳,她仿佛一個疲憊的遊魂,孤獨地行走在坡道上。深夜,她依然是孤獨一人,在孩子的啼哭中心煩意亂。日以繼夜,夜以繼日,這種日子好像沒有盡頭,看不到任何希望。
  • 《坡道上的家》:朋友們都結婚了,你怎麼還單著?
    《坡道上的家》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書名,它打破了我們通常對家的認知。或許我們都曾見過這樣的句子,家是最讓我們安心的避風港。而坡道上的家,卻是我們不安心的來源。為什麼家會變成這樣?我們所處的家庭究竟是怎樣的情況?我們對於自己生活的家,到底有幾分了解?這是這本小說讓我深思的地方。
  • 坡道上的家第六集更新時間 第六集大結局劇透劇情介紹
    現在與孩子有關的話題都很容易引起關注,日劇《坡道上的家》就是其中之一,真真假假的背後到底是人性還是什麼呢?本周六第六集大結局就能見分曉。坡道上的家第六集什麼時候更新六月1日周六播。最近這段時間日劇突然就開始火了,不管是漫畫題材還是恐怖題材都很有人氣,走家庭題材的電視劇《坡道上的家》也有很多人在追,馬上就要大結局了,大家的關注度更高了,本周六就能知道答案了!
  • 難忘的九中上坡道
    走在學校的上坡道上,無形中給每個人做了一次千裡之行的初始標記。鑰匙打開櫥窗下端的鎖眼,我用手撐著這扇玻璃窗,韓老師便用摁釘把裱在白紙上的圖片固定在櫥窗背面。首先開始上端一片時,韓老師問我「上面」英語怎麼說。我在琢磨學過的above但又沒把握,猶豫之際韓老師說出top、對應的「下面」就是個bottom。
  • 難忘的九中上坡道
    走在學校的上坡道上,無形中給每個人做了一次千裡之行的初始標記。 除去閱報功能和新聞圖片外,櫥窗裡學校的活動報導最受矚目,還有每個學期美術書法展覽,各班都踴躍參加。這是土木工程成為歷史、外語教學漸成特色、美術教育不容忽略的一處校園文化場景地。記得有兩次毛筆字,是為配合全國範圍的人口普查和計劃生育宣傳。毛筆字說不上寫得好,但「人口普查,人人有責」「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的口號寫在宣紙上,就是掛在這櫥窗裡展示的。
  • 《附坡道上的家》我心目中的本季最佳日劇,沒有之一!
    朋友開玩笑說:要是這個道理的話,《坡道上的家》恐怕要被禁播哦。因為此前,小悠曾跟朋友安利說,此劇是本季最值得一看的日劇,沒有之一。但是,觀看此劇需謹慎。因為,沒結婚的看完可能會不想結婚,結了婚的看完可能會丁克……坡道上的家01故事是從一個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的案件開始講起的。
  • 她殺死了自己的孩子,我必須在自己動手前離婚,《坡道上的家》
    最近關於家庭主婦算不算獨立女性的討論讓小編想起了去年大火的日劇《坡道上的家》。 這部作品改編自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同名小說,以現實女性的角度,從日常中讓人切身去體會現代女性所處的困境。
  • 《坡道上的家》:年輕媽媽的焦慮,並沒有正確答案
    文/八月半Fly012020年前後看了兩本講述女性育兒困境的書:《82年生的金智英》和《坡道上的家》,作者分別是韓國人趙南柱女士和日本人角田光代女士。雖然說的都是日韓故事,但中國女性仍然心有戚戚。金智英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精神障礙:常常需要藉以他口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而那些角色無一例外不是生活中的女強人。《坡道》裡的被審判者水惠更是不堪育兒困苦,將8個月大的女兒扔進浴缸導致小孩溺死;候補陪審員裡沙子有著陽光體貼的丈夫,可愛的三歲女兒, 表面過著幸福的人生,實則內心常受困於丈夫陽一郎無意中的言語蔑視。
  • 《坡道上的家》:中年女人的崩潰往往是那個忍住不哭的瞬間
    眾聲譴責中,這位母親只是不斷地重複著:「不是的,不是的,只是想嚇唬嚇唬她……」但,一切都是徒勞的,似乎根本沒有人願意聽她的解釋……這讓我想起小說《坡道上的家》中的一個場景——極度疲累的女主人公裡沙子左手提著沉重的紙袋和購物袋,右手拉著女兒文香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文香突然就鬧起了脾氣,
  • 悅讀|《坡道上的家》: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坡道上的家》故事簡介裡沙子是一個三歲女孩兒的全職媽媽,被選為了一起母親殺害幼女案件的候補陪審員。隨著庭審的深入,裡沙子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幕又一幕場景,好像正在接受審判的不是坐在被告席上那個十惡不赦的母親,而是自己……讀後感「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乍一聽對女子充滿讚美的言語,卻在筆者讀了《坡道上的家》後,倍感空洞與無力。對這句話,筆者有以下扣問:1.女子本弱?如何本就弱了?又弱在何處?2.為母則剛?為何為母后就一定會剛強?
  • 坡道上的家,那路,好難走啊
    坡道上的家,那路,好難走啊。媽媽懷裡抱著嬰兒,旁邊身無一人,累得滿頭大汗,待筋疲力竭時終於是爬上來了。而曾經如此疲憊的人在陰影下乘涼,不解她的辛苦。走過這個坡道,就到她的家了啊。可,為什麼只有她一個人呢?她的丈夫,她的家人,她的婆婆公公,或者是自己的朋友,都在哪裡呢?
  • 「悅讀周刊」《坡道上的家》:那些被忽略的痛點
    □劉睿《坡道上的家》,延續了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的一貫風格,誠懇而犀利,尖銳又溫柔,以女性視角揭示社會痛點,了不起的是,它關注的是那些被忽略的痛點,那些常被認為 " 沒什麼大不了 "、" 熬過去就好了 " 的困境。
  • 《皮胡》VS《坡道上的家》:喪偶式婚姻中哪位母親對孩子更殘忍?
    大家清楚對喪偶式婚姻有了這個概念之後,我再來分析《皮胡》和《坡道上的家》這兩部影視作品,看看在同樣的喪偶式婚姻之中的女性是何等的無助與殘忍?02 《皮胡》和《坡道上的家》的簡介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開篇語便有這麼一句話:「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現在,我先來分析一下這兩個影視作品的內容,從而探討這兩個家庭是如何的不幸,與隨之給孩子帶來的殘忍。
  • 坡道上的家丨面對指責嘲諷的媽媽們,是怎麼一步步迷失了自我?
    去年《坡道上的家》上映的時候,我就把這本書加入了書架,但因為優先性還是選擇把它放在最後的最後。就在最近被鬧著不吃飯的兒子弄得心情低落,我想找本書來看看,結果看完之後心情更加低落。如果你正在照顧幼兒,我真的不太建議你獨自看完這本書,代入感太強,會讓本已疲倦不堪的你,心情更加沉重。
  • 小區適老化改造參差不齊,無障礙坡道成了「障礙」坡道
    「坡道上都鋪裝了防滑面層,去年10月改造完成後,經過去年冬季的考驗,遇上雨雪也基本沒出問題。」首華物業經理劉志凱介紹,老舊小區在改造之初,無障礙坡道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過去沒有無障礙坡道的低層老樓,改造時都給配齊。由於樓梯間地面與室外地面落差只有大約十幾釐米,多數是在單元門一側接出一段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