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九中上坡道

2021-02-19 rossen

 

九中上學的六年,初二初三年級是在盥洗室樓的教室,高一高二時回到進門左拐的白果樹樓上課。從高三開始班裡的人數不斷增加,標準大小的教室放不下接近七十個人了,於是我們班給調到了白果樹院門洞左側的一間長教室。這樣算起來,進校門在上坡路段的紅旗路上,大致走了三年時間。

 

一進校門就是上坡道的「紅旗路」

三年,每天上學放學走過60米長的紅旗路,大致日行240米上下。每個學年40周的上課時間,大約240天走在這條路上。三年下來,720天的240米可達十七萬米。數位化的背後一想,十七萬米在人生旅途中不過只是跬步。正如荀子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走在學校的上坡道上,無形中給每個人做了一次千裡之行的初始標記。

 

尋找回來的照片,前排某童鞋保存  郭心靈 供圖

能夠找到上坡道的圖像記憶,是初二時「青島九中文明禮貌月活動積極分子」的一枚照片、剛剛由小郭同學從相冊中拍照分享給了大家。二十五位同學呈三排「坐、蹲、立」的pose,由李立平老師在早自習時間給我們班拍攝的。拿到照片後,發現自己是其中表情最差的,以至對照片的心不在焉導致其處於遺失狀態,多虧有人悉心保存至今。

 

三十八年,彈指一揮。經歷過後方能發覺,原本的不完美也是世界組成部分。照此理解,沒有缺憾的完美是最不完整的完美、而沒有完美對應出的缺憾更顯不出其真正的完美。

 

進門的這條紅旗路,坡度據說有三十度。同平坦大道相比,走起來一定費些氣力。這種自然而成的風貌,除去對身體提出一些適應要求外,是否對內心生成點滴啟迪思索,那得因人而異、各取所需。

 

彩色版的白色雕塑,88屆校友合影  取自「焦點」美篇圖片

拍照的背景是兩棵白果樹,季節性的落葉掉果成為校園一處景致。白果樹下是一尊白色的水泥雕像,兩名中學生滿懷豪情、蓬勃向上的姿態氣勢體現出雕塑「走向科學」的主題。上坡路段的雕塑,時不時讓我想起在小學背誦的一句名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陡峭不免誇張,山路確是紅旗路的前世之緣。

 

英語的9,念成「難」、日語的9選擇性地讀作「苦」,德語大致發出個「惱人(銀)」的音來。從禮賢書院到青島九中的轉身,以外語學校的背景去解讀一個數字「九」中所隱藏的密碼,似乎窺到對未來的敬畏、對使命的肩負、對社會的責任,像是擺在面前的目標和必然應對的挑戰。每天一踏入校門,這種自然的認知與超然的能量便在漸漸培育、慢慢存儲。

 

右側牆面的《中學生守則》依稀可見  「焦點」美篇圖片

與雕塑相對的紅旗路南側,是一排宣傳用的櫥窗,末端向右延展出牆面內嵌的《中學生守則》。除去閱報功能和新聞圖片外,櫥窗裡學校的活動報導最受矚目,還有每個學期美術書法展覽,各班都踴躍參加。這是土木工程成為歷史、外語教學漸成特色、美術教育不容忽略的一處校園文化場景地。記得有兩次毛筆字,是為配合全國範圍的人口普查和計劃生育宣傳。毛筆字說不上寫得好,但「人口普查,人人有責」「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的口號寫在宣紙上,就是掛在這櫥窗裡展示的。

 

1982年上海火柴廠出品「人口普查,人人有責」的火柴

每學期各班勞動,我大多是分配到禮賢樓二樓樓梯盡頭的美術教研組、由韓湘浦老師調遣,其中有一次是幫著更換櫥窗裡的新聞照片。鑰匙打開櫥窗下端的鎖眼,我用手撐著這扇玻璃窗,韓老師便用摁釘把裱在白紙上的圖片固定在櫥窗背面。首先開始上端一片時,韓老師問我「上面」英語怎麼說。我在琢磨學過的above但又沒把握,猶豫之際韓老師說出top、對應的「下面」就是個bottom。

 

韓湘浦老師與郭金生老師夫婦

言談中,韓老師告訴我她小時候是在濟寧路的小教堂學的英語。如果工作需要,她也許會承擔英語課教學。這點兒我相信,因為我知道韓老師的丈夫郭老師是青島一中有名的英語教師。但最近才知曉,韓老師是六十年代初從旁邊八中調入九中的。韓湘浦的名字在九中美術教育上的地位和影響,豈止二三十屆畢業生所能言盡。

 

櫥窗盡頭的斜對面,是由位於東南角的總務處,還包括託兒所、衛生室在內合圍而成的一處平房院落的外牆。紅旗路走到盡頭的這片南牆,是三四塊黑板報區域的所在。從學雷鋒到張海迪,從勤奮學習到教育改革、從中國女排到頑強拼搏,牆體版面上五彩粉筆描畫書寫的世間新聞和學校故事,見證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八十年代校園生活。

 

「強生」把top的頭到toe的腳,說得頭toe是道

二十年前,首次從「強生」廣告中體會到「top to toe」的詞語妙用。那時看到top的第一反應依舊是韓老師在櫥窗前提到的那個top閃現在腦海。透徹理解一個top內涵、全力追逐一種top狀態,沒有一番辛勤努力恐怕難以企及。

 

時至今日,過去的老「紅旗路」已改為現在的新「院士路」。憶往昔,紅旗已成特殊年代的印記;看今朝,院士開啟嶄新時代的標的。從紅旗到院士的轉換,包含與時俱進的拓展,隱含跨越世紀的挑戰。

 

總覺Lane一詞與上坡道的時空感略有差別  取自「焦點」美篇

不過我總覺得院士路沒有紅旗路那麼親切,而紅旗路顯然也沒有上坡路那樣親近。再看看院士路所對應的英文Lane,其詞義本身所構築的時空場景,難以體會上坡時段的Pain、下坡光景的Gain。萬眾大千世界,百人心胸各異,對這條上坡道存有不同心理認知實屬正常。選slope太過直白、用uphill略顯高聳、取ridge並非崎嶇,讓我判斷的話就path吧。Path表達不長的上坡道是一條小徑,隱含不經歷練、難以成功的必由之路。

 

1972年遂昌火柴廠「計劃生育」宣傳火柴

一條上坡路,從南北上海路走進校門後的自然上行,讓登高向上成為一種順勢習慣;一段上坡道,從九中校園進進出出時不覺,只在遠離學校多年後才豁然開闊,才真切體會到任何一次看似偶發的下行都是在努力上行後的一種必然回歸。

 

難忘上坡道,陪伴你我同行、見證世紀生命。

 

       二〇二〇年八月九日

相關焦點

  • 難忘的九中上坡道
    走在學校的上坡道上,無形中給每個人做了一次千裡之行的初始標記。尋找回來的照片,前排某童鞋保存 郭心靈 供圖能夠找到上坡道的圖像記憶但最近才知曉,韓老師是六十年代初從旁邊八中調入九中的。韓湘浦的名字在九中美術教育上的地位和影響,豈止二三十屆畢業生所能言盡。櫥窗盡頭的斜對面,是由位於東南角的總務處,還包括託兒所、衛生室在內合圍而成的一處平房院落的外牆。紅旗路走到盡頭的這片南牆,是三四塊黑板報區域的所在。
  • 百廿禮賢|《母校的上坡道》一一獻給母校青島九中120周年華誕(悼念...
    1970年10月在青島九中上初中二年時,考入解放軍鐵道兵文工團,從事舞蹈專業。在校時曾在舞劇《紅色娘子軍》中扮演紅軍戰士小龐。十七歲開始寫詩並發表。早期作品《天鵝之死》獲《北京文學》1981年優秀作品獎。出版詩集《倒流的時光》《母親的黑頭髮》《「庫爾斯克號」輓歌——中俄文對照》《一百單八將新詩譜》《你好!俄羅斯一一中俄文對照》等。
  • 禮門義路 君子之道(五)|青島九中退休教師李立平
    李老師不僅是一位英語老師,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家中牆上有許多完美的攝影作品,也與同學聊了聊攝影上的事兒。採訪開始,當被問及在九中任教時最難忘的事時,他說,最難忘的就是創建的第一個山東省英語實驗班。對於新九中展望——進入新環境擁有好心情,讓內心嚮往美好,也希望九中能記住九中的老教師。李老師十分自豪能在九中任教,九中十分低調,但是,能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穩!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你和我
    它從這個殺人故事的背後著手,層層剖析是什麼把這個我們本應歌頌的」母親「推上了絕路。 安藤水穗的母親要求他們婚後要住上獨棟的房子,因為「我們老家不太有人租房子」。
  • 聊日劇《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豆瓣:9.2導演:森垣侑大主演: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類型:劇情/家庭>製片國家/地區:日本上映時間:2019年簡介:在這部坡道上的家劇情/家庭片中,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 青島九中120周年校慶倒計時10天!「愛在禮賢」名單(二)出爐啦
    從1900到2020年,青島九中作為島城歷史上第一所中學,已走過了120年的歷程,從上海路7號到七星河路559號,從禮賢中學到青島九中,因為九中,你們相識相愛組成家庭。年校慶的大日子,我們在學校操場上第一次相遇。
  • 膠州灣畔兩校區共迎百廿校慶 青島九中校友回家慶生
    9月19日,青島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中學——青島九中迎來建校120周年校慶。從1900年到2020年,青島九中育人施教,禮賢布道,展現世紀風華迎來百廿榮光。「在九中學習生活的六年,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回憶,銀杏樹左邊是我們的教學樓
  • 王亦文在九中的朋友圈
    無獨有偶,在王亦文執掌九中的三年半時間裡,也引薦和邀請了多位溫州籍師生來校,在九中形成了具有溫州同鄉會式的朋友圈。在異鄉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中,他們相互提攜,相互照應,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這是九中校史上不為人注意,卻也是最具人間溫情的往事。王亦文(1894—1951),學名王駿聲,字亦文,浙江省樂清縣南岸村人。王亦文幼時勤勉苦讀,後就讀溫州省立十中師範部。
  • 小區適老化改造參差不齊,無障礙坡道成了「障礙」坡道
    「坡道上都鋪裝了防滑面層,去年10月改造完成後,經過去年冬季的考驗,遇上雨雪也基本沒出問題。」首華物業經理劉志凱介紹,老舊小區在改造之初,無障礙坡道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過去沒有無障礙坡道的低層老樓,改造時都給配齊。由於樓梯間地面與室外地面落差只有大約十幾釐米,多數是在單元門一側接出一段坡道。
  • 《坡道上的家》:是不是社會越進步,人類越矯情?
    《坡道上的家》是先看完日劇,再看的小說。同一個故事,用不同的媒介表達出來,體驗也有不少的區別。拋開網上那些關於恐婚恐育的論調不談,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失敗者的自我掙扎。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女性崛起之路一、關於為什麼別人可以,但我不行?
  • 南京九中為何被稱為最具成長性高中?
    社會上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九中是南京最溫情的學校。請問九中為什麼有此美譽?為了讓學生與閱讀零距離,學校將圖書館搬到了教室,讓學生在需要的時候觸手可及;為了讓技術更便捷地為學生所使用,在圖書館、走廊、操場上,學生隨手可以通過觸控螢幕閱讀、上網,了解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 九中60年校慶徵文||那年,我曾在這裡(文/黃競星校友)
    剛到校門,就碰到了九中書記陳克特同志,陳克特書記原是汕頭一中副校長,是我父親黃繼續先生的同事,後被安排到九中當書記。陳書記從他上衣的口袋裡拿下一張汕頭市第九中學教職員工名單表,指著名單最後寫著的「三反份子陳克特、駱燦、方鼎鵬」(三反指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說,以後在學校遇到我們三個人就不要打招呼了,說著顫顫而去。
  • 來看南京九中招生三大亮點
    今年,南京九中首次面向全市招生,更多優秀學生有機會進入該校,記者也在現場了解到九中今年最新招生信息。2020年南京九中新高一計劃招生760人,其中文藝特長生44人,籃球特長生6人,學科特長生40人。特色班級主要分為東大英才班、英才班、強化班、實驗班等。
  • 校園動態|歲月如歌,情懷永恆——濟南九中舉行退休教師歡送會
    隨後,徐老師回顧了自己在九中度過的32年時光,抒發了自己的退休感言,字字句句流露出對學校和領導的感謝,以及昔日與同事一起工作美好時光的留戀,同時對學校和同事們給予了最深厚的祝福。歡送會期間,杜校長代表學校為徐老師送上鮮花,贈送紀念品,大家與徐老師合影留念,留住這美好而難忘的瞬間。
  • 蕭山九中≠杭四錢塘
    近日,蕭山九中正式官宣更名為杭州錢塘高級中學,然而,在之前的學校官宣也好,部分媒體也好,均在蕭山九中校名後括號以杭四錢塘。為什麼蕭山九中不是更名為杭四錢塘高中2019年,蕭山九中加入杭四中教育集團,掛牌杭州四中教育集團錢塘學校,注意,這個杭四錢塘學校從來不是正式校名,而是掛牌名,而且蕭山九中雖然加入了杭四中教育集團,但是是獨立學校,與杭四中屬於集團辦學合作關係(聯合辦學)就比如說公益中學託管弘益中學,弘益不能對外宣稱公益中學三墩學校,所以說之前的蕭山九中的掛牌和對外宣傳實際是不嚴謹的
  • 青島初高中陸續迎來畢業典禮 用特有方式記錄難忘時刻
    7月20日,青島九中、青島城管學校、青大附中等學校高三和初三的學生們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典禮。他們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記錄著這一難忘時刻。禮賢學子一起走過「成人門」  7月20日上午,青島九中舉行了「百廿禮賢正青春 感恩夢想正起航」 2020屆畢業典禮暨成人禮。
  • 無障礙坡道怎能有「障礙」?坡道延長不達標,北京年底前完成整改
    記者注意到,由於樓外空間有限,這棟樓前的坡道坡度較大,而且坡道中間還是「搓衣板」式的,不少老人寧願扶著扶手,慢慢爬臺階。「坡度大,走起來費勁。」另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如果走坡道,上下都得找人搭把手,不然根本就不敢走。不少老舊小區受空間所限,都存在坡道過陡的問題。朝陽區紅廟北裡小區14號樓的進出口是臺階與坡道並存。
  • 科二坡道定點停車與坡道起步考試技巧和扣分標準全面解析
    坡道俗稱科目二的一頭攔路虎,另外一個攔路虎是倒車入庫,對於很多學員來說,坡道定點停車與起步的難度要高於倒車入庫,原因在於坡道不僅要掌握技術上的技巧,還要對點,甚至是對新手來說心理素質要求極高,心裡素質調整不好,起步容易熄火,一旦起步熄火,那麼溜車也是必然的,關於坡道如何才能掌握滿分通過技巧呢
  • 隆回九中沒寫校名?真相來了
    2020年9月5日隆回視窗發布了一篇:隆回九中,一個校名都捨不得寫的學校,究竟為何呢?關於九中校門未有校名一貼,引起了各方熱議,帖子發布後,我們也跟進了解了相關具體情況,對廣大網友以及關心隆回九中的校友釋疑。
  • 莆田九中2020中考喜報
    莆田九中2020年中考喜報來了中考傳捷報,又是豐收年。在荔城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面對本屆「直升招生政策」整體生源質量不佳的不利形勢,莆田九中2020屆九年級師生砥礪奮進、團結協作、頑強拼搏,中考成績喜人,共有6位同學被莆田一中錄取,91位同學上一級達標學校錄取線,創造了我校上莆田一中人數和一級達標學校人數兩項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