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談育兒壓力與女性友誼

2020-12-17 華龍網

原標題:日劇《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角田光代做客上海書展,與青年作家張怡微對談女性題材寫作——育兒壓力、友誼困境,孤獨背後是交流不易

今年,日劇《坡道上的家》因為切中了日本社會「女主內男主外」家庭結構所造成的「喪偶式育兒」癥結,引發巨大關注,在國內影評網站上更是獲得9.1的高分。

因為難以承受獨自育兒的巨大壓力,一位日本年輕媽媽蓄意將可愛的小女兒溺斃,《坡道上的家》所展現的故事來自真實事件,令人心驚。今年,日本一項社會調查顯示,日本26歲女性當選「最孤獨」的人——單身的,要面對夥伴相繼嫁人的「落單」感;結婚的,往往要獨自承擔育兒壓力。

日前,日劇《坡道上的家》原著小說作者角田光代來到上海書展,與青年作家、學者張怡微就當代日本女性的生存困境進行對談。角田光代說,當初寫這篇小說的初衷是展現交流的不易,而這正是當代女性困境背後的動因。除了《坡道上的家》之外,角田光代還創作了《第八日的蟬》《空中庭園》《紙之月》《我是紗有美》《對岸的她》等一系列展現日本女性生存境遇的作品。

談育兒困境

這不是一個個體的問題,也不是家庭的問題,這其實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張怡微:角田老師寫作《坡道上的家》是什麼緣起?

角田光代:電視劇的改編其實做了很多自己的創造,整個感覺可能跟小說原來的感覺不太一樣。當初我想寫這個並不是說要為女性發聲,而是想寫交流的不易——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說者和聽者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語言的不同又會引起人際關係的變化,創作這部小說其實是想講這一點。

我覺得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問題,比起要傳達自己想說什麼,首先要想像對方是怎麼樣的心理,比如說,如果是比我年紀大的,我會想這個人是怎麼樣思考的,他的想法是什麼;比我年紀小的人,他們又是怎麼樣來考慮問題的。不是把自己放在最前面,而是一直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這樣可能溝通會比較順暢一些。

我寫作的時候在想,什麼樣的一個場景可以體現出母親育兒的艱辛,這些年輕的媽媽真的是處於困境,自己的生活是非常難的,當時腦中浮現出的,正是一位母親推著嬰兒車走上坡道的這幅畫面。

我已經結婚了,但沒有孩子。我一次也沒有想過要生小孩,身邊很多朋友當了媽媽,她們會經常說「帶孩子是很累的一件事情」。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自然地想要生小孩。「育兒」不是一個個體的問題,也不是家庭的問題,這其實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我們這個社會怎樣讓人活得更像自己,怎樣讓她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女性想要一個孩子,我們整個社會怎麼來幫她達成願望,這是全社會必須共同來努力的一件事情。

談女性友誼

女性之間的友情比較難以維持,但走散的朋友還可以重新攜手找回來

張怡微:您的小說《對岸的她》同樣也被影視化了,小說講的是一對女孩子結伴的友誼。您的小說《沉睡在森林裡的魚》則寫到主婦的友誼,全職媽媽們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生活,這當中也很複雜,有欲望、嫉妒,甚至會引發殺機。想問老師是怎麼看待女性的友誼?

角田光代:就我自己個人的體驗來說,相比男生,女孩子間的友情比較難維持。倒不是說女生勾心鬥角,是因為確實環境的改變會帶來關係的改變。

在學生時代,幾個女學生高中的時候聊得非常好,但是一旦畢業或者步入社會,有的人在職場工作變成女強人,有的人就步入家庭變成賢妻良母帶孩子,要操持家務,自然而然她們生活作息就不一樣了,喝個咖啡什麼的,時間完全不對,一邊要去工作,另一邊要去帶孩子,要怎麼見面呢?這是一個非常困擾的現實問題。有一些母親想要找一些有孩子的母親聊一聊「熊孩子」怎麼那麼難帶的問題;事業女性就會想聊一聊整個社會環境和工作情況。話題完全不一樣,自然而然就越走越遠。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又會發生改變,我到了50歲發現可以找回以前學生時代的朋友了。因為大家的孩子都帶完了,擁有了自己的時間,又可以重新找回以前的友情。走散,不是一個持續的狀態,也不是說我們曾經在生活上沒有交集了就失去了彼此,走入人生下一個階段還是有相重合的時候,重新攜手找回女性朋友的階段。(文匯報記者 張禎希)

相關焦點

  • 對話《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角田光代:如何面對沒有出口的困境
    四月大火日劇《坡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角田光代,是日本知名的直木獎作家,她擅長寫當代女性的生活困境,代表作有《第八日的蟬》《空中庭園》《紙之月》《我是紗有美》以及直木獎獲獎作品《對岸的她》。
  • 【專訪】角田光代: 從《坡道上的家》到「喪偶式育兒」,中國女性...
    她坦言,自己原先認為中國女性相較於溫順沉默的日本女性更加強勢,直到聽說《坡道上的家》在中國也反響熱烈時,才對中國女性的脆弱有所覺察。 從社交網絡上廣泛傳播的《坡道上的家》劇集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丈夫對妻子說,「我以為你有孩子就會改變想法」,「抱歉,我不在乎什么女性工作的權利,我只希望老婆能夠做飯帶孩子守護好家庭」;女人對女人說,「年輕的母親在獨自育兒時很難不自我否定」,「我們的人生沒有孩子就沒有意義嗎?」。事實上,對於女性工作問題與家庭權力關係的關注可以追溯到角田光代更早的作品上,比如《對岸的她》和《紙之月》。
  • 《坡道上的家》,深度解讀日本媽媽的育兒之殤
    如果加之以女性視角,讓觀者更覺得「感同身受」,還不缺乏思想性,不免讓人產生極大共鳴。《 坡道上的家》就是這樣一部劇。劇情介紹:主角裡沙子,在外人眼裡,她是合格的全職主婦:對女兒足夠耐心,事事親力親為,又有個還算體貼的丈夫,生活可謂十分美滿。
  • 聊日劇《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豆瓣:9.2導演:森垣侑大主演: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類型:劇情/家庭>製片國家/地區:日本上映時間:2019年簡介:在這部坡道上的家劇情/家庭片中,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 豆瓣9.1分日劇《坂道上的家》原著作者角田光代來上海書展啦
    而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無論獲獎結果如何,豆瓣評分9.1分日劇《坂道上的家》,都已經是大家心目中的「無冕之王」。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原著作者角田光代,正是日本當代最重要、也最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8月15日,上海書展·上海國際文學周、世紀文景特別邀請角田光代來滬與讀者見面,舉辦「角田光代籤售見面會」、「對談 角田光代×張怡微:坡道上的女性——角田光代筆下當代女性的困境與救贖」活動。角田光代的作品橫跨純文學與大眾文學,並屢見於各大文學獎之列。
  • 《坡道上的家》:是不是社會越進步,人類越矯情?
    《坡道上的家》是先看完日劇,再看的小說。同一個故事,用不同的媒介表達出來,體驗也有不少的區別。拋開網上那些關於恐婚恐育的論調不談,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失敗者的自我掙扎。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女性崛起之路一、關於為什麼別人可以,但我不行?
  • 《坡道上的家》推出小說版!日本作家角田光代揭露喪偶式育兒困局
    半島記者 黃靖斐 今年,日劇《坡道上的家》因為切中了日本社會「女主內男主外」家庭結構所造成的「喪偶式育兒」癥結,引發巨大關注,在國內影評網站上更是獲得9.1的高分。在書的封面上的話特別醒目,「我是媽媽,是妻子,是女兒,可是我也想做自己。」「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是世界對女性最大的惡意。」2019年上半年,日劇《坡道上的家》一經播出,不但收穫一眾好評,還引發了激烈的社會討論。這股熱潮也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
  • 「悅讀周刊」《坡道上的家》:那些被忽略的痛點
    □劉睿《坡道上的家》,延續了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的一貫風格,誠懇而犀利,尖銳又溫柔,以女性視角揭示社會痛點,了不起的是,它關注的是那些被忽略的痛點,那些常被認為 " 沒什麼大不了 "、" 熬過去就好了 " 的困境。
  • 關於喪偶式育兒,這部豆瓣9.2的劇,寫的有多真實?|《坡道上的家》
    花了幾天的時間,終於看完了一部豆瓣評分9.2的劇——《坡道上的家》。看完的那一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很多人調侃說這是一部「不婚不育宣傳片」,因為它將「喪偶式育兒」,社會對女性的隱性歧視描寫的太深刻,太直接。
  • 坡道上的家:為什麼不願意和殺女判刑的妻子離婚?
    《坡道上的家》號稱女性崛起三部曲之一,其餘兩部分別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和《82年生的金智英》。角田光代嘗試用母親殺害自己八個月大的幼女,來揭示女性在婚姻和育兒中遭受的暴力、壓力和不公。為殺人犯辯護是很難的,因為犯人本身有著很多問題。水穗在結婚之前,有過和年長的男性交往的經歷,據說是為了金錢。
  • 《坡道上的家》:年輕媽媽的焦慮,並沒有正確答案
    文/八月半Fly012020年前後看了兩本講述女性育兒困境的書:《82年生的金智英》和《坡道上的家》,作者分別是韓國人趙南柱女士和日本人角田光代女士。雖然說的都是日韓故事,但中國女性仍然心有戚戚。很多職場女性在婚後再無法兼顧家庭和工作,只好辭職在家帶小孩,就像這兩本書裡的女主角一樣。新手媽媽在離開職場全力撫育幼兒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育兒突發狀況。金智英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精神障礙:常常需要藉以他口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而那些角色無一例外不是生活中的女強人。
  • 《坡道上的家》揭露女性育兒困局,讓人窒息,卻也灑入了一絲光
    看到竹子的憤慨,我想起了一部小說——《坡道上的家》,探究女性生存真相。作家郝景芳推薦本書的時候說:現代社會往往鼓勵母親、讚揚母親,卻鮮少有人看到並理解女性的孤獨和倦怠。家庭內部的日常瑣碎而繁複,社會壓力無形而持續,而這些本不該由她們獨自背負。
  • 《坡道上的家》聚焦「喪偶式育兒」問題,看完確實心底發涼
    悲痛之下,丈夫把安藤告上法庭。這令人後怕的一切,發生在今天要講的這部日劇中。《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家》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圍繞著安藤謀殺女兒的案件展開。她埋怨安藤不會照顧孩子,家裡亂糟糟的不知道打掃,並且在言語上對安藤冷嘲熱諷。表面上安藤看起來很正常,但在長期的「喪偶式育兒」下,安藤已經情緒崩潰,終於釀成了這起慘劇。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你和我
    …… 這些「應該」我和你都應該聽了很多遍,這個社會對母親提出了很多難以企及的高要求。 從古至今,女人就被要求「三從四德」,溫順安分,細緻體貼。 沒結婚被催婚,婚後被要求生小孩,生完孩子要求兼顧賺錢和家務。
  • 我們為何懼怕成為母親——《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
    現如今,是一個充斥著「田園女權」、「恐婚」、「丁克」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不婚,丁克,很多女性都表達了對「母親」身份的恐懼,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在母親節的前夕讀完了角田光代的《坡道上的家》,小說描述了在「喪偶式」家庭中艱難生存的母親形象,為了育兒,放棄職業生涯,卻因此失去了最後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再多的辛苦都被認為是理所應當,丈夫幫忙再少都會被外界讚揚,育兒中有無數的疑問和困難,卻只會被敷衍:「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 豆瓣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重播,守寡育兒讓婚姻望而生畏
    竇唯以9.0的高分辨出了日本話劇《坡道上的家》,4月29日在網際網路平臺重播。劇中改編自焦田光岱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小惡魔時期為女兒頭疼的家庭主婦李莎(柴崎幸劇)。雖然丈夫陽一郎(田邊誠一)的扮演下班後會有點幫助,但育兒的勞累和別人的意見讓李莎一天天失去信心。
  • 《坡道上的家》:媽媽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
    最近看了《傳聞中的陳芊芊》有點戀愛腦,趕緊看了消除戀愛腦的神劇《坡道上的家》。雖然極度致鬱,但是想步入婚姻想生孩子的一定要看!在你準備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明白什麼是絕對不能放棄和妥協的。網友評價:雖然極度致鬱,但是想步入婚姻想生孩子的一定要看!
  • 《坡道上的家》講述了一位典型的全職家庭主婦
    今天看完了《坡道上的家》,自從我喜愛的具惠善夫婦爆出離婚傳聞開始,就覺得應該看看這部劇。沒想到只有短短六集卻看了好幾天,幾度想要棄劇。並非是劇情的節奏過慢,而是太過壓抑。劇中人的遭遇,在我們的戀愛、婚姻、家庭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再結合具惠善夫婦的離婚,仿佛我們為一個家庭就要耗盡我們生而為人的元氣。
  • 悅讀|《坡道上的家》: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坡道上的家》故事簡介裡沙子是一個三歲女孩兒的全職媽媽,被選為了一起母親殺害幼女案件的候補陪審員。隨著庭審的深入,裡沙子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幕又一幕場景,好像正在接受審判的不是坐在被告席上那個十惡不赦的母親,而是自己……讀後感「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乍一聽對女子充滿讚美的言語,卻在筆者讀了《坡道上的家》後,倍感空洞與無力。對這句話,筆者有以下扣問:1.女子本弱?如何本就弱了?又弱在何處?2.為母則剛?為何為母后就一定會剛強?
  • 《坡道上的家》:「壓垮」媽媽的稻草不是孩子,而是「身邊人」
    隨著二胎政策的不斷開放,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很多女性都辭職成為了一個全職媽媽。但是喪偶式育兒,卻成為全職媽媽心裡的痛。「無差評」電視劇,反映媽媽真實的生活《坡道上的家》講述的是一個喪偶式育兒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全職媽媽育兒的一個現狀,很多媽媽都從中看到了自己影子。裡沙子是一個全職主婦,性情很溫和,每天照顧家庭,負責孩子和丈夫的衣食起居,在外人眼裡,裡沙子是一個賢妻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