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分配股權時,如何計算每個人的貢獻?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創始人合夥創業,有的提供資金,有的提供場地,有的提供技術能力,有的提供銷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資資源。各個創始人提供不同的貢獻,各個貢獻性質不 同,似乎完全無法等價對比。如果沒有明確的標準,很難說研發就比銷售更重要,也很難說拉來投資的工作就比提供辦公場的貢獻更重要。所以創始人之間如何分配 股權,往往成為一個難題,往往不得不用「拍腦袋」的方法劃分比例。這經常會導致埋下不滿的情緒,並在創業最艱難的時候爆發。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在同一維度上,量化創始人的各種貢獻呢?如果能按一個統一的計算單位,量化各個創始人的不同貢獻,創始人分股權或許會稍稍科學客觀一些,至少能讓大家更信服、讓團隊更團結。

將創始人的貢獻估值

Mike Moyer 在《Slicing Pie: Fund Your Company Without Funds》一書中首先提出,將創始人在創業項目中的貢獻,按照市場價值估值,然後算出所有創始人貢獻的總估值,折算各個創始人貢獻估值佔總估值的比例, 就是各創始人應該持有的股權比例。

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公司本應該給與合理的回報,如果公司沒有給予足夠的回報的,那麼該給、但沒有給的部分,就是創始人留在公司裡的價值,就是創始 人對公司的「投入」,或「投資」。比如,創始人按照市場行情,工資應該是每個月 2 萬,創業時只領了 5000 塊錢的基本生活費,那麼還剩 1 萬 5 是他應得、但公司沒有付的,這部分就相對於是他對公司淨投入,是他對公司的「投資」。他在公司中應該佔有的股權,就可以參照他的這種「投資」佔大家總「投 資」的比例來計算。這種計算方式可以稱之為估值法,即按照創始人投入的「市場價值」來評估股權比例。本文中的估值法,以 Mike Moyer 的方法為基礎,稍作調整和補充。

各種投入要素的估值

按照估值法,要在創始人之間分配股權,應當先折算創始人對創業企業各種投入的價值,加起來計算出總投入的價值,然後再折算每個人的投入價值佔總價值 的比例。比如,我投入的研發工作,估值為 20 萬;我投入了資金,估值為 10 萬;所有人的投入總估值 100 萬,我的貢獻比例就是 30%,所以我的股權比例是 30%。因此,這種股權分配方法,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估算各種投入的價值。

工作時間上的投入,是創始人對公司最主要、最重要的貢獻。創始人時間投入的價值如何計算呢?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照人才市場上通常的工資標準來折算。比如,以他這樣的學歷和職業背景,在類似的工作崗位上,通常其他公司會開出多少的工資,這個工資,就是他的時間價格。

一方面,如果創業企業一開始就給他發了這樣的工資,那麼相對於他對創業企業沒有任何投入,只是個被僱傭的勞動者。這樣的人,就不是創始人,也不是在創業,只是在打工而已。另一方面,如果創業企業給他的股權,不值他在其他企業的工資標準,他很可能就不會選擇來創業,而更可能選擇在其他公司工作。他選擇創業,一定是他認為獲得的股權,潛在的價值大於他為別的公司工作的工資。

具體而言,創始人在創業企業幹的工作,如果市場行情是月收入 2 萬,他一分錢工資也不拿,那麼就幫創業企業省了 2 萬的工資成本,或者說創業企業賺到了價值 2 萬的人力投入。這個 2 萬就是他對企業的人力貢獻的價值。相應的,如果他領了 5000 塊錢的月薪,那他的貢獻就只剩下 1 萬 5。簡單的說,以創業企業「本應該發給他、但是沒有發給他」的工資,來作為他的投入。如果他是兼職創業,就按照兼職人員的市場工資標準,折算他的投入。如果他通常按月工作,還可以把月工資折算為日工資、小時工資,按實際工作的天數、小時數來折算他的投入。

通常,現金的價值,就是現金的金額。現金對於「初創階段」的創業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發展壯大、前景明朗之後,有很多投資人願意向公司投資,因為資金有更多的可選擇融資來源,所以資金的重要性其實是降低了。但是在「初創階段」,企業前景不定,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向公司投資,此時向公司投 入現金的作用就會意義非凡。現金,一般就按其實際金額估算價值。

創始人向企業提供實物資產,通常可以視為現金投資。因為實物實際上現金購買來的,是現金的另外一種形態。但這樣的實物資產,必須至少滿足下麵條件之一:

一、創業企業主營業務所必須的核心資產。比如,創業項目是網際網路項目,為項目而租用的網站伺服器。但是,如果為了中午在辦公室熱飯方便,而從家裡搬來一個微波爐,這個微波爐就不是必須的核心資產。原因在於,初創階段,任何資產都是以「創業非常需要」為原則。

二、是專門為創業企業的經營而特意取得的。比如,專門為創業企業經營而購買的電腦、辦公桌、辦公用品等。如果是順手從家裡舊貨堆裡扒拉來的舊電腦、多餘的文具,就不屬於專門為創業企業而購買的。

那麼,實物資產的價格如何計算呢?儘管專業評估師通常有成熟的計算方式了,但是為了簡便考慮,創業者可以自己來簡單折算一下。比如:通常,如果實物資產是全新的,或者在實物資產買來時間很短、幾乎沒有怎麼折舊,可以按購買價來計算;如果實物資產已經折舊很厲害了,可以按當前可以賣出的價格來計算,比 如參考一下 58 同城舊貨處理的價格。

創始人可能會向創業企業提供辦公地點、倉庫、店鋪,以及其他一些創業企業經營所必須的場地。如果創業企業非常急需這些場地,創始人不提供的話,創業企業就不得不自己去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創始人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場地,實際上也就是向企業提供了相當於租金的資金。所以,創業企業應該給、但沒有給的租金,就是創始人對創業企業的投資。

當然並非所有的場地,都可以折算對公司的價值,有的場地不能用來估值:

一、超出需要的場地,對公司沒有價值。比如,公司只有 5 個人,只需要 30 平方米的辦公室,創始人提供了 500 平方米。那多出的 470 平方米,對公司就沒有任何價值。

二、本來就不能為創始人營利的場地,創始人提供給了公司。如果這個場地,創始人本來就沒有拿它用於經營活動、不能為創始人帶來現金收益,那麼這個場地也不能折算價值。因為創始人把它提供給創業企業,並沒有導致創始人利益受損。

僅僅只是一個創業點子,一個初步的想法,那麼這個創業點子本身基本上不值錢。但是,如果在創業項目啟動前,創始人已經對這個創業點子進行了完整的思考,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錯,形成了成熟的商業計劃,或者已經開始了初步的嘗試,開發出了初步的技術方案、乃至原始產品。這樣成熟的創業規劃,才能視為對公司有價值的貢獻。

從創業點子到成熟的創業規劃,在創業開始之前,創始人已經為此獨自默默地投入了大量的先期工作。通常市場上,為這些先期工作將會付出多少工資,這個工資就是他對創業企業的投資。

創始人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專用技術 / 智慧財產權的市場價值,就是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如果創始人不願意把智慧財產權轉入創業企業,只希望授權創業企業使用,那麼智慧財產權許可使用費也是創始人對公司貢獻的價值。可以按照企業「應該支付、但未支付」的許可使用費,計算智慧財產權許可使用的價值。

還有的時候,創始人會把他開發或運營差不多的產品,轉入創業企業,作為他的貢獻,比如已經開發出來的網站、APP、SNS 帳號等。這個產品通常的轉讓價,可以作為創始人這一貢獻的估值。很多站長平臺、站長 QQ 群,都有買賣網站和帳號的交易,從那裡可以了解基本的市場價格。

有時候公司需要一些特定的人脈資源,有的創始人能提供這樣的門路。比如,企業需要借用人脈幫助公司變現產生收入,或者建立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或者幫助公司融資。

如果是可以幫公司帶來銷售收入,公司可以按市場行情支付銷售提成,如果沒有支付,則可以按照「應支付、但未支付」的銷售提成金額,折算創始人的這種 人脈對公司的價值。相應地,如果創始人的能力是可以幫公司融資,那麼公司應該按照財務顧問的市場行情支付佣金,也可以按照企業「應支付、但未支付」的佣金金額,折算該人脈對公司貢獻的價值。當然,創業企業也可以自己衡量,是願意直接付錢、省下股權,還是願意折算股權、省下現金。

如果創始人或創始人的其他朋友,能夠為公司提供很重要的短期資源,公司可以付錢給他們,也可以先欠著。但是如果創業企業付不起錢、這些人也要求股權,那麼就可以按這些資源的市場價值,折算對創業企業的貢獻值。

當然,這些資源不應該是閒置的,對資源提供方來說也是有用的,由於提供給創業企業,導致他自己不能用了。比如本來可以自己拉貨的貨車,平時也在拉 貨,因為提供給創業企業使用,自己就不能拿來拉貨了,這樣的資源才可能換股權。如果本來就是自己的閒置車輛,平時本來也沒有怎麼用,那麼提供給創業企業偶爾用用,為此要股權就不太合理了。

總之,創始人提供的任何資源,只要是創業企業非常需要,但公司付不起錢,或者不能全額付錢的,應該付、但沒有付的部分,就是這些貢獻的價值,就是對公司的投資。

股權比例的計算

確定好各種投入要素如何估值之後,就可以簡便易行地計算每個合伙人的股權。把某一個創始人所貢獻的各種要素的估值加起來,再除以全體創始人所貢獻各 種要素估值總和,就可以算出某個創始人貢獻的百分比,這個百分比,就是創始人應該佔有的股權比例。簡單的說,公式就是:「某個創始人的投入估值÷全體創始人的投入估值 = 某個創始人的股權比例」。

有時候,各種投入要素,在創業初期的迫切性、稀缺性是不一樣的,最迫切、最稀缺的要素,可以按商量的比例,適當放大其估值。

比如,對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初期可能最需要的是錢。如果需要出力、出時間,大不了自己辛苦點,工作時間長一點,也多少能把需要的工作量做出來;但是對於錢來說,是怎麼也沒辦法無中生有出來的。所以,對絕大多數初創企業,初期可能錢是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在對錢的價值進行估值時候,不一定只按錢的實際金額估值,而可以將其估值放大一些,比如按金額的二倍估值。

股權比例的計算時機

創始人向公司投入的各種要素,諸如資金、設施,可能會在確定創業項目時一次性投入公司。但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時間,是各個創始人在創業過程中, 通過自己的實際工作,逐漸投入到創業企業中的。因此,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及其股權比例,很可能將會處於動態變動之中。這一問題如何解決呢?

最簡單的做法,是在創業項目啟動時,就事先預估各個創始人未來的時間投入及其價值,並據此預估和確定各自的股權比例。比如,某個創業項目中:

1 甲乙丙三人創業,甲方出力並負責帶領創業企業,乙出力並主要負責事務性工作,丙出錢;

2 第一年甲乙丙都不領工資;

3 如果人才市場僱傭甲這樣資歷的人才、從事甲在創業企業裡的工作,應該付給甲的年薪是 42 萬;

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場的此職務年薪應該是 18 萬;

5 甲乙都拿不出錢來,丙可以提供 20 萬元。

由於創業項目很缺錢,大家同意丙的資金按 2 倍估值,即估值 40 萬元。綜上,甲的投入估值 42 萬,乙的投入估值 18 萬,丙的投入估值 40 萬,加起來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計估值為 100 萬,所以甲乙丙三方的股權比例分別為 42%、18%、40%。

還有一種方式,是定期匯總各個創始人的貢獻,計算各個創始人截至某個時間點時的投入及其估值,然後計算各自投入的估值佔總估值的比例,從而確定股權比例。這樣做的話,股權比例將會是動態的。比如:

1 甲乙丙三人創業,甲方出力並負責帶領創業企業,乙出力並主要負責事務性工作,丙出錢;

2 甲乙丙暫定都不領工資;

3 如果人才市場僱傭甲這樣資歷的人才、從事甲在創業企業裡的職務,應該付給甲的年薪是 42 萬,也就是說月薪 3.5 萬;

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場的此職務年薪應該是 18 萬,即月薪 1.5 萬;

5 甲乙都拿不出錢來,丙承諾可以提供 20 萬元,由於創業項目很缺錢,丙的資金,估值按 2 倍計算。

第一個月月底,分別計算甲乙丙三方的投入:甲工作了整個月,工資應該是 3.5 萬,創業企業沒有付給他這個工資,所以甲的投入就是 3.5 萬;乙也工作了整個月,工資應該是 1.5 萬,同樣創業企業沒有付給他這個工資,所以乙的投入就是 1.5 萬;創業項目要買雲伺服器、域名和付給廣告聯盟費用,丙方實際花了 2 萬,按 2 倍估值就是 4 萬。

到第一個月月底,甲的投入是 3.5 萬,乙的投入是 1.5 萬,丙的投入是 4 萬,加起來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計估值為 9 萬;甲乙丙三方各自的投入除以 9 萬,就是分別的股權。所以,此時甲乙丙三方的股權比例分別為 38.9%、16.7%、44.4%。

同樣,每個月月底的時候,都可以累計計算各自的投入及其比例。當然,根據創業企業的需要,可以自行安排計算的周期,如每周計算一次,或者一個季度計算一次。這樣,隨著各自投入的變化,股權比例也會隨著變化。

不過,隨著各方投入估值的逐漸累加,到了最後,每個月的投入很可能不會給股權比例帶來更大的變化了。比如,在第一個月的時候,各方投入估值總計才 9 萬元,甲方當月投入 3.5 萬,可以為他帶來 38.9% 的股份;如果到了第 11 個月的月底,各方投入估值已經累計達到了 99 萬,即使其他人第 12 個月都不投入任何貢獻,只有甲投入了 3.5 萬,那這樣也只能讓他在第 12 個月月底時,增加 3.4% 的股份,計算公式為 3.5 萬÷(99 萬 +3.5 萬)=3.4%。

所以,越往後,各個創始人繼續投入,對股權比例影響就越小,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股權比例就相對穩定了,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就不用再定期評估和計算股權比例了,可以直接確定一個相對準確的股權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初創企業準融資了,那麼就需要提前把股權比例明確下來。否則的話,讓投資人看到創始人之間不太確定、不斷動態變化的股權結構,會讓投資人認為團隊不穩定、不願意投資。

 

註:本文作者是杜國棟,他的微信公眾號duguodonggo,微博@杜果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和他交流。

原文來自:36KR

相關焦點

  • 史光起:創業公司該如何合夥並分配股權
    隨著單打獨鬥的「老闆時代」的結束,如今創業都開始找合伙人,幾個人湊些錢,能力各有所長,可以有效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創業公司的合伙人如何分配股權、股權如何稀釋、誰說了算、怎麼退出,等等。
  • 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和設計股東規則?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話題:幾個資歷差不多的朋友合夥創業,分別負責內容、技術和銷售,應該如何分配股權? 相信大多數的朋友在創業初期都曾為如何分配股權而頭疼過,今天我們就借這篇文章來幫大家好好捋一捋思緒,希望能幫到正在創業或者正準備創業的你。 通過解決以下兩個問題,基本能簡單地搞定一家創業公司的股權分配問題: 公司商業模式成功運轉所依賴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 只有這篇文章讓我搞懂了創業公司股權分配!(必讀好文!)
    四是分享三家著名創業公司的股權分配案例。1. 創始人的股權1.1確定創始人。創始人是承擔了風險的人。判斷創始人的簡單方法是看,拿不拿工資,如果在最開始,都不能支付工資給你,那你就是創始人。1.2創始人的身價如何確定。1.2.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權)。我們給每個人創始人100份股權。
  • 小米創始人雷軍講創業股權怎麼分配
    所以第一步要分享夢想,認同你的夢想之後,第二步要做的是,他在整個創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貢獻。 我們這個股份要分幾塊,每個人要拿多少是合理的,要跟大家一起討論。鋪墊一定要做好,不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你要了解對方的期望值,還有你能給的條件是什麼,其實一對就差不多了。
  • 2人、3人及以上合夥創業,股權到底應該如何分配?落地乾貨 收藏
    對創業合伙人而言,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往往是創業企業的股權架構應該如何設計?股權應該如何分配?這也是創業企業治理最為重要的部分。實際上,創業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和股權分配事關公司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是創業者和創業企業必須邁過去的「生死劫」。
  • 中創商學: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
    現在是資源整合時代,你有資源、他有資金、我懂技術,大家優勢互補,於是合夥創業,這時就會涉及股權問題。 但是關於股權,你了解多少呢? 很多公司都採用「股權激勵」吸引、留住核心人才。
  • 股權如何分配?這裡有詳細的股權方案,老闆再也不會掉入股權陷阱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的股權如何分配?希望各位老闆不要栽在股權陷阱裡。事實再一次證明:創業股權平分是最大的坑,不管是2、3個人開公司,還是一幫人一起做事,一定會有利益分配,如果想和平的把公司做大做強,老闆就需要知道基本的股權思維,首先給大家區分一下股權和期權:股權,是指創業合伙人所持有的乾股,如果這種乾股能夠分配給開國元老,那麼開國元老的安全感較高,肯定會幹勁十足
  • 初創企業股權架構的設計方法
    創業團隊在共同創業的過程中,其成員雖然從屬於技術、資金、管理、市場、財務、公關等不同的領域,但在地位上始終是平等的,而且由於工作性質的差異很難對每個成員做出的貢獻進行有效量化。因此,創業團隊的股權分配問題似乎已經成為了初創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痛點。很多創業公司由於對待股權分配問題不夠重視,最後不得不花費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成本來買單。
  • 給錢都留不住人?!創業公司員工薪資激勵機制到底該怎麼定?
    有時候,不管你的發展如何,你要學會控制OPEX(運營成本)。其次,你需要弄清楚多長時間發放一次可變薪資。當然,發放頻率越高越有吸引力。你甚至還可以發放追溯獎勵。第三,而且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你需要找到一個良好精準的公式來為每個員工計算獎勵。通常,一半取決於整體效益,一半建立在特定職能目標上,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 除了預防合伙人中途退出,股權分配還應該考慮哪些情況發生
    除了預防合伙人中途退出,股權分配還應該考慮哪些情況發生 一、股權如何分配 1. 看出資 在創業初期注意任何事都需要有錢,有錢就好辦事,如果空對空事情就會很難辦理,所以啟動資金就非常的重要。
  • 致命錯誤:股權分配的4大逆鱗
    引言 股權分配是每一個創業者在創業開始時就需要考慮的問題。合理的分配股權不僅能讓合伙人更有幹勁,還能從一定程度上穩定企業的團隊,不至於因為股權問題分崩離析。合伙人可以說是創始人在創業路上最重要的夥伴,但是如果創始人連最基本的信任都不能給合伙人,那麼合伙人憑什麼願意死心塌地幫助企業發展成長呢?因此,不信任絕對是股權分配的最大逆鱗。
  • 新建跨境電商公司如何制定KPI,分配股權?
    股權是股東基於其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並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眾多的亞馬遜小賣家都是合伙人制度,不太了解股權分配。還有不少傳統外貿工廠向跨境電商轉型的公司,也不了解如何跟運營團隊分配股權,才可以利潤和效率最大化。 全球500強制造企業高管歐文今天就來告訴我們,新建跨境電商公司到底應該如何架構公司,分配股權? Q:請你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 從天使輪到C輪,企業股權激勵設計的12條建議
    隨著中國創業大潮的向前推進,創業公司創始人已經通過實踐或者各種股權課程了解到,股權不能平均分配,那麼怎樣的股權架構設計可以實現股權分配的同時保障控制權?建議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股權代持平臺,由一位創始股東作為普通合伙人(GP),其餘聯合創始人作為有限合伙人(LP),以實現股權分配的同時保障控制權。
  • 如何用股權文化留住核心員工?
    How It Works 如何運作Wealthfront 股權分配計劃是專門為了在給員工承諾股權而設計的,其中有 4 個最需要掌控的元素。每一年,你打造一個期權池就是為了解決以下需求:但有少數的初創企業,特別是那些早期的,會很仔細地考慮接下來的股權補償。如果你告訴你的員工「像公司所有人一樣去思考」,那你就必須考慮將他們貢獻得到的股權和公司是否會成功的風險掛鈎。
  • 圍觀完「首席娛樂官」撕逼大戲後 ,股權分配這個問題你確定都瞭然...
    Q3.關於創業團隊新公司的股份,前期按照股權比例註冊和由一人全資註冊然後再做股份變更有什麼差別?@鄭明龍: 如果是創始合夥,彼此真心認同,最好是一開始把股權比例確定好,這有助於確保大家放心,同心協力。如果對某合伙人還不確定是否合適,則可以先由一方代持,到時做股權轉讓。
  • 動態股權設計,錢和權分離,把握股權分配五個原則,避開五種誤區
    下面先來介紹股權設計的五種誤區。誤區之一,兩人合夥創業股權怎麼分配?大師們都說5:5是最差股權結構,容易導致僵局。但「股權道」之前介紹過,早年的騰訊在獲得南非MIH融資之後,創始團隊和投資人之間多年都保持5:5的結構。
  • ...和「控制權」的關係及9張圖教你如何進行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但是,創始人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企業進行融資時就意味著控制權的逐漸轉讓,當創始人的股權稀釋到一定程度時 ,若無其他協議的特別規定,創始人的控制權就會受到威脅。 那些年,丟失公司控制權的創始人都怎麼樣了?
  • 創業公司天使輪、A輪、B輪後,股權結構如何演變?
    創業公司天使輪、A輪、B輪後,股權結構如何演變?中國資本聯盟 |2015年12月08日 11:19評論() 【創客100編者按】創業公司以創業為起點,以上市為終點,一個創業公司如果足夠幸運就必然會有多輪融資,每次融資後股權都會發生相應變化,創業者要儘量了解這些融資及股權知識,以便為創業公司爭取到最大化的利益
  • 一文讀懂「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但是,創始人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企業進行融資時就意味著控制權的逐漸轉讓,當創始人的股權稀釋到一定程度時 ,若無其他協議的特別規定,創始人的控制權就會受到威脅。 1 「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 那些年,丟失公司控制權的創始人都怎麼樣了?
  • 乾貨分享:股權分配,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但是合夥初創時期團隊股權分不好,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可謂是後患無窮。所以進行合理的股權分配是避免企業迅速失敗,為企業獲得持續成功保駕護航的重要基礎! 那麼初創團隊股權的分配與布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