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的三版圖片
近日,有關人販子「梅姨」的圖片在朋友圈以及網絡平臺熱傳,圖片中附有「梅姨」的頭像圖,以及「尋找梅姨」、「一起尋找梅姨的下落」等文字,並附有二維碼,掃描會連結到「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以下簡稱CCSER平臺)。11月18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曾發布消息稱,「梅姨」的第二張畫像非官方公布信息,CCSER不是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臺。
11月18日,CCSER平臺秘書長回應北京青年報記者稱,發布這張圖片是希望讓大家能夠關注彩色的「梅姨」畫像,有線索及時舉報,放二維碼可以讓大家將線索反饋給平臺。畫像專家林宇輝18日對北青報記者稱,他在今年畫成了黑白的「梅姨」畫像,有熱心人士看到黑白畫像後,用電腦合成了藍底的彩色「梅姨」畫像,發給了被拐兒童家屬。
多張「梅姨」圖片在網絡熱傳
涉及多起兒童拐賣案
近日,有關「梅姨」的消息引發關注,一些自媒體發布了一張「梅姨」的素描畫像,並稱是最新版模擬畫像,隨即引發不少關注。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梅姨」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是因為涉及多起兒童拐賣案。
據廣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11月13日消息,2005年1月4日,事主於某1歲的兒子申某在增城沙莊街某出租屋內被兩名男子搶走。案發後,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十多年來,專案組輾轉廣東、貴州、四川等多個省深入開展偵查工作,並於2016年3月抓獲張某平等5名犯罪嫌疑人,成功破案。經審查,2003年至2005年期間,張某平等人在廣州、惠州等地先後實施數宗拐賣兒童積案。2018年12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張某平、周某平二人死刑,楊某平和劉某洪二人無期徒刑,陳某碧有期徒刑10年。
據廣州當地媒體此前報導,張某平交代,多起拐賣兒童案中,均通過一名人稱「梅姨」的中間人完成交易。另據央視新聞2017年6月消息,廣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發布了一張「梅姨」的照片,稱「梅姨」真實姓名不詳,現年約65歲,身高1.5米,說粵語、客家話,曾長期在增城、韶關新豐地區活動,涉嫌多起拐賣案件。
而在近日,多家自媒體再次轉發了一張新版的「梅姨」黑白素描畫像,畫像中「梅姨」稍微胖一些。此外,還有一張彩色的「梅姨」頭像,以及另一張帶有文字的「梅姨」彩圖也被大量轉發。在刷屏的「梅姨」彩圖中,包含了「梅姨」的彩色頭像,頭像旁配有文字稱「尋找梅姨」、「你每一個微笑的動作,都有它的意義」、「共同關注身邊的線索,一起尋找梅姨的下落」,並附有二維碼。北青報記者掃描二維碼,發現會連結到「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因為涉及拐賣兒童案件,不少人出於好心,所以在朋友圈以及網絡平臺中轉發,希望大家能幫忙留意「梅姨」的線索。
公安部稱圖片非官方發布
平臺回應希望找到線索
就在帶有文字的彩圖熱傳後,11月18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發布消息稱,網絡上流傳的廣東增城9名被拐兒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張畫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長相如何,暫無其他證據印證。廣東省公安廳未邀請專家對梅姨二次畫像,廣東警方仍在積極尋找其餘7名兒童下落。CCSER不是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臺,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11月18日,CCSER負責人、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秘書長張永將對北青報記者回應稱,CCSER是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China’s Child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的英文簡稱,確實不是官方平臺,而是民間互助平臺。成立至今的4年時間裡,平臺協助家庭找回了800餘名孩子。張永將說,他曾經做過刑警,平臺成立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在前期削減基層民警的工作量,利用民間互助的方式找回孩子,同時信息也會同步報給警方,配合警方工作。
對於此次引發關注的「梅姨」圖片,張永將說,發布這張圖片是希望讓大家能夠關注彩色的畫像,因為彩色照更加接近真人,如果有發現能及時舉報,沒想過會在朋友圈刷屏。張永將說,「到年底的時候,大家都希望能夠找到梅姨,找到梅姨就有其他的線索,希望讓這些家庭過個團圓年。」
對於圖片上加上了平臺的二維碼信息,張永將說,最初只是在小圈子裡發了這張圖片,加上二維碼是覺得信息由平臺發布,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有線索可以及時聯繫平臺,通過平臺也可以將信息反饋給被拐兒童家屬以及警方。「如果真的想幫助家長和失蹤的孩子,還是要更多關注這個人本身,我們平臺是誰都無所謂。」張永將說。
第二版素描圖由林宇輝畫成
彩圖為他人合成
「梅姨」畫像到底從何而來?北青報記者18日也聯繫了被拐兒童家屬申軍良以及畫像專家。從2005年兒子被拐至今,申軍良從未放棄尋找兒子申聰。據廣州增城警方近日消息,今年以來,公安部、廣東省公安廳刑偵部門組織廣州、增城兩級公安機關應用智慧新警務技術,不斷縮小被拐兒童的查找範圍。專案組先後奔赴全省各地對疑似對象逐一篩選摸排、調查走訪,於近期找回其中兩名被拐兒童,並組織家屬認親。
但這兩名孩子並不包括申聰,申軍良對北青報記者稱,在兩名孩子被找回後,他無疑更加有了希望,但是同時也希望能找到「梅姨」的下落,以便找到包括他孩子在內的其他7名被拐兒童。申軍良說,第二版「梅姨」的黑白像是由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畫出來的。
18日,林宇輝對北青報記者稱,「因接觸過『梅姨』的人認為此前『梅姨』畫像不像,今年3月份的時候廣州市增城區刑警大隊邀請我第二次為『梅姨』進行畫像。」
林宇輝說,在紫金縣派出所,他通過與「梅姨」同居兩年的當地老人及其女兒進行溝通,稱其相貌與面目特徵屬於普通農村婦女的樣態,「個子一米五幾、體態較胖、臉比較大」。據悉,「梅姨」在紫金縣某鄉村與老人同居期間,絕口不提自己的真實姓名,「住個幾天就走,過個幾天又回來了」。同居老人的女兒因村裡的一些議論,向父親提議兩人結婚,稱「你要是跟她長期在一起,就跟她結婚,不然村裡面人會一直風言風語」。林宇輝說,老人正式向「梅姨」提出結婚請求之後,老人的女兒跟「梅姨」索要身份證去民政部門拿結婚登記表,「梅姨」一口答應,稱回家拿身份證,但就此一去不返,手機無法打通。
針對網絡上流傳圖片中的素描圖與彩色圖,林宇輝稱這是熱心人士看到黑白圖後主動提供的幫助,「一個做電腦軟體畫像的人看到黑白畫像,出於熱心想幫助畫像發揮更大的作用,彩色圖做完後通過朋友轉發給我。」當時,林宇輝覺得「梅姨」彩色版很貼近素描圖就轉發給了申軍良,申軍良轉發至國內尋子相關平臺後就此流傳開來。
但畫像畢竟是根據他人描述而畫成,公安部表示彩圖並非官方發布。林宇輝提醒稱,圖片是一種參考,民眾遇到與「梅姨」合成彩色像面貌相似的人不要立刻去報案,要根據體態、語言等信息進一步確認後再做決定。
11月18日,對於目前網絡上流傳的「梅姨」畫像,北青報記者多次聯繫廣州增城警方,工作人員稱如有消息會對外發布。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警方回復。
對話
申軍良:梅姨確有其人 後兩張相似度更高
針對這三張「梅姨」的模擬畫像和公安部門發布的闢謠信息,被拐兒童申聰的父親申軍良詳細介紹了尋找「梅姨」和為「梅姨」畫像的經過,並對近日「梅姨」畫像印發的傳言進行了解釋和回應。
同時,他認為,目前網上出現了很多信息,其實就是大家在找「梅姨」的時候只關注了畫像,而沒有關注「梅姨」其他體貌特徵和行動軌跡。
梅姨是否真的存在?
申軍良:「梅姨」肯定存在,我有三點證據支撐。
第一,廣東省增城警方在2017就發布過「梅姨」的通緝令,「梅姨」第一張清瘦的畫像也同時發布。
第二,張維平等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庭審時,我是9個被拐家庭中唯一一個在庭審現場的,我親耳聽到,張維平等人在法庭上供述出了「梅姨」及其作案過程。後來我曾親自去「梅姨」活動的地方進行過了解,張維平等人供述的內容與現場調查內容基本一致。
第三,我在尋找「梅姨」的過程中接觸了很多與她有過交往的人,我還找到了與「梅姨」長期同居的老漢,該老漢也確認了「梅姨」的身份。
「梅姨」的照片各有什麼來歷?
申軍良:現在「梅姨」一共有三張照片。第一張的「梅姨」很消瘦,顴骨高。這張是廣州警方於2017年6月公布的。
第二張「梅姨」畫像圓臉稍胖,是2019年3月底廣州警方請林宇輝畫出來的,畫出來後,廣州警方通過多個官方網絡平臺都有公布。
第三張「梅姨」的彩色照片是11月9日中午12點林宇輝警官發給我的。
林警官發給我的時候說:「小申,梅姨這張電腦畫像是我找人做出來的,識別度更高。」於是,我就把這個彩色的畫像發布到社交平臺上和媒體朋友手上。
所以說,第一張和第二張素描畫像都是官方渠道發布過的,第三張彩色的並非官方渠道發的,是我個人發布的。
如果找「梅姨」以哪張為準?
申軍良:三張照片都是模擬畫像,第一張清瘦的,我在尋找「梅姨」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梅姨」身邊的人都說不像「梅姨」。於是,我找到林宇輝警官,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他當時還沒有退休,不能以私人名義給我畫,於是我找到廣州警方,通過他們的協調,林宇輝警官去探訪了與「梅姨」同居過的老漢和老漢的女兒,根據描述畫出了第二張圓臉稍胖的「梅姨」畫像。這張畫像「梅姨」身邊的人都說相似度達到了九成以上,甚至說「這就是梅姨」。
第三張其實和第二張差不多,都是林宇輝所做,唯一的區別就是第三張是彩色的,更加逼真。所以我認為,第二張和第三張都更像「梅姨」。
再介紹一下「梅姨」的體貌特徵和行動軌跡?
申軍良:「梅姨」在2003年至2005年間長期居住在增城客運站附近的城豐村雞公山街,平時以做紅娘為生,今年65歲左右,身高一米五幾,講粵語和客家話,曾長期在增城、惠州、紫金、韶關新豐活動(不排除她是新豐人)。感謝網友們的關注,希望大家在根據畫像進行識別之外,也要關注其體貌特徵。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張子淵 王雯雯 郭琳琳 許張超 責任編輯: 俞昌宗_NBJ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