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禁令針對高考移民
教育部針對國內一些民辦高校為了招攬尖子生,承諾把學生送至國內其他地區名校進行學習,然而要保留學籍在學校,主要是為了擴大中學高考數據,達到宣傳的目地。教育部嚴禁普通高中和民辦高中混合招生,嚴禁中學生人籍分離的現場,特別是針對部分地區出現的各種高考移民要加大治理的力度,特別是一些民辦高校甚至通過跨區域或者跨省招生,只為尋找拔尖的學子,特別要求不能招生不符合本省報名招生的學生,從各種禁令來看,其實就是變相地點名河北衡水中學深圳分校富源學校違規從河北招生,把學生學籍留在深圳富源學校,然而卻讓學生在河北衡水中學學習。
民辦富源學校碾壓性的優勢
2019年高考前夕,深圳市進行了一場全市中學的摸底考試,結果2016年新創辦的民辦高校富源學校(衡水中學深圳分校)佔據全深圳市前十名中的6個名額,尖子生直接碾壓深圳市的幾所市直屬高校,直接引發深圳市考生家長們的關注,結果發現富源學校的數據非常的詭異,尖子生多,而普通學生排名非常靠後,經過深圳家長們的仔細研究,發現富源學校所謂的尖子生,很多學生初中時就是河北省的高分考生,並且這些學生曾在衡水中學借讀,甚至代表衡水中學參加國內競賽,只是在高考前夕才回到深圳富源學校報名參加高考。
明其名曰合作交流
由於受到深圳市很多家長的舉報,引發廣東省教育廳的關注,雖然富源學校幾名尖子生戶籍在升入高中時就從河北省變為廣東省籍貫,滿足參加高考的政策,當記者提問為何這些學子曾代表衡水中學參加國內競賽時,富源學校的校長給出的解釋為:我們和國內一些知名學校開展合作,學生交流,被舉報的崔同學可能是高一在我們學校就讀,然而高二去交流參加比賽了,然後在高三又回到富源中學。
正是出現了富源中學這類事件,教育部直接把這些鑽政策空子民辦高校的捷徑封死,決絕各種形式的高考移民,尤其是富源中學這種人籍分離的新型高考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