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

2020-12-22 知見清靜

這個是《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講的如來藏(zàng)有三種。什麼叫如來藏呢?用這個字面的意思解釋就是,如來藏(cáng),如來為什麼藏呢?如來藏在我們凡夫的心中,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佛。這個佛藏在我們的心裏面,我們現在這個佛——好像自家的寶庫沒有打開,這個心中的佛就顯現不出來。我們現在心中顯現的全是貪嗔痴慢疑、各種惡業煩惱,當我們把這些惡業煩惱、無明習氣慢慢地把它破除掉了,這心中所藏的佛就顯現出來了。

這顯現出來呢,分三個階段顯現:第一個顯現是「空」,所以叫空如來藏。顯現的空,就是解脫道,就是見到涅槃,見到真如,見到無我,見到一切法的本質是空的,這叫空如來藏。就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片空無寂靜的,就是寂滅境界,是每個人內心中都有的,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呢,就是我們內心中就有一份能夠起應萬機,真如隨緣而不變,產生或者是運行一切萬物的這種現象。外在的一切現象的運行都有它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因緣果報的緣起規律,這就是不空如來藏。這也是我們佛國淨土,這一切佛都有淨土——一切佛都有華藏世界,重重無盡的莊嚴,這個都是不空如來藏。

然後空不空如來藏呢,是指空如來藏和不空如來藏兩者是一體,而不是兩個。就空和有是一個而不是兩個,這就是空不空如來藏,這都是佛的三種德性,就是法身、報身、化身這三種德性,佛的三身所具足的。

——摘自安福利生

2015.02.11《吉祥經》

相關焦點

  • 空、不空、空不空如來藏這三個到底是什麼意思,有多少人能懂?
    所以這裡講到的是如來乘法。就是整個我們講到空如來藏,不要你說講了半天的地水火風四科了,包括六凡以外的四聖法全部非如來藏,非世間也非出世間,六凡四聖一切諸法都非,要泯,這叫做空如來藏。後面這段,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就是以空如來藏湛寂之體清淨本然,所以俱非世出世間一切法。
  • 如來藏詮釋《金剛經》中最精華的十句話!(深度好文)
    如,代表空,可以理解為空如來藏,就是無形無象,沒有生滅的狀態。是,就是有,就是不空,代表有形有象,有生滅的萬法。如是,就是告訴我們,空當下就是有,有當下就是空,萬法沒有哪一法不是「我」。明白這個道理,用在生活當中的每時每處,那你就是念念在道,你念念都是在做如是觀,你念念都是在佛的境界。
  • 何謂「如來藏」?
    大乘的興起,是由於對釋迦的永恆懷念,念佛觀佛唯心所現之影響,而有了如來藏和瑜伽唯識的思想.初期大乘的清淨心是指空(性),肯定不是含有什麼」無限莊嚴功德」此類.如來界,如來性,是如來藏的同義詞.界有因義,而作用時因力具足如來藏.
  • 如來十號(一)
    如果與「性」和「相」來對照,『來』就是「相」,這個「不空如來藏」講的就是「相」,『如』就是「性」,「空如來藏」講的就是「性」,「空不空如來藏」就是講的『如來』,就是講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即相即性、即性即相」。所以對「空不空如來藏」我們要作一個相對而言圓融圓通的解說。
  • 五方佛:大日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不動如來
    二、東方不動如來,東方不動如來的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悅淨土,因為生該土者即不再退轉,所以藏文名稱為真樂。三、南方寶生如來,南方寶生如來的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淨土,因為此佛具足成就正覺的一切品性和能力,所以藏文名稱為賦有光榮。
  • 如來藏的空相和諸法空相
    第二節 如來藏的空相為什麼說如來藏是空相?祂與五蘊十八界的空相有什麼不同?說如來藏是空相,是因為祂沒有三界世間的六根相、六塵相、六識相,也沒有五蘊相,沒有一切世間相,但卻是真實的存在。五蘊萬法和如來藏兩種相,不管是假法也好,實法也好,所有的相都是空的,實質都是空性心如來藏。
  • 什麼是如來藏?真如的含義,大多數人不知道
    對於資深佛教徒來說,真如、如來藏、法界、自性清淨、法身等詞彙是經常見面的老朋友了。如來藏思想在佛教體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法的精髓,也是我們修行和成就的依據。因此了解和學習如來藏對佛弟子來說非常重要。如來藏是什麼意思?
  • 永嘉大師《證道歌》以親證如來藏而言證道(一)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淨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語譯:經中所說的無價摩尼寶珠,世俗人及佛門未悟、錯悟的人都不能認識祂,若是想要獲得這個無價的摩尼寶珠,只需參禪求證如來藏就行了;當你證悟如來藏時,就從如來藏裡面親自收得摩尼寶珠了。
  • 阿賴耶識-如來藏是生死輪迴的主體
    只要真正理解緣起性空的真義,無常無我而能成立生死與涅槃,何必再說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只因眾生根鈍,所以為說如來藏或阿賴耶識法門,使其確立生死輪迴與涅槃還滅的信念,能在佛法中前進,這是極好的妙方便了。】對於這樣的一段話,乍聽之下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是這當中其實是有許多似是而非的地方,值得我們一起來探究探究。
  • 什麼是意根?為什麼說如來藏心中無六根界?
    什麼時候能滅呢?四果阿羅漢入滅盡定時,就能滅掉意根的一部分功能,就是心所法中的受和想兩個心所法,入無餘涅槃時意根就全部滅去了。意根也是不自在的,依如來藏不斷輸送識種子才能存在和運行。既然祂是能滅的法,就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凡是有生有滅的,都不是真實的法,都是幻化的、空的、非我的。
  • 如來藏性揭秘宇宙真相——《秘密》吸引力法則國語視頻讓你心想事成!!!
    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當下都是你的真真如心一念變現。2.你想什麼,你當下就是什麼!你不想,八識田中業力的種子也會存在,只是沒有泛現。當種子成熟,一定會隨緣而現。3.宇宙中的法則,有高有低。但懂得如來藏妙法,則萬法平等。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6.所有美好的思想和負面的思想都是當下的自己,學會忍受,承受,接受,享受。
  • 【重磅觀察】植物人圖騰:《寧瑪九乘次第》中乾癟的如來藏
    然而《寧瑪九乘次第》雖然也用了許多佛教名相,本覺或者覺明——即如來藏,但是卻根本也講不清楚如來藏到底要怎麼去在生活中體認。正因為講不清楚,所以才將一招一式、扎紮實實地說明如來藏內涵的《中論》,判在第三乘。如果有能力講清楚,絕不至於犯這種錯誤。如來藏在義學上是有確切的內涵的,是有方法讓學人直接體認的。
  • 什麼是如來藏的空性思想?「科學、佛學與人生」
    《科學、佛學與人生》是談錫永上師在浙江大學的一個系列演講,旨在向大家闡述如來藏思想,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應用如來藏思想。談談佛為了向更多的人分享談師所理解的如來藏思想,決定開設《科學、佛學與人生》的同名專欄,面向更多對佛學感興趣的有緣人,希望能夠對你們有所幫助。
  • 菩薩依無生死的如來藏才能漸漸無掛礙
    第二節 菩薩依無生死的如來藏才能漸漸無掛礙經文:【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菩薩證悟後,依靠如來藏這個大智慧心的緣故,就能到達無生死的涅槃彼岸,從此心中再也沒有掛礙了。每個眾生的如來藏本來沒有生死,不在有生死的此岸,所以叫作波羅蜜多。菩薩修行六度波羅蜜,為的就是渡過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
  • 慈誠羅珠堪布:怎麼能真正接觸到如來藏的本性
    如果認為如來藏或光明是實有,那就與外道的觀點完全一致了,只是改頭換面,用了不同的詞句而已,同時也違背了第三轉法輪的觀點。學他空中觀的時候,一定要懂得這一點,這是一個難題!很多初學中觀他空,或沒有深入研究的人,都不能過這個關,他們誤以為中觀他空弄不好是外道的觀點,頂多也只是唯識宗的觀點,但這是錯誤的。
  • 背誦楞嚴經: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
  • 明白了如來藏,如何修行,如何觀照?(法師答疑)
    它是講真,講實,講宇宙萬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萬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既然如何度也度不完,菩薩還一直度什麼?何不學小乘做個自了漢,反正世界都是一個人。答:所以把這個分別法和無分別法要區別開來。無分別不妨分別,分別不妨無分別。拳頭變成了手掌,變成了剪子,變成了錘子,變成了什麼什麼,數量上這樣多,本來是一個拳頭相。變成了這許許多多,剪子、錘子增加了沒有啊?不能講它增加,也不能講它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