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隕石研究發現:穀神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正「潛伏在」太陽系中

2021-01-16 環球網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一直在對2008年在蘇丹上空爆炸的一顆神秘隕石進行研究。據美國宇航局(NASA)估計,這顆隕石在撞擊前被發現時重約9噸,直徑近13英尺(約4米)。隕石進入大氣層並撞擊地球表面後,研究人員前往蘇丹沙漠收集其殘骸進行研究。其中一塊碎片表明,這顆隕石很可能是從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斷裂下來的,這顆小行星的大小與矮行星穀神星相當。

穀神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這塊隕石被稱為Almahata Sitta(AhS),由一種被稱為碳質球粒隕石的材料製成。上圖為該隕石的一段假色。太空巖石的構成為研究人員提供了關於孕育某顆隕石的母體小行星的線索。

小行星的構成可以告訴科學家小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在顯微鏡下分析了50毫克的AhS樣本,發現它具有獨特的礦物構成。發現小行星中的礦物質是在中等溫度和壓力下形成的,比一般小行星中的溫度和壓力要高,但比行星內部的溫度和壓力要低。

其中有一種礦物特別令人費解,它被稱為閃石,需要長期暴露在水中才能形成。這種特殊的礦物只在另一塊隕石中被發現過一次。高含量的閃石表明,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碎片是從一顆母體小行星上斷裂下來的,而這顆小行星之前從未在地球上沉積過隕石。

許多更脆弱的礦物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無法存活。研究人員還提到,他們希望JAXA隼鳥2號探測器從「龍宮」帶回的小行星樣本能發現地球上隕石中很少出現的礦物。

相關焦點

  • 一顆矮行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潛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美國宇航局在撞擊前就發現了這顆9噸重(8200公斤)、13英尺(4米)長的流星,研究人員在蘇丹沙漠中發現了異常豐富的遺骸。現在,對其中一顆隕石的新研究表明,這顆隕石可能從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脫落——一顆大小與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大小大。
  • 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
    這種礦物需要長時間的高溫高壓作用才能形成,而且通常認為,在碳質球粒隕石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意味著,小行星2008TC3很可能曾經屬於一個更大的天體,該天體的大小實際上與穀神星(Ceres)屬於同一級別。穀神星原本是運行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一顆小行星,直徑約950公裡。
  • 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體積巨大還富含水分
    科學家一直在對其碎片進行研究並於近日發表了相關成果。 研究表明,2008 TC3來自一個巨大的、富含水分的母體小行星。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獲得了一份50毫克的碎片樣本。在經過拋光處理後,研究人員用紅外顯微鏡檢查了其成分。 通過光譜分析,研究人員有了意外發現。
  • 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早期存在一個神秘天體,會是「第九行星」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在近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在太陽系早期,曾經存在著一個大小和穀神星一樣的神秘天體,而且這個神秘天體上還曾擁有大量的水,
  • 「黎明號」探測器最新發現!穀神星上神秘的「光斑」,竟是一片片高...
    原來,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其曾有一段地質活動活躍時期,直到最近才結束。通過研究穀神星的重力,科學家們對這顆矮行星的內部結構有了更多的了解,並且能夠確定穀神星的鹽水庫大約有25英裡(40公裡)深,數百英裡寬。穀神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要小行星帶。它並不像太陽系外的一些冰冷的衛星那樣,從與大型行星的引力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內部加熱中受益。
  • 隕石碎片蘊藏重要信息,或指向太陽系早期失蹤的矮行星!
    作者:文/星球科普能夠掉落在地球上的每一顆小行星碎片都為人類了解太陽系起源打開的一個重要的窗口,但是科學家們在研究阿爾瑪塔·西塔(Almahata Sitta)小行星的碎片時卻偶然間發現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東西。它包含了我們太陽系中一個巨大的且以前從未發現過的物體證據,也許那是一顆早已被摧毀的矮行星。
  • 唯一一個在小行星帶的矮行星,相關穀神星的有趣事實
    穀神星是太陽系五個矮行星之一,與其他矮行星如:冥王星、卡戎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一樣。儘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穀神星,但實際上它是最著名的矮行星之一。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穀神星的有趣事實 1、穀神星是由義大利人皮亞齊在1801年發現的,相比於1930年才被發現的冥王星,穀神星要早一百多年。2、穀神星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矮行星。也很有可能還有其他矮行星比穀神星小,但,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
  • 神秘的小行星帶與我們的太陽相隔多遠?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最終,天文學家們發現火星與木星之間遍布著無數的小天體,他們被稱為「小行星」。這又導致了「小行星帶」一詞的出現,而該詞後來被廣泛使用。和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一樣,它們圍繞太陽運行,並在太陽系的演化與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結構與構成:小行星帶由數個大天體和數百萬個小天體組成。
  • 矮行星穀神星研究新發現
    美國宇航局黎明號探測器進行的大量研究發現,穀神星是一顆地質活躍的天體,有冰火山以及遠古海洋遺存。2017年末至2018年末,黎明號在燃料耗盡前的幾次繞行中收集了大約一年的數據。這些數據顯示,穀神星很可能有鹽水滲出表面,而且在大約20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它之後,冰層融化後重新上凍,也可能形成了小山丘。穀神星的直徑不到月亮直徑的三分之一。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曙光號即將抵達穀神星
    「研究穀神星讓我們有機會開展太空中的歷史學研究,打開了一扇通往我們太陽系歷史早期篇章的窗戶。」NASA總部行星科學分部主管吉姆·格林(Jim Green)說。「曙光號發回的數據可能會給我們理解太陽系形成的過程帶來重大突破。」
  • 西非沙漠中發現最古老的火成巖隕石,太陽系形成時它就存在了
    名為NWA 11119的火成巖被發現隱藏在茅利塔尼亞的沙丘中,新研究表示這是一顆最古老的火成巖隕石,並且在太陽系的早期形成。科學家們已經能夠逐步用隕石碎片拼寫出46億年前的太陽系的形成,而最近發現的最古老的火成巖隕石,讓科學家進一步增加了關於早期太陽系形成的更多細節。
  • 太陽系矮行星、小行星和大衛星排行榜(上篇)
    太陽系八大行星我們都很熟悉了,可是對於矮行星、小行星,還有大行星的衛星就了解甚少了。今天就讓我們對這些天體安大小作一個排行榜。五個確定的矮行星由近到遠分別是小行星帶中的穀神星,柯伊伯帶中的冥王星、鳥神星和妊神星,黃道離散盤面中的鬩神星。
  • 小行星帶中最大天體!曾被認為是第5大行星,上面白點令人費解!
    等他再次準備觀察這顆小行星時,它卻早已消失。其實他發現的就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但是科學家們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皮亞齊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顆彗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不見了呢?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用望遠鏡對準了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有出現了!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 隕石和小行星有什麼區別?
    本報北京2月17日電(記者齊芳)2月15日,似乎是個「天外來客」集中拜訪地球的日子——俄羅斯隕石雨導致約1200人受傷,古巴中部城市也報導有隕石墜落;隨後,又有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那麼隕石和小行星是一回事嗎?
  • 距離太陽系65億公裡外,發現「葫蘆狀」小行星,其隱藏什麼秘密?
    今日話題65億公裡外,一個葫蘆狀的小行星!太陽系外圍,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太陽系,我們知道太陽系現在有八大行星,而這八大前夕又分為兩類:即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穀神星並且將近一半的質量還都是集中在四個比較大的小行星上也就是穀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而其中古神星是最大一顆,往往我們看到的都是小行星探測器「黎明號」所拍攝,而這個就是灶神星和穀神星與月球的對比相差很大
  • 太陽系的矮行星有幾多,矮行星與衛星和小行星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就是大與小,圓與不圓的關係。矮行星肯定比小行星大,主要是質量大。現在最小的矮行星是穀神星,直徑為960x932km,質量為9.43±0.07×10 kg,也就是約94.3億億噸。根據這個定義,目前明確確定的矮行星有五顆,按照大小排列為:冥王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穀神星。冥王星從1930年被發現,一直作為行星對待,所以原來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 花神星,一顆花蕾狀的星體,地球上的隕石有38%或與它有關
    太陽系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數量非常多,佔到了人類已發現小型數量的98%,此地聚集了大約50萬顆小行星,還有一顆唯一的矮行星——直徑達950公裡的穀神星,數量如此之多。
  • 穀神星被發現居然是一個「海洋世界」,科學家認為可能有孕育生命
    太空時代最重要的發現科學家們在近年來逐漸了解到宇宙行星當中最獨特的特徵之一就是我們地球上也有的液態海洋,液態海洋在整個太陽系裡比科學家們估計的還要普遍許多。以穀神星為例,這一顆在小行星帶內環繞太陽運行的矮行星,根據《發現》雜誌報導,科學家在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穀神星它實際上是一個海洋世界,若我們在其他星球上發現到大量的水可能會對搜尋地外行星的生命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美國宇航局天文學家艾倫·斯特恩告訴告訴報導:「這是太空時代行星科學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