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女研究生求職:公司偏好男生成了約定俗成

2020-12-22 中國教育在線

  【開欄的話】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消除一切就業歧視。

  對大學生找工作來說,性別歧視較為突出,女生工作更不好找。

  為何性別成了攔路虎?今天開始,本版推出「就業性別歧視怎麼破」專欄,關注女生找工作受歧視的現況。結婚、生子、照顧家庭等社會成本成為了某些用人單位拒絕女生的重要原因,這該怎麼解決?

  初冬的北京,陽光透出樹葉的縫隙灑下來,校園裡一片靜好。「××銀行發筆試通知了,收到沒?」耳邊飄過班裡男同學的詢問,張曉琳盯著地上斑駁的光影,一時沒緩過神兒來。

  清華大學研究生、本科畢業於京外的985名校,找工作對這樣的「天之驕女」來說似乎輕而易舉。然而,一路的摸爬滾打讓她逐漸認清現狀:找份好工作,不容易;女生想找份好工作,更不容易。

  「走得遠的到底還是男生」

  曉琳學的是金融學專業,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都是她意向的工作領域。

  「目前,招聘基本上都已經完成簡歷篩選,進入筆試或面試階段,一些銀行都發offer(錄用通知)了。」雖然學校過硬、專業對口,但國有四大銀行加上交通銀行總行的簡歷關,曉琳一個都沒過。

  簡歷篩選是應聘工作的第一道關卡,連簡歷都沒過,給了曉琳不小的打擊。曉琳覺得,如果大家都沒過,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但偏偏×行總行,班裡十幾個男生簡歷都過了,能去筆試了,而女生只有兩三個過了。「關鍵是這些男生中,無論成績還是經歷,我們不比他們差啊!」曉琳說。

  「我算運氣好的,進了×行總行的筆試和面試,但面試現場一看,一個組12個人,女生往往只有兩三個,有的組甚至只有1個女生。」曉琳的同學劉靜說。

  最終這家銀行總行在曉琳的學院錄用了10個人,8個男生,2個女生。

  讓女生們鬱悶的事還不止這一樁。

  某大型礦產企業,招聘的是財務類崗位,班裡簡歷通過的基本都是男生。某家建築房地產企業基礎設施事業部,招聘金融投資類員工,直接與學院聯繫,點名就要男生。「學院內部發的郵件,郵件裡特別註明,只限男生,又沒我們什麼事了。」曉琳顯得很無奈。

  就業猶如另一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性別歧視問題的存在,或顯或隱,無疑給擁擠不堪的獨木橋又平添了一層過濾網。「女生就算通過了簡歷篩選,在後期的筆試、面試環節,還是自然會被『減分』。」曉琳苦笑著,「走得遠的到底還是男生。

  「難過,但沒有辦法」

  點開手機,班級微信群發來招聘信息,「又是只招男生,又是男生優先,又與我們無關!」曉琳宿舍裡的女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只要有一個男生和我們競爭,就想都別想了。」

  「有些工作辛苦,用人單位想招男生可以理解。」曉琳說,「但像我們這行,又不是挖礦,動腦子的活兒,男女生哪有什麼差距啊。這種情況下還是偏好男生,就不能理解了。」

  「女生是要結婚生孩子,要有產假和更多的保障,企業嫌了,可這些事不能讓我們自個兒扛啊!」用人單位對於女生的種種顧慮讓曉琳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卻又不知向誰傾訴。

  「會鬱悶,會難過,但我們沒有任何辦法。」曉琳坦言自己從來沒想過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映,身邊的女生大都對此見怪不怪了,好像偏好男生已經成了一種約定俗成。

  填網申、跑宣講會、不停地筆試、面試……女生們在就業的轉盤上馬不停蹄地奔跑,「這家拒絕了就趕緊找下一家,哪裡顧得上去討個說法」,曉琳認為,接受與沉默似乎是無奈之下最經濟的「理性選擇」。

  今年年初,我國就業性別歧視案首次成功獲賠。來自華南師範大學的大四女生溫語軒(化名)在招聘中遇到企業「只招男生」,在當地人社部門的調解下,她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公開道歉和賠償,感到「揚眉吐氣」。而這份揚眉吐氣的背後是長達71天的維權拉鋸戰。

  「女生不是不夠優秀,有時候根本沒有機會去證明自己的優秀。」曉琳坦言希望能夠有替女生們說話的渠道,讓優秀的女生能擁有平等展示自己的機會。

  「更加努力,才能與他們比肩」

  抱怨歸抱怨,相比於寒冬中求職尚無定數的大多數女生而言,曉琳還算幸運。

  7月份至今,曉琳就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她表現較好,各項考核也相對順利,終於打動了用人單位,「算是有了一個保底的選擇,」曉琳露出稍顯輕鬆的笑容。

  為了獲得這份來之不易的實習,曉琳準備了近一個月,研究經濟形勢、翻閱幾百頁的行業報告,完善研究思路,經歷2次筆試3次面試,才最終獲得了一個實習的機會。曉琳坦言,「只有更努力,才能與男生比肩甚至超越他們。」

  然而班上的大多數女生沒有曉琳那麼幸運,甚至連找個實習都要讓位於男生。近日,班級的微信群收到某大型信託公司的實習招聘,做得好有可能留下來,主要工作是營銷策劃,點名只要男生。

  截至目前,班裡有的女生投出了100來份簡歷,但收效甚微。性別歧視作為就業中的潛規則,讓女生們感到一種「被鄙視」的感覺,甚至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自卑感和焦慮感。曉琳說:「在這種情況下,抱怨不算什麼,難過也不稀奇,就是哭上一場也正常。」

  「我們班女生真的很牛,有的有理工科背景,數學很好,有的統計分析軟體用得特別溜,但簡歷說被刷就刷了,都不知道自己的短板究竟在哪裡。」曉琳很是不解,「有些男生,實習很少,準備得也不怎麼樣,但是簡歷說過就過了。難道性別真的如此重要,我們究竟要多努力?」

  最讓曉琳鬱悶的是,身邊的男生有的雖然取得了筆試和面試的機會,卻因為時間衝突或者準備不足等原因放棄,造成名額流失,「如果這些白白流失掉的機會能夠給我們,我們一定能好好抓住。」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

相關焦點

  • 清華女研究生求職:公司偏好男生成一種約定俗成
    某高校畢業班公共郵箱收到的招聘信息,點名只要男生。  求職呵,請別把我們擋在門外(就業性別歧視怎麼破?·上篇)  【開欄的話】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消除一切就業歧視。  對大學生找工作來說,性別歧視較為突出,女生工作更不好找。  為何性別成了攔路虎?
  • 「二胎」放開致女研究生求職更難?先生娃後就業?
    招聘會上人頭攢動。   女研究生求職面臨壓力。   隨著「二胎政策」全面放開,有人猜測女研究生的就業恐「難上加難」?記者21日在「江蘇省2016屆畢業研究生暨高校師資專場供需洽談會」現場調查發現,國企、事業單位基本沒影響,部分民營企業應聘難度的確大了。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女研究生中悄然流行起「先生孩子後求職」的觀念,「我一位學姐在校期間搞定結婚生子,畢業時輕鬆求職,堪稱人生贏家。」一名女生說。
  • 湖南「研究生媽媽」不少見 已婚已育成女研究生求職撒手鐧
    「能不能在讀研時搞定老公孩子求職時一身輕鬆」,記者從湖南高校了解到,最近幾年在校結婚生子的研究生確實有上升趨勢,並成為學校計生工作重點。   學生   湖南「研究生媽媽」不少見   「其實高考完就該生個寶寶!暑假坐月子,大學帶孩子!不想上課的時候讓舍友帶著孩子去幫自己籤到,大學有充足的時間陪寶寶健康成長!
  • 研究生就業持續低迷 濰坊女碩士求職屢遭拒絕
    高校連年擴招研究生,而有些學校相應的培養機制卻跟不上,致使研究生學歷「含金量」持續走低,很多看重「性價比」的單位,反而選擇了學歷較低的本科、專科生,而放棄研究生,這就要求各大院校在研究生的培養上下更大的功夫。考研為什麼這麼「熱」?今年的研究生報名人數創造歷史新高,達到180萬人。
  • 清華研究生的大學四年
    同時我也沒有放棄探索其他路徑,一面跟各種朋友交流轉專業的可能性和轉之後比較好的路徑,一面開始看各大求職社群和論壇,了解適合自己性格和價值體系的職業發展方向,最終想到的就是諮詢和PEVC。在整整彷徨抑鬱了快一個月後,我終於意識到這樣躺著的焦慮是極度沒有意義的,我開始認真的給自己計劃,一步步去了解諮詢和PEVC偏好的技能和需求,開始看casebook,投資相關的書籍,並且提前開始做畢業設計,四月份去找實習。
  • 本屆碩士畢業生激增25% 研究生求職拼不過本科
    北京娛樂信報訊 10月19日,北京市第一場研究生招聘會提前拉開了2007年應屆畢業生求職熱,來自官方數據顯示,北京2007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20萬,其中研究生5萬餘人,比去年增加1萬多人,增長幅度達25%。另一方面,研究生年齡偏大的現實無形之中成為其求職中的「絆腳石」。「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當天,849個工作職位吸引了2000多名研究生的光顧。
  • 女大學生求職難 誰是救星
    在對薪酬的期望方面,女大學生回答:50萬元?想都不敢想;20萬元?痴人說夢;10萬元?絕不可能;6萬元?非常非常滿意;4萬元?非常滿意;兩萬元?滿意;1萬元?我知道不是月薪,是年薪,我也……滿意。如果公司還有困難的話,打張白條,也行。    無獨有偶,另一則消息再次讓人們把視線聚焦到女大學生就業問題上。一名銀行職員利用「潛規則」騙奸了8名求職女大學生。
  • 「雙非」女碩士求職屢遭拒絕,苦讀18年終成泡沫,如今在家帶娃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前陣子,網上一位女碩士述說了自己的求職之痛,這也引起我們的思考,雙非院校的研究生,有必要讀嗎?第一學歷,對於學生而言有多重要?★985、211本科畢業為何強於「雙非」研究生?其實,我們在市場求職時也會發現這一點,那就是許多網際網路公司,譬如騰訊、阿里巴巴,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標註優先考慮985、211院校畢業的學生。
  • 北京一學院10餘名女大學生懷孕生子:求職有優勢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所高校發現,女大學生求職時被問「你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幾成「必問」環節之一。很多學生發現在簡歷中註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業成功率更高。與此形成呼應的是高校內的「研究生媽媽」越來越多,有的院系就有十幾個女生在校期間生子,甚至生子現象向本科生蔓延。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貝克爾歧視理論,是基於偏好的歧視,又叫品味歧視理論(taste discrimination)。他認為,個體偏向於同某些特定種族或性別的成員打交道,這是歧視者的一種偏好,源於個人。放到招聘中,假如一位白人HR歧視黑人,他就不招黑人;假如一位HR歧視女性,他就不招女性僱員。他同時也指出,當一個人為了維持歧視的偏好時,將會導致可供選擇的對象範圍受到限縮,他會為此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
  • 女研究生求職碰壁自白:冷門專業和「死宅」是主因
    就業,對於地理專業的這位女研究生來說,是個頭疼的事兒。  「之前對這個專業不了解」  在杭州街頭一家冷飲店裡,恢復成生活狀態的小盧繼續講述著自己的求職經歷,「我覺得找工作這回事,順的人特別順,不順的人怎麼都不順。像我參加一些筆試總是過不了線,即使偶爾過線也是排名很後面。」
  • 研究生專場招聘昨啟動 五大專業求職難易度調查
    「都念到研究生了,每個月再怎麼著也得有個5000元往上吧。」張同學的班上總共有21個人,現在近三分之一找到了工作。「好點兒的有七八千一個月,有些女生要求低點,四千多就可以了。作為男生,我怎麼能不急呢?」
  • 研究生畢業肯定更好找工作?我看不一定!女研究生的尷尬困境
    繼續選擇讀研的同學並不多,三十幾個人的本科班級裡只有我和另一個女生考上國內研究生,三個同學成功申請到國外大學的研究生。今天,我想分析一下25歲的女研究生的就業形勢,來看看到底有多艱難。如果給應屆生的求職難易度排序,我想應該是這樣的:碩士男>本科男>本科女>碩士女(其中:已婚已育女>單身女>非單身女>已婚未育女),學歷越高對男性而言更具優勢,年齡越小越有優勢,男性無論學歷如何都比女性更佔優勢。
  • 碩士研究生在民工市場求職:只求月薪3000元
    這位女生非常感興趣,目前已經去參加公司筆試了,如果發揮正常的話,錄取應該不成問題。晨報訊安德門民工市場從年初七開門,求職者是一天比一天多,其中不乏背著包拿著簡歷的大學生。記者從該市場大學生就業窗口了解到,開門5天已經有100多名大學生到此來登記求職,而其中一位南師生物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選中一個策劃編輯崗位,月薪3000元。
  • 我,25歲,女研究生,211大學畢業,投了100份簡歷竟然找不到工作
    我,25歲,女研究生,211大學,畢業就等於失業昨天,我表哥給我打電話,讓我給她女兒找個公司安排工作。我非常納悶,我侄女挺優秀的,她學校是211,學的財務專業,當年是保送上研究生的,怎麼會找不到工作呢?
  • 生孩子後求職有什麼優勢?為何用人單位都喜歡已育的?
    不少企業在掛出崗位要求時,頻頻亮出的「男生優先」字樣讓到場的女研究生很是沮喪。一家藥企就用一張A4紙註明,所需的三個崗位需要男生。另一家招聘市場專員的文化企業攤位前,幾十個女生排著隊去投遞簡歷並等待初面。該企業的面試官簡單詢問了一位女應屆研究生後,突然問:「有男朋友嗎,最近有結婚的打算?」
  • 跟女生約會,要遵守「約定俗成」的規則,男生更容易脫單
    這是追女生過程中,男生常遇到的問題。如果,在約會的過程中,男生不能做到給女生一個良好的體驗,那麼,感情就很難得到發展,想追到女生會很難。其實,男生想要完美地完成一個約會,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只要遵守好,一個約會就基本不會差。
  • 非全研究生抱怨:考上碩士卻成求職障礙,有4原因讓我理解單位
    非全日制研究生抱怨:考上碩士卻成找工作的絆腳石,基於這4點原因,我到很能理解他們所抱怨的用人單位的——————剛看到一篇網文《考上碩士卻成了找工作的絆腳石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之痛》,文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倒苦水,說自己在求職時遇到的重重阻礙,這些障礙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招聘單位不認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
  • 雙學位清華碩士求職被退,引網友猜測,理由是什麼?
    雙學位清華碩士求職被退,引網友猜測,理由是什麼?一獵頭曝光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向公司推薦了一名33歲武漢雙學位清華碩士,結果雙學位碩士竟然被退回了,為什麼?要知道獵頭的職責就是向公司推薦供送各地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他們經過一番搜索排除再向公司推送人才,那可是精挑細選,幾乎沒有推送失敗的。那麼問題來了,雙學位清華碩士求職被退,理由會是什麼呢?看到這消息,網友都炸開鍋了,紛紛表示不可思議。紛紛猜測是學歷不夠嗎?一時的自律換不來一世的安穩的,這武漢雙學位清華碩士的自律時間可想而知。
  • 在日求職有多難?日本女大學生面試時被性騷擾,甚至是潛規則...
    求職面試是每個畢業生都會經歷的,在日本一些大企業面試更是分好幾輪,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面試需要應對面試官的各種問題,除了正常的面試問題以外,最近在日本被求職新人控訴最多的,是在面試時碰到的性騷擾。對於求職新人來說,面試的成敗,決定了最終是否能獲得自己想要的這份工作。可是,比起男大學生來說,女大學生在面試時又總會被問一些尷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