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中院通報求學詐騙案例 「找關係、走後門」不可信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每逢高校招錄,社會上難免會出現形形色色的詐騙信息,一些不明真相、急於求成的考生及家長往往會被所謂「捷徑、後門」信息迷惑,進而上當受騙,損失錢財。今天(20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通報了相關案例的調研結果,以真實的案例提示考生及家長要提高警惕。

  典型案例顯示,一個內退的軍校美術老師,聲稱可以「花錢就能本碩連讀」,騙取六十多萬。北京三中院刑二庭法官程昊介紹,被告人趙某原來是某軍隊子弟學校美術老師,但沒有軍籍,內退之後仍時常著軍裝並對外宣稱自己是軍人。適逢被害人劉某的乾兒子歐某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分數上不了一本大學,就想找關係、走後門。劉某聽說趙某神通廣大,認識很多人,就跟趙某說了自己的想法。

  趙某聲稱自己聯繫了教育部的人,辦事要找領導、要花錢,各大學的價錢不一樣。

  程昊介紹,二人約定趙某幫助歐某到北京郵電大學讀「本碩連讀」,需要38萬元,之後給了一份錄取通知書。劉某經查詢發現錄取通知書是假的,趙某堅稱通知書沒有問題,讓孩子來北京報名。孩子來到北京之後,趙某把孩子帶到北京昌平某大學的某「企業基地」,並非正規全日制統招學校,畢業之後只能拿到成人教育畢業證,這種學校誰都可以在網上報名,交錢就可以上。

  劉某發現被騙,向公安機關報案。歐某成績本可以就讀一所師範大學,但卻因此錯失機會。法院查明,趙某還有一起類似詐騙犯罪,以詐騙罪判處趙某有期徒刑十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一千元。

  典型案例還顯示,初某一直擔心孩子沒有北京戶口,在北京上不了學,而在她家做保姆連某竟然說自己有辦法。

  程昊介紹,被告人連某知道後說自己有個表哥是房管局副局長,可以通過拆遷戶口遷到拆遷地區辦理北京戶口。連某花錢找朋友肖某冒充北京房管局工作人員,稱認識連某做區房管局副局長的表哥,初某相信了。

  接著,連保姆稱辦戶口需要10萬元。可初某交了錢後,連某先找理由辭職,繼而失聯,初某發現被騙後報案。經法院審理,連某被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罰金人民幣四千元。

  北京三中院刑二庭法官宋環宇分析,這類犯罪主要針對非京籍學生、落榜學生、希望從軍的學生、文藝特長生。

  騙子先要試探考生和家長需求,最關鍵的一步是取得信任。

  宋環宇介紹,有的犯罪分子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獲得信任,他們虛構自己具有高校教授、研究機構人員、政府官員等身份或結識具有以上身份的領導,有能力獲得「內部指標」、「特殊名額」,從而取得被害人信任。有的犯罪分子通過製作虛假文件打消被害人疑慮,利用偽造的招生文件、辦學資質、學歷文憑、入學通知書或與被害人籤訂承諾書、協議書等手段,進一步增強被害人信任。

  取得被害人信任之後,騙子開始索取財物,繼而推諉拖延或失去聯繫。

  法官提示學生及家長,對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院校名稱、招生計劃可通過教育部指定的信息公開平臺進行查詢。不在此列的,一定要警惕;所謂的「內部指標」都是騙局;不要迷信「找關係、走後門」,應對非權威渠道獲知的消息提高警惕;那些「交錢就能上」的大學,大多是非正規院校。

相關焦點

  • 北京三中院通報求學詐騙案 「找關係走後門」不可信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每逢高校招錄,社會上難免會出現形形色色的詐騙信息,一些不明真相、急於求成的考生及家長往往會被所謂「捷徑、後門」信息迷惑,進而上當受騙,損失錢財。今天(20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通報了相關案例的調研結果,以真實的案例提示考生及家長要提高警惕。
  • 北京三中院發布涉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詐騙案例
    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北京三中院今天(11日)發布典型案例,給暑假畢業季裡正在找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和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們敲響警鐘。北京三中院發布的典型案例顯示,2017年11月,小司在甲網站找工作並留下自己的個人信息後,接到一個自稱A公司人事部鄭某的電話,說他們公司為影視基地招聘拍攝助理、導演助理、道具場工等工作人員,讓小司去面試。小司面試後當場籤訂了合同,先按要求交了前三個月的夥食費4500元。
  • 三中院通報:二手房買賣成涉中介人員犯罪重災區
    記者從今天上午北京三中院召開的新聞通報會上獲悉,由於二手房交易程序繁瑣,產權狀況複雜,風險較高,存在作案的空間,因此成為涉中介人員犯罪的重災區。有的購房人交付首付款後才發現房屋已被房主出售給他人或房屋存在限制或禁止轉讓的情形,因此承受巨大損失。
  • 天津市三中院發布智慧財產權審判六起典型案例
    天津頻道 > 今日天津 天津市三中院發布智慧財產權審判六起典型案例
  • 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新聞通報會現場。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12月4日,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通報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通報指出,從司法實踐來看,洩露、濫用、超範圍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不僅會給公民的正常生活帶來困擾,更可能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床,為電信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提供「精準制導」。據統計,自北京三中院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
  • 想走後門「託關係 卻被詐騙1.5萬元
    想走後門「託關係 卻被詐騙1.5萬元 2019年08月15日 10:27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臨近開學,警惕「託關係」入學詐騙
    8月20日,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濱江派出所破獲一起託關係辦理入學詐騙案件,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夏某。「走後門」進名校可信嗎?」可以幫助小孩「走後門」進名校,隨即聯繫上夏某。夏某稱所謂的「關係」都是自己編出來的,自己現在十分後悔,不該貪圖不義之財,並表示會儘快將錢歸還王先生
  • 北京三中院:房屋中介涉刑案件量逐年上升 二手房買賣領域是重災區
    12月15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三中院召開審理涉房屋中介人員刑事案件新聞通報會上獲悉,由於二手房交易程序繁瑣,產權狀況複雜,風險較高,存在作案的空間,因此成為涉中介人員犯罪的重災區,並且該犯罪有逐步上升的趨勢。
  • 北京三中院:房屋中介涉刑案件量逐年上升 二手房買賣領域是重災區
    12月15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三中院召開審理涉房屋中介人員刑事案件新聞通報會上獲悉,由於二手房交易程序繁瑣,產權狀況複雜,風險較高,存在作案的空間,因此成為涉中介人員犯罪的重災區,並且該犯罪有逐步上升的趨勢。
  • 北京三中院論文獲獎情況了解一下
    北京三中院論文獲獎情況了解一下 2021-01-04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二中院:醫保詐騙人均涉案近百萬,個別醫生不定期受賄
    在醫保詐騙案中,個別醫生不定期接受「藥販子」賄賂,為其大量開藥。9月15日,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通報近一年間詐騙醫保基金犯罪案件審理情況。通報顯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北京二中院及轄區共審理詐騙醫保基金案件35件,被告人47人,犯罪金額4600餘萬元,人均涉案金額近100萬元。
  • 北京只此一家!三中院審監庭獲評「全國法院審判監督工作先進集體」
    10月22日,在「全國法院審判監督工作會議」上北京三中院審監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法院審判監督工作先進集體」這是北京法院中唯一獲得通報表揚的集體
  • 北京二中院:醫保詐騙人均涉案金額近百萬
    原標題:北京二中院:醫保詐騙人均涉案近百萬,個別醫生不定期受賄  在醫保詐騙案中,個別醫生不定期接受「藥販子」賄賂,為其大量開藥。  9月15日,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通報近一年間詐騙醫保基金犯罪案件審理情況。
  • 學子「走後門」求職被騙財 律師稱不受法律保護
    1日,江西一高校大學畢業生張美龍,來到本報投訴稱,自己花錢託人給謀份「差事」,可心儀的工作沒找著,錢卻要不回來了,自己被人騙了。學子找工作遭遇「潛規則」張美龍告訴記者,他是2009年江西一所高校的畢業生,大學畢業後,他就開始四處投簡歷找工作。
  • 你不幫我走後門,我就讓你身敗名裂!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應,跟人性有關係,跟媒體的報導也有關係。在人們的認知中,警察是打擊違法犯罪,維護正義的。這是一個正面的形象,也是人們理想中警察應該有的形象。然而,事實上,在形象正義的警察隊伍裡,總有那麼一些敗類,在破壞這個隊伍的形象。對於這種事情,人們是深惡痛絕的。
  • 北京三中院作出一審判決!這惡勢力團夥主犯被判無期
    北京市三中院經審理查明,2001年至2019年間,被告人高福新以其實際控制的原北京東方長安商貿有限公司、北京東方新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為依託,以親友關係、經濟利益為紐帶,糾集被告人李紅軍在該惡勢力犯罪集團違法犯罪過程中,時任密雲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廣雙、時任北京長安永順經濟合作社社長王洪春等人,利用職務便利,幫助高福新侵吞、騙取國有財產。據此,北京三中院作出上述判決。(原標題:一惡勢力團夥主犯被判無期)來源:北京晚報流程編輯:u008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北京三中院對高福新等人惡勢力犯罪集團系列案作出一審判決
    11月6日,北京三中院對市檢三分院提起公訴的高福新等人惡勢力犯罪集團系列案作出一審判決,以尋釁滋事罪、故意毀壞財物罪、詐騙罪、貪汙罪等罪名,對集團首要分子高福新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李紅軍、高福剛等17名集團成員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一年不等的刑罰。
  • 北京一招聘平臺員工售賣簡歷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2月4日,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當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上表示,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過去主要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為主,如今,包括徵信、定位、行蹤軌跡、住宿、房屋產權在內的動態信息被收集
  • 北京高院通報掃黑除惡最新進展
    人民網北京9月10日電 (薄晨棣)今天上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近階段北京法院掃黑除惡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部署,並發布了5個涉黑涉惡典型案例。記者獲悉,自2018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法院共受理涉黑涉惡案件176件887人(其中涉黑案件4件62人,涉傘案件12件12人),一審審結162件803人,二審受理99件,審結81件,依法判處追繳、罰沒、退賠財產6億餘元。
  • 長沙警方通報電信網絡詐騙十大典型案例「
    4 月 30 日,長沙市公安局召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聞通報會,長沙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就近期發生的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兼職刷單詐騙、貸款詐騙、虛假投資平臺詐騙、裸聊詐騙等 10 起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進行了對外通報。提醒群眾增強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