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要按照別人的想法來走自己的人生呢?

2020-12-11 愛看電影的守望

天堂與地獄的之間的距離,應該是很近的吧,要不然怎麼會有人輕而易舉的將天堂的人拉入地獄呢?

總裁這個詞聽著就很高大尚吧!不過今天的這位總裁安迪實在有點慘,慘到一個什麼地步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因為妻子和情人偷情而入獄,關鍵是他還什麼都沒做,就被抓進監獄裡當成殺人兇手了。監獄與外面的世界,雖然只有一牆之隔,卻是兩個天地。前者,陰沉,晦暗,充滿腐敗味道,外面的世界呢,藍天白雲,紅的花綠的草,絢麗而充滿自由。是個人都不會適應裡頭的生活吧!對於前途一片光明的安迪來說更是如此。但在這裡,只有兩種人,第一種『活著的支配者』第二種『活死人』。

入獄後的安迪與黑人瑞德結識,瑞德告訴安迪:「: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這無疑不是告訴安迪,為什麼會對這種生活感到苦悶不堪呢?因為你心中有希望,它是你痛苦的根源,放下希望,你會適應這種只會聽從別人命令的生活的。安迪呢,他認為希望就是一團不滅的火焰,無論你處於怎樣黑暗的環境中,它總能照亮你前行的路。監獄的生活從來都不是什麼好日子,最初的兩年,歷經同性「姐妹花」的折辱,他以命相搏,換來的是尊嚴以及毒打,但他從來不會退縮,一次機會,他使那名獄警免稅後,好像有什麼不一樣了,「姐妹花」的凋零,越來越多的獄警來尋求他的幫助,他甚至被派往圖書館工作。好像和往常的生活又沒有什麼不同,他依舊生活在監獄裡。

真正的貴族是精神上的富足,從來沒人來這個圖書館裡看書,也不會有人會認為誰會在這裡看書,畢竟這裡可是監獄啊!但安迪卻不這樣認為,他堅持著他心中美好的願景,每周給州長寫一封信。身邊的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的到回應的,畢竟這裡可是監獄啊,但第三個年頭,安迪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他收到了一批捐贈的圖書。看到回應的他,將一周一封信變成兩封,也許是州長被他這股傻傻堅持的勁兒感動了,安迪不但受到修建圖書館的金錢,也收到了來自社會的圖書。一番改造過後,圖書館煥然一新,這裡的人們竟然開始看書了。

之後,安迪從一名罪犯口中得知,妻子的死另有其人,他將消息告知獄警,得到的竟然是這名口供證人的死訊和他被囚禁兩個月的消息,為的是他在這裡,可以給他們這些獄警帶來好處。這件事讓他知道不管他是不是清白的,他都要老老實實的接受這裡的支配者所給的一切。這也讓安迪徹底明白,任何人都不會成為他的救贖,能夠帶他出去的,只有心中的那團火。他清楚的感覺到火焰照亮的地方,是外面的世界,他必須要離開,即使這條路是漫長而又艱難的。十九年,他用十九年的時間打通了通往自由的路,在瑞德看來,他用將鐵鍬藏在《聖經》裡,頂住那些獄警查房的危機,再用鐵鍬挖隧道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對安迪說:「難道你想用一把榔頭挖一條隧道?」是的,安迪用行動證明了,希望就是被實現的,即使火焰的光亮很小,它也是可以被實現的。還沒有做用水澆滅了自己的那團火的人,註定成為「活死人」。人活一世,不管處於何種境地,一定要活得瀟灑。

《肖申克的救贖》最後迎接安迪的是電閃雷鳴的滂沱大雨,它們在為安迪的自由歡呼著,雀躍著,在河裡脫下象徵著囚犯的衣服,身體被這大雨淖洗著。這條路安迪走了十九年終於隨著心中火焰的光亮來到了真正自由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你們說為什麼《阿甘正傳》能夠擊敗《肖申克的救贖》呢?
    多方面解讀不是一些人的「過度闡釋」,只要不是那種在闡釋的文本上做過多腦洞大開的發揮解釋,弄到最後變成了荒誕離奇的東西,所以還是要回到電影本身的文本上來說。不知道有沒有人是在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過來的呢?小編就是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才去看的《阿甘正傳》。
  • 否定製度化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憑著這個分數,應該推薦給大家看看!我們在電影院裡看過很多電影。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時為某個情節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破口大罵,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激動不已!在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時,好多人坐在觀椅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也沒有被關進監獄,可是他們依然過著囚徒一樣的日子,他們的身體雖然沒有被關進監獄,可是他們的心靈卻一直在牢籠裡,稀裡糊塗的過日子,沒有人生目標和夢想,在我看來,沒有夢想的人是可悲的,因為夢想代表著希望,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這樣的生活該是多麼的無聊和乏味啊,幸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有希望,因為有希望,我們才會對明天抱有幻想,才會為了未來去拼搏努力,人生就就是這樣,只有不斷的通過自我努力去實現一些東西,人的價值才會得到體現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承認自己看不懂,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孔子都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求學做學問,就要端正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別人不僅不會取笑你,反而還會認同你。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肖申克的救贖》:在被體制化人生中心懷希望,才有無限可能
    對陌生環境的未知與無所適從,會給身心帶來極大的恐懼與不安,而身為普通人的本能反射是逃回自己熟悉的舒適區,就像《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因為害怕陸地,所以選擇躲在船上度過餘生;至於回不去的人呢?不再是囚犯身份的老布、不再是食物鏈頂端的典獄長諾頓,對於人生這場遊戲,他們都選擇了自己結束自己的人生,強制退出。
  • 《肖申克的救贖》——詮釋執行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當時除了自己或許沒有別人相信他是被冤枉的,被捕入獄後不久安迪心裡產生了一絲希望,安迪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最後,他想到了挖地道逃生,這或許是唯一的出路,要挖地道那麼就要有工具,安迪通過他對財務的精通,所以他通過幫監獄長做黑帳而獲得了對方的信任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篇,快來看看吧!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人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25年後,肖申克沒有救贖,只有中年危機
    「25年來,這是第一個和其他人一起看肖申克的絕佳機會。盡情享受吧!」這一場遲來的「生日聚會」,對於入圍七項奧斯卡獎卻無一斬獲的《肖申克的救贖》而言,意義重大。今天的它,避開了1994年各路好片的圍追堵截,亦不必擔心晦澀片名所導致的票房遇冷。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對我的救贖 豆瓣電影高分幫榜首
    被體制化了的人,一旦離開這種體制的管束,他的生活就沒有了方向,經年累月的壓迫已經把一個人的思想意識抽空,他只能從別人的壓迫中獲得生存的意義,他已經不是他自己了。而自我救贖的行為卻彌足珍貴,那是自身內心世界的寄託,那是人對希望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點燃希望,讓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救贖!
    這部老電影,當年的你是因什麼而看的呢,我個人當年看全憑著因為評分高,看完電影卻感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多年以後的今日看完了整本書才發現當年的自己真是閱歷不夠,書中所表達的體制化是我們無法逃過的話題,書中的一部分與大學的我也引起了共鳴,大學比高中更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幹什麼,整日無所事事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173萬人打出滿分|救贖只能靠自己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別人。希望是件好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瑞德,如果你終於假釋了,去找到那個地方,在石牆底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著東西給你,你搬開它……就知道」安迪向赫伍要了一根繩子,但誰也沒想到他是為了越獄。
  • 《肖申克的救贖》與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肖申克的救贖》當中我最記憶深刻的一段話,是一位老年囚犯布魯克斯因為在獄中表現良好而得到假釋時電影的旁白。他為什麼要自殺?他明明得到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當中的主人公恰與此相反,他被冤枉入獄,初印象裡瘦弱的他被囚犯們用作打賭來過度無聊的生活,他們打賭他一定會哭鼻子的,但事實並沒有。
  •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是人生必看電影?
    如果說會的話,那麼,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本書其實是特指一部叫《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部電影是豆瓣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每一個視頻平臺上的評價都超高,基本是保持在9.3以上。影片講述的不過是一個冤假錯案加上越獄的故事疊加之後呈現的劇情,可是卻別具風格。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不妨去看一下《肖申克的救贖》
    不要因為眼淚而錯過笑臉,人這一生怎能都事事順心呢,先把淚水放到一邊,讓笑臉展現給別人看。當你真的對生活已經絕望了,不妨花兩多小時去看《肖申克的救贖》,看完你會把那絕望都拋到腦後了。《肖申克的救贖》豆瓣電影排名:Top1。
  • 肖申克在戒毒所的救贖
    我跟科長反映要停,看電影的事情必須要停。如果不停,讓他叫別人放,我不管了。科長晚上進來了看了一趟,第二天叫停了。金鐵石也有疑惑。我前面寫給他的片子,他基本上都下載了,他的U盤只有那麼大,放完一部,他就刪除一部。他幾次問過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放不放?「肖隊長,你老鄉那部片子放還是不放?」「什麼我老鄉?」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利在實驗中確立了「鏡像自我」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是依據別人對本人的看法和評價而開展起來的,從「別人」這面鏡子中照出我們自己的樣子,構成了自我意識。瑞德即使沒有被假釋,他也已經自由了。因為自我意識的覺醒,他放下了,放下了一定要出去的執念,承認了對過往的無力感,不再去做無謂的辯白與努力。
  • 在體制化中救贖自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安迪是如何做到的?
    他的代表作品有《肖申克的救贖》《綠色奇蹟》《迷霧》等。作為一個對電影有著狂熱追求的導演,他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有著精準的把控。這部犯罪劇情電影被希望、自由這主題所涵蓋,在監獄的每個人都被體制化了,被極度嚴格的紀律和聖經所禁錮著。正如瑞德所說:「希望是很危險的東西,希望會讓人瘋狂,它在這裡沒用」。
  • 用數學方式解讀《肖申克的救贖》,得出了一套人生公式
    用數學的方式解讀經典電影,這一期帶來《肖申克的救贖》。安迪被判入獄=生活中的不平等,生活中遭遇了不幸。監獄=牢籠,等於困住你的一切,也可以理解為生活中的負擔、壓力。三姐妹=人生路上的絆腳石,生活中遇到的小人。瑞德=朋友牢籠困住了你身體,磨滅你對生活的欲望。最怕的不是困住身體,而是困住你的意志。遇到困難時,感覺到壓力時,最可怕的是你沒有了掙扎的欲望。安迪深處牢籠,卻依舊生活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