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點燃希望,讓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救贖!

2020-12-15 小女俠的故事

這部老電影,當年的你是因什麼而看的呢,我個人當年看全憑著因為評分高,看完電影卻感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多年以後的今日看完了整本書才發現當年的自己真是閱歷不夠,書中所表達的體制化是我們無法逃過的話題,書中的一部分與大學的我也引起了共鳴,大學比高中更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幹什麼,整日無所事事,對前途一片迷茫,不知未來的我們就開始回想過去,想起了高中時光,變得無比懷念那段當時十分厭惡的時期。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不是被體制化了,起先無法忍受高中那種高強度枯燥的生活,然後逐漸可以忍受這種生活,感覺一切都被規定好,我們已經開始依賴那種生活,生活不是一成不變,我們也要努力克服這種體制化症候群,體制內的生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脫離了體制後無法面對體制外的一切這個社會從未拋棄我們是我們拋棄了自己,書中最後說,我該怎麼辦,使勁活下去,或使勁找死,當然是選擇後者了,那就要好好學學怎樣使勁活下去,最後,看完了書可以去重溫一下電影了。

讓我們重溫其經典場景,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體制化下被無形禁錮的心,守著那微薄的希望,相信並堅守著,找到勇氣和精神力量不被環境同化,一次含冤入獄,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20年後,安迪從入獄那一刻起就開始盤算的越獄計劃終於成功實現,這到底是安迪一個人的越獄故事還是肖申克監獄裡靈魂的救贖。

瑞德第三次假釋考核,當你老了,也活明白了瑞德影片前期也是被體制化了,說的都是為了假釋的漂亮話,或者說有意為之不想被假釋,第三次是真情流露,悔恨在監獄裡的生活,正是安迪給了他希望和勇氣,擺脫體制化,肖申克監獄儼然成了典獄長的私人封地,只是典獄長低估了安迪對自由的嚮往,安迪向著自由的方向,爬過了5個足球場寬度的骯髒下水道,瑞德說給我爬我都不爬,安迪,整個監獄唯一沒有罪的人,她是為了內心的贖罪,在監獄裡待了十幾年,卻死在典獄長手裡,這成了壓死安迪的最後一根稻草。

影片印象最深的二個人物:安迪和瑞德,在這個監獄內所有人都是無罪陷害而來的.除瑞德.這裡特別黑暗,每天幹活.然後還會平白無故的被欺負.感覺好卑微.當然裡面也好水,可以用香菸買通人際關係.而瑞德在裡面有點厲害.他會找渠道弄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一把小錘子讓安迪和瑞德成為了好朋友,後面因安迪這個人有能力.有想法.於是被派到監獄圖書館工作,後面他依靠小錘子挖獄成功出逃,出去後也沒有忘記瑞德.想約他一起幹場大事業,關在監獄40年,釋放後的人生,和社會已經格格不入。

戲劇化的人生是無法選擇的一個百口莫辯的人只能在絕望中適應生存但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希望可以令人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然而你也要有個敏銳的大腦確保你在惡劣的環境中可以脫身與其苟且不如竭盡所能放手一搏如此即是海闊天空,當影片最後一個鏡頭落下,腦海中一遍又一遍浮現影片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誰救了誰,到底救贖了什麼,我這樣問自己。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肖申克的救贖監獄是強制剝奪人的自由的地方,在這裡有嚴格的紀律和制度,這種被監視和強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習慣,因為這裡的犯人們都崇尚著外面自由的世界,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並沒有犯罪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哈姆雷特》裡有句話: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監獄,裡面有很多地牢。生活就是你我最大的勞,我們被現實和命運囚禁其中,被一點點蠶食,成為體制化的一員。安迪看到了這一點,他不甘於在肖申克監獄渾渾噩噩追求所謂的安穩,不甘於被體制化,他心存希望,渴望自由,信念堅定。
  •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一、作品簡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而改編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主要是圍繞以安迪、瑞德、山姆等人物為主線展開的發生在肖申克監獄裡面的一系列故事。該部作品的導演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創作者的作品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了個人的見解,圍繞希望、救贖為主題展開,表現出史蒂芬.金在驚悚題材之外的驚人功力。《肖申克的救贖》深刻地揭示了體制化對人們的壓迫,展現出人們對於希望和自由的渴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人們內心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當你在不同的年齡去看這部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電影是沒有改變的,改變的是人心吧。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裡,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監獄生活充滿了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
  • 《肖申克的救贖》:恐懼會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能讓你重獲自由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將會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展開,不知道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但我們似乎知道,安迪絕不是普通的囚犯。當然,導演的鏡頭早就告訴我們了一切,開始時候關於安迪在自己車中喝酒以及法庭審判的那場戲與鏡頭,都在傳到著一個信號,當安迪進入這間監獄,電影才剛剛開始。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173萬人打出滿分|救贖只能靠自己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別人。希望是件好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瑞德,如果你終於假釋了,去找到那個地方,在石牆底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著東西給你,你搬開它……就知道」安迪向赫伍要了一根繩子,但誰也沒想到他是為了越獄。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體制化。」體制化意味著臣服,意味著沉淪,意味著失去了骨血靈魂與思想火花成為跪倒在脅迫下的行屍走肉。在或大或小的體制中,在難以逃離的大環境裡,難免會沉積於表面的安穩而逐漸喪失了自我意識,失去了一切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
  • 《肖申克的救贖》:在被體制化人生中心懷希望,才有無限可能
    故事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因被指控殺害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獄的成功銀行家安迪,二十年在監獄生活中獲得的友誼、一直存在於心的希望、對自由的嚮往和對體制化的感悟。
  • 否定製度化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憑著這個分數,應該推薦給大家看看!我們在電影院裡看過很多電影。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時為某個情節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破口大罵,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激動不已!在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時,好多人坐在觀椅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肖申克的救贖》可怕的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影片。該片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我和《肖申克的救贖》是這樣相識相知的:一天沒課的下午,和大學室友準備看一部電影,於是就在網上翻來覆去的尋找,最後鎖定了《肖申克的救贖》,之後,開始了漫長的下載之路(校園網還是挺慢的),等到下載完成之後,距離晚飯的時間已經快到了,準備先看一部分再去吃飯,可想而知,我們把影片看完了才去吃飯,然後把影片推薦給了周圍喜愛電影的同學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承認自己看不懂,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孔子都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求學做學問,就要端正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別人不僅不會取笑你,反而還會認同你。
  •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看到這三個關鍵詞,你會想到什麼電影?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話西遊》。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被「體制化」的你我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有一種鳥是不因該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起初我以為這部電影講的只是「自由」,劇中主人公安迪被冤枉,從銀行家變為階下囚,看著安迪在獄中被侵犯,到通過金融才能改變生活,有了沉冤昭雪的機會,卻又轉瞬即逝,最終通過自己挖了十九年的密道,爬過了臭氣燻天的下水道,最終通往自由。
  • 票房慘澹《肖申克的救贖》,補電影票的機會來了!
    1994年是一個影史爭奇鬥豔的一年,這一年,海外有《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夜訪吸血鬼》等多部經典口碑佳作上映,而國內也有《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活著》出品,堪稱輝煌。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讓人從絕望中找尋希望
    作為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贖》實至名歸。對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間不會磨滅它的光輝,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相比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藝術層面上,它所表達出的精神上,都是無可比擬的。
  • 《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與救贖、信仰和自由的小說。作者史蒂芬·金是美國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擅長創作恐怖小說。他的作品已被譯為三十多國文字,讀者超過3億5千萬,在全世界擁有無數金粉。《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的代表小說之一,創作於1982年。
  • 好萊塢電影臺詞盤點:鐵達尼號、《教父》和《肖申克的救贖》
    我喜歡早上起來時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會遇見什麼人,會有什麼樣的結局。To make each day count.要讓每一天都有所值。——《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肖生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一直認為生命中最美好的狀態就是」眼底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自由「,監獄之所以讓人覺得可怕,覺得是對錯誤的懲罰,大概就是這個地方能徹底的摧毀一個人眼底的希望之光,能讓人麻木到無法愛自己更別提愛別人,總是將人關在一個狹小的地方,讓自由被束縛。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摧毀人的希望,將人變得「體制化」的可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