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當你在不同的年齡去看這部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電影是沒有改變的,改變的是人心吧。
影片簡介: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年輕銀行家蒙冤入獄,在監獄裡度過了19年的時光,終於又逃出監獄的故事。該作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變,也有人在習慣。影片中的「肖申克監獄」隱喻著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在監獄裡待了50年的老託馬斯來說,改變意味著毀滅;但對於年輕而富於激情的安迪來說,改變則是一種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史蒂芬金這位懸疑大師也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是怎麼樣,這個過程都更加重要。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三個人物,安迪、瑞德和老託馬斯,他們代表了人生的三種可能。老託馬斯,他溫和、積極,他努力工作去洗清自己的過錯,他最終適應了肖申克貧瘠的土壤,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他已經再也無法回到高牆以外的生活中去了。與他相反的,安迪從一開始就不屬於肖申克,他蒙冤入獄,在一群衣衫襤褸的混混流氓中,他格格不入,他的靈魂是自由的,他的生命屬於高牆以外。瑞德或許就是電影中那個被救贖的人。在電影的開端,瑞德以一個監獄老油條的形象出場,他告訴每一個觀眾,監獄新人總會在挨揍後死亡或者屈服,以他的視角去看,安迪是特別的。瑞德看著安迪被獄中的勢力針對,從束手旁觀到伸手幫助,從不認同安迪出格的行動到漸漸明白自由的珍貴,他是年輕的老託馬斯,如果沒有安迪,他可能也會死在高牆植入人心的體制之中。
這部電影運用了許多隱喻和暗示。典獄長把《聖經》交給安迪時說「自由就在其中」,在安迪越獄後則戲劇性地展示了他在《聖經》中藏匿錘子的畫面,自由的確在《聖經》之中,但不是迷信上帝會帶來往生的自由,而是用錘子實實在在鑿出了一條自由之路。最後,典獄長被捕,鏡頭掃過他辦公室中用來壓迫犯人的那句話「主的審判即將來到」,成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諷刺與暗示。
經典臺詞
1、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忙於趕死。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2、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是註定不會關在牢籠裡的,他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當他飛走時,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
3、懦弱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a great man can save others.
4、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一個正面角色與一群反面角色作鬥爭,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而這個正面角色選擇憑藉自己的智慧,毅力和勇氣在無論多麼艱難,無論多麼黑暗的境地,依舊相信友誼、相信美好、相信自己、相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