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部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於目前無力改變現狀的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最深的感受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著對銀行財務知識的精通,在獄中,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由,更為獄友爭取到了物質、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為對財務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陰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由。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周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周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匐爬過的500嗎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一個詞:毅力。任何一個人,想要最後獲得藍天白雲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備這兩樣的:過人的才華、堅韌的毅力。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時常受到情緒的支配,這是人之常情。面對殘酷的環境,人本能的反應便是奮力抗爭,而當這個環境惡劣到一定的程度時,人的抗爭之心就會慢慢被消磨殆盡,成為行屍走肉。這兩種情況,都是在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的。肖申克的囚犯也大都如此。在入獄之前,他們想必大都是目無法紀為非作歹的兇徒,人性中叛逆抗爭的一面應該比常人要猛烈得多。但是長期被囚禁的生活,對權威的恐懼,對未來的絕望,對體制的順應,使他們逐漸成為了去掉獠牙的狼。但衝動的血性並沒有消失,囚犯之間時不時地爭鬥,「三姐妹」的恃強凌弱,都是證明。但,這一切都臣服於肖申克的石牆之內。就像馴服的狼被一起圈禁在鐵柵欄中,也會彼此鬥毆撕咬。這是動物的本性,也是人類的本性。安迪的偉大之處,便在於他超越了這種本性,在它上方數萬英裡高空的地方,用人類的理性俯視著這一切。典獄長的冷酷,獄警的殘暴,「三姐妹」的獸慾,他當然從心底裡反抗。他的抗爭看起來如此虛弱無力,但卻如此又堅定持久。他在用他的智慧和理性反抗這一切。有的時候,他看似已經忍氣吞聲,但很快我又欣喜地發現,他始終不曾屈服。當「三姐妹」強迫他口交的時候,他一番心平氣和的敘述讓對方無計可施;同樣的,當獄警頭子惡狠狠的要將他推下屋頂之時,他仍是面不改色地說出一番話來,立刻說服了對方。面目猙獰窮兇極惡的是他們,但真正咄咄逼人的,卻是他。
不僅愛情元素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是沒有的,就連主人公安迪都以一種別人口述的方式存在著,電影裡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沒有任何主觀表達和敘述。我們在電影中了解的所有關於安迪的一切都來自於摩根·弗裡曼飾演的那個瑞德角色的敘述。電影裡有種特殊的鏡頭叫做「上帝視角」,常常是從高空俯視萬物的感覺,而在本片中瑞德的視角雖稱不上上帝視角,但導演卻巧妙地借用瑞德的眼睛用旁觀者的角度來對安迪這個特殊的人物角色進行解讀。一個曾經很有名望的銀行家,因為一次被人們認定的衝動被判刑至監獄服刑,從監獄那段的俯拍全景鏡頭開始,關於安迪在監獄中的一切就都從瑞德的口中娓娓道來。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將會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展開,不知道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但我們似乎知道,安迪絕不是普通的囚犯。當然,導演的鏡頭早就告訴我們了一切,開始時候關於安迪在自己車中喝酒以及法庭審判的那場戲與鏡頭,都在傳到著一個信號,當安迪進入這間監獄,電影才剛剛開始。好的電影總能被人看完之後有多種多樣的解讀,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就包含著自由和希望,友情和堅持,夢想和追求,天助自助者等等等等,其人生寓意之多,解讀之廣泛,影響之深遠,當之無愧。除此之外,關於瑞德對監獄生活的評價:開始我們憎惡它,後來我們喜歡它,到了最後我們發現已經離不開它,又有著社會學中體制化和社會身份認同的理解和意味。總之,無論如何解讀,悲觀者總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力量,讓樂觀者走的更坦然,讓悲觀者充滿力量,這或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中最深刻的意義所在。
《肖申克的救贖》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電影。1946年,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這意味著他要在肖申克的監獄渡過餘生。銀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監獄裡很吃得開,他懂得如何幫助獄卒逃稅,懂得如何幫監獄長(鮑勃·岡頓 Bob Gunton 飾)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 私人助理。 一名年輕人因盜竊入獄,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虛偽的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安迪,暗中卻派人殺死了安迪的「希望」,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監獄幫他做帳。安迪知道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而在這裡那處從影片開頭便埋下的伏筆——那隻錘子,終於用另一種方式展現出它的存在,一個黑黝黝卻通往自由的通道。自由可以依靠妥協來苟延殘喘,卻不能依靠妥協來取得自由。片中有這樣一段,一個在獄中度過大半生的老管理員出獄後,由於多年的牢獄生活已經使他體制化,面對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殺在房間裡。 影片給了我們一個悖論:當自由突然而至的時候,它也許已經失去了光輝,因為沒有了生活的支持,沒有了生存意義的賦予,自由對於你來說,不過是另一座監獄。卻又在結局處推翻它,當你的心中懷有希望,那麼便處處都是希望。
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在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可以聽到自己內心的思緒。懷抱著最好的希望,但預做最壞的打算。故事本身才是主角,而不是說故事的人。把思想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用一隻手洗淨另外一隻手的罪孽。在絕望的谷底,上帝在哪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了?你的上帝在哪裡?你的救贖又在哪裡?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我的"肖申克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