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恐懼會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能讓你重獲自由

2020-12-23 棒棒糖有點酸

周末看了一部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於目前無力改變現狀的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最深的感受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著對銀行財務知識的精通,在獄中,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由,更為獄友爭取到了物質、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為對財務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陰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由。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周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周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匐爬過的500嗎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一個詞:毅力。任何一個人,想要最後獲得藍天白雲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備這兩樣的:過人的才華、堅韌的毅力。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時常受到情緒的支配,這是人之常情。面對殘酷的環境,人本能的反應便是奮力抗爭,而當這個環境惡劣到一定的程度時,人的抗爭之心就會慢慢被消磨殆盡,成為行屍走肉。這兩種情況,都是在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的。肖申克的囚犯也大都如此。在入獄之前,他們想必大都是目無法紀為非作歹的兇徒,人性中叛逆抗爭的一面應該比常人要猛烈得多。但是長期被囚禁的生活,對權威的恐懼,對未來的絕望,對體制的順應,使他們逐漸成為了去掉獠牙的狼。但衝動的血性並沒有消失,囚犯之間時不時地爭鬥,「三姐妹」的恃強凌弱,都是證明。但,這一切都臣服於肖申克的石牆之內。就像馴服的狼被一起圈禁在鐵柵欄中,也會彼此鬥毆撕咬。這是動物的本性,也是人類的本性。安迪的偉大之處,便在於他超越了這種本性,在它上方數萬英裡高空的地方,用人類的理性俯視著這一切。典獄長的冷酷,獄警的殘暴,「三姐妹」的獸慾,他當然從心底裡反抗。他的抗爭看起來如此虛弱無力,但卻如此又堅定持久。他在用他的智慧和理性反抗這一切。有的時候,他看似已經忍氣吞聲,但很快我又欣喜地發現,他始終不曾屈服。當「三姐妹」強迫他口交的時候,他一番心平氣和的敘述讓對方無計可施;同樣的,當獄警頭子惡狠狠的要將他推下屋頂之時,他仍是面不改色地說出一番話來,立刻說服了對方。面目猙獰窮兇極惡的是他們,但真正咄咄逼人的,卻是他。

不僅愛情元素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是沒有的,就連主人公安迪都以一種別人口述的方式存在著,電影裡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沒有任何主觀表達和敘述。我們在電影中了解的所有關於安迪的一切都來自於摩根·弗裡曼飾演的那個瑞德角色的敘述。電影裡有種特殊的鏡頭叫做「上帝視角」,常常是從高空俯視萬物的感覺,而在本片中瑞德的視角雖稱不上上帝視角,但導演卻巧妙地借用瑞德的眼睛用旁觀者的角度來對安迪這個特殊的人物角色進行解讀。一個曾經很有名望的銀行家,因為一次被人們認定的衝動被判刑至監獄服刑,從監獄那段的俯拍全景鏡頭開始,關於安迪在監獄中的一切就都從瑞德的口中娓娓道來。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將會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展開,不知道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但我們似乎知道,安迪絕不是普通的囚犯。當然,導演的鏡頭早就告訴我們了一切,開始時候關於安迪在自己車中喝酒以及法庭審判的那場戲與鏡頭,都在傳到著一個信號,當安迪進入這間監獄,電影才剛剛開始。好的電影總能被人看完之後有多種多樣的解讀,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就包含著自由和希望,友情和堅持,夢想和追求,天助自助者等等等等,其人生寓意之多,解讀之廣泛,影響之深遠,當之無愧。除此之外,關於瑞德對監獄生活的評價:開始我們憎惡它,後來我們喜歡它,到了最後我們發現已經離不開它,又有著社會學中體制化和社會身份認同的理解和意味。總之,無論如何解讀,悲觀者總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力量,讓樂觀者走的更坦然,讓悲觀者充滿力量,這或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中最深刻的意義所在。

《肖申克的救贖》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電影。1946年,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這意味著他要在肖申克的監獄渡過餘生。銀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監獄裡很吃得開,他懂得如何幫助獄卒逃稅,懂得如何幫監獄長(鮑勃·岡頓 Bob Gunton 飾)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 私人助理。 一名年輕人因盜竊入獄,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虛偽的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安迪,暗中卻派人殺死了安迪的「希望」,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監獄幫他做帳。安迪知道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而在這裡那處從影片開頭便埋下的伏筆——那隻錘子,終於用另一種方式展現出它的存在,一個黑黝黝卻通往自由的通道。自由可以依靠妥協來苟延殘喘,卻不能依靠妥協來取得自由。片中有這樣一段,一個在獄中度過大半生的老管理員出獄後,由於多年的牢獄生活已經使他體制化,面對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殺在房間裡。 影片給了我們一個悖論:當自由突然而至的時候,它也許已經失去了光輝,因為沒有了生活的支持,沒有了生存意義的賦予,自由對於你來說,不過是另一座監獄。卻又在結局處推翻它,當你的心中懷有希望,那麼便處處都是希望。

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在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可以聽到自己內心的思緒。懷抱著最好的希望,但預做最壞的打算。故事本身才是主角,而不是說故事的人。把思想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用一隻手洗淨另外一隻手的罪孽。在絕望的谷底,上帝在哪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了?你的上帝在哪裡?你的救贖又在哪裡?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我的"肖申克救贖"。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重獲了自由,開始了新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實現救贖要經過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兩個階段。一、身體救贖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地獄般的牢籠,同性、暴力、洗錢、暗殺等行為橫行,囚犯在失去了尊嚴和人格。
  • 《肖申克的救贖》選擇「自由」或「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 《肖申克的救贖》,「上帝視角」下的理性與信念,友情和自由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 講述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困境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這部電影除了宣揚理性、希望、奮鬥,還詮釋了男人之間的溫暖的友情。愛情元素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是沒有的,一切都客觀地歸因於主人公獄中的深層內省和自我救贖。電影裡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沒有任何主觀表達和敘述。當然,導演的鏡頭似乎告訴我們了一切:一開始時候關於安迪在自己車中喝酒以及法庭審判的那場戲,鏡頭都在傳到著一個信號,安迪作為一個個體,不是一個普通的囚犯。當他進入叫做肖申克的監獄,電影才剛剛開始。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不難發現,從安迪入獄後失去自由,到最後成功越獄重獲真正自由,這段追尋自由的救贖之路劃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為剛入獄的第一個月,入獄後的十九年,十九年後越獄重獲自由。影片通過這細枝末節的三個階段闡述了安迪微妙的心境變化,悄無聲息的表達了救贖與自由的主題。
  • 《肖申克的救贖》:關於希望的最強解釋
    《肖生克的救贖》一直霸佔的豆瓣電影排行榜的第一。一位銀行家,因被指控謀殺而判了終身監禁。在監獄中,他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受著無盡的凌辱,但是也交到了一生摯友。雖然他的結局已成定局,但是他並不甘心。他總是想著有一天能夠逃離這個囚禁他身體和靈魂的地方。這些想法在朋友的眼裡,精緻是無稽之談,甚至是無比危險的想法。而促使他決定這一劫獄行動的是冷漠無情的典獄長。
  • 《肖申克的救贖》是經典之最,它教會我們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的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在當年上市後奪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堪稱影史第一,至今全球已翻譯超過30種語言。
  • 《肖申克的救贖》:在被體制化人生中心懷希望,才有無限可能
    故事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因被指控殺害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獄的成功銀行家安迪,二十年在監獄生活中獲得的友誼、一直存在於心的希望、對自由的嚮往和對體制化的感悟。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173萬人打出滿分|救贖只能靠自己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別人。希望是件好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瑞德,如果你終於假釋了,去找到那個地方,在石牆底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著東西給你,你搬開它……就知道」安迪向赫伍要了一根繩子,但誰也沒想到他是為了越獄。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看到這三個關鍵詞,你會想到什麼電影?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話西遊》。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經典臺詞 | 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從心理學、象徵意義、現實意義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的魅力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作者總結囚犯的三種階段也正好符合肖申克眾人的心理反應,也再一次印證了《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經典電影。酒也一樣,只有高級囚頭和特殊工作者能才獲此殊榮,刑期漫長的囚犯確實需要借酒消愁,也只有在夢裡他們才能像正常人一樣,自由、快樂。肖申克監獄也同樣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瑞德採購鏈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用煙來打點,他們之間用來打賭地籌碼也是煙。至於酒則是安迪冒著生命危險為一起在烈日下工作的「同事」換來的。
  • 《肖申克的救贖》困住人的從來非高牆,而是潛移默化的體制化
    從最開始的安迪被指控槍殺入肖申克監獄,再到十九年後他重獲自由救贖了自己並救贖了整座監獄為結束,基本上所有的劇情都在這座監獄當中展開。作為一部涉及監獄並且絕大多數劇情皆在此展開的類型電影,該片罕見地撇開了此類題材的限制,而是在黑暗與冷漠的監禁當中,加入了不少溫馨的戲份,同時也塑造了身處晦暗之中依舊會生出的會拯救靈魂的友情,比如安迪和瑞德,比如安迪對湯米的教學。
  • 《肖申克的救贖》這些勵志文化句子,你知道嗎?
    希望是一個好東西,也許是最好的,好東西是不會消亡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可以感受自由。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
  • 《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析,帶你了解電影中你所不知道的意義
    但《肖申克的救贖》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向了別處,和所有猜想不同的是,肖申克監獄裡的凡人害怕被釋放,即使他們討厭監獄的高牆,他們也不想從中逃跑。被關押了50年的布魯克斯就是這樣想的。對於自己的假釋,布魯克斯嘗試殺害自己的朋友,只是為了留下來。對布魯克斯來說,自由將她驅逐到另一個他不屬於的世界。所以當他最後發現自己只剩孤身一人,除了自殺以外他別無選擇。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讓人從絕望中找尋希望
    作為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贖》實至名歸。對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間不會磨滅它的光輝,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相比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藝術層面上,它所表達出的精神上,都是無可比擬的。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後來,獄警們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都來找他做投資諮詢,甚至孩子升學問題也來找他請教。監獄長讓他做假帳,從中漁利。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黑暗中的人性自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故事雖然發生在監獄裡,卻絲毫不影響它故事內的傳播價值。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與其他經典電影不一樣,其中故事以男性角色為主,沒有女性角色的融入,故事內容深沉,影片名字帶有宗教色彩,雖然獲得奧斯卡提名卻沒有獲獎,這使得它在短期內沒有流傳開來,不過,故事內的生長力、爆發力最終使它能長久地流芳在影迷的心中。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篇,快來看看吧!
    這時,瑞德以為安迪會在使我中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真兇自由應該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主旨之一。安迪曾經對那個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忙著或,就是忙著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於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
  • 處於困境中的你,該如何脫離困境?《肖申克的救贖》告訴你答案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越獄的電影,口碑影史第一,豆瓣評分9.7分。它之所以被奉為經典,不是因為簡單的越獄情節,而是因為其深刻的內涵。我對它的解讀,是一句話:比外在監獄更可怕的,是心中的監獄。影片中,在肖申克監獄呆了大半輩子的布魯克,離開監獄後選擇了自殺。而離開前,他甚至想要殺獄友,好換取繼續留在監獄的機會。一個囚犯竟然到了離不開監獄的程度,為什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