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故事雖然發生在監獄裡,卻絲毫不影響它故事內的傳播價值。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與其他經典電影不一樣,其中故事以男性角色為主,沒有女性角色的融入,故事內容深沉,影片名字帶有宗教色彩,雖然獲得奧斯卡提名卻沒有獲獎,這使得它在短期內沒有流傳開來,不過,故事內的生長力、爆發力最終使它能長久地流芳在影迷的心中。
電影主人公安迪剛剛進監獄,他斯文的形象與監獄的色彩完全是相背離的,他似乎在監獄是一個異類,監獄裡的「權威人物」瑞德甚至打賭主人公安迪一定會哭泣,結果安迪卻安靜地度過第一個晚上。
安迪本作為銀行家,本是社會精英,卻淪為階下囚了,這對於安迪是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打擊,最開始幾天是單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後來就開始安排的自己的逃獄行程了。
始終佩服安迪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在多麼窘迫的境地,都能在平靜地、有序地適應目前的生活,換做普通的人早已經開始頹廢了。
安迪遇到巨大變遷後的一種極端的冷靜和智慧,安迪沒有被巍峨高牆、監獄內在的風氣所制度化,保持著自己的特色。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布魯克斯·海特倫在監獄裡生活了五十年,風年殘燭的老人已經深深被著如同鐵桶般的高牆深院所同化了,甚至可以說他已經徹底融入進監獄了,他的世界裡只有監獄,為了繼續呆在監獄甚至不惜再犯罪,最終還獲得假釋,外面的世界才是他的「監獄」,他完全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在一年後死在了老年之家。
在這禁錮內心的監獄裡,囚犯如同木偶個個死氣沉沉地在監獄裡腐朽,安迪憑藉著智慧、膽識幫助監獄官合理的避稅,並且為每個囚犯換得兩瓶啤酒,十幾個囚犯坐在屋頂陽臺上,大家看著遠方的夕陽,大口地暢享著啤酒,相互自由無拘束的交談著,散漫地感受著周圍的景色,這或許是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這一幕如同烙印刻在心間,似乎能體會到在這黑暗的高牆鐵院內滋長的一顆帶著希望的自由之花,正在望著暖暖的陽光悄然生長。
安迪的到來為黑暗的監獄帶了一縷陽光。
安迪由於精通財務知識,受到了監獄內部的特殊對待,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逐漸地為越來越多的監獄官提供財務支持,甚至開始為監獄長沃登洗黑錢。
可是新來了一位犯人打亂這一秩序,他知道誰是安迪案子的真兇,安迪在萬分興奮下向監獄長提出重新審理此案,卻遭到拒絕,甚至把這位知情犯人給設計害死了。
本以趨於平靜的安迪受到了重創,似乎這鐵牆高院已經壓榨得他無法呼吸,象徵正義的監獄長此時已不再是正義維護者,而變成了極端嚴酷,只維護自己利益的作惡者。
監獄一方本是善的代表,反倒成了罪惡的代表,犯有罪惡的囚犯最終成為了正義的代表。
善與惡的對抗如果在其他影片中可能是臉譜化的相互對壘,而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不再是簡單的是非對錯,而是被拉回到具體的現實世界中,在肖申克監獄這個威權的體系中,囚犯權利已經被剝奪的情況下,個體是無法對抗監獄一方的,如果強大的冤屈無法得當伸張,安迪只能劍走偏鋒——越獄。
最終安迪利用把小鶴嘴鋤挖洞,物件雖然小實力不小,在累積二十年之功力終於挖通了監獄,主人公持之以恆的堅持精神令人動容。
安迪帶著石塊隨著雷聲的掩護一次次敲打下水道管道,二十年來壓抑的情緒隨著高舉的手臂用力砸向管道,每一次石塊彈回來震動的感覺如同電流傳遍全身神經。轟隆!
管道被砸開了,一股帶著的惡臭的髒水冒出來,安迪隻身鑽入下水道,這是監獄的最後的一段惡臭,逃出去便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