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2021-01-09 聆聽小館

一、作品簡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而改編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主要是圍繞以安迪、瑞德、山姆等人物為主線展開的發生在肖申克監獄裡面的一系列故事。該部作品的導演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創作者的作品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了個人的見解,圍繞希望、救贖為主題展開,表現出史蒂芬.金在驚悚題材之外的驚人功力。

《肖申克的救贖》深刻地揭示了體制化對人們的壓迫,展現出人們對於希望和自由的渴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人們內心的救贖。影片通過講述銀行家安迪.杜夫雷從「入獄」到「越獄」的驚人的經歷,展現了安迪為了追求寶貴的自由而執著奮鬥的精神,對於自由不顧一切地追求,對靈魂和希望救贖的渴望,成為了《消聲克的救贖》的主題。影片成功地抓住了現今社會中人類在各種體制下所表現出來的內心無比的困惑,並弘揚了一種救贖精神,贏得了觀眾內心的一種強烈的共鳴。影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審視內心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了生命中尚存的一絲希望和救贖之光。與此同時,影片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場精神的盛宴,讓我們久久沉浸在其間。

二、生存的希望

救贖一直以來便是西方文化中的經典主題。獨立和堅持是完成救贖需要具備的條件。只有心存希望的人才能完成對自己的救贖。影片中的安迪無端入獄,雖然深陷監獄,但還是對於生存滿懷希望。身處肖申克監獄中的每一個人都保持了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樂觀地看待身邊的一切。監獄成為的只是束縛人們內心的柵欄,而監獄外的生活卻是獄中每個人活下去的唯一的希望。身處監獄中的人們,他們辛勤勞作,用自己勤勞的汗水換缺自己應得的那份尊重。也許他們的生命卑微地就像浮萍,但是他們對於生存的希望卻偉大的令人敬畏。

監獄中的人們,要麼便是忙著生,要麼便是忙著死。在監獄中已經服刑了大半輩子的老布終於獲得了假釋,但是老布卻對於自己的假釋表示了極為強烈的抵制。百般無奈的他還是走出來肖申克監獄的大門。垂垂老矣的老布出獄後便開始了自己的嶄新的生活。但是,出獄後的生活使得老布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孤獨感。這便是一個典型的向死而生的例子。而與老布相反的是,成熟睿智的瑞德在監獄中總是策劃著離開監獄的舉動。只要瑞德看到一絲希望,他總是想極力去抓住它,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監獄是一個無形的體制,而監獄中的人總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生存著。只要生命有著一絲尚存的希望,人們便有著永不放棄的勇氣。

三、靈魂的救贖

影片中的安迪在人性喪失、毫無保留的情況下,依舊堅持著自我信仰,憑藉著強大的韌性終於得到了救贖。在影片中,安迪在進行自我救贖的同時,他竭盡全力地幫助個人進行自我的救贖。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自我救贖的最高境界便是對他人的救贖。」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被誣陷殺害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夫而悲慘入獄。面對自己妻子的肉體和精神的出軌,安迪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但是天性膽小的安迪並沒有滅殺自己妻子和妻子的情婦的衝動。但是也正是安迪對於妻子出軌的記恨,使得妻子和其情夫遭到傷害。

安迪在監獄中認識到了自己的過往錯失,他清醒地認識到了因為自己對於妻子疏於關心才導致了妻子的出軌。獄中的安迪興辦自己的圖書館,幫助獄中的囚犯們讀書識字,在靜默的時光中找到一份消遣。後來,安迪在與自己親近的獄友瑞德的幫助下,成功地挖出了一條隧道。

入獄19年的安迪,無時無刻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愧疚。回首過去走過的彎路,安迪深深意識到自己對於家庭和自我所缺失的一份責任感。因此,下定決心的安迪,決定出獄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安迪不僅在最後救贖了自己負罪的靈魂,也嘗試著以自己的綿薄力量去救贖獄中人的靈魂。但是,令安迪沒有想到的是,監獄作為一個僵硬的體制已經使得獄中人心靈早已不再像當初那麼的純潔。因此,才會有了老布的孤獨而死、瑞德的慘死。救贖是一場自我修行的純潔之路,路上行走的人都是形形色色。走走停停,最後堅持下去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出者。

四、人性的光輝

影片在最後的一個鏡頭便是安迪在暴雨中所發出的怒吼。回顧電影所展示的情節,我們不難看出影片背後所凸顯的人性的光輝,也給我們帶來了關於人性的反思。面對肖申克監獄中的欺凌事件,多數人表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和一種愛莫能助的冷漠。但是,男主人公安迪卻並沒有採取這樣一種行為。安迪,勇敢地伸出自己的正義之手,熱情地幫助獄中的人們。他的熱情和見義勇為也為自己迎來了友誼的降臨。安迪與獄中的瑞德結成了忘年之交,最終,安迪還是在瑞德的幫助下成功逃離出了監獄。

人性中難免存在黑暗和光輝的時刻。面對人性中的黑暗,我們需要像主人公安迪那樣,始終保持對於希望和救贖的追尋。只要生命還有你一息尚存,我們便絕對不可以喪失對於生命的堅持和守衛。主人公在成功逃出肖申克監獄後的怒吼,實質上是僵硬體制對人性束縛的一種批判和控訴。人性本來是不分好壞的,因為摻雜了各種社會因素而變得複雜難測。人性總是有著兩面性,我們無法區別其中的善與惡,讓我們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人生中發揮懲惡揚善的人性光輝。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到達,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這是電影裡的一句經典臺詞,他讓我們在一個壓抑,充滿了罪惡的監獄裡看到了希望肖申克的救贖監獄是強制剝奪人的自由的地方,在這裡有嚴格的紀律和制度,這種被監視和強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習慣,因為這裡的犯人們都崇尚著外面自由的世界,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並沒有犯罪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一條骯髒的水溝最終成為他通向自由新世界的康莊路,而陰暗的監獄,或許就是湮滅了許多靈魂之善之美的罪孽的泥沙沼澤。從含冤入獄的第一天起,冰冷的高牆就徹底將外界的明媚割裂開。壓抑的灰調下,粗糲和嘶啞在蠶食著內心的光和希望。是殘暴的警長還是邪惡的獄友?是夜色籠罩下的罪惡,還是看似永遠無法翻越的高牆?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二、靈魂救贖實現了身體的救贖,接下來就是實現靈魂的救贖。安迪的靈魂救贖,離不開他內心的希望、自由和信念。1.充滿希望。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因為,再害怕也不能丟了希望。希望是什麼?想起《喜劇之王》中的那段經典對話:「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希望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 《肖申克的救贖》點燃希望,讓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救贖!
    讓我們重溫其經典場景,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體制化下被無形禁錮的心,守著那微薄的希望,相信並堅守著,找到勇氣和精神力量不被環境同化,一次含冤入獄,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20年後,安迪從入獄那一刻起就開始盤算的越獄計劃終於成功實現,這到底是安迪一個人的越獄故事還是肖申克監獄裡靈魂的救贖。
  • 否定製度化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憑著這個分數,應該推薦給大家看看!我們在電影院裡看過很多電影。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時為某個情節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破口大罵,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激動不已!在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時,好多人坐在觀椅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肖申克在戒毒所的救贖
    科長把這個事情交給我,我和金鐵石留了微信。守在電腦前搞一天,國內國外的影片,我記憶裡好看的、網上評論好的、評分高的,我寫了60部電影給金鐵石。排在第一的是《肖申克的救贖》。但《肖申克的救贖》能不能放?這不是我能決定的,必須請示科長。科長聽明白了「越獄」不是「粵語」,頭搖得像撥浪鼓。「越獄,開什麼玩笑啊?」
  • 淺談《肖申克的救贖》,安迪是那腐朽主義的救世主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能夠一直在豆瓣和IMDd中同評為第一,這個話題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其實在2008年之前,《教父》一直蟬聯美國IMDd的第一名,《教父》也確實是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片子,深受眾多老影迷的追捧。
  • 經典賞析:肖申克的救贖
    影片簡介《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主演的一部劇情、犯罪片,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肖申克中生存體制仿佛是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才可以平安生存。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承認自己看不懂,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孔子都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求學做學問,就要端正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別人不僅不會取笑你,反而還會認同你。
  • 肖申克的救贖在臺灣重映,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臺詞是哪句?
    肖申克的救贖在臺灣重映 公認的影史上最佳作品《肖申克的救贖》,它在全世界影迷心目中的地位絕對至高無上!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是什麼?有的鳥畢竟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翼太光輝了。在這個世界上 不是用石頭圍成 有些東西…… 在內心…… 不能到達…… 不能觸摸 屬於你 希望記住 希望是好事 也許是人間至善 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我告訴你,這些圍牆很有趣的 開始,你恨它們 接著,你適應了它們 時間久了 你開始離不開它們 那就是被體制化了我想那是,如此的美 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美得讓你心痛 我告訴你,那聲音飛翔 比在這個灰暗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夢想的都要高遠
  • 在體制化中救贖自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安迪是如何做到的?
    他的代表作品有《肖申克的救贖》《綠色奇蹟》《迷霧》等。作為一個對電影有著狂熱追求的導演,他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有著精準的把控。這部犯罪劇情電影被希望、自由這主題所涵蓋,在監獄的每個人都被體制化了,被極度嚴格的紀律和聖經所禁錮著。正如瑞德所說:「希望是很危險的東西,希望會讓人瘋狂,它在這裡沒用」。
  • 《肖申克的救贖》:在被體制化人生中心懷希望,才有無限可能
    故事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因被指控殺害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獄的成功銀行家安迪,二十年在監獄生活中獲得的友誼、一直存在於心的希望、對自由的嚮往和對體制化的感悟。
  • 《肖申克的救贖》是經典之最,它教會我們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的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在當年上市後奪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堪稱影史第一,至今全球已翻譯超過30種語言。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文/動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於1994年,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年輕銀行家安迪因誤成殺妻兇手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排第一!「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更是在國內的豆瓣和國外的IMDB上網友給出非常高的好評和排名。其實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初,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雖然在當時得到了多項奧斯卡最佳提名,但是這些卻無法掩飾它沒有獎項伴隨的痛。原因是這部電影屬於那種慢熱型的,而電影本身的題材更不符合當時的人們的精神追求,在那個浮躁的年代大家都在追捧搖滾和吶喊,這部影片的監獄題材就被忽視了,在當時它又遇到很火的《阿甘正傳》的衝擊,自然也就顯不起它了。而本國人民又是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性格,而《阿甘正傳》已上映便受到觀眾的喜愛和熱捧。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再去反觀兩部電影,你會覺得《肖申克的救贖》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思考。
  • 《肖申克的救贖》——生活只有兩種選擇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由白人和黑人共同經營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關於監獄生活的故事。一個叫安迪·杜福瑞斯的人被送進監獄,肖申克,因為他謀殺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然而,他是無辜的。監獄裡的新日子很難熬。這是暴力,無情和殘忍。一個月後,安迪開始和其他囚犯交朋友。其中一個叫雷德,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安迪從他那裡買了一個木槌,開始他的逃跑計劃。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讓人從絕望中找尋希望
    作為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贖》實至名歸。對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間不會磨滅它的光輝,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相比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藝術層面上,它所表達出的精神上,都是無可比擬的。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黑暗中的人性自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故事雖然發生在監獄裡,卻絲毫不影響它故事內的傳播價值。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與其他經典電影不一樣,其中故事以男性角色為主,沒有女性角色的融入,故事內容深沉,影片名字帶有宗教色彩,雖然獲得奧斯卡提名卻沒有獲獎,這使得它在短期內沒有流傳開來,不過,故事內的生長力、爆發力最終使它能長久地流芳在影迷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