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2020-12-17 牛皮社

1994年出品。票房撲街。影史經典。

看到這三個關鍵詞,你會想到什麼電影?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話西遊》。

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

一、一部倒黴的電影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沒有之一),長期在IMDb和豆瓣等國內外影視網站排名第一,是無論看多少遍都不會嫌多的佳作。

但是在1994年,它幾乎是最倒黴的電影,票房連成本都沒收回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雖然獲得7項提名,最終卻顆粒無收:

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摩根·弗裡曼)、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電影剪輯輸給了《阿甘正傳》,最佳攝影輸給了《燃情歲月》,最佳音效輸給了《生死時速》,最佳原創配樂輸給了《獅子王》。

要怪也只能怪1994年佳作太多了,既生瑜何生亮啊。

除了上面這些,1994年還有《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真實的謊言》、《夜訪吸血鬼》、《四個婚禮一個葬禮》、《猜火車》等一大票經典之作。

甚至大陸以及港臺都佳作紛呈,《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重慶森林》、《東邪西毒》、《金枝玉葉》、《甜蜜蜜》、《飲食男女》……每一部單獨拿出來都能讓人感動一輩子。

《肖申克的救贖》的好,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歷久彌新,越發能打動人。

二、一個另類的囚徒

故事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說完:銀行家安迪(Andy)被判無期徒刑,含冤入獄,經過千辛萬苦最後成功越獄。

聽起來很像是「監獄風雲」之類的故事,但是,安迪並沒有靠「秀肌肉」在監獄中打出一片天地。相反,他只是個文質彬彬、書生氣十足的傢伙。

所以,瑞德(Red)打賭安迪會在入獄的第一個晚上哭泣,結果輸掉了兩包煙,但他從此對安迪另眼相看。

而安迪的特別之處遠不止此。他看書,雕刻,下棋,在院子裡很悠閒地散步,靜靜打量著肖申克監獄的一切,甚至還搞了張女明星的海報貼在牆上。

「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就是個異類,他像是在公園裡散步,無憂無慮,仿佛身披隱形衣。」瑞德這樣形容他。

瑞德不知道的是,高高的圍牆和厚厚的牢門關得住安迪的身體,卻關不住他的心。他知道自己是清白的,也深信自己一定能夠出去,所以決不允許自己融入監獄的生活!

因為,一旦你放任自己融入進去,你就「體制化」了。在相聲《小偷公司》裡,牛群有一句臺詞:「民警同志,官僚主義害死人啊。」體制化這個東西,不僅僅體制(機關)裡有,小偷公司裡也有,監獄裡一樣有。

電影借瑞德之口說:「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它們;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們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坐了一輩子牢的老布就是「體制化」了的典型。他害怕出獄,甚至想通過傷害獄友來延長刑期,可惜沒有用。等到他終於出獄,他發現自己完全不能適應監獄外的生活,最終自殺。

即使是一心想要出獄的瑞德,也差點走上老布的絕路。因為在監獄裡無所不能的他,出獄之後卻毫無用武之地,甚至如果不喊報告,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但瑞德的幸運之處在於,安迪給了他一個希望。

三、有人在傳遞希望

其實,坐了一輩子監獄的瑞德並不相信希望,他認為「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因為,他每次滿懷希望地去申請假釋,每次都失望而歸。然而安迪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安迪不僅自己心懷希望,也一直想把希望傳遞給其他獄友。修繕屋頂的時候,他冒著被獄警毆打的危險,為自己的「同事」(他稱獄友為coworkers)換來了幾桶啤酒。

「修繕屋頂之後,我們坐著喝啤酒,陽光灑在肩頭,仿佛自己是個自由人,在修繕自家屋頂,我們像造物主般自在。」瑞德如是說。看著獄友們開心地喝酒,坐在一旁的安迪臉上帶著諱莫如深的笑容。

他和瑞德下西洋棋,送瑞德口琴,輔導湯米考取高中證書。他每周寫信,只為了給監獄建立起更大更好的圖書館。他拼著關一個月禁閉的代價,關起廣播室,用大喇叭給獄友們放了一首震撼心靈的《費加羅的婚禮》。

瑞德說:「我不知道她們在唱什麼,我也不想弄明白,此時無言勝有言,她們唱出了難以言傳的美,美得令人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高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的囚徒們仿佛重獲自由。」

當悠揚的旋律在監獄上空蕩漾的時候,肖申克所有的人都安靜了下來。影片用了一個俯視視角來表現這段場景,那一瞬間,希望悄悄地植入了每一位獄友的心中。

四、有人在堅持反抗

至尊寶的救贖,是放下;而安迪的救贖,則是堅持。很難將他們分出高下,但不管是堅持還是放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關鍵都在於聽從自己的內心。

現在流行「21天養成一個習慣」,其實正說明連續21天堅持做一件事情並不容易,更何況是堅持20年?但安迪做到了。因為他內心有著對希望的強大的信念。

這20年,不管是第一次修繕屋頂時請大家喝酒,還是跑進廣播室播放音樂,安迪的笑容從沒改變過。這20年,不管面對什麼樣的羞辱和折磨,他都堅持在反抗,從不屈服。這20年,他就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鋤,神不知鬼不覺地挖出了一條地道。

魯迅先生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實,哪怕只有一個人在走,只要堅持走上20年,也一樣能夠走出一條路的。這條路,最終讓安迪逃出生天。

安迪挖地道越獄的情節,讓我想起了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影片最後的那段復仇,的確也像《基督山伯爵》一樣痛快。

而另外一個通過挖地道逃生的人,則是古龍經典武俠小說《絕代雙驕》裡的江玉郎。安迪和江玉郎都懂得隱忍與堅持,但他們的區別是,安迪身上充滿了人道主義關懷,而江玉郎就和他鑽過的糞坑一樣臭不可聞。

五、到底是誰的救贖

這部關於監獄的片子,講述的中心詞就是:自由。

自由是誰給的?上帝嗎?儘管典獄長時刻把《聖經》掛在嘴上,《聖經》也作為重要道具多次出現,但黑暗的肖申克監獄中,並沒有神聖的上帝之光照耀著。

法律嗎?把無辜的安迪送進肖申克的,正是代表法律和正義的法庭(法官、律師和陪審團)。典獄長和獄警胡作非為的時候,法律的正義也沒有福澤肖申克。

所以,正如《國際歌》所唱的:「從來就沒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安迪就是靠著自己,完成了自救工作,重獲自由。

但是,自由是什麼?在監獄就是不自由,出獄就是自由嗎?如果是的話,老布為何不願意出獄,出獄後又自殺呢?連一心想要出獄的瑞德,出獄後也差點自殺。

體制化當然是一種解釋,但深層次原因其實在於一個人的內心。擁有一顆自由的心,安迪身在監獄,卻活得像個自由人。

心不自由,就是囚徒。典獄長和獄警,是金錢的囚徒;老布和瑞德,是能力(不管這種能力有多大,至少在監獄中他們是有的)的囚徒。但好在,安迪終於解放了瑞德的心。

所以,《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瑞德的救贖。瑞德的名字Red,剛好是救贖「redemption」的前三個字母;而飾演瑞德的演員摩根·弗裡曼,姓氏剛好是「自由人(Freeman)」。誰說這不是故意的呢?

影片的最後,安迪和瑞德在海灘上重逢並擁抱。他們擁抱的是老朋友,也是自由!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就這樣,他被指控謀殺,關進了肖申克監獄,而且被判處無期徒刑,這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計就崩潰了,可是在安迪身上你卻看不到絲毫的慌亂和無奈,在監獄裡,他悠然自得,仿佛這不是監獄而是家一樣,每天他都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手指甲也剪得很整齊,在這裡,你看到許多人的醜態,要麼害怕,要麼無助,要麼絕望,可是安迪自始至終從來沒有表現出慌亂的意思,他始終都是那個謙謙君子,穩如如玉
  • 豆瓣No.1丨《肖申克的救贖》:自由與救贖
    導語:《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於1994年由導演弗蘭克-德拉特把它搬上熒幕,這麼多年一直穩坐豆瓣榜首,評分高達(9.7)。我看了也不下5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當然也會有人問,為什麼這部影片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真的值得嗎?他宣揚了什麼精神?在我看了5遍之後,從中揣摩出了三個詞:自由、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也禁錮不了我想要自由的靈魂
    男主安迪在充滿殘酷與迷茫的監獄裡,始終沒有遺失自由的靈魂,用希望與意志開闢了救贖之道。遠離囚禁,重獲了自由。1監獄囚禁是一種約束犯罪者的行為,這種行為容易禁錮人的思想與自由。很不幸,影片中的安迪是一名無罪者,卻也被套上了這種枷鎖。
  • 《肖申克的救贖》選擇「自由」或「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幾任典獄長沒有一個是清白的,但他們卻在那裡頤指氣使,教化訓導著無罪的安迪。在這樣一個錯謬、黑白顛倒的世界,現代派作家筆下的人物通常會自甘墮落或精神崩潰,而史蒂芬·金塑造的安迪卻像一隻浴火後重生的火鳳凰,健康自信地飛出了煉獄的火坑。這樣的結果同樣寄託著作者要使荒原上的人們堅守善良人性並「振奮」起來的創作主旨。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她對自由的嚮往
    暖心 她送貨時懷裡裹著一歲半的兒子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她對自由的嚮往為了取送客戶期待的生日蛋糕,又或者是遺忘在某處的文件袋和鑰匙,34歲的文鳳珠騎車全力飛奔在12月廣西桂林溼冷的寒風中。她是一名閃送員,每天幹著替人跑腿的活計,不同的是,她送貨時懷裡裹著一歲半的兒子。
  • 《肖申克的救贖》點燃希望,讓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救贖!
    這部老電影,當年的你是因什麼而看的呢,我個人當年看全憑著因為評分高,看完電影卻感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多年以後的今日看完了整本書才發現當年的自己真是閱歷不夠,書中所表達的體制化是我們無法逃過的話題,書中的一部分與大學的我也引起了共鳴,大學比高中更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幹什麼,整日無所事事
  • 《肖申克的救贖》,「上帝視角」下的理性與信念,友情和自由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 講述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困境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這部電影除了宣揚理性、希望、奮鬥,還詮釋了男人之間的溫暖的友情。愛情元素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是沒有的,一切都客觀地歸因於主人公獄中的深層內省和自我救贖。電影裡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沒有任何主觀表達和敘述。當然,導演的鏡頭似乎告訴我們了一切:一開始時候關於安迪在自己車中喝酒以及法庭審判的那場戲,鏡頭都在傳到著一個信號,安迪作為一個個體,不是一個普通的囚犯。當他進入叫做肖申克的監獄,電影才剛剛開始。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文/動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於1994年,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年輕銀行家安迪因誤成殺妻兇手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
  • 馬雲母校上熱搜,只因高校封閉管理,大學生上演「肖申克的救贖」
    如果給出兩個詞,「馬雲」和「肖申克的救贖」,來找這二者之間的聯繫,估計很多朋友會這樣來思考:馬雲喜歡看《肖申克的救贖》;馬雲是中國富豪榜第一,《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影史上的偉大作品,長期居於各種電影榜單第一,豆瓣評分第一;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承認自己看不懂,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孔子都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求學做學問,就要端正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別人不僅不會取笑你,反而還會認同你。
  • 影評《肖申克的救贖》:獨特的敘事結構和美國文化的多重體現
    《肖申克的救贖》雖然沒有拿到什麼含金量高的獎項,當年的票房也比較慘澹,但它卻贏得了世界範圍內的認可,常年佔據各國電影排行榜的第一名。電影講述了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害了出軌的妻子,法庭判處他無期徒刑。安迪人雖然進入了監獄,但他無時無刻不嚮往著自由。在監獄裡,他認識了同樣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老囚犯瑞德。
  • 《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的人所面臨的宿命,很少有人能夠逃脫
    他做的事,在常人看來不可理解,然而他做到了:他不懈地寫信為監獄的圖書館迎來的擴建的資金,他教那些"無希望的人"文化,他用十幾年的時間挖開了在朋友一瑞的眼中要挖600年的隧道,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 他通過這條生命的通道,在500尺的汙水管道裡匍匐前進,在地獄和天堂的一線之隔間匍匐前進,終於,在對那一片湛藍的天空和大海的嚮往下,安迪重獲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句子,句句經典,令人回味無窮!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其實是一道關於自由的選擇題,如果你一定要喪失某一部分自由,你是願意肉體的自由還是靈魂的自由?對於肖申克監獄的犯人們來說,就是選擇被體制同化安於現狀而尋求相對的行動自由還是選擇雖然被監禁行動受限但仍然保持自由的意志和對自由的嚮往?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不願意學習新東西、不願意換工作、不願意結交新朋友、不想搬家,甚至不想換手機、不想換開會時常坐的那個位置……當沉湎於無需思索即可做出習慣性動作時,覺得那是自由的,這一方面是耽於安逸,另一方面是憚於責任的承擔。沒有責任承擔的自由不是真自由。瑞士學者伊夫·博薩爾特《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中寫道:「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 不妨去看一下《肖申克的救贖》
    當你真的對生活已經絕望了,不妨花兩多小時去看《肖申克的救贖》,看完你會把那絕望都拋到腦後了。《肖申克的救贖》豆瓣電影排名:Top1。在我看來,這電影的成功之處是傳達了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要素:自由。「第一條規矩:不準瀆神,不準濫呼上帝之名!」「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肖申克的救贖》由蒂姆·羅賓斯 ,摩根·弗裡曼主演,他們倆就不多介紹了,都是出了名的資深的演員,在表演方面的能力是頂級的。
  • 《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與救贖、信仰和自由的小說。作者史蒂芬·金是美國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擅長創作恐怖小說。他的作品已被譯為三十多國文字,讀者超過3億5千萬,在全世界擁有無數金粉。《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的代表小說之一,創作於1982年。
  • 票房慘澹《肖申克的救贖》,補電影票的機會來了!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總計兩千八百多萬美元,而同期上映的《阿甘正傳》的票房是6.7億,可謂是對比慘敗,表現不盡如人意。作為主演的摩根·弗裡曼在參加節目的時候揭露《肖申克的救贖》不賣座的原因,在他看來就是因為電影的名字。
  • 《肖申克的救贖》——詮釋執行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最近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再一次被主人公安迪的不放棄的精神吸引了。這部電影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它不同於其他很多英雄主義和大片。整部電影就在闡明希望和執行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和情人,然後被捕入獄。最後就是因為有了一絲希望和說做就做的執行力才重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