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出品。票房撲街。影史經典。
看到這三個關鍵詞,你會想到什麼電影?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話西遊》。
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
一、一部倒黴的電影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沒有之一),長期在IMDb和豆瓣等國內外影視網站排名第一,是無論看多少遍都不會嫌多的佳作。
但是在1994年,它幾乎是最倒黴的電影,票房連成本都沒收回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雖然獲得7項提名,最終卻顆粒無收:
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摩根·弗裡曼)、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電影剪輯輸給了《阿甘正傳》,最佳攝影輸給了《燃情歲月》,最佳音效輸給了《生死時速》,最佳原創配樂輸給了《獅子王》。
要怪也只能怪1994年佳作太多了,既生瑜何生亮啊。
除了上面這些,1994年還有《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真實的謊言》、《夜訪吸血鬼》、《四個婚禮一個葬禮》、《猜火車》等一大票經典之作。
甚至大陸以及港臺都佳作紛呈,《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重慶森林》、《東邪西毒》、《金枝玉葉》、《甜蜜蜜》、《飲食男女》……每一部單獨拿出來都能讓人感動一輩子。
但《肖申克的救贖》的好,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歷久彌新,越發能打動人。
二、一個另類的囚徒
故事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說完:銀行家安迪(Andy)被判無期徒刑,含冤入獄,經過千辛萬苦最後成功越獄。
聽起來很像是「監獄風雲」之類的故事,但是,安迪並沒有靠「秀肌肉」在監獄中打出一片天地。相反,他只是個文質彬彬、書生氣十足的傢伙。
所以,瑞德(Red)打賭安迪會在入獄的第一個晚上哭泣,結果輸掉了兩包煙,但他從此對安迪另眼相看。
而安迪的特別之處遠不止此。他看書,雕刻,下棋,在院子裡很悠閒地散步,靜靜打量著肖申克監獄的一切,甚至還搞了張女明星的海報貼在牆上。
「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就是個異類,他像是在公園裡散步,無憂無慮,仿佛身披隱形衣。」瑞德這樣形容他。
瑞德不知道的是,高高的圍牆和厚厚的牢門關得住安迪的身體,卻關不住他的心。他知道自己是清白的,也深信自己一定能夠出去,所以決不允許自己融入監獄的生活!
因為,一旦你放任自己融入進去,你就「體制化」了。在相聲《小偷公司》裡,牛群有一句臺詞:「民警同志,官僚主義害死人啊。」體制化這個東西,不僅僅體制(機關)裡有,小偷公司裡也有,監獄裡一樣有。
電影借瑞德之口說:「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它們;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們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坐了一輩子牢的老布就是「體制化」了的典型。他害怕出獄,甚至想通過傷害獄友來延長刑期,可惜沒有用。等到他終於出獄,他發現自己完全不能適應監獄外的生活,最終自殺。
即使是一心想要出獄的瑞德,也差點走上老布的絕路。因為在監獄裡無所不能的他,出獄之後卻毫無用武之地,甚至如果不喊報告,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但瑞德的幸運之處在於,安迪給了他一個希望。
三、有人在傳遞希望
其實,坐了一輩子監獄的瑞德並不相信希望,他認為「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因為,他每次滿懷希望地去申請假釋,每次都失望而歸。然而安迪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安迪不僅自己心懷希望,也一直想把希望傳遞給其他獄友。修繕屋頂的時候,他冒著被獄警毆打的危險,為自己的「同事」(他稱獄友為coworkers)換來了幾桶啤酒。
「修繕屋頂之後,我們坐著喝啤酒,陽光灑在肩頭,仿佛自己是個自由人,在修繕自家屋頂,我們像造物主般自在。」瑞德如是說。看著獄友們開心地喝酒,坐在一旁的安迪臉上帶著諱莫如深的笑容。
他和瑞德下西洋棋,送瑞德口琴,輔導湯米考取高中證書。他每周寫信,只為了給監獄建立起更大更好的圖書館。他拼著關一個月禁閉的代價,關起廣播室,用大喇叭給獄友們放了一首震撼心靈的《費加羅的婚禮》。
瑞德說:「我不知道她們在唱什麼,我也不想弄明白,此時無言勝有言,她們唱出了難以言傳的美,美得令人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高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的囚徒們仿佛重獲自由。」
當悠揚的旋律在監獄上空蕩漾的時候,肖申克所有的人都安靜了下來。影片用了一個俯視視角來表現這段場景,那一瞬間,希望悄悄地植入了每一位獄友的心中。
四、有人在堅持反抗
至尊寶的救贖,是放下;而安迪的救贖,則是堅持。很難將他們分出高下,但不管是堅持還是放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關鍵都在於聽從自己的內心。
現在流行「21天養成一個習慣」,其實正說明連續21天堅持做一件事情並不容易,更何況是堅持20年?但安迪做到了。因為他內心有著對希望的強大的信念。
這20年,不管是第一次修繕屋頂時請大家喝酒,還是跑進廣播室播放音樂,安迪的笑容從沒改變過。這20年,不管面對什麼樣的羞辱和折磨,他都堅持在反抗,從不屈服。這20年,他就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鋤,神不知鬼不覺地挖出了一條地道。
魯迅先生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實,哪怕只有一個人在走,只要堅持走上20年,也一樣能夠走出一條路的。這條路,最終讓安迪逃出生天。
安迪挖地道越獄的情節,讓我想起了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影片最後的那段復仇,的確也像《基督山伯爵》一樣痛快。
而另外一個通過挖地道逃生的人,則是古龍經典武俠小說《絕代雙驕》裡的江玉郎。安迪和江玉郎都懂得隱忍與堅持,但他們的區別是,安迪身上充滿了人道主義關懷,而江玉郎就和他鑽過的糞坑一樣臭不可聞。
五、到底是誰的救贖
這部關於監獄的片子,講述的中心詞就是:自由。
自由是誰給的?上帝嗎?儘管典獄長時刻把《聖經》掛在嘴上,《聖經》也作為重要道具多次出現,但黑暗的肖申克監獄中,並沒有神聖的上帝之光照耀著。
法律嗎?把無辜的安迪送進肖申克的,正是代表法律和正義的法庭(法官、律師和陪審團)。典獄長和獄警胡作非為的時候,法律的正義也沒有福澤肖申克。
所以,正如《國際歌》所唱的:「從來就沒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安迪就是靠著自己,完成了自救工作,重獲自由。
但是,自由是什麼?在監獄就是不自由,出獄就是自由嗎?如果是的話,老布為何不願意出獄,出獄後又自殺呢?連一心想要出獄的瑞德,出獄後也差點自殺。
體制化當然是一種解釋,但深層次原因其實在於一個人的內心。擁有一顆自由的心,安迪身在監獄,卻活得像個自由人。
心不自由,就是囚徒。典獄長和獄警,是金錢的囚徒;老布和瑞德,是能力(不管這種能力有多大,至少在監獄中他們是有的)的囚徒。但好在,安迪終於解放了瑞德的心。
所以,《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瑞德的救贖。瑞德的名字Red,剛好是救贖「redemption」的前三個字母;而飾演瑞德的演員摩根·弗裡曼,姓氏剛好是「自由人(Freeman)」。誰說這不是故意的呢?
影片的最後,安迪和瑞德在海灘上重逢並擁抱。他們擁抱的是老朋友,也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