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肖申克的救贖》:獨特的敘事結構和美國文化的多重體現

2020-12-15 紅太狼愛灰灰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和摩根·弗裡曼等人主演。1994年是美國高質量電影爆發的一年,除了《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也上映於這一年,這兩部電影的關係仿佛三國時期的周瑜與諸葛亮,命中注定要有一場對決。票房和獎盃雙贏的是《阿甘正傳》,不僅斬獲了6.3億美元的超高票房,還一舉拿下了當年奧斯卡的六項大獎。《肖申克的救贖》雖然沒有拿到什麼含金量高的獎項,當年的票房也比較慘澹,但它卻贏得了世界範圍內的認可,常年佔據各國電影排行榜的第一名。

電影講述了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害了出軌的妻子,法庭判處他無期徒刑。安迪人雖然進入了監獄,但他無時無刻不嚮往著自由。在監獄裡,他認識了同樣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老囚犯瑞德。一次安迪幫助一名獄警合法的免除了一部分繼承稅,使得他在金融方面的知識被監獄長發現,安迪開始幫助監獄長洗黑錢。在此過程中,安迪還通過自己的努力給監獄申請到了一筆建造圖書館的資金。這時一個年輕人的到來改變了安迪的生活,這個年輕人知道誰才是殺害安迪妻子的兇手。但監獄長殺害了這個知情者,只為了安迪能夠繼續為自己盈利。多年來嚮往的自由被監獄長徹底毀滅,安迪選擇了逃獄,十幾年來他一直計劃著逃離這座監獄,而這一次,他成功了。

電影採用了特別的表現方式,在開頭只交代了安迪上法庭的過程,卻沒有給出安迪是否有罪的證據,直到獄友湯米登場,才真正解開了安迪無罪的謎底。不僅如此,電影還以瑞德作為第一講述人,通過他的描述塑造安迪的形象,讓觀眾從內心深處了解安迪重獲自由的經歷,使得安迪的個人形象更加飽滿,這一點也給很多電影提供了新的思路。

《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能夠成功,與它的敘事手法有著很大的關係,電影採用了大量的隱喻手法,展示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電影用灰暗的高牆,將肖申克裡的囚犯與外面的世界隔絕起來,營造了一種正邪不兩立,黑白分明的社會秩序。在這裡監獄已經不再是一個場所,它代表著一種制度,而監獄那一堵難以翻越的牆就是它的幫兇。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的存在無比的渺小,他們的結局就是如同老布一樣被這個環境影響,成為體制下的順從者。

除了隱喻手段,電影還運用了多元化的的敘事手法,不僅使得安迪的個人形象更加鮮明,也使得電影主旨更加立體。以電影的主線救贖為例,首先講述了主人公對自己的救贖,在生存艱難的監獄之中,安迪不僅體面地活了下來,還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大的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環境,他首先完成了自己的身體救贖。其次是對監獄眾人的救贖,這個救贖是從生理到心理逐漸過渡的。安迪給囚犯們爭取福利,讓他們在屋頂喝啤酒,聽音樂,還擁有了看書的機會,使得這群被同化的體制者們又一次接觸到了自由,心理開始有了變化。

電影能夠成功,還離不開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對原著的理解和改動。這部電影改編自史蒂芬·金的《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小說以第一人稱來講"我"也就是安迪的故事,一開始就解釋了入獄的原因和被冤枉的事實,但電影卻改成了瑞德的視角,在開始也只是展示了審判安迪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一絲懸念。而小說中老布的結局和電影也是不一樣的,在小說中,老布出獄後死於抑鬱,而導演卻讓他在出獄後的第二天就上吊自殺,這種改變讓老布體制化的形象更加鮮明,也給觀眾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與後面瑞德出獄後的表現做了對比。

導演不僅深刻地理解了原著,更為電影找來了最好的演員。飾演安迪的蒂姆·羅賓斯和飾演瑞德的摩根·弗裡曼都是非常出名的演員,但在電影中你絕對聯想不到他們的其他角色,他們就是安迪和瑞德的化身,無可替代。原本小說中安迪是一個小個子,所以他才能輕鬆的在管道中通行,但蒂姆·羅賓斯無可挑剔的表演,會讓你認為除了他再沒有一個人可以飾演安迪。

作為經典的好萊塢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與《阿甘正傳》都傳達了一定的美國文化,有相似之處又有一定的區別。兩部電影都有的是在美國文化中居於領導地位的個人主義,憨厚的阿甘靠著個人的奮鬥,得到了世人追求一生的財富,還在此過程中激勵了周圍的人。而肖申克監獄中的安迪也是靠著自己一個人,不僅成功的重獲自由,還救贖了監獄中的瑞德。但這兩者又存在著一定的區別,阿甘的電影基調是充滿了樂觀和希望的,而《肖申克的救贖》卻充滿著陰暗。

電影通過安迪的人生經歷昭示了一個真理,只有自己可以剝奪自己的自由,只要有希望,即使戴著鐐銬,也是自由之身。如果像老布一樣被體制化,那麼一生都將畫地為牢。多年來安迪忍辱負重,卻從來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電影對美國文化中追求理想的表現,它激勵著人們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長久的奮鬥,去實現個人的目標和價值。影片通過安迪和肖申克中囚徒的人生經歷,完美地展現了美國文化的多重底蘊。安迪對自由的執著追求、湯米的善良、瑞德的重情重義,共同譜寫了一曲美國文化的讚歌。

弗蘭克·德拉邦特的匠心、蒂姆·羅賓斯和摩根·弗裡曼的演繹共同造就了這部影史難得的佳作,它使用的很多敘事手法都為後來的電影工作者們提供了另一條思路,無論是畫面的拍攝還是臺詞的設置都堪稱完美。它能在電影浪潮中屹立不倒,靠的正是它對於人性的剖析,這部電影中的安迪給出了滿分答案。雖然當年並沒有贏得高票房和獎項,但它卻獲得了世人長久的認可。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對情緒的控制和對機會的把握
    1994年是電影百家爭鳴的一年,上映了許多經典的電影,今天來談談《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好評如潮,有無數的影評人寫出了無數的經典影評,我再寫完整的影評有點班門弄斧的感覺,今天就來談談電影中的一點點細節,謝謝自己對電影的拙見。
  • 佳片如雲,為何《肖申克的救贖》在IMDb和豆瓣都能排第一?
    >就在25年前的今天,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 公映。東西方觀眾達成共識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影史第一!而相對於[阿甘正傳]對美國歷史和美國精神的體現,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幾乎沒有文化門檻。帶著藝術的多義性。
  • 否定製度化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憑著這個分數,應該推薦給大家看看!我們在電影院裡看過很多電影。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時為某個情節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破口大罵,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激動不已!在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時,好多人坐在觀椅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肖申克的救贖故事發生在1974年,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出軌,在醉酒後他本想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事實上他卻沒有動手,可是巧合的是,當晚發生了命案,而死者幫他做了他一直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
  •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一、作品簡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而改編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主要是圍繞以安迪、瑞德、山姆等人物為主線展開的發生在肖申克監獄裡面的一系列故事。該部作品的導演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創作者的作品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了個人的見解,圍繞希望、救贖為主題展開,表現出史蒂芬.金在驚悚題材之外的驚人功力。《肖申克的救贖》深刻地揭示了體制化對人們的壓迫,展現出人們對於希望和自由的渴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人們內心的救贖。
  • 《漣漪效應》影評:多線敘事結構中的命運迴環
    《漣漪效應》影評:多線敘事結構中的命運迴環 時間:2014.04.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電影《漣漪效應》採用多線敘事結構     本片的中文片名被譯為《生命的漣漪》、《漣漪效應》或《因果循環》,無論取哪個名字,傳遞的都是相同的含義,即命運的交織與輻射。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體制內的隱喻
    《肖申克的救贖》在IMDB當中被超過4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其價值已然不止於經典。 拋開電影藝術,拋開時代背景,拋開心靈雞湯,我想談談這個濃縮在兩個多小時的二十年,折射出人生和社會隱喻:
  • 在體制化中救贖自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安迪是如何做到的?
    他的代表作品有《肖申克的救贖》《綠色奇蹟》《迷霧》等。作為一個對電影有著狂熱追求的導演,他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有著精準的把控。這部犯罪劇情電影被希望、自由這主題所涵蓋,在監獄的每個人都被體制化了,被極度嚴格的紀律和聖經所禁錮著。正如瑞德所說:「希望是很危險的東西,希望會讓人瘋狂,它在這裡沒用」。
  • 25年經典重映,《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全解析了解一下
    1994年9月23日,《肖申克的救贖》在北美公映。時至今日,25年過去,這部電影早已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最佳影片,長年高居IMDb和豆瓣影史評分冠軍寶座。近日,北美率先宣布,將在《肖申克的救贖》25周年之際,在9月22、24、25日登陸部分院線,開啟經典重映,引發無限感慨。
  • 時隔多年我終於明白《阿甘正傳》為什麼可以打敗《肖申克的救贖》
    那為什麼在當年《肖申克的救贖》輸給了《阿甘正傳》? 起初我以為是價值觀的不同。 我觀看這兩部電影時是連著看的,第一印象不用說,還是對肖申克觀感更好一些。從兩者表達的主題來看,肖申克的重要主題之一是希望。著名作家毛姆曾說:人類的精髓,是心願和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是無法超越的經典,打一分差評的人都說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是公認的經典高分電影,但是照樣有人會打出一星的差評。《肖申克的救贖》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好看,覺得劇情太壓抑了,片子又長都是跳著看過去。但是對老黑人和主角的對白,還要主角最後逃獄和成功後的表情展現有點觸動。
  •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明白了成長的概念——《肖申克的救贖》
    它就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已經別人評論遍了。鋪天蓋地,但是,我還是想影評一下,因為每個人觀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樣,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安迪各年齡段都不一樣。我小時候不喜歡看這種電影。這不有趣。我總覺得這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明白了成長的概念。事實上,肖申克救贖的主題是成長。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豆瓣評分9.6,一生必看的一部電影
    相信我們大家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根據一個很著名的作家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名叫安迪的很年輕的銀行家因為當時法律的不成熟而被冤枉,最終被關進監獄裡面的故事。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6,劇情簡單不誇張,以緩慢的基調講述了整個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保持本心,克服欲望
    肖申克的救贖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句話對被體制化的犯人很有用,對這個監獄的主人諾頓典獄長,甚至更強烈。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篇,快來看看吧!
    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
  • 25年後,肖申克沒有救贖,只有中年危機
    /《肖申克的救贖》看《肖申克救贖》的我們,心裡大概都諳熟一個道理:感動容易,追求很難。「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這是一句只要有人在人群中提起,就會馬上得到興奮響應的臺詞。「25年來,這是第一個和其他人一起看肖申克的絕佳機會。盡情享受吧!」這一場遲來的「生日聚會」,對於入圍七項奧斯卡獎卻無一斬獲的《肖申克的救贖》而言,意義重大。今天的它,避開了1994年各路好片的圍追堵截,亦不必擔心晦澀片名所導致的票房遇冷。
  • 一部電影史上的偉大改編:《肖申克的救贖》
    1994年一部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首映。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掀起了美國人的觀影狂潮,也創造了一個低成本高票房的電影奇蹟。而時到今日,這部電影仍以豆瓣評分9.5,超過80%的人給予4星或5星的評價傲視電影界,並被稱為電影史上永遠的第一名。
  • 與《肖申克的救贖》聯動!
    史蒂芬·金,懸疑驚悚故事大師,他的小說、編劇鑄就了《肖申克的救贖》、《小丑回魂》、《閃靈》等經典。果然,和同樣是「挖坑之王」監製的《西部世界》一樣,《城堡巖》是異曲同工的非線性敘事,1991年過去時間線和2018年的現在時間線平行剪輯,比較友好的是,我們起碼能知道哪裡是過去,哪裡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