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No.1丨《肖申克的救贖》:自由與救贖

2021-01-09 娛樂那一些事丶

導語:《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於1994年由導演弗蘭克-德拉特把它搬上熒幕,這麼多年一直穩坐豆瓣榜首,評分高達(9.7)。我看了也不下5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當然也會有人問,為什麼這部影片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真的值得嗎?他宣揚了什麼精神?在我看了5遍之後,從中揣摩出了三個詞:自由、希望。下面我從這兩個維度為大家展開分析!

一、自由(Freedom)——沒有能力何談自由

主人公安迪在進入監獄時,典獄長說:「第一條規矩:不褻瀆神,不準濫呼上帝之名!」「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安迪深知自己的處境,當進入監獄這一刻起,自由與自己毫無關聯。但是自己的內心還是渴望著有所改變,也沒有把自己與這裡的犯人劃為同等人,就在片中Red對安迪的描述為:他的不發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仿佛身披隱形衣。「是的,安迪確實看起來是自由的,但是他有能力讓他真的獲得短暫的自由。

身為一名優秀的銀行家他在修房頂時意外聽到了監獄長抱怨交稅的事情,他憑藉自己的知識,與監獄長談判要求給自己的朋友們每人三瓶啤酒。

在修完屋頂後,陽光灑在肩頭,仿佛是自由人,像在修自己家屋頂,我們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你可以說,他想拍獄方馬屁,或想博取獄友的友誼,但我呢?認為他只是想重溫自由,即使只有一剎那。」Red說道。

安迪一直沒有放棄屬於自己的自由。他憑藉學識為監獄每個獄警報稅,最後還成了監獄長的「洗錢手」;藉此機會寫信,請求辦一座圖書館,終一直不停歇的寫,終於在肖申克辦起了更大的圖書館;他也熱心的幫助獄友學習。這些貌似與他毫不相干的事情,為什麼他如此堅持去做,我想那就是他一直以來追求的自由,永不放棄自由的一顆心。他也不只是盲目樂觀,他深知自己的處境,當安迪與典獄長第一次關於聖經對話時,關於《聖經》的討論,他們各自喜歡的是這樣兩句:「所以你們要驚醒,因為不知道家主何時來。」——《馬可福音-13章55節》「我是世界之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時得跟著生命之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第一句是安迪說的,象徵著安迪的隱忍和警覺,他越獄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的隱忍,時刻保持清醒,對周邊事務的警覺。而典獄長不明白被安迪搞的身敗名裂,聖經的第二句話已經給出了答案,他的自傲狂妄、唯我獨尊,把自己當做生命之光,肖申克監獄的主宰,落到這樣一個地步也是無可厚非。

安迪一直在準備越獄,但由於湯米的出現,讓他改變了計劃,一是可以讓教授湯米為他拿到證書;更重要的是湯米告訴了安迪真正的殺妻兇手,這讓本來打算用越獄完成的自由旅途,改成了公正的法律重啟。不過之後典獄長為了自己的私利,不僅沒有為安迪找尋真正的殺人兇手,還把教授殘忍殺害,典獄長徹底終結了安迪的自由希望,自然,他最終選擇了越獄並將典獄長的罪行大告天下。

二、希望(Hope)——希望是光,照亮」自由「的路

安迪堅持下去的關鍵在於他心存希望,他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這使得他不斷前進,用二十年的時間去越獄。他在整理東西時,安迪發現竟然有莫扎特唱片,十分激動,決定讓所有獄友都感受自由的天籟之音,之後用刺耳聲提醒眾人,隨後美妙嘹亮的女聲瞬間環繞在高牆,給魚友們的內心深深的震撼,那感覺像是一道光照進了獄友們的胸膛,他們都呆住了,時間仿佛停轉,給人一時的錯覺:那高牆好像不復存在,沒有了枷鎖,感覺生命是自由的,充滿希望。

安迪知道這會引起監獄長諾頓的注意,明知會有懲罰,估計是老布自殺給他的勇氣,加上內心也極度渴望感受這自由之光,給予靈魂撫慰,相比之下也沒有什麼,心中有希望就不懼任何肉體上的折磨。

強大的安迪其實是我們對自己實力強大的美好嚮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像他那樣強大,有堅定的意志,有過人的頭腦,有他那樣的能力。我們都希望挑戰不可能,可惜最後能做到的人鳳毛麟角,好像這些優秀的人與大多數普通人真的毫無關係,於是乎我們很絕望。

但是,我們有追求夢想的權利,我們沒有安迪那樣的頭腦,還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嗎?成功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實踐,「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願我們每個人被生活溫柔以待!

關注我,解鎖豆瓣TOP250的影評,為您帶來最佳觀劇指南!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一直認為生命中最美好的狀態就是」眼底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自由「,監獄之所以讓人覺得可怕,覺得是對錯誤的懲罰,大概就是這個地方能徹底的摧毀一個人眼底的希望之光,能讓人麻木到無法愛自己更別提愛別人,總是將人關在一個狹小的地方,讓自由被束縛。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摧毀人的希望,將人變得「體制化」的可怕地方。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文/動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於1994年,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年輕銀行家安迪因誤成殺妻兇手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
  •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豆瓣9.7分的神作!
    哈嘍,大家好~今天要分享的是1994年上映,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贖》。故事首先要從安迪說起,銀行家安迪·杜弗蘭因為槍殺了妻子和情夫而被判處無期徒刑進入肖申克監獄。安迪是在1948年來到肖申克監獄的,這所監獄以其嚴密的防守出名,監獄歷經6任典獄長,安迪來的時候典獄長正是以嚴厲出名的諾頓。1948年的一天,安迪在運動場上放風的時候找到瑞德,簡單詢問了監獄情況並提出希望瑞德幫自己買一把石錘的請求。也就是這把看似不起眼的小錘子,卻打通了安迪通向自由的道路。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肖申克的救贖監獄是強制剝奪人的自由的地方,在這裡有嚴格的紀律和制度,這種被監視和強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習慣,因為這裡的犯人們都崇尚著外面自由的世界,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並沒有犯罪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讓人從絕望中找尋希望
    作為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贖》實至名歸。對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間不會磨滅它的光輝,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相比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藝術層面上,它所表達出的精神上,都是無可比擬的。
  • 否定製度化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憑著這個分數,應該推薦給大家看看!我們在電影院裡看過很多電影。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時為某個情節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破口大罵,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激動不已!在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時,好多人坐在觀椅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一、一部倒黴的電影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沒有之一),長期在IMDb和豆瓣等國內外影視網站排名第一,是無論看多少遍都不會嫌多的佳作。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然而其中最值得推崇的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從1994年上映至今,仍以9.7分高居豆瓣高分電影榜首,不愧為世界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初,青年銀行家安迪因被判涉嫌殺害妻子和情人而入獄。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173萬人打出滿分|救贖只能靠自己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別人。希望是件好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瑞德,如果你終於假釋了,去找到那個地方,在石牆底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著東西給你,你搬開它……就知道」安迪向赫伍要了一根繩子,但誰也沒想到他是為了越獄。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對我的救贖 豆瓣電影高分幫榜首
    也不僅是人對希望的救贖,更多表現的是人對自己的救贖。那時還是在校大學生,也會覺得迷茫,但仍舊以為自己與其他任何人不同,那時就瘋狂地看電影,直至凌晨一兩點鐘,豆瓣排行榜上的電影幾乎快看完了。直至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那種震撼,那種直抵內心的衝擊,讓我久久不能釋懷,電影就好像在講述我自己的故事一樣。布魯克林從監獄中出來,超市的工作讓他感覺與這個社會脫節一樣,上個廁所要給主管人員打個報告。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佳片如雲,為何《肖申克的救贖》在IMDb和豆瓣都能排第一?
    >就在25年前的今天,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 公映。但是在之後數十年裡…[肖申克的救贖]卻成為影迷推崇的經典——在豆瓣電影中它打敗99%的劇情片,至今還沒有誰能撼動它TOP250第一位的傲人成績…經得住時間和閱歷的考驗…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能成為公認神作的原因!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對靈魂的救贖
    作為一部推薦量很高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成功的,筆者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眼注意到的只是那個過長的進度條,對於如今快餐式的網絡娛樂來說,兩個半小時似乎有一些超出承受範圍,但是,認真看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它的過人之處。
  • 《肖申克的救贖》選擇「自由」或「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 不妨去看一下《肖申克的救贖》
    當你真的對生活已經絕望了,不妨花兩多小時去看《肖申克的救贖》,看完你會把那絕望都拋到腦後了。《肖申克的救贖》豆瓣電影排名:Top1。在豆瓣高居第一,傲視群雄排在它後面有《霸王別姬》,《這個殺手不太冷》,《阿甘正傳》,《美麗人生》《鐵達尼號》等,這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都深受大家的喜歡,有著極高的口碑,那《肖申克的救贖》憑啥高居第一呢 ?
  • 淺談《肖申克的救贖》,安迪是那腐朽主義的救世主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能夠一直在豆瓣和IMDd中同評為第一,這個話題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其實在2008年之前,《教父》一直蟬聯美國IMDd的第一名,《教父》也確實是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片子,深受眾多老影迷的追捧。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一條骯髒的水溝最終成為他通向自由新世界的康莊路,而陰暗的監獄,或許就是湮滅了許多靈魂之善之美的罪孽的泥沙沼澤。從含冤入獄的第一天起,冰冷的高牆就徹底將外界的明媚割裂開。壓抑的灰調下,粗糲和嘶啞在蠶食著內心的光和希望。是殘暴的警長還是邪惡的獄友?是夜色籠罩下的罪惡,還是看似永遠無法翻越的高牆?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後來,獄警們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都來找他做投資諮詢,甚至孩子升學問題也來找他請教。監獄長讓他做假帳,從中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