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對靈魂的救贖

2020-12-14 弓長不吃香菜

作為一部推薦量很高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成功的,筆者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眼注意到的只是那個過長的進度條,對於如今快餐式的網絡娛樂來說,兩個半小時似乎有一些超出承受範圍,但是,認真看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它的過人之處。

記不得是在哪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一部受歡迎的作品,狗血與劇情總要佔一樣,這部電影便是其中之一。一開始,事業有成的銀行家成為了一個涉嫌殺害妻子及其情夫的殺人犯,在法庭上,銀行家安迪不發一言,仿佛是默認所有的罪行,所以在劇情的一開始,我一直以為安迪是一個殺人兇手。

後來,他鋃鐺入獄,過於整潔的外表和突出的身高讓他和其他罪犯顯得格格不入,或許是肖申克監獄有一種奇怪的儀式感,又或許是監獄的人在此處呆得太久所以需要一個無聊的消遣,安迪他們一行人成為了賭注,這個賭注也讓原本以為安迪會在入獄的第一天因為害怕而哭出來的瑞德輸掉了兩包煙。

安迪和瑞德

其實不光是瑞德,筆者也以為安迪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崩潰,每個人對於安迪的初印象,不論是從外貌還是身份地位看,他都不應該是這座監獄裡的人,他不應該適應這樣的生活,何況他還是一個清白的人,沒有犯罪,卻進入了監獄,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安迪要在這座監獄裡度過下半輩子,沒有希望,沒有自由,筆者認為他不應該是這樣的反應,至少應該出現一點情緒波動。

可他很冷靜,又或許是很麻木,沒有達到我預期的反應,在故事的前半截,他不合群,不與人交流,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原以為他會一直這麼平靜下去,可故事的主角似乎總是會歷經磨難,後來他遇到了不幸的事情,再或許是別的原因,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利用自己的特長幫助監獄長洗黑錢,幫助警員解決稅務問題,他用自己的所長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變態的騷擾。

在這座監獄裡,安迪從沉默到活躍,從默默無聞到眾人皆知,他成功地打開了另一扇門,有了新的生活,可有些故事總是會一波三折,就像安迪的獄中生活一樣,他好不容易可以生活得稍微好一點,又來了一個年輕的罪犯,這個年輕的罪犯成為了唯一可以證明安迪清白的關鍵證人,但是監獄長在安迪要求重審的時候將他關了兩個月禁閉,還殺掉了唯一一個知情人,這樣的舉動毀掉了安迪的前途,也毀掉了安迪對於這座監獄最後的一絲留戀。

在經歷了一系列磨難後,年輕人的死亡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這二十年來,安迪一直沒有放棄逃離這座監獄,他從瑞德那裡得到一把小鶴嘴鋤,再利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在入獄二十多年後成功的逃離了這座監獄,並且帶走了監獄長的所有財產,只留給監獄長一個幽靈帳戶。

對於安迪的表現其實也是筆者比較迷惑的一個點,他沒有殺人,卻沒有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他原本是正直的一方,卻在入獄以後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罪犯,或許他為了自由,或許是為了靈魂,在這部影片中,他亦正亦邪,非黑非白,不論是哪一種,他在最後離開了這座囚禁他二十多年的監獄。

這座監獄對安迪來說,不僅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也毀掉了他許多信仰,唯一不變的是安迪對於自由的渴望,以至於他用了二十多年悄無聲息地離開,他逃離以後仍舊衣食無憂,還為瑞德也尋到了出路,影片的最後安迪和瑞德在一個海邊相聚,鏡頭拉遠,他們的故事也結束了,這或許是對他自己也是對別人的救贖。

文章分享結束,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讓人從絕望中找尋希望
    作為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贖》實至名歸。對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間不會磨滅它的光輝,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相比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藝術層面上,它所表達出的精神上,都是無可比擬的。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重獲了自由,開始了新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實現救贖要經過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兩個階段。一、身體救贖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地獄般的牢籠,同性、暴力、洗錢、暗殺等行為橫行,囚犯在失去了尊嚴和人格。
  • 《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也禁錮不了我想要自由的靈魂
    《肖申克的救贖》是很久之前朋友推薦給我的一部電影,我昨天才把它看完。「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電影裡安迪說的這句話,向我們詮釋了希望帶來的力量。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肖申克的救贖監獄是強制剝奪人的自由的地方,在這裡有嚴格的紀律和制度,這種被監視和強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習慣,因為這裡的犯人們都崇尚著外面自由的世界,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並沒有犯罪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孫偉瓊在對《肖申克的救贖》主題解讀中,將「救贖」的含義分為了廣義和狹義:廣義上的救贖,面向牢獄中絕大多數真正有罪的刑犯,即犯人們需要通過服刑期的改造和懺悔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通過不同年限的囚禁達到贖罪的效果,救贖自己從而獲得釋放和人身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烏合之眾中總有不甘於泥沼的靈魂,為了新生不斷掙脫,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懷著希望完成自我救贖。安迪將錘子放在聖經中,完成一場蟄伏多年的潛逃。但他掙脫得並不僅僅是汙穢惡臭的汙水。與姐妹花抗爭,與獄長鬥智鬥勇,他所對抗的是世界強加的痛苦和壓迫,他要掙脫的是自己靈魂的弱點。救贖即把陷入罪孽沉淪入黑暗的靈魂贖出,並給予其真正的光明與解脫。
  •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一、作品簡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而改編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主要是圍繞以安迪、瑞德、山姆等人物為主線展開的發生在肖申克監獄裡面的一系列故事。該部作品的導演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創作者的作品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了個人的見解,圍繞希望、救贖為主題展開,表現出史蒂芬.金在驚悚題材之外的驚人功力。《肖申克的救贖》深刻地揭示了體制化對人們的壓迫,展現出人們對於希望和自由的渴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人們內心的救贖。
  • 豆瓣No.1丨《肖申克的救贖》:自由與救贖
    導語:《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於1994年由導演弗蘭克-德拉特把它搬上熒幕,這麼多年一直穩坐豆瓣榜首,評分高達(9.7)。我看了也不下5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當然也會有人問,為什麼這部影片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真的值得嗎?他宣揚了什麼精神?在我看了5遍之後,從中揣摩出了三個詞:自由、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後來,獄警們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都來找他做投資諮詢,甚至孩子升學問題也來找他請教。監獄長讓他做假帳,從中漁利。
  • 《肖申克的救贖》:自由是每一隻鳥兒心底最深的渴望!《下篇》
    雖然《肖申克的救贖》是"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最後一部作品,但它沒有史蒂芬·金的寒徹骨,反而像仲夏傍晚絢麗的彩霞,吹拂著漸涼的晚風,和《伴我同行》一起,是商業恐怖小說專家史蒂芬·金最主流的劇情項目。《肖申克的救贖》前半部分是一部以規則在司法體系內尋求真相和清白的法律片。而在安迪了解到,典獄長一直知道自己的不公,甚至在抹殺真正的罪犯。還掌握著案件的關鍵證據,要安迪一直服侍他。邪惡的體制讓安迪找到了生活的力量,他必須找到突破這個體制的突破口,證明自己的清白,獲得自由的生活。
  • 《肖申克的救贖》選擇「自由」或「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 《肖申克的救贖》點燃希望,讓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救贖!
    讓我們重溫其經典場景,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體制化下被無形禁錮的心,守著那微薄的希望,相信並堅守著,找到勇氣和精神力量不被環境同化,一次含冤入獄,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20年後,安迪從入獄那一刻起就開始盤算的越獄計劃終於成功實現,這到底是安迪一個人的越獄故事還是肖申克監獄裡靈魂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然而其中最值得推崇的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從1994年上映至今,仍以9.7分高居豆瓣高分電影榜首,不愧為世界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初,青年銀行家安迪因被判涉嫌殺害妻子和情人而入獄。
  • 《肖申克的救贖》:現實如果是牢籠,囚禁不了自由的靈魂
    如果說《阿甘正傳》是美國人的夢,那麼《肖生克的救贖》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電影觸及了人類心靈深處的東西,導演用「肖生克監獄」影射了整個社會,不同的人在體制化社會中展現了不同的態度,有時候掙扎的活比決絕的死,需要更大的勇氣。《肖生克的救贖》吸引觀眾的是對自由的嚮往,對希望的渴求,對不公的反擊。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位居電影榜單top1,到底救贖了什麼?為什麼要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肖申克是一所監獄,而安迪是一個年輕的銀行家,之所以叫肖申克的救贖,那代表著一個大環境,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每個人(囚犯)所呈現出來的狀態,無非兩種,要麼被徹底改造了,服從於環境,有人解讀說是制度化,要麼像安迪一樣,抗拒命運,不願屈服,為了自己的自由,不惜花了19年時間,鑿牆挖洞,終於逃出監獄,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 《肖申克的救贖》與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肖申克的救贖》當中我最記憶深刻的一段話,是一位老年囚犯布魯克斯因為在獄中表現良好而得到假釋時電影的旁白。他明明得到了自由!他被體制化了......就像文章開頭引用的電影臺詞裡說的那樣,這個與社會脫節了幾十年的人,他並不渴望自由,也許他開始的十多年歲月裡是嚮往外面的世界並非常渴望要出去的,但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時間的衝刷,他的自由意志早已消磨殆盡了,剩下的是一顆安於現狀的心,他開始接受
  • 長期霸佔IMDB排行榜頭把交椅的《肖申克的救贖》到底講了啥
    答案很明顯,安迪最終沒有被同化,可以說他一直都沒有被任何同化,並且,在他與那樣的環境堅持不懈的鬥爭的同時,也對這環境悄然產生著影響,逐漸的讓這環境中的「行屍走肉」開始變得擁有了靈魂意識和生命思考,而這一點正是基於安迪作為一個「真正的人」所擁有的生命思考和人性意識,那就是對希望的堅持和對自由的渴望。
  • 《肖申克的救贖》:靈魂被囚禁,也許才是一個罪犯最可悲的一面
    -《肖申克的救贖》最近把豆瓣上評分9.7的這部影片又拿出來看了,看完後發現,經典的東西不管看多少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它會隨著年齡和時間漸漸變化。肖申克的救贖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有能力又有著堅強耐力和毅力的人,不管他們身處何種環境,他們都能為自己尋得一條出路。他們天生性子裡就有不服輸的勇氣和智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