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現實如果是牢籠,囚禁不了自由的靈魂

2020-12-12 巫姐娛樂

《肖生克的救贖》是看100遍也不為過的電影,目前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在中外各類的電影榜單中獨佔鰲頭,有人評價說這是一部沒有愛情和美女的電影,卻光芒四射。

但是這部電影卻命運多舛,創作之初,導演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被很多大牌明星給婉拒。上映時正好撞上《阿甘正傳》,觀眾都被阿甘精神所吸引,以致忽視了這部電影。

電影票房不理想,雖有著7項奧斯卡提名,卻因為《阿甘正傳》而顆粒無收,直到後來DVD光碟的興起,才漸漸被觀眾認可,成為不可多得的好片。

如果說《阿甘正傳》是美國人的夢,那麼《肖生克的救贖》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電影觸及了人類心靈深處的東西,導演用「肖生克監獄」影射了整個社會,不同的人在體制化社會中展現了不同的態度,有時候掙扎的活比決絕的死,需要更大的勇氣。

《肖生克的救贖》吸引觀眾的是對自由的嚮往,對希望的渴求,對不公的反擊。電影通過不同人物的境遇給觀眾講了個生動故事,其中三個典型的代表是:主角安迪,黑人瑞德和老人布魯克,這三個人物面對命運的刁難,交出了不同的答卷,也讓電影的餘味更加惹人深思。

主角安迪:

這部電影與其他越獄片不同的地方是,電影並沒有站在安迪的視角,而是用黑人瑞德的視角來看安迪,和觀眾一起猜測這個內斂的銀行家會怎樣度過漫長的監獄生活。

安迪被冤枉入獄,而從他第一天進去就開始策劃著一個驚天動地的逃跑計劃,而這個計劃的實施不過是把袖珍的錘子。

錘子很小,任何人也不會覺得有威脅。

電影有句臺詞說:「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安迪心中有希望,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等待自己冤案被平反,或者等待自己被假釋的那天,他的方法是自救。

安迪在監獄裡非常低調,他的聰明才智恰當好處的發揮,讓他以銀行家的優勢成為監獄長的會計師,從而擁有了出獄後數之不盡的財富。

黑人瑞德

瑞德在監獄裡40年,有著「呼風喚雨」的本事,他能夠弄到你想要的一切,但他自己想要的卻得不到。

瑞德想要的是自由。

瑞德這個人物是串起整部電影的靈魂,他三次面臨假釋,分別是入獄20年、30年和40年,而每次他的心態都很不一樣。第一次他盡力向假釋委員會證明自己已經改過自新,第二次他只是去走走過場,第三次他對所謂的「改過自新」嗤之以鼻。讓他意外的是,第三次卻獲得了批准。

瑞德是觀眾的眼睛,透過他的視角看獄中的安迪是個少言寡語,心思深沉的人,他和觀眾一樣吃驚於安迪的所作所為,同時也暗自佩服。

瑞德出獄時安迪早已越獄成功,同時他獲得了安迪的幫助,得到了財富,成功和安迪團聚。

瑞德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希望,並且抓住了他。

電影中對瑞德的安排簡直是神來之筆,從他認識安迪,到最後與安迪的重逢,側面體現了安迪的智慧與謀略,卻讓整部電影不落入俗套。

老人布魯克

布魯克是監獄的圖書管理員,在監獄關了50年,早已習慣了沒有自由的日子,可是年老的他卻被假釋了。

出獄後的布魯克沒有興奮,沒有喜悅,有的只是茫然和不知所措,他坐公車到安排好的公寓,並且有了份超市的工作,與社會脫節多年,他完全不適應自己一個人生活,出獄不久,就在絕望中自殺了。

布魯克是悲劇性人物,長久的體制化狀態讓他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完全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命運,自由於他是可悲可嘆的,有時候活著真的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尾聲

《肖生克的救贖》中有句經典臺詞:「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管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現實如果是牢籠,內心渴望自由的人,哪怕身體被拘禁,也從不會放棄希望、信念和理想。

就像現在因為疫情,被困在家中,但渴望自由的靈魂依舊可以在文字中尋求慰藉,讓自己也讓讀者感到力量、支持與希望!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也禁錮不了我想要自由的靈魂
    男主安迪在充滿殘酷與迷茫的監獄裡,始終沒有遺失自由的靈魂,用希望與意志開闢了救贖之道。遠離囚禁,重獲了自由。1監獄囚禁是一種約束犯罪者的行為,這種行為容易禁錮人的思想與自由。很不幸,影片中的安迪是一名無罪者,卻也被套上了這種枷鎖。
  • 《肖申克的救贖》:靈魂被囚禁,也許才是一個罪犯最可悲的一面
    -《肖申克的救贖》最近把豆瓣上評分9.7的這部影片又拿出來看了,看完後發現,經典的東西不管看多少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它會隨著年齡和時間漸漸變化。肖申克的救贖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有能力又有著堅強耐力和毅力的人,不管他們身處何種環境,他們都能為自己尋得一條出路。他們天生性子裡就有不服輸的勇氣和智慧在。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重獲了自由,開始了新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實現救贖要經過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兩個階段。一、身體救贖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地獄般的牢籠,同性、暴力、洗錢、暗殺等行為橫行,囚犯在失去了尊嚴和人格。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對靈魂的救贖
    作為一部推薦量很高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成功的,筆者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眼注意到的只是那個過長的進度條,對於如今快餐式的網絡娛樂來說,兩個半小時似乎有一些超出承受範圍,但是,認真看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它的過人之處。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這是很難得可貴的,被關進監獄的人,要麼等死,要麼混日子,可是肖申克監獄卻不一樣肖申克的救贖監獄是強制剝奪人的自由的地方,在這裡有嚴格的紀律和制度,這種被監視和強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習慣,因為這裡的犯人們都崇尚著外面自由的世界,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並沒有犯罪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後來,獄警們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都來找他做投資諮詢,甚至孩子升學問題也來找他請教。監獄長讓他做假帳,從中漁利。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孫偉瓊在對《肖申克的救贖》主題解讀中,將「救贖」的含義分為了廣義和狹義:廣義上的救贖,面向牢獄中絕大多數真正有罪的刑犯,即犯人們需要通過服刑期的改造和懺悔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通過不同年限的囚禁達到贖罪的效果,救贖自己從而獲得釋放和人身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上帝視角」下的理性與信念,友情和自由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 講述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困境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這部電影除了宣揚理性、希望、奮鬥,還詮釋了男人之間的溫暖的友情。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是個老大哥般的人物,慷慨任俠,老成世故又頗有頭腦。他在監獄裡法力無邊,若不是最初他幫助安迪搞到了許多工具,安迪也無法完成越獄的奇蹟。對在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裡待了三十年的瑞德來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從進入肖申克監獄的那一天起,獄長就揚言,「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
  • 豆瓣高分《肖申克的救贖》,不僅僅是一個人越獄的故事
    有人說《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一個人越獄的故事,但我認為影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不只是這些。在影片的中我看到的是關於自己和社會的縮影。忙著生或者忙著死?安迪為了掙脫監獄的牢籠歷時十九年,當他逃出監獄在大雨中擁抱那一刻,是他對自由、希望最好的表達方式。整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制度化與自由。老布是肖申克監獄的一名圖書館管理員,同時他還是一個入獄五十年的老犯人。
  • 3刷《肖申克的救贖》,我忍不住揭露「習得性無助」是如何摧毀人
    一、「習得性無助」的罪魁禍首,肖申克監獄「體制化」締造者諾頓:高壓、殘暴環境下,把靈魂和肉體都交給魔鬼從心理學上說,習得性無助是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在肖申克監獄這個沒有自由又高紀律的封閉空間中,「體制化」就是造成「習得性無助」的罪魁禍首。
  • 《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句子,句句經典,令人回味無窮!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其實是一道關於自由的選擇題,如果你一定要喪失某一部分自由,你是願意肉體的自由還是靈魂的自由?對於肖申克監獄的犯人們來說,就是選擇被體制同化安於現狀而尋求相對的行動自由還是選擇雖然被監禁行動受限但仍然保持自由的意志和對自由的嚮往?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讓人從絕望中找尋希望
    作為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贖》實至名歸。對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間不會磨滅它的光輝,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相比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藝術層面上,它所表達出的精神上,都是無可比擬的。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有時候四周會變成一灘汙濁的泥沼,或是密不透風的圍牆,在這裡甚至會遇到病態的獄友,面對生活的強暴。「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體制化。」體制化意味著臣服,意味著沉淪,意味著失去了骨血靈魂與思想火花成為跪倒在脅迫下的行屍走肉。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經典賞析:肖申克的救贖
    影片簡介《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主演的一部劇情、犯罪片,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賞析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惡霸橫行街市,當道者濫用職權,投機者巧取豪奪。希望」賞析也許對於整個肖申克來說安迪算得上是一個救贖者,心懷「希望」的安迪用六年時間建造監獄圖書館,幫助獄友考證,當著典獄長的面給獄友方自由之歌,用二十年來挖通往「希望」的地道。
  • 《肖申克的救贖》:恐懼會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能讓你重獲自由
    周末看了一部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於目前無力改變現狀的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最深的感受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
  • 今日推薦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原俄亥俄州立看守所),而救贖則意指主人公安迪在獄中的自我拯救。監獄是一座鋼筋水泥的牢籠,鎖住的不僅是軀體,還有靈魂。安迪的出現,告訴我們「希望」是鎖不住的,而且它是打開所以牢籠的萬能鑰匙。
  • 《肖申克的救贖》裡五大堪稱座右銘臺詞,你最愛哪一句?
    豆瓣評分多年來一直位居第一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劇中安迪被冤枉入獄,面對「飛來橫禍」,他沒有言棄,反而憑藉強大的毅力,完成了自我救贖,與對獄友的救贖。而劇中展現的對自由的嚮往,對夢想的追求,永恆的友誼等都帶給了觀眾深刻啟迪。
  • 《肖申克的救贖》這些勵志文化句子,你知道嗎?
    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