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象徵意義、現實意義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的魅力

2020-12-11 喜光先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

你第一眼看到這個書名是什麼感覺?

雞湯小說,這是我的第一印象,但讀完小說之後發現我錯了,這是一部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小說。小說的主人公弗蘭克爾通過他三年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之旅為我們總結出一個道理

我們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而這句話也完全適用於另一部經典電影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生克的救贖》是一部成名已久且經久不衰的高分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因冤入獄,被判終生監禁。這四個字徹底摧毀了他的一生,幸運的是他在獄中認識了瑞德等一眾好友,一邊明修棧道通過自己的豐富學識幫助典獄長「洗黑錢」以此換來自己和朋友的安全;另一邊暗度陳倉,用小錘子為自己挖出一條逃生通道。最終成功越獄並且扳倒了典獄長諾頓。

這兩部作品看似沒有什麼交集,一個是真實的人物經歷,一個是美國著名小說《四季奇譚》的改編版。

但在我看來,弗蘭克爾和安迪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但他們卻有著高度相似的經歷,兩部作品中也有著很多共同之處。

如果僅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此片,也許會過於局限,也很難詮釋出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將從「心理學的三個階段、煙與酒、宗教與文化的象徵意義、和兩部作品共同的現實意義」這四個方面來為大家解讀。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肖申克監獄的囚犯入獄後三個階段的三種心理變化

01、收容階段:心理特徵表現為「驚恐」

一個自由人在得知自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得到自由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當然是「害怕」「驚恐」。而弗蘭克爾等1500人被壓入集中營,奧斯維辛四個字足矣讓他們心跳驟停。所有人都明白這四個字代表著什麼,從踏上火車的那一刻「驚恐」的情緒就在他們心底蔓延,直到最後一刻「噴薄而出」。

肖申克監獄也一樣,安迪與眾人坐在開往監獄的大巴車上,他們面無表情,臉上蠟黃,甚至可以看到小胖子微微顫動的嘴角。跟隨鏡頭移動看到的高聳入雲的黑色牆壁徹底隔絕了他們的希望,監獄內部昏暗的光線和嚴肅的氣氛無時無刻不在撬動他們的心理防線。

當黑暗降臨,崩潰也隨即而至。在肖申克的第一晚很多人因為害怕而崩潰大哭,甚至選擇自殺。而小胖子在老鳥的挑逗下白白葬送了性命。

02、適應階段:心理特徵表現為「情感進入死亡,對任何事都不關心,用冷漠保全自身」

死亡對於奧斯維辛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從收容階段過渡到適應階段的囚犯們也學會用「冷漠」來保全自身。面對毫無人性的毒打,也毫不躲避的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由於情感的麻木他們對除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

肖申克監獄的眾人其實也一樣,因為恐懼導致精神崩潰的小胖子,被獄警毆打致死。瑞德的表情十分冷漠,似乎毆打的只是一隻無關緊要的老鼠;入獄的頭兩年安迪被「三姐妹」欺負和強暴時,他們也無一人伸出援手。

獄警的毆打和囚犯的內訌每天都在發生,而用冷漠的外殼包裹自己,才能避免引火上身,也才能真正的保護自己。

03、釋放與解放階段:心理特徵表現為「難以置信、不真實、像做夢一樣」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表現叫做「人格解體」,即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實、遙遠或虛假。弗蘭克爾與獄友得到解放之後他們並未感受到想像中的狂喜,反而出現了很多不安和擔憂。

這一點從老布和瑞德出獄的狀態就可以看出,老布在得知自己獲得假釋資格後第一時間拿刀指向海伍德的脖子。而瑞德出獄時則用微笑掩飾著自己的恐慌和不安。

從老布寫給安迪的信中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人格解體」特徵,失眠、做夢從高空墜落、會突然驚醒,也會突然忘記自己身在何處。

從神經緊張到心理平靜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但很可惜老布並沒有受到這樣的關注。最終他選擇自殺來結束這一難熬的過程,就像他所說的他只不過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老頭罷了。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作者總結囚犯的三種階段也正好符合肖申克眾人的心理反應,也再一次印證了《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經典電影。

「煙」與「酒」背後更深刻的含義:獲得短暫的自由,像正常人一樣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裡弗蘭克爾通過勞作換來了12支煙,而這12支煙讓他感到無比自豪,這些香菸可以換來足矣「保命」的12份例湯。

雖然普通囚犯沒有資格吸菸,但這依然不能阻擋他們對香菸的追求和喜愛。酒也一樣,只有高級囚頭和特殊工作者能才獲此殊榮,刑期漫長的囚犯確實需要借酒消愁,也只有在夢裡他們才能像正常人一樣,自由、快樂。

肖申克監獄也同樣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瑞德採購鏈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用煙來打點,他們之間用來打賭地籌碼也是煙。至於酒則是安迪冒著生命危險為一起在烈日下工作的「同事」換來的。

從表面上看「煙」和「酒」對囚犯都是非常珍貴的物品,也是他們之間重要的「流通貨幣」。但其實這「流通貨幣」背後其實還有這更深刻的含義——即短暫的是自由。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如果有普通囚犯在吸菸,那麼就證明這位囚犯已經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吸菸則是他最後幾天「享受」囚犯的生活,也是他為數不多可以短暫感受到自由的機會。

就像瑞德說的那樣:

一群在工廠房頂裝修的囚犯,在早晨十點圍成一堆坐著,喝著冰爽的啤酒,享受著肖申克監獄。陽關灑在我們肩上,感覺自己又自由了,就像是造物主一樣自在。

對於普通人來講抽菸與喝酒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對於生活在極端環境下的他們自由就像是水中月、鏡中花。

也只有抽菸或者喝酒這種常見而又普通的動作,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短暫的自由。

「聖經」與「圖書館」背後的象徵意義:文化與神權之爭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棚屋角落,或在從遙遠的工地拉囚徒回集中營的黑暗封閉的牛車上,隨處可見囚徒臨時湊在一起祈禱的情節,這些又累又餓,衣衫襤褸的人蜷縮一團,空中念念有詞無比虔誠。

對大多數囚犯來說,保證基本生活和謀求生路是他們努力的最終目的。至於文化與精神生活,在活著面前一文不值。

在肖申克典獄長諾頓告訴他們:不準瀆神,不準濫呼上帝之名,紀律與聖經缺一不可,把信仰寄託於神,把賤命交給「我」。

典獄長用紀律管教囚犯行為,用聖經統治他們的思想,就像是中世紀的歐洲,「神權」凌駕於萬物之上。諾頓就是肖申克的「神」,他壓制文化的發展,壓制一切可以「推翻統治」的萌芽。

所以肖申克的圖書館破舊不堪,而被翻爛的書本早已無法引起囚犯的興趣,他們把更多的經歷都放在了捉弄新人和等待自由這兩件事上。

文化被迫進入「冬眠」狀態,囚犯的內心生活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這也就是在影片開頭瑞德說進入肖申克這輩子也就完了的原因,也是老布出獄之後無法適應外界環境而自殺的原因。

當安迪接手圖書館之後這一現狀得到了改善,他連續六年給州政府寫信最終拿到了每年200美金的肖申克圖書館補助金。之後他幫助獄友獲取更高的文憑、豐富精神生活。

也許一開始從沒人在意文化是否冬眠這一現狀,但自從《費加羅的婚禮》響徹肖申克那一刻開始,他們體會到了精神文化帶來的美妙感覺。

沒有人知道她們到底在唱什麼,當然也沒有人在意。她們的歌聲有一種無法用文字表達的美好,美的令人心碎。歌聲飄上雲端,飄向更高更遠的地方,超越了失意囚徒的灰色夢想,宛如美麗的小鳥飛進了我們的牢房,瓦解了這冷酷的高牆,這一刻,肖申克監獄的所有囚徒仿佛重獲自由。

歌聲被「神權」的統治者暴力打斷,但種子早已種進囚犯的心裡。最終「文化」甦醒打敗了「神權」,肖申克眾人取得了「勝利」。

兩種極端案例中得出的現實意義:我們無法控制未知的生活,但可以掌控生活的走向

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雖然展示了集中營中那些慘無人道的生活,但故事的焦點並非是那些恐怖遭遇,而是想告訴那些正在經受生活磨難的人們,無論現在的狀況是否是你應該遭受,你都必須學會樂觀、積極地去改變它。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容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掌控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的自己。

就像安迪,明知自己是冤枉的,但依然無法掌控事情的發展。含冤入獄,也許剛入獄他並沒有想明白這一點,但從他向瑞德購買錘子的那一刻開始,他的人生軌跡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上,沒有怨天尤地、也沒有自怨自艾。選擇主動出擊,成為典獄長手裡的一張「王牌」。

在沒能確保可以安全離去時,他選擇為肖申克重新建造圖書館,幫助獄友獲得文憑。他看似在重壓之下的監獄裡活得小心翼翼,但其實他的心無比自由。

就算典獄長無情的摧毀了他「沉冤得雪」的希望,但安迪的人生軌跡依然完美的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裡,砸開了滿是汙穢的下水管道,張開雙臂,接受暴雨的洗禮,滌盡罪惡,擁抱自由,再一次掌控生活。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這兩部作品雖然講了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但他們之間卻有著共同的價值導向,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該片,實在過於局限。因此,本文從「心理學的三個階段、煙與酒、宗教與文化的象徵意義、和兩部作品共同的現實意義」這四個完全不同的方向為大家解讀該片的魅力。

電影和小說一樣,看完之後能夠給深陷困境無法解脫的人們帶來希望,也能讓那些已經放棄人生的人們看到曙光。請記住,雖然我們無法控制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們能夠控制自己擁有什麼樣的面貌來對待未來,加油。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構建了一個如何直面命運的象徵世界
    《肖申克的救贖》讓人深為感動,但一肚子話似乎又難以表述,這是很多觀眾的反饋。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它是一部比較特別的電影,它建立的是一個關於人生與命運的象徵世界。雖讓人感觸良多,但它又不像一般的故事片那樣——讓人的情感聚焦到某個特別的場景和細節中去,所以又總感覺難以言說。 是不是看《阿Q正傳》也有這麼種感覺?
  •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淺談電影中「體制化」的現實意義
    我猜有不少人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就算沒看過也可能聽別人說起過。這部上映於1994年,距今已經26年的電影,依舊在時光的流淌中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思考人生,在探索中迎來生命中的覺醒。電影是一種藝術,卻也好似一杯甘冽而醇香的美酒,讓人在細品之餘回味無窮。也讓人在身心沉浸之中看見自己的身影,發覺這世間的種種狀態。
  • 《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析,帶你了解電影中你所不知道的意義
    《肖申克的救贖》是好萊塢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人們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是因為他所表達的希望與持久的友誼。越獄是監獄電影所持有的,觀眾也許已經猜到了這個情節。但《肖申克的救贖》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向了別處,和所有猜想不同的是,肖申克監獄裡的凡人害怕被釋放,即使他們討厭監獄的高牆,他們也不想從中逃跑。被關押了50年的布魯克斯就是這樣想的。對於自己的假釋,布魯克斯嘗試殺害自己的朋友,只是為了留下來。對布魯克斯來說,自由將她驅逐到另一個他不屬於的世界。所以當他最後發現自己只剩孤身一人,除了自殺以外他別無選擇。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否定製度化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憑著這個分數,應該推薦給大家看看!我們在電影院裡看過很多電影。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時為某個情節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破口大罵,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激動不已!在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時,好多人坐在觀椅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肖申克的救贖監獄是強制剝奪人的自由的地方,在這裡有嚴格的紀律和制度,這種被監視和強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習慣,因為這裡的犯人們都崇尚著外面自由的世界,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並沒有犯罪
  • 《肖申克的救贖》告訴你答案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越獄的電影,口碑影史第一,豆瓣評分9.7分。它之所以被奉為經典,不是因為簡單的越獄情節,而是因為其深刻的內涵。我對它的解讀,是一句話:比外在監獄更可怕的,是心中的監獄。即使監獄本身是不自由的,但它在某種意義上,卻帶給布魯克安全感。布魯克的事例只是一個典型,事實上,幾乎所有肖申克監獄中的囚徒都會被逐漸「同化」。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與《肖申克的救贖》7項提名0項獲獎不同,《阿甘正傳》13項提名6項獲獎,且最受矚目的幾個奧斯卡獎項如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都花落它家,《肖申克的救贖》成為當年奧斯卡的最強最慘陪跑。《肖申克的救贖》的獲獎情況最後只有第1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1996)的最佳外語片獎與第20屆報知映畫賞 (1995)海外作品獎這兩個獎項。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本文由【深情解讀】原創出品,抄襲必究!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承認自己看不懂,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孔子都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的人所面臨的宿命,很少有人能夠逃脫
    救贖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監獄的牆,一開始你會恨它;慢慢地你會習慣它;日子久了,你會發現自己離不開它。許多人被在監獄的生活體制化了,含冤入獄的安迪在監獄待了19年,但他身上仿佛有一件無形衣將他與那個世界隔開——他始終熱愛生活,滿懷希望。這是部關於友情自由與信念的電影。很慶幸在我處於「麻木不仁」的時候選擇了它。
  •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史上的第一!帶你重新感受這部神作的魅力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一部堪稱神作的電影作品,豆瓣電影的top1,被網友稱為「電影史上永遠的第一」究竟這部電影有著什麼樣的獨特魅力呢?肖申克監獄就這樣,安迪被送到了肖申克監獄,肖申克其實就是一個弱肉強食,強權統治的黑監獄。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文/動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於1994年,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年輕銀行家安迪因誤成殺妻兇手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
  • 肖申克在戒毒所的救贖
    科長的意思是,不要把戒毒人員當做農村的老人小孩,片子不好看,學員抵制,放電影的活動就沒有了意義。沒有意義的事情,還做什麼做呢?金鐵石眼看私活快要泡湯,主動提出他們不再讀取廣電總局的片源,到戒毒所放電影得不到考核,那他們到農村放的次數就不減少,辛苦一下就辛苦一下。他們帶U盤來放,但放什麼片子合適?科長把這個事情交給我,我和金鐵石留了微信。
  • 這部被稱為韓版《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你看過了嗎?
    影史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即將迎來上映25周年,為了慶祝其上映25周年將開啟重映作為紀念,而首先宣布重映的是北美,將於9月22日、24日、25日在部分影院上映。聽到這一消息,相信很多影迷都無比興奮,不過國內暫時沒有重映的消息。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心理沙盤|交通工具類沙具的象徵意義解讀
    上一期我們為大家分享了建築類心理沙盤沙具的象徵意義,那麼我們交通為大家分享關於交通工具類沙具的象徵意義解讀。交通工具類沙具圖片交通工具類沙具的象徵意義1.火車:象徵著巨大的外在力量援助和機遇。5.自行車:自我心理狀態的表現,是靜止還是運動中的,離目的地是遠還是近,對自己現實力量和理想之間距離的感受、估計。6.軍用車輛:攻擊性和毀滅,內心的矛盾,或自我保護,自我強大。
  • 用數學方式解讀《肖申克的救贖》,得出了一套人生公式
    用數學的方式解讀經典電影,這一期帶來《肖申克的救贖》。安迪被判入獄=生活中的不平等,生活中遭遇了不幸。監獄=牢籠,等於困住你的一切,也可以理解為生活中的負擔、壓力。《肖申克的救贖》在1994年剛上映的時候,票房甚至都沒有收回2500萬美元的預算,被其的同年的《阿甘正傳》死死地壓在了身下。但是,就像駕車開往太平洋小島一樣,美好的事物是不會消失的。20年後的今天,《肖申克的救贖》的命運如同安迪一樣,越來越多人的發現了它的美麗之處。
  • 「經典解讀」《肖申克的救贖》,你被體制化了嗎?
    《肖申克的救贖》裡最迷人的角色無疑是安迪,他自信、強大、心懷希望、樂於助人……幾乎是個完美的偉人,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真正完美的人,這期由靈就和大家解讀一下與安迪這個角色相對應的角色,老布魯克斯和瑞德,反而更多的觀眾在他們身上能產生共鳴。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沉淪的靈魂若要尋求新生,掙脫是救贖的必由之路。一場暴雨洗淨監獄的陰冷汙濁,也衝去安迪的不甘與憤懣。」烏合之眾中總有不甘於泥沼的靈魂,為了新生不斷掙脫,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懷著希望完成自我救贖。安迪將錘子放在聖經中,完成一場蟄伏多年的潛逃。但他掙脫得並不僅僅是汙穢惡臭的汙水。與姐妹花抗爭,與獄長鬥智鬥勇,他所對抗的是世界強加的痛苦和壓迫,他要掙脫的是自己靈魂的弱點。救贖即把陷入罪孽沉淪入黑暗的靈魂贖出,並給予其真正的光明與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