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木
一直以為肖申克是主人公的名字,原來是一座監獄,主人公的名字叫安迪。那為什麼電影名字不叫《安迪的救贖》呢?
《肖申克的救贖》讓人深為感動,但一肚子話似乎又難以表述,這是很多觀眾的反饋。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它是一部比較特別的電影,它建立的是一個關於人生與命運的象徵世界。雖讓人感觸良多,但它又不像一般的故事片那樣——讓人的情感聚焦到某個特別的場景和細節中去,所以又總感覺難以言說。
是不是看《阿Q正傳》也有這麼種感覺?
一、影片裡的幾個象徵意象
因為這個影片非常出名,就不再細細複述情節了。單刀直入,開始解讀。
監獄——象徵人們面對的命運:安迪並沒有任何罪,是被冤入獄的,並且是非故意陷害那種,他不涉及偵探、報仇等等常見的故事推動情節。監獄不期而至無可躲避,就像人們無可躲避的命運,或者是無處可躲的生存困境,它就是從方方面面影響人束縛人壓制人捆綁人的「無物之陣」。
有雞姦癖好的博格斯「三姐妹」——象徵人生遇到的一些傷害和打擊。生活中不可能沒有傷害沒有打擊,關鍵是你會如何面對?
老布——象徵認命的芸芸眾生。老布在影片中一直不起眼,但他最後的一個情節深深觸動了我內心的弦,感覺到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沉重。老布終於可以離開監獄了,但他已經失去了獲得新生的能力。他首先是強烈地抗拒離開監獄,冀圖通過對獄友實施傷害來再度留在監獄裡,後來離開監獄不久,就因百無聊賴靈魂空空而上吊自殺,他自由了,卻無法新生,因為他已經沒有能力抵抗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說到老布,像不像某些退休了的人?以前為了生活不情不願地工作,真退休了反而更加空虛,無比珍貴的光陰卻成了需要設法去打發的多餘時光。老布的結局——就是他自己在牆上刻下的一行字——「老布到此一遊」。一遊而已,令人唏噓。
瑞德——象徵懂得應對處理各種現實生活的聰明人,但他與老布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在遇到安迪之前。
典獄長諾頓——象徵站在利益鏈頂端的當權者。
逃出監獄獲得自由——象徵生命的超越,至於什麼是生命的超越,你可以有各種理解,比如得到了財務自由,比如實現了有價值的生命,比如獲得了心靈的自在等等,凡是超越了過去,就是自己的一次新生,無需在乎境界的高低。
二、到底要救贖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幾種理解都可以,是肖申克監獄裡發生的救贖,或是對肖申克監獄的救贖,抑或對肖申克監獄裡一些人的救贖。
救贖,從宗教角度解釋,是指把沉淪入黑暗境地的靈魂解救出來,並給予其解脫、光明和自在。
這裡的救贖是什麼?就是走出監獄的高牆,獲得生命的新生。——這點可以從劇中的一段經典臺詞推導得出,那就是——「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這裡的「體制化」,一木不認為僅僅是機關事業單位那種意義上的體制化,其本質上就是外部環境給一個人的層層捆綁,是「無物之陣」對人的吞噬。
面對無可躲避的命運——監獄,遇到種種困境——監獄裡的各種約束,然後人日漸機器化木偶化——在各種規則的約束下不斷重複昨天,使生命沒有意義地被逐漸消耗,並且還要遇到各種挫折和打擊——博格斯「三姐妹」的羞辱和毆打,但對命運卻極難反抗——高高在上的監獄管理者冷血無情又殘暴。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徹底妥協,變成「老布」——任從命運的擺布,小心翼翼地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昨天的生活,將自己的時光活得一錢不值,將自己則活成了一尊木偶。或者成為瑞德,聰明地應對,在規則之下儘可能地活得更加舒服,但與老布並無本質的不同。
只有主人公安迪找到了面向命運的第三條路——救贖。正如影片中的名言:強者自救,聖者度人。
三、如何實現救贖?
如何面對命運的裹挾和捆綁卻實現救贖呢?影片中的答案就是主人公的所言所想所作所為。
一、不抱怨。從來命運多坎坷,能否直面命運,決定了一個人終究是強者還是弱者。安迪被冤入獄後,不吵不鬧不抱怨。有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淡定和強大。
二、不妥協。後來受到「三姐妹」欺辱時,即使經常被打得滿臉傷痕也絕不妥協,一個字,就是幹,雖然輸多贏少。終究有一天,安迪強大了,他成了「三姐妹」不敢再侵犯的存在。
三、不放棄。他抓住一切機會,先是接近監獄管理人員,通過自己的理財知識贏得了監獄管理者的認同和依賴,一步步改善自己的處境,不斷地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誰能度你?唯有自度。
四、勇敢地追求和走進那些美好的東西,讓生命彰顯價值。人在監獄,但始終心存彼岸。在戶外勞動時,他勇敢地向監獄管理者爭取到喝啤酒的機會——就像修葺自家房頂一樣,勞作後自由自在地休閒片刻,讓陽光灑在身上;獲得唱片後,他不懼關一個月禁閉的處罰,鎖上門將音樂的聲音開到最大,盡情享受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音樂世界。
五、偏執一般的堅持與行動:認準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認準那些能夠讓自己新生的事情,偏執狂一樣地堅持和行動著。他為了建一個監獄圖書館(圖書館也有很深的象徵味道),先是堅持一個月寫一封信去申請,後來看到一絲絲微光一樣的希望後,他開始堅持每周寫一封信。為了逃離監獄,他用一個小小的雕刻石頭的錘子,堅持挖了近二十年,終究被他打通了新生之門。
六、保持對未來的希望。瑞德說:在監獄千萬不能有希望,因為有希望是可怕的。沒錯,希望確實可怕,因為它總讓你失望讓你痛苦讓你碰得頭破血流。但沒有理想的人,只是行屍走肉,無論他富可敵國或者貧無立錐之地。最後,安迪讓瑞德震驚了,因為安迪完成了所有他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奇蹟。安迪所有的夢想全部實現了。這正如影片中所說: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那就是希望!
曾仕強教授曾經在一個講座中說到:很多人是很可悲的,如果人的靈魂像影像帶,很多人上輩子是這麼播放的,這輩子只不過是重新播放了一遍而已,一輩子白來了,沒有一點意義。其實,一木覺得,比這個更可憐的,就是生命的每一天都在重複播放一個影像。
救贖之路艱難,但總有像安迪一樣的人。因為——「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要麼忙於新生,要麼趕著赴死。我們到底是服從命運的擺弄,還是傾聽希望的召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