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沒戲沒戲了!」穿著藏青色羽絨服的中年男子連連搖頭嘆息,他竭力捕捉著從牆壁門縫傳來的報號聲,沒能聽到自家孩子的參賽編號,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今天下午兩點不到,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四樓走廊就聚集了一大批家長,其中不少父母從外地趕來,他們席地而坐,等待著第20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獲獎結果。
「A139、A142……」隨著A、B、C三個組別結果的揭曉,走過20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賽最新一屆獲獎名單新鮮出爐,共有一等獎68人、二等獎153人,相較往年有所提升。事實上,第20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截至去年底共收到有效參賽稿90882份,參賽人數持續攀升,刷新了大賽歷史紀錄。
來自浙江寧波蛟川書院高中部的高三學生陳嘉開,第一次參賽,獲得了二等獎。「這個結果不錯,挺滿意的。」面對媒體「圍追」,陳嘉開有點緊張,又透著興奮。「現在全國各類作文大賽很多,比如北培等影響力都挺大,新概念在整個學校大環境中,熱度似乎有點下降。但在我的心目中,新概念仍是全國第一梯隊的唯一品牌。」這名青澀男生大膽「表白」道:自己來上海參賽並領獎,有一種儀式感,就像實現了理想,新概念是一個夢,一種信念,儘管高考保送取消了,但夢依舊存在。
昨天下午,包括陳嘉開在內的全國249位選手參加了新概念統一命題複賽,限時3小時現場創作一篇文章。題目二選一,「當虛構比真實更真實」,有點拗口,看上去像道哲學題;還有一個是「到達火星的時間」,讓人聯想起前段時間刷屏的「重型獵鷹」火箭成功發射的新聞。陳嘉開選了前一道題,以書信體結構交錯呈現他眼中的虛構與紀實,結尾上演了「反轉」。談到未來的打算,他希望自己在寫作時能儘量避開一些用慣的技巧,多一些情感投入,語文成績還不錯的他,大學暫不考慮報考中文系方向,那會嘗試做作家麼?「目前還沒想那麼多,作家也不好當,賺錢的作家更難」。
天津南開大學大四學生鄭冰秋,如願獲得了一等獎。她所在的C組,被參賽者戲稱為「死亡C組」——面向30歲以下已高中畢業的文學青年,以大學生、研究生為主,文學經驗和準備相對充足,多是比較成熟的文學熟手,競爭激烈,獲獎名額有限,要「殺出重圍」並非易事。今年新概念作文大賽在獲獎名額上,對C組有相應的傾斜,主辦方希望通過這樣的調整,剔除功利性的創作,促進更多優質作品萌芽。
小姑娘連續五年參賽,第16屆時她還在上高三拿了二等獎,「後來三屆都敗北當了炮灰」,她笑稱,自己因為4年多前與新概念結緣,爭取到了南開大學的自主招生名額,對新概念有種「娘家人」般的情感,因此會不間斷每年報名參加。今年她的命題作文稿中,寫到了四川雅安地震,並以此為線索探索了人性的多面。「我老家在成都,不是地震發生地,但因種種關係,我還是與地震有了切身的牽連,我想在寫作中寄託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情感。」
鄭冰秋從筆下的世界拓展開去,她關心社會話題,也會細心探尋時代大事件與普通個體的關係。「幾年前,不少新概念來稿很大比例涉獵的是厭學、早戀、師生關係等校園題材,創作面相對狹窄,但這幾年來稿作者的視野寬廣了不少,各種題材都有。」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葉辛說。
葉辛從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就開始擔任評委,在他看來,文學需要時間和閱歷的沉澱,新概念更多是發掘有潛力的好苗子,「文學久遠而傳統,同時也在一直變化,但文學最本質的還是進入人的心靈。上海作家協會旗下有《萌芽》,還有《收穫》,有人開玩笑說,《收穫》是『收穫』成熟的寫作者,而《萌芽》和新概念要完成的,可能是既要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也能讓這些新人作者慢慢交出能讓《收穫》『收穫』的作品。」
作家畢飛宇首度擔任新概念作文大賽的評委,他對來稿的整體水準「比較滿意」,在昨晚的終評審環節,有一篇作品令他印象深刻。稿子選了「虛擬比真實更真實」這一命題,講述了一位男子在監獄中,咬破自己的手指頭在牆壁上畫下紅色的女孩。
「看得出作者對虛構與真實的切入比較獨到,無論是小說素材還是結構立意,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畢飛宇說,看到精彩、出挑的稿子,評委們都會按捺不住停下來交流交流。他也發現一個現象,不少來稿呈現出網文化語言的風格,「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網際網路一代,語言中的網絡元素較多,在網上發言久了更口語化,從積極的角度看,他們的文風比較自由,語言潑辣、顧忌少。」
希望從文字中讀到作者的真情實感,而不是陳詞濫調,是許多評委共同的期許。連續做了十幾屆大賽評委的作家陳村,對一篇來稿印象深刻,「前面大部分文字在描寫夏天的蟬,叫聲、樣子、氛圍,看上去像是一篇普通的風物景色描寫作文,但到了文章結尾,作者似乎漫不經心地寫了句,『這一年知了聲停了,因為都被吃光了』,意味深長,來了個反轉,能從日常事物中一窺背後的社會鏡像。」陳村認為,這樣的寫法比較特別,讓人有回味的空間。
「新閱會」杯第20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由《萌芽》雜誌社攜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十餘所知名高校聯合主辦,去年4月啟動。今年的27位評委隊伍陣容強大,既有葉辛、馬原、葉兆言、陳村、金宇澄、畢飛宇、陳丹燕、張悅然、周嘉寧等知名作家,也有來自高校中文專業的人文學者喬以鋼、吳俊、王家新、朱國華、宋亞雲、郜元寶、張新穎、徐煜等。
20年來,新概念大賽已經成為全國30歲以下年輕人實現「文學夢」聚集地,為中國文學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後備軍,持續注入新鮮血液,不少青年人從此走上文學之路,包括郭敬明、張悅然、周嘉寧、七堇年、夏茗悠、蔡駿、張怡微等一大批青年作家。
在網際網路浪潮和新媒體的衝擊下,新概念作文大賽如何保持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萌芽》雜誌社社長、作家孫甘露回憶20年前趙長天發起新概念大賽的願景,就是希望區別於傳統的學校作文教育,讓學生更有機會寫一切自己想寫的,運用新思維、新表達和真體驗。「新概念作文大賽拓寬了青春文學的邊界並產生了廣泛社會效應,讓青年寫作不僅僅局限於年輕人的寫作或是簡單的作文寫作,更多承載了一種文化意義,能夠反映出時代的動態,並看到這些年輕人給社會帶來的觸動。」
近年來,新概念邀請80後作家張悅然、周嘉寧等曾經的獲獎者當評委,也是期待提供更新的審讀視角,回到新概念去發現更新的概念。「新概念20歲了,當然要響應時代變化而變,但這種改變不是為了取得某種速成的效果而變。讀者好像也感應到了我們的努力,第20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收到來稿超9萬份,創下歷年最高數字。」孫甘露透露,去年初評委就引入了五位青年評論家,今年同樣新邀請了郜元寶、畢飛宇等多名評論家作家加入評委隊伍。
對於不少年輕學子來說,獲獎之後,或許文學之路才剛剛開始。記者了解到,新概念作文大賽還計劃與「新閱會」合作利用線上平臺開發新概念有聲讀物,籌劃打通從《萌芽》到《收穫》的人才培養通道,新概念選手有機會直接參與「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擁有在更大平臺上磨礪提高的寶貴體驗。
近年來,《萌芽》雜誌社還在全國各地開展「文學講座百校行」系列活動,以「新概念作文大賽」為話題出發點,詳細解答關於文學寫作的種種問題。過去一年,活動在北京、廈門、晉江、成都、杭州、紹興、青島、武漢、西安及井岡山等各地的20多所高中學校留下足跡,點燃了不少文學愛好者心中的火花。
【延伸閱讀】 我們獨家摘選了C組一等獎得主的複賽作品,圍繞「虛構比真實更真實」的命題,這位作者是如何看待的呢?
從虛構中,我們見過的是一些多麼親切的,寶貴的人,在巨大的肥皂泡中聽見人心的跳動。他們的抗爭與失敗在我眼中,他們的童年,青年,親人朋友,他們想要親吻的時代,灼熱的心靈,全部全部在我心中了。我愛看人們去虛構一件事物,去建造不存在的城市,那是多麼無用的失敗與勝利。
這就是人的偉大與美麗之處,知道是鏡中而去觸碰,此時沒有房子仍要建造,雖身在多麼貧苦庸俗的身軀之中,仍有想要追求更高處,追求自由、永恒生命的願望……
此時此刻,我要說我對虛構依舊懷有激情,我寫花,是寫我自己,寫春秋也是寫我自己,我虛構時依舊是無比誠實的。夢中出現的被反覆喚起,它們比我想像的更真實。眼淚曾一滴滴流下來,我開始創造了,那是我眼淚的回音。